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备注:平顶山市2015年基础教育教学专项课题
相关课题:《运用“汉之星”》提高小学生识字效率的研究》
证书号:DXYZH1509003)
“只有教数学的人被数学的魅力深深地吸引,学数学的人才能被数学的魅力而深深地打动。”想要使每一位学生喜欢数学并能够长久地对它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非亲自感受到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不行。数学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乐园,处处充满着美,正如英国哲学家罗素说过的“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有至高的美。”
一、妙趣横生——数学是那么的神奇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不论是大人或是孩子都会对一些神奇的东西发生兴趣。尤其是小孩子对一些奇妙的东西就更喜欢接触和研究。爱迪生曾说过:“凡是新的不平常的东西都能在想象中引起一种乐趣,因为这种东西使心灵感到一种愉快的惊奇。”因此,我认为好奇心、奇妙感在学生进行探索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奇妙感、好奇心在学习的过程中会自然地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是孩子们进行学习和探索的内动力。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数学真奇妙”的学习氛围。数学是比较抽象的学科,我们的教材又比较习惯于板着面孔向孩子们叙述数学原理,小学生是6-12岁的儿童群体,他们生性好动,喜欢多色彩、有趣味的教材,这就向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把抽象的、严肃的数学概念形象化并富有情感色彩地展现在孩子们面前,架起教材和孩子们中间的桥梁。
示例一,学习了分数应用题,我向大家介绍了“丢番图墓碑之谜——神奇的碑文”。古希腊伟大数学家丢番图去世后,他的墓碑上刻着一首著名的诗文。碑文的大意是:过路的人啊!这儿埋葬着丢番图,请计算下列数目便可知道他的一生经历了多少个寒暑。他一生的1/6是幸福的童年,1/12是无忧无虑的少年。再过1/7,他建立幸福的家庭。5年后儿子出生,不料儿子先其父4年而终,年龄不过父亲享年的一半。晚年丧子人真可怜,悲痛之中度过风烛残年。请你算一算,丢番图活到多少岁,才和死神见面?
故事刚讲完,同学们就边议论边算起来,有的同学还画出了线段图:
根据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意义计算出了结果。这时,郭洪涛同学似乎发现了什么,猛地站起来说:“我还有一种方法,根据碑文中的数据,1/6是童年,1/12是少年,再过1/7是成年,可以断定,丢番图的年岁一定是6、12、7的公倍数,也就是12和7的公倍数,即84,168,252……根据人生的规律得知丢番图活了84岁。”精彩的发言博得大家一致的认同。我和同学们一起欣赏了郭洪涛简捷的思维、流畅的语言。我满怀热情地肯定了郭洪涛同学推理的正确,方法的巧妙。同学们不仅解开了碑文之谜,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提高了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并在相互的启发中,学习同伴优秀的品质,加深了对数学学科的喜爱。
许多孩子一提起数学马上联想到艰苦的思索、繁难的演算,再加之教法简单,学习负担沉重等原因,使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评价是——枯燥无味,其实,数学中潜藏着许多趣味因素,只是同学们没能很好地领略它的神奇之美。许多教师教学质量高,受到同学们的欢迎,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十分关注孩子们的这颗好奇心,课堂上为孩子们提供具有奇妙感的数学素材,产生了数学真奇妙的效果,从而有效地刺激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去伪存真——数学原来如此可爱
“数学是有趣的”这种感受不仅是在学习数学的开始,更重要的是在学习探索数学知识的整个过程中。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兴趣并不在于认识一眼就能看到的东西,而在于认识深藏的奥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有趣,就要在学生面前揭示出一种新的东西,激发他们的真情感。这种情感能抓住学生的心,使他们迫不及待地想接近和走进数学。好奇心强是小学生共同的心理特征。要善于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同学们感受到数学真的有趣。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有趣的事情太多了。我热情地牵起孩子们的手到无边无际的数学海洋里寻宝探秘,让孩子们感到数学不再枯燥乏味,而是丰富多彩。
示例一,奇妙的数学规律吸引着同学们探索的兴趣,学习循环小数知识时,我有意识地做了如下设计:请同学们自行选择一题计算,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
1÷7325÷25
很多同学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第一题,然而,选择第二题的同学早早算出了结果,
选择第二题的同学仍然认真地演算着,我则不动声色地在一边观望。同学们算完之后,自然明白了不能被数字的表象迷糊,拥有一双火眼金睛任何隐藏的数学知识都逃不过眼前。
示例二,在学习小数除法中的《取商的近似值》一课的练习设计如下:
①一套运动服要3.5米布料,40米布料最多可以做几套运动服呢?
②果农要把40千克葡萄全部装进纸箱,每个纸箱最多可以装3.5千克,需要准备几个纸箱?最多能装满几个箱子?
③妈妈花40元买了3.5千克的果冻,平均每千克果冻大约多少钱?
列式计算:
①40÷3.5≈11(套)
②40÷3.5≈12(个)
40÷3.5≈11(个)
③40÷3.5≈11.43(元)
同样的一组数字,相同的计算方法,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处理商,所以答案各不相同,这些既是课上的例题又是课下的生活,数字在这相同与不同之间的巧妙变幻无穷无尽,怎能不令学生神往?
三、爱不释手——享受数学美妙极了
想让学生喜爱数学就应该让每一位学生感受数学很美,爱美之心,人人皆有。自古以来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人们对美的追求,数学教学中,借助这种美的力量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平凡为神奇,使数学对孩子们产生极大的吸引力,他们会从中感受到学习数学不是一件苦事,而会从中感受到无限的乐趣。
数学中处处充满着爱,美的力量不可低估,但是这种数学知识潜在的美、隐含的美,是不会自发地起作用的,教师就要努力挖掘它的美,渲染它的美,就要真诚地牵起孩子的手与他们一道跃进这样的海洋,和孩子们一起去体验教学中的美。
示例一,在学习《九的乘法口诀》时,做了如下设计,使无聊的乘法口诀也可以让学生们如此爱不释手。变幻双手,探寻口诀的秘密。
寻找《九的乘法口诀的》规律美:
1.相邻的每句口诀的积之间相差9。
2.积的个位、十位上的数相加的和都是9。
3.得数个位上的数逐渐少1,十位上的数逐渐多1。
4.是几的口诀,积就是几十减几。例如:2×9=20-2,3×9=30-3……
数学中一个个简洁的道理、一幅幅严谨的知识网络状图、一道道绝美的算式、一组组有趣的关系式……这些都是数学家的心灵智慧撞击所迸发出来的一种和谐、庄严、永恒的美。数学知识这种内在的魅力、潜在的美,只有被挖掘、渲染、感受,才会体现出它的美的价值,我真诚地牵起孩子们的手和他们一道跃进这充满智慧魅力的乐园,共同融入这美的境界,去尽情领略、享受数学中的美。
【作者单位:长兴县夹浦镇中心小学浙江】
相关课题:《运用“汉之星”》提高小学生识字效率的研究》
证书号:DXYZH1509003)
“只有教数学的人被数学的魅力深深地吸引,学数学的人才能被数学的魅力而深深地打动。”想要使每一位学生喜欢数学并能够长久地对它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非亲自感受到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不行。数学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乐园,处处充满着美,正如英国哲学家罗素说过的“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有至高的美。”
一、妙趣横生——数学是那么的神奇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不论是大人或是孩子都会对一些神奇的东西发生兴趣。尤其是小孩子对一些奇妙的东西就更喜欢接触和研究。爱迪生曾说过:“凡是新的不平常的东西都能在想象中引起一种乐趣,因为这种东西使心灵感到一种愉快的惊奇。”因此,我认为好奇心、奇妙感在学生进行探索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奇妙感、好奇心在学习的过程中会自然地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是孩子们进行学习和探索的内动力。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数学真奇妙”的学习氛围。数学是比较抽象的学科,我们的教材又比较习惯于板着面孔向孩子们叙述数学原理,小学生是6-12岁的儿童群体,他们生性好动,喜欢多色彩、有趣味的教材,这就向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把抽象的、严肃的数学概念形象化并富有情感色彩地展现在孩子们面前,架起教材和孩子们中间的桥梁。
示例一,学习了分数应用题,我向大家介绍了“丢番图墓碑之谜——神奇的碑文”。古希腊伟大数学家丢番图去世后,他的墓碑上刻着一首著名的诗文。碑文的大意是:过路的人啊!这儿埋葬着丢番图,请计算下列数目便可知道他的一生经历了多少个寒暑。他一生的1/6是幸福的童年,1/12是无忧无虑的少年。再过1/7,他建立幸福的家庭。5年后儿子出生,不料儿子先其父4年而终,年龄不过父亲享年的一半。晚年丧子人真可怜,悲痛之中度过风烛残年。请你算一算,丢番图活到多少岁,才和死神见面?
故事刚讲完,同学们就边议论边算起来,有的同学还画出了线段图:
根据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意义计算出了结果。这时,郭洪涛同学似乎发现了什么,猛地站起来说:“我还有一种方法,根据碑文中的数据,1/6是童年,1/12是少年,再过1/7是成年,可以断定,丢番图的年岁一定是6、12、7的公倍数,也就是12和7的公倍数,即84,168,252……根据人生的规律得知丢番图活了84岁。”精彩的发言博得大家一致的认同。我和同学们一起欣赏了郭洪涛简捷的思维、流畅的语言。我满怀热情地肯定了郭洪涛同学推理的正确,方法的巧妙。同学们不仅解开了碑文之谜,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提高了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并在相互的启发中,学习同伴优秀的品质,加深了对数学学科的喜爱。
许多孩子一提起数学马上联想到艰苦的思索、繁难的演算,再加之教法简单,学习负担沉重等原因,使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评价是——枯燥无味,其实,数学中潜藏着许多趣味因素,只是同学们没能很好地领略它的神奇之美。许多教师教学质量高,受到同学们的欢迎,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十分关注孩子们的这颗好奇心,课堂上为孩子们提供具有奇妙感的数学素材,产生了数学真奇妙的效果,从而有效地刺激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去伪存真——数学原来如此可爱
“数学是有趣的”这种感受不仅是在学习数学的开始,更重要的是在学习探索数学知识的整个过程中。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兴趣并不在于认识一眼就能看到的东西,而在于认识深藏的奥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有趣,就要在学生面前揭示出一种新的东西,激发他们的真情感。这种情感能抓住学生的心,使他们迫不及待地想接近和走进数学。好奇心强是小学生共同的心理特征。要善于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同学们感受到数学真的有趣。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有趣的事情太多了。我热情地牵起孩子们的手到无边无际的数学海洋里寻宝探秘,让孩子们感到数学不再枯燥乏味,而是丰富多彩。
示例一,奇妙的数学规律吸引着同学们探索的兴趣,学习循环小数知识时,我有意识地做了如下设计:请同学们自行选择一题计算,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
1÷7325÷25
很多同学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第一题,然而,选择第二题的同学早早算出了结果,
选择第二题的同学仍然认真地演算着,我则不动声色地在一边观望。同学们算完之后,自然明白了不能被数字的表象迷糊,拥有一双火眼金睛任何隐藏的数学知识都逃不过眼前。
示例二,在学习小数除法中的《取商的近似值》一课的练习设计如下:
①一套运动服要3.5米布料,40米布料最多可以做几套运动服呢?
②果农要把40千克葡萄全部装进纸箱,每个纸箱最多可以装3.5千克,需要准备几个纸箱?最多能装满几个箱子?
③妈妈花40元买了3.5千克的果冻,平均每千克果冻大约多少钱?
列式计算:
①40÷3.5≈11(套)
②40÷3.5≈12(个)
40÷3.5≈11(个)
③40÷3.5≈11.43(元)
同样的一组数字,相同的计算方法,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处理商,所以答案各不相同,这些既是课上的例题又是课下的生活,数字在这相同与不同之间的巧妙变幻无穷无尽,怎能不令学生神往?
三、爱不释手——享受数学美妙极了
想让学生喜爱数学就应该让每一位学生感受数学很美,爱美之心,人人皆有。自古以来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人们对美的追求,数学教学中,借助这种美的力量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平凡为神奇,使数学对孩子们产生极大的吸引力,他们会从中感受到学习数学不是一件苦事,而会从中感受到无限的乐趣。
数学中处处充满着爱,美的力量不可低估,但是这种数学知识潜在的美、隐含的美,是不会自发地起作用的,教师就要努力挖掘它的美,渲染它的美,就要真诚地牵起孩子的手与他们一道跃进这样的海洋,和孩子们一起去体验教学中的美。
示例一,在学习《九的乘法口诀》时,做了如下设计,使无聊的乘法口诀也可以让学生们如此爱不释手。变幻双手,探寻口诀的秘密。
寻找《九的乘法口诀的》规律美:
1.相邻的每句口诀的积之间相差9。
2.积的个位、十位上的数相加的和都是9。
3.得数个位上的数逐渐少1,十位上的数逐渐多1。
4.是几的口诀,积就是几十减几。例如:2×9=20-2,3×9=30-3……
数学中一个个简洁的道理、一幅幅严谨的知识网络状图、一道道绝美的算式、一组组有趣的关系式……这些都是数学家的心灵智慧撞击所迸发出来的一种和谐、庄严、永恒的美。数学知识这种内在的魅力、潜在的美,只有被挖掘、渲染、感受,才会体现出它的美的价值,我真诚地牵起孩子们的手和他们一道跃进这充满智慧魅力的乐园,共同融入这美的境界,去尽情领略、享受数学中的美。
【作者单位:长兴县夹浦镇中心小学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