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年底,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用了一个比较口语化的短语——“不折腾”。这个短语引来了众多媒体的广泛关注。而且难倒了国内外媒体界的双语精英。人们对该词的语义理解见仁见智。对该词的翻译也莫衷一是,甚至于有人预测:“不折腾”这个短语,或许将成为英语当中的一个专属名词。究竟如何解读这个短语?我从语言学的角度作一简要分析。
一、“不折腾”的语境
解读词语语义或功能离不开词语所处的环境。“不折腾”的关键环境有二:一是语流环境。一是社会文化环境。就语流环境而言,它是在胡锦涛总书记表明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不移的决心时所使用的。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到我们党成立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实现这一伟大目标。胡总书记特别强调:“只要我们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胜利实现这一宏伟蓝图和奋斗目标。”“不折腾”属于三个“不”之一。就社会文化环境而言,胡锦涛总书记强调“不折腾”,是源于过去即我们在建国以后,由于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走了不少弯路。历次政治运动,如“反右”“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给国家政治和经济建设带来了严重灾难。这一系列的错误或曲折,都是“折腾”的表现,在未来建设小康社会、建设文明、和谐和现代化国家的过程中,再不能搞那些影响经济发展的无谓的政治斗争。“不折腾”既隐含了历史的终结,又启示了未来的方向,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这一语境是我们准确解读该短语的重要前提。
二、“不折腾”的语体色彩
语体是语言为适应不同的交际需要而形成的具有不同风格特点的表达形式。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从风格类型来说,应该是政论类语体。政论类语体所谈大多属于严肃庄重的话题,一般多用书面语汇,体现庄重的色彩。但作为一种语体,政论类语体也和其他语体一样,并不排斥对其他类语体词语的吸收和使用。特别是一些讲话和报告中,使用一些口语化特征明显的词语以增强语言表达的生动性,是时有所见的。毛泽东在许多讲话中,就经常使用一些民间的口语词汇,如在《反对党八股》中。就用了“小瘪三”这样的词。胡锦涛在报告中使用“不折腾”。既形象又通俗,这三个字刚落音,听众就发出会心的笑声,大家觉得总书记的报告严肃庄重中不乏风趣生动。一个极其普通的口语词汇。给大家带来了亲切的感觉。正是因为语言上的生动性,给报告增添了亲民的魅力。
三、“不折腾”的翻译
翻译是两种语言间的符号交换,其基本要求,我们通常以近代严复先生所说的“信、达、雅”为圭臬。“信”是指要忠实于原文,“达”是要通顺明白,“雅”是要讲究文采、修辞。“不折腾”一出现,居然难倒了中外双语翻译,在12月30日国务院新闻办的发布会上,当有记者问到与“不折腾”有关的问题时,现场翻译干脆根据汉语拼音念出“bu zheteng”,事后,中国媒体在报道中还赞扬一番,说“bu zheteng”或许将成为英语当中的专属名词,理由是现代中国人有为英语增加词汇之先例。如“宇航员”一词,英语中叫“astronaut”,2003年以后又新增了“taikonaut”(源自“太空”的汉语发音),专指中国的宇航员。
但我不觉得有这种可能。
“不折腾”这三个字该如何翻译呢?
从网络上搜索一下。可以发现“不折腾”有多种译法,有“别翻来倒去”(don’t flip flop),“别走岔路”(don’t get sidetracked),也有“别反复”(don’t sway back and forth)、不踌躇(no dithering),还有翻译成“没有重大变化”(no major changes)的,等等。
这些翻译我认为都有道理,但不十分贴切。有些英语翻译人士也觉察到了,觉得没有把“混乱”“自我消耗”的含义体现出来。
其实,在汉语里。“折腾”是一个多义词,有多个义项,比如表示“翻过来倒过去”(早点睡吧,别来回折腾了),表示“反复做某事”(电视机就搁那儿吧,别搬过来搬过去地瞎折腾了),表示“折磨”(这病真折腾人),等等。如果按单一义项来翻译,网上的这些翻译都是有道理的。但哪种义项更符合胡锦涛报告里说的“折腾”的含义呢?这就要求我们准确把握其特定语境中的含义了。
从语境来看,胡锦涛报告里的“折腾”应该指“翻过来倒过去”的意思,“不折腾”就是不要再翻过来倒过去地做那些影响经济发展的事情。至于其他的一些理解,比如“不要自我消耗”“不要混乱”,以及国务院新闻办主任王晨在北京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解读“不折腾”三字的含义时所说的“我个人的理解就是表达了全党、全国人民总结30年的改革开放巨大成就,最根本的就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要沿着这条道路、这样一个方向继续奋勇前进,这说出了全国人民的心声、全党的共同意志”,都是“不折晦”所指向的具体内容。而任何一个语词所表达的具体内容都可能是十分丰富的。随着解读人理解的深入。会有更多的内涵发掘出来。
因此,我们从语言学的角度来审视“不折腾”该如果翻译的时候,最重要的是把握“折腾”所表达的义项。而把握义项的时候,则又必须根据它的上下文及社会文化环境。如果把所有的与该词有关的义项都罗列在一起进行翻译,或者把该词所表达的具体的客观内容当成义项来翻译,那就真是“折腾”人了,永远都不可能找出一个简单贴切的词语来。
所以,我觉得新闻发布会上翻译先生把“不折腾”直译成“bu zheteng”,绝非什么高明做法,只能是不得已而为之罢了。那种认为直译后可能成为英语当中一个专属词语,可以丰富英语词库的说法,也是靠不住的。“不折腾”毕竟和“太空宇航员”一词不同,后者是专有名词,可以成为专属词汇;而前者是普通词汇,完全可以找出恰当的词来翻译,没有必要也不应该使用汉语拼音直接对译。至于用什么词语翻译合适,这有待于英语专家们定夺了。
一、“不折腾”的语境
解读词语语义或功能离不开词语所处的环境。“不折腾”的关键环境有二:一是语流环境。一是社会文化环境。就语流环境而言,它是在胡锦涛总书记表明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不移的决心时所使用的。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到我们党成立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实现这一伟大目标。胡总书记特别强调:“只要我们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胜利实现这一宏伟蓝图和奋斗目标。”“不折腾”属于三个“不”之一。就社会文化环境而言,胡锦涛总书记强调“不折腾”,是源于过去即我们在建国以后,由于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走了不少弯路。历次政治运动,如“反右”“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给国家政治和经济建设带来了严重灾难。这一系列的错误或曲折,都是“折腾”的表现,在未来建设小康社会、建设文明、和谐和现代化国家的过程中,再不能搞那些影响经济发展的无谓的政治斗争。“不折腾”既隐含了历史的终结,又启示了未来的方向,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这一语境是我们准确解读该短语的重要前提。
二、“不折腾”的语体色彩
语体是语言为适应不同的交际需要而形成的具有不同风格特点的表达形式。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从风格类型来说,应该是政论类语体。政论类语体所谈大多属于严肃庄重的话题,一般多用书面语汇,体现庄重的色彩。但作为一种语体,政论类语体也和其他语体一样,并不排斥对其他类语体词语的吸收和使用。特别是一些讲话和报告中,使用一些口语化特征明显的词语以增强语言表达的生动性,是时有所见的。毛泽东在许多讲话中,就经常使用一些民间的口语词汇,如在《反对党八股》中。就用了“小瘪三”这样的词。胡锦涛在报告中使用“不折腾”。既形象又通俗,这三个字刚落音,听众就发出会心的笑声,大家觉得总书记的报告严肃庄重中不乏风趣生动。一个极其普通的口语词汇。给大家带来了亲切的感觉。正是因为语言上的生动性,给报告增添了亲民的魅力。
三、“不折腾”的翻译
翻译是两种语言间的符号交换,其基本要求,我们通常以近代严复先生所说的“信、达、雅”为圭臬。“信”是指要忠实于原文,“达”是要通顺明白,“雅”是要讲究文采、修辞。“不折腾”一出现,居然难倒了中外双语翻译,在12月30日国务院新闻办的发布会上,当有记者问到与“不折腾”有关的问题时,现场翻译干脆根据汉语拼音念出“bu zheteng”,事后,中国媒体在报道中还赞扬一番,说“bu zheteng”或许将成为英语当中的专属名词,理由是现代中国人有为英语增加词汇之先例。如“宇航员”一词,英语中叫“astronaut”,2003年以后又新增了“taikonaut”(源自“太空”的汉语发音),专指中国的宇航员。
但我不觉得有这种可能。
“不折腾”这三个字该如何翻译呢?
从网络上搜索一下。可以发现“不折腾”有多种译法,有“别翻来倒去”(don’t flip flop),“别走岔路”(don’t get sidetracked),也有“别反复”(don’t sway back and forth)、不踌躇(no dithering),还有翻译成“没有重大变化”(no major changes)的,等等。
这些翻译我认为都有道理,但不十分贴切。有些英语翻译人士也觉察到了,觉得没有把“混乱”“自我消耗”的含义体现出来。
其实,在汉语里。“折腾”是一个多义词,有多个义项,比如表示“翻过来倒过去”(早点睡吧,别来回折腾了),表示“反复做某事”(电视机就搁那儿吧,别搬过来搬过去地瞎折腾了),表示“折磨”(这病真折腾人),等等。如果按单一义项来翻译,网上的这些翻译都是有道理的。但哪种义项更符合胡锦涛报告里说的“折腾”的含义呢?这就要求我们准确把握其特定语境中的含义了。
从语境来看,胡锦涛报告里的“折腾”应该指“翻过来倒过去”的意思,“不折腾”就是不要再翻过来倒过去地做那些影响经济发展的事情。至于其他的一些理解,比如“不要自我消耗”“不要混乱”,以及国务院新闻办主任王晨在北京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解读“不折腾”三字的含义时所说的“我个人的理解就是表达了全党、全国人民总结30年的改革开放巨大成就,最根本的就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要沿着这条道路、这样一个方向继续奋勇前进,这说出了全国人民的心声、全党的共同意志”,都是“不折晦”所指向的具体内容。而任何一个语词所表达的具体内容都可能是十分丰富的。随着解读人理解的深入。会有更多的内涵发掘出来。
因此,我们从语言学的角度来审视“不折腾”该如果翻译的时候,最重要的是把握“折腾”所表达的义项。而把握义项的时候,则又必须根据它的上下文及社会文化环境。如果把所有的与该词有关的义项都罗列在一起进行翻译,或者把该词所表达的具体的客观内容当成义项来翻译,那就真是“折腾”人了,永远都不可能找出一个简单贴切的词语来。
所以,我觉得新闻发布会上翻译先生把“不折腾”直译成“bu zheteng”,绝非什么高明做法,只能是不得已而为之罢了。那种认为直译后可能成为英语当中一个专属词语,可以丰富英语词库的说法,也是靠不住的。“不折腾”毕竟和“太空宇航员”一词不同,后者是专有名词,可以成为专属词汇;而前者是普通词汇,完全可以找出恰当的词来翻译,没有必要也不应该使用汉语拼音直接对译。至于用什么词语翻译合适,这有待于英语专家们定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