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其素质状况如何,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选取甘肃6所民办高校现任辅导员为样本,通过对其学历、学科背景、学术经历、工作经历、发表教育研究论文数量、任职年限等几个指标的调查,分析了甘肃民办高校辅导员的素质现状及存在的缺失,并对如何提高甘肃民办高校辅导员的素质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民办高校;辅导员;素质;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2)05-0010-04
辅导员是从事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也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骨干力量,其素质状况直接关系到大学生能否健康成长。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颁布以来,教育部在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各地高校在辅导员队伍建设方面做了许多有益探索,收到了良好效果。但在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中,辅导员队伍还是有别于专业教师,还较多的停留在理论认识层面,也就是说起来重要,而实际做起来与专业教师存在很大差别。因此,辅导员队伍全面素质的提升与党中央、教育部的有关要求还是相去较远。
笔者以甘肃6所民办院校的现任辅导员为样本,通过对其学历、学科背景、学术经历和工作经历等几个方面的调查,分析了甘肃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素质现状,并对提高民办高校辅导员的素质提出了建议。本研究的资料,有些由甘肃教育厅有关部门提供,有些来源于笔者在甘肃6所民办院校的实地考察。
1 甘肃省民办高校辅导员素质现状分析
就高校辅导员的素质而言,应包含两方面,一是政治素质,二是专业素质,二者关系紧密、相辅相成。本文将研究的视角主要集中于后者。因此,笔者选取了学历、学科背景、学术经历、工作经历、教育研究情况、任职年限等几个指标分析甘肃民办高校辅导员的素质现状。这几个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民办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程度、综合能力、人文素养、学术水平和高等教育科学素养等情况。
1.1民办高校辅导员的学历
根据甘肃教育厅思政教育处2011年4月的统计数据(见表1),全省普通高校1472名专职辅导员中,有硕士学历辅导员493人,占总数的33.5%,比民办高校高15.7个百分点;本科学历辅导员790人,占总数的53.7%,比民办高校高2.3个百分点;专科及以下学历辅导员189人,占总数的12.8%。总体看,民办高校辅导员学历层次低于普通高校。
1.2民办高校辅导员的学科背景
从学位分布上看,辅导员专业背景呈现出多样化特点。在被调查的152名专职辅导员中,按最终学位学科所涉及到的学科门类从高到低进行排列,分别是管理类学科、人文社科类、经济类、教育学科类、理工类、法学类(见表2)。由于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专业包含于法学类中,而具有法学类学科背景的仅占到6.9%。这种状况与辅导员专业发展需具备扎实的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的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也不利于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发展。
1.3民办高校辅导员的学术经历
学术经历可以通过有无学术职称或进修、培训经历来反映。从表3可以看出,在全省普通高校专职辅导员中,具有正高职称的占总数的1.57%,比民办高校高出1.07个百分点;副高职为9.72%,比民办高校高出0.12个百分点;中级职称为21.6%,比民办高校高出7.2个百分点;初级及以下职称为67.8%,比民办高校低出7.7个百分点。在“进修或培训经历”一栏中,有1年进修或培训经历的仅有1名,绝大部分辅导员只有短期进修或培训经历,比例高达88.2%。由此可知,普通高校辅导员的学术经历总体上要优于民办高校。
1.4民办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经历
工作经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折射出辅导员的综合能力。对其工作经历主要通过是否具有企业工作经历、教育管理工作经历、教学工作经历三个方面予以考察。从表4可以看出,在现任的民办高校辅导员中,绝大多数具有教育管理经历或教学经历,具有一定的辅导员工作基础,但要注意,民办高校辅导员整体队伍还很年轻,30岁及以下的辅导员占近半数之多(49%)。大部分辅导员经历时间较短,有教育管理工作经历时间最多的为2年,仅占34.9%;有教学工作经历时间最多的为4年,仅占21.7%。
1.5民办高校辅导员教育研究情况
从客观上讲,教育研究的实践及发表论文的多少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辅导员教育研究能力的,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辅导员工作水平的情况。据调查,在152人中,发表教育研究论文在3篇以上的辅导员仅有6人,占3.95%;发表1~2篇的有58人,占38.2%;有半数多的人从没发表过论文(见表5)。可见,民办高校辅导员开展教育研究的积极性不高,能力较弱,这种状况是难以提高辅导员工作质量的。
1.6民办高校辅导员的任职年限
任职年限是衡量辅导员工作经验丰富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据调查,在152人中,任职时间在1年以下的辅导员有61人,占40.1%;2~3年的有52人,占34.2%;3年以上的有39人,占25.7%。由此看出,民办高校较多辅导员任职时间在1年以内,工作经验比较缺乏。
2 甘肃省民办高校辅导员的素质缺失
2006年,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16号文件精神,教育部颁发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要求选聘的辅导员应当“具备本科以上学历,具有相关的学科专业背景”;要求“对辅导员进行思政教育、时事政策、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以及就业指导、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化辅导与培训,开展与辅导员工作相关的科学研究”;“鼓励和支持专职辅导员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专门人才。”要使民办高校辅导员真正成为学生成长中的“导航者”、“引路人”、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努力达到教育部对专职辅导员提出的基本要求,笔者认为,具有较高的学历、良好的专业化知识、广博的人文知识、丰富的工作和学生经历、较好的教育科学素养等是做好辅导员工作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分析上文可发现,甘肃民办高校辅导员在这些基本素质方面还有所缺失。 2.1专业背景多样化,专业对口者少
调查发现,辅导员队伍整体学历层次较低,有30.8%的辅导员是专科学历层次,比甘肃普通高校(专科学历辅导员12.8%)高出18个百分点。要当好学生的人生导师、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应该具备较高学历层次和良好的专业知识。有调查证明,不同专业背景辅导员对其工作的满意度存在差异,对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为满意,而民办高校具有这些专业背景的辅导员却很少,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前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中仍然存在“专职不专”的状况,若不尽快改变,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有所影响。
2.2学科背景单一,缺乏广博的人文知识素养
据调查,甘肃民办高校的绝大多数辅导员只有一个学科背景(88.2%),仅有18人具有两个学科背景。这表明,学科背景比较单一,这也可以说是民办高校辅导员群体的特征之一。如果把管理类、教育类、法学类算作与人文社科有关的也不过是半数之多(58.4%),还有近半数的辅导员与此相差甚远,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人文知识素养缺失的问题,这对高校辅导员胜任其特殊的岗位要求是极其不利的。
2.3学术经历贫乏,自身学习氛围不浓
高校的学习氛围实际就是通常讲的学风,学风正学习氛围就浓厚。学风是高校内读书、治学、做人的风格,是一所高校气质和灵魂的体现,能体现一所学校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原则。近些年,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上浮躁和急功近利的现象对高校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作为高校辅导员,首先要注重自身的学术修养,营造自觉学习的浓厚氛围,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通过对甘肃民办高校辅导员就读经历、学术经历、最终学位等方面的考察,发现辅导员学术经历简单,学习氛围淡薄,大多数是初级及以下职称,学术水平肤浅,这对推进高校学风建设是有一定影响的。
2.4工作时间短,缺乏实际工作经验
近年来,随着高校规模的逐步扩大,生源结构复杂,学校功能多样,教育质量呈现多元化。正如克拉克·克尔所描述的,大学已成为一个五光十色的“城市”,这个城市是“一个多元的机构——在若干意义上的多元;有若干目标而不是一个目标,若干权利中心而不是一个权利中心,服务于若干群客户而不是一群客户”。为应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必须要求高校辅导员是多面手、多才多艺。而目前民办高校辅导员短暂的工作经历、浅薄的工作经验、有限的学术水平不利于他们开展工作,这是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值得注意的。
2.5对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意识不强
在全球化的今天,大学生成长的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此情形下,重视教育科学研究既是高校辅导员把握时代特征、深刻认识教育教学发展规律的前提,也是遵循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因时制宜,因材施教,实现思想教育有效引导的必要条件。根据笔者对民办高校辅导员公开发表论文的调研发现,甘肃民办高校辅导员发表的论文数量极为有限,且论文质量不高、缺乏创新。这说明民办高校辅导员还没有形成对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自觉意识。正因如此,在当今社会全新的育人环境下,对诸如怎样把握学生关心的焦点、热点问题,充实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式;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强化知行统一,重视实践育人等一系列问题显得束手无策。
3 提高民办高校辅导员素质的对策建议
3.1进一步完善辅导员的选拔机制,设置必要的任职标准
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提出的要求,辅导员有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职责。积极引导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化解矛盾冲突,参与处理有关突发事件,维护好校园安全和稳定。为履行好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对高校辅导员进行选拔时,首先要考察其政治素质,包括品质道德素养、思想政治素养、管理能力,其中个人的品德道德素养更为重要,因为它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讲,其影响力更为深远。其次,要考察专业素质,其构成应包括教育心理学、管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社会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另外,公共关系学、哲学等知识也应作必要的考察。另外,要把教育背景、工作经历、学术水平作为公开竞聘的必备条件和准入条件。
3.2加强对民办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培训,提升辅导员教育研究水平与能力
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与管理,不同于政府、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需要懂得高等教育的规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其变化趋势,需要专门的知识和技能。这就需要进行专业化的专门培训。
虽说高校辅导员工作千头万绪,但按其主要方面梳理,可有教育、管理和服务三方面,这其中要涉及许多事务性工作,可以说小到宿舍纠纷,大到就业引导,工作无边界,无所不及。从实际要达到的效果来说,就是让他们要当好学生工作一线的“工兵”,能够为大学生排忧解难,时刻出现于最前:要当好学生心中的“师长”,能够为大学生起到遮风挡雨、无所不能的作用。一句话,就是要他们名副其实地成为学生成长中的“导航者”、“引路人”。为此,辅导员的工作能力与水平的提升就显得格外重要。
要转变辅导员培训的观念,创新辅导员培训机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不断扩宽辅导员的培训渠道,如有计划的参加教育部组织的高校辅导员培训班或研修基地学习,或实施教育部高校辅导员攻读学位计划,或组织优秀辅导员骨干出国研修。另外,成立省级大学辅导员协会之类的组织,促进高校辅导员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要加强高校的高教研究机构建设,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的作用。坚持以校本培训为主,充分挖掘高教研究机构的优势资源,使其成为高校辅导员学习和研究的良好平台;要将在职培训与脱产培训有机结合。辅导员的专业培训内容,应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知识为主,以辅导员具体工作中的理论与方法为重点,辅之以各种技巧和实践模拟。脱产培训的辅导员应以研究性工作为主,在理论上创新辅导员工作的方法和手段。在职培训主要是以辅导员的常规性工作为主,培训重点在于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有效的工作方法;要立足本校实际,分级开展对辅导员的深层辅导。一是以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为指导老师做高层次辅导报告;二是以学校学生工作部(处)等有关部门组成辅导团队,主要通过专题会等形式为辅导员做较高层次辅导;三是学校辅导员围绕当前大学生面临的思想、学习、就业等实际问题,为广大学生做深层辅导。这样,全校可形成由“书记(校长)一全体深度辅导队伍一全体学生”的自上而下、覆盖全体、有效推进的完整的三级学生深度辅导工作链条。
3.3建立健全保障机制,解除辅导员的后顾之忧
虽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提出,专职辅导员可按专任教师系列职称要求评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或其他相关学科的专业技术职务。但实际上,民办高校辅导员本身学历层次偏低,加之日琐事繁杂,自身学习机会又少,使得他们力不从心,科研方面无法与专业教师相比,在职称评定上困难重重。针对民办高校的实情,建议可考虑单独制订辅导员职称评聘办法和体系。比如,可将本校辅导员职称分别设为助教辅导员、讲师辅导员、副教授辅导员、教授辅导员。即使这些职称暂时未取得上级的公认,但可在学校享受到与专职教师相应级别的部分待遇,同样将会起到充分调动辅导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作用。
3.4优化考核、激励、管理机制,促使辅导员争先创优
考核要全面。考核内容涵盖德、能、绩、效诸方面,既包括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组织纪律、工作能力的考察,也包括对工作实绩的考察。在考核细节中要注意合理确定考核主体及其评价权重,以保证考核的客观公正性及权威性,使其成为辅导员爱岗敬业、实现自我发展、寻求自我突破、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参照,不断增强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归属感。激励要多方式,可采用物质激励、荣誉激励、榜样激励等方式,不断促使其争先创优,增强辅导员的职业成就感和职业认同感。管理要柔性。对辅导员的考核而言,一些必要的制度约束、纪律监督、奖惩等手段是不可或缺的,这属于强硬管理即刚性管理。相比之下的柔性管理则体现的是一种人性化管理,它体现的是一种对辅导员的关爱、尊重和理解。这两种管理各有所长,前者易于形成学校良好的工作秩序,并对辅导员群体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另外,便于对辅导员进行量化管理。后者有利于挖掘辅导员的潜力,激发工作热情,使他们从内心深处充分认同自己的职业,增加对本职岗位的热爱,引导辅导员逐步成长为工作领域的理论研究专家、实践创新专家。当今时代,对于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管理要以柔性管理为主、刚性管理为辅,使刚性管理服务于柔性管理之中,努力实现辅导员队伍建设及管理效应的最大化。
关键词 民办高校;辅导员;素质;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2)05-0010-04
辅导员是从事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也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骨干力量,其素质状况直接关系到大学生能否健康成长。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颁布以来,教育部在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各地高校在辅导员队伍建设方面做了许多有益探索,收到了良好效果。但在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中,辅导员队伍还是有别于专业教师,还较多的停留在理论认识层面,也就是说起来重要,而实际做起来与专业教师存在很大差别。因此,辅导员队伍全面素质的提升与党中央、教育部的有关要求还是相去较远。
笔者以甘肃6所民办院校的现任辅导员为样本,通过对其学历、学科背景、学术经历和工作经历等几个方面的调查,分析了甘肃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素质现状,并对提高民办高校辅导员的素质提出了建议。本研究的资料,有些由甘肃教育厅有关部门提供,有些来源于笔者在甘肃6所民办院校的实地考察。
1 甘肃省民办高校辅导员素质现状分析
就高校辅导员的素质而言,应包含两方面,一是政治素质,二是专业素质,二者关系紧密、相辅相成。本文将研究的视角主要集中于后者。因此,笔者选取了学历、学科背景、学术经历、工作经历、教育研究情况、任职年限等几个指标分析甘肃民办高校辅导员的素质现状。这几个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民办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程度、综合能力、人文素养、学术水平和高等教育科学素养等情况。
1.1民办高校辅导员的学历
根据甘肃教育厅思政教育处2011年4月的统计数据(见表1),全省普通高校1472名专职辅导员中,有硕士学历辅导员493人,占总数的33.5%,比民办高校高15.7个百分点;本科学历辅导员790人,占总数的53.7%,比民办高校高2.3个百分点;专科及以下学历辅导员189人,占总数的12.8%。总体看,民办高校辅导员学历层次低于普通高校。
1.2民办高校辅导员的学科背景
从学位分布上看,辅导员专业背景呈现出多样化特点。在被调查的152名专职辅导员中,按最终学位学科所涉及到的学科门类从高到低进行排列,分别是管理类学科、人文社科类、经济类、教育学科类、理工类、法学类(见表2)。由于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专业包含于法学类中,而具有法学类学科背景的仅占到6.9%。这种状况与辅导员专业发展需具备扎实的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的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也不利于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发展。
1.3民办高校辅导员的学术经历
学术经历可以通过有无学术职称或进修、培训经历来反映。从表3可以看出,在全省普通高校专职辅导员中,具有正高职称的占总数的1.57%,比民办高校高出1.07个百分点;副高职为9.72%,比民办高校高出0.12个百分点;中级职称为21.6%,比民办高校高出7.2个百分点;初级及以下职称为67.8%,比民办高校低出7.7个百分点。在“进修或培训经历”一栏中,有1年进修或培训经历的仅有1名,绝大部分辅导员只有短期进修或培训经历,比例高达88.2%。由此可知,普通高校辅导员的学术经历总体上要优于民办高校。
1.4民办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经历
工作经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折射出辅导员的综合能力。对其工作经历主要通过是否具有企业工作经历、教育管理工作经历、教学工作经历三个方面予以考察。从表4可以看出,在现任的民办高校辅导员中,绝大多数具有教育管理经历或教学经历,具有一定的辅导员工作基础,但要注意,民办高校辅导员整体队伍还很年轻,30岁及以下的辅导员占近半数之多(49%)。大部分辅导员经历时间较短,有教育管理工作经历时间最多的为2年,仅占34.9%;有教学工作经历时间最多的为4年,仅占21.7%。
1.5民办高校辅导员教育研究情况
从客观上讲,教育研究的实践及发表论文的多少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辅导员教育研究能力的,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辅导员工作水平的情况。据调查,在152人中,发表教育研究论文在3篇以上的辅导员仅有6人,占3.95%;发表1~2篇的有58人,占38.2%;有半数多的人从没发表过论文(见表5)。可见,民办高校辅导员开展教育研究的积极性不高,能力较弱,这种状况是难以提高辅导员工作质量的。
1.6民办高校辅导员的任职年限
任职年限是衡量辅导员工作经验丰富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据调查,在152人中,任职时间在1年以下的辅导员有61人,占40.1%;2~3年的有52人,占34.2%;3年以上的有39人,占25.7%。由此看出,民办高校较多辅导员任职时间在1年以内,工作经验比较缺乏。
2 甘肃省民办高校辅导员的素质缺失
2006年,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16号文件精神,教育部颁发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要求选聘的辅导员应当“具备本科以上学历,具有相关的学科专业背景”;要求“对辅导员进行思政教育、时事政策、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以及就业指导、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化辅导与培训,开展与辅导员工作相关的科学研究”;“鼓励和支持专职辅导员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专门人才。”要使民办高校辅导员真正成为学生成长中的“导航者”、“引路人”、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努力达到教育部对专职辅导员提出的基本要求,笔者认为,具有较高的学历、良好的专业化知识、广博的人文知识、丰富的工作和学生经历、较好的教育科学素养等是做好辅导员工作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分析上文可发现,甘肃民办高校辅导员在这些基本素质方面还有所缺失。 2.1专业背景多样化,专业对口者少
调查发现,辅导员队伍整体学历层次较低,有30.8%的辅导员是专科学历层次,比甘肃普通高校(专科学历辅导员12.8%)高出18个百分点。要当好学生的人生导师、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应该具备较高学历层次和良好的专业知识。有调查证明,不同专业背景辅导员对其工作的满意度存在差异,对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为满意,而民办高校具有这些专业背景的辅导员却很少,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前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中仍然存在“专职不专”的状况,若不尽快改变,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有所影响。
2.2学科背景单一,缺乏广博的人文知识素养
据调查,甘肃民办高校的绝大多数辅导员只有一个学科背景(88.2%),仅有18人具有两个学科背景。这表明,学科背景比较单一,这也可以说是民办高校辅导员群体的特征之一。如果把管理类、教育类、法学类算作与人文社科有关的也不过是半数之多(58.4%),还有近半数的辅导员与此相差甚远,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人文知识素养缺失的问题,这对高校辅导员胜任其特殊的岗位要求是极其不利的。
2.3学术经历贫乏,自身学习氛围不浓
高校的学习氛围实际就是通常讲的学风,学风正学习氛围就浓厚。学风是高校内读书、治学、做人的风格,是一所高校气质和灵魂的体现,能体现一所学校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原则。近些年,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上浮躁和急功近利的现象对高校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作为高校辅导员,首先要注重自身的学术修养,营造自觉学习的浓厚氛围,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通过对甘肃民办高校辅导员就读经历、学术经历、最终学位等方面的考察,发现辅导员学术经历简单,学习氛围淡薄,大多数是初级及以下职称,学术水平肤浅,这对推进高校学风建设是有一定影响的。
2.4工作时间短,缺乏实际工作经验
近年来,随着高校规模的逐步扩大,生源结构复杂,学校功能多样,教育质量呈现多元化。正如克拉克·克尔所描述的,大学已成为一个五光十色的“城市”,这个城市是“一个多元的机构——在若干意义上的多元;有若干目标而不是一个目标,若干权利中心而不是一个权利中心,服务于若干群客户而不是一群客户”。为应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必须要求高校辅导员是多面手、多才多艺。而目前民办高校辅导员短暂的工作经历、浅薄的工作经验、有限的学术水平不利于他们开展工作,这是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值得注意的。
2.5对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意识不强
在全球化的今天,大学生成长的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此情形下,重视教育科学研究既是高校辅导员把握时代特征、深刻认识教育教学发展规律的前提,也是遵循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因时制宜,因材施教,实现思想教育有效引导的必要条件。根据笔者对民办高校辅导员公开发表论文的调研发现,甘肃民办高校辅导员发表的论文数量极为有限,且论文质量不高、缺乏创新。这说明民办高校辅导员还没有形成对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自觉意识。正因如此,在当今社会全新的育人环境下,对诸如怎样把握学生关心的焦点、热点问题,充实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式;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强化知行统一,重视实践育人等一系列问题显得束手无策。
3 提高民办高校辅导员素质的对策建议
3.1进一步完善辅导员的选拔机制,设置必要的任职标准
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提出的要求,辅导员有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职责。积极引导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化解矛盾冲突,参与处理有关突发事件,维护好校园安全和稳定。为履行好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对高校辅导员进行选拔时,首先要考察其政治素质,包括品质道德素养、思想政治素养、管理能力,其中个人的品德道德素养更为重要,因为它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讲,其影响力更为深远。其次,要考察专业素质,其构成应包括教育心理学、管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社会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另外,公共关系学、哲学等知识也应作必要的考察。另外,要把教育背景、工作经历、学术水平作为公开竞聘的必备条件和准入条件。
3.2加强对民办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培训,提升辅导员教育研究水平与能力
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与管理,不同于政府、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需要懂得高等教育的规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其变化趋势,需要专门的知识和技能。这就需要进行专业化的专门培训。
虽说高校辅导员工作千头万绪,但按其主要方面梳理,可有教育、管理和服务三方面,这其中要涉及许多事务性工作,可以说小到宿舍纠纷,大到就业引导,工作无边界,无所不及。从实际要达到的效果来说,就是让他们要当好学生工作一线的“工兵”,能够为大学生排忧解难,时刻出现于最前:要当好学生心中的“师长”,能够为大学生起到遮风挡雨、无所不能的作用。一句话,就是要他们名副其实地成为学生成长中的“导航者”、“引路人”。为此,辅导员的工作能力与水平的提升就显得格外重要。
要转变辅导员培训的观念,创新辅导员培训机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不断扩宽辅导员的培训渠道,如有计划的参加教育部组织的高校辅导员培训班或研修基地学习,或实施教育部高校辅导员攻读学位计划,或组织优秀辅导员骨干出国研修。另外,成立省级大学辅导员协会之类的组织,促进高校辅导员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要加强高校的高教研究机构建设,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的作用。坚持以校本培训为主,充分挖掘高教研究机构的优势资源,使其成为高校辅导员学习和研究的良好平台;要将在职培训与脱产培训有机结合。辅导员的专业培训内容,应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知识为主,以辅导员具体工作中的理论与方法为重点,辅之以各种技巧和实践模拟。脱产培训的辅导员应以研究性工作为主,在理论上创新辅导员工作的方法和手段。在职培训主要是以辅导员的常规性工作为主,培训重点在于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有效的工作方法;要立足本校实际,分级开展对辅导员的深层辅导。一是以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为指导老师做高层次辅导报告;二是以学校学生工作部(处)等有关部门组成辅导团队,主要通过专题会等形式为辅导员做较高层次辅导;三是学校辅导员围绕当前大学生面临的思想、学习、就业等实际问题,为广大学生做深层辅导。这样,全校可形成由“书记(校长)一全体深度辅导队伍一全体学生”的自上而下、覆盖全体、有效推进的完整的三级学生深度辅导工作链条。
3.3建立健全保障机制,解除辅导员的后顾之忧
虽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提出,专职辅导员可按专任教师系列职称要求评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或其他相关学科的专业技术职务。但实际上,民办高校辅导员本身学历层次偏低,加之日琐事繁杂,自身学习机会又少,使得他们力不从心,科研方面无法与专业教师相比,在职称评定上困难重重。针对民办高校的实情,建议可考虑单独制订辅导员职称评聘办法和体系。比如,可将本校辅导员职称分别设为助教辅导员、讲师辅导员、副教授辅导员、教授辅导员。即使这些职称暂时未取得上级的公认,但可在学校享受到与专职教师相应级别的部分待遇,同样将会起到充分调动辅导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作用。
3.4优化考核、激励、管理机制,促使辅导员争先创优
考核要全面。考核内容涵盖德、能、绩、效诸方面,既包括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组织纪律、工作能力的考察,也包括对工作实绩的考察。在考核细节中要注意合理确定考核主体及其评价权重,以保证考核的客观公正性及权威性,使其成为辅导员爱岗敬业、实现自我发展、寻求自我突破、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参照,不断增强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归属感。激励要多方式,可采用物质激励、荣誉激励、榜样激励等方式,不断促使其争先创优,增强辅导员的职业成就感和职业认同感。管理要柔性。对辅导员的考核而言,一些必要的制度约束、纪律监督、奖惩等手段是不可或缺的,这属于强硬管理即刚性管理。相比之下的柔性管理则体现的是一种人性化管理,它体现的是一种对辅导员的关爱、尊重和理解。这两种管理各有所长,前者易于形成学校良好的工作秩序,并对辅导员群体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另外,便于对辅导员进行量化管理。后者有利于挖掘辅导员的潜力,激发工作热情,使他们从内心深处充分认同自己的职业,增加对本职岗位的热爱,引导辅导员逐步成长为工作领域的理论研究专家、实践创新专家。当今时代,对于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管理要以柔性管理为主、刚性管理为辅,使刚性管理服务于柔性管理之中,努力实现辅导员队伍建设及管理效应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