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常态课堂下的有效教学情境创设研究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rong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及初中数学知识结构特点的常态课堂教学情境,能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对所学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识过程,让学生在学业上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有所进步. 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有效教学情境创设进行探讨:
  一、利用故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喜好心理,将故事穿插于课堂教学之中,利用故事对学生的吸引力创设教學情境,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例如,在学习“不等关系”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耳熟能详的“阿凡提的故事”进行课堂导入,创设教学情境. 首先教师提问:“大家都听过阿凡提的故事吧?”学生回答:“听过. ”然后教师接着问:“那么谁能自告奋勇地给同学们讲一讲呢?”当故事讲完后教师接着问:“阿凡提的聪明智慧少有人及,接下来老师给大家讲个与阿凡提有关的故事,同学们一边听故事一边试着用数学的知识解释其中的原理好不好?”“阿凡提和巴伊老爷就放羊的事打了个赌,最初在长方形的羊圈内养了一群羊,但随着羊的数量的增多,羊圈已经放不下这么多羊了,但巴伊老爷是出了名的吝啬,既不给材料扩充羊圈,又不许少一只羊,于是阿凡提就把长方形羊圈改成正方形,随着羊数量的再次增多,又将正方形羊圈改成圆形,这次巴伊老爷再一次败给了阿凡提.”
  二、提出矛盾性的问题,创设有效教学情境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只注重传授学生知识技能,却忽视了发展学生的智力水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影响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提出矛盾性问题,锻炼学生能动反思的能力,让学生在矛盾中分析思考,探究问题解答的“瑕疵”和“可取之处”,让学生对自身活动效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素养. 例如,在教学“判定全等三角形”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和技巧,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已知两个三角形△ABC与△A′B′C′的三个角都相等,∠A = ∠A′,∠B = ∠B′,∠C = ∠C′,那么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吗?然后教师让学生自由讨论,寻找有力论点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经过短暂讨论,学生中出现了两种声音,有的学生认为是全等三角形,有的学生认为不是全等三角形,最后教师再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再次探究,为学生准备不同长度的小木棍让学生拼成等边三角形,这时同学们会恍然大悟,原来三个角相等的三角形不一定是全等三角形,这样一来,不但大大强化了学生的记忆理解水平,同时锻炼了学生思维,提高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学效果也事半功倍.
  三、联系生活创设情境,促使学生愉快探索
  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教师要善于创设生活化知识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交融的氛围中愉快探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提高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例如,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时,为了提高学生利用方程解决应用题的能力,教师要善于设计相应的问题情境,如提出问题:“将一群小鸡和小兔子一起放在笼子里,一共有12只小动物,36条腿,请问:笼子里一共有多少只鸡?多少只小兔?”虽然学生已经步入初中阶段,但是他们的思维还倾向于小学阶段,如果通过一般的算式他们也能解出最后的答案,但是当老师将问题改为“笼子中有36只小鸡和小兔子,一共有100条腿,那么小鸡和小兔子分别有多少只?”这时学生用一般的算式解决起来就比较麻烦. 此时,教师要顺势引入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应用题的方法,让学生感觉与之前的解决方式相比,用方程解答应用题更为简单和方便.
  四、利用错题契机引导,创设有效尝误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适当设计一些“坎坷”和“曲折”,让学生作出错误判断,然后利用这些错误契机,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解决办法,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例如,在教学“等腰三角形性质”时,可以设计这样一道问题:“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条边长为5厘米,另一条边长为6厘米,那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很多学生由于考虑不周,所以得出的结论只有一种,即16厘米,此时教师要加以引导:“难道就只有这一种结果吗?”学生经过思考想到了第二种结果:17厘米. 然后教师设计陷阱:如果将第一条边长改为2厘米呢?很多学生会顺着第一个问题的思路得出结论:10厘米和14厘米,然后教师要求学生在纸上画出草图,很多学生发现了问题所在,纷纷举手回答:“10厘米是不对的,只有14厘米这一种情况,因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一定大于第三边. ”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五、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教学空间得到了有效拓展,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也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和完善,为数学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转变了传统落后的教学局面. 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全面地展示数学教材中的重点与难点,尤其拓展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起到了更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推导“圆柱体侧面积公式”时,传统教学方式主要采用展示平面模型和立体模型的方式,对于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不易理解;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则可以将圆柱形的分解模型设计到课件中,并在大屏幕上展示沿着母线解剖图形的痕迹,并保留运行轨迹. 使学生认识到圆柱形底面的周长实际上就是长方形的一边,而母线就是长方形的另一边. 通过这种虚拟的模型展示,不但增强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而且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总而言之,情境教学是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有效途径,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需求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实现教学环境和教学时间的有机分配,在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间建立一条交流沟通的纽带,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增强数学亲和力,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和对实际生活的意义,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其他文献
通过对太钢热风炉富氧烧炉技术的实践研究,在对不同条件下合理空燃比的探寻中,最终找到富氧率为4%时,拱顶温度和废气温度皆在可控范围内,且焦炉煤气用量减少43%。
侧重应用乙炔还原法进行养殖池水层生物固氮作用原位测定的具体操作步骤,并提出了应用医用注射器作为原位培养容器和对培养后生成的气体体积进行了校正的改进措施 .列出了应
【摘要】成人高师学员兼具教师和成人学习者双重身份,通过分析成人高师学员的学习需求、学习内容选择倾向以及学习形式和评价方式的特点,确定教学设计应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应用性,起到较强的专业引领和示范作用,同时注重教学趣味性.具体到数学学科,策略形态数学史教学设计能够较好满足这样的学习诉求.策略形态数学史是数学史在高师数学教育中存在和运用的两种基本方式之一,在具体专业课的教学中,作为方法和策略予以运用.
激素敏感脂肪酶(HSL)是动物体脂肪分散的关键酶。本研究采用PCR-RFLP法研究了5个不同品种猪HSL基因部分5’端区域和第6内含子至第9外显子区域DNA多态性。在对应于基因第7内含子的DMA扩增片段中发现一Alul酶切
本文研究了导入额外考贝的肺炎克氏杆菌(Klebsiella pneumoniae)nifA基因对受体费氏中会根瘤菌(Sinorhisobium fredii)NH01在碱啼根圈揎殖和竞争结瘤的影响。将NH01分别与带有标记基因luxAB的参照菌株NH01L和带有nifA基因和标记基因laxAB的重组菌株NH01NL按照
研究了甲基对硫磷、氰戊菊酯及其混剂(10:1)对3种重要农业害虫粘虫、豆蚜和稻黑尾叶蝉的毒力及其增效机理。生测结果表明:甲基对硫磷与氰戊菊酯混配对粘虫、蚜虫和叶蝉表现出明显的增
期刊
以钴浸出液为原料,以CaCO3为中和剂,以H2O2为氧化剂,通过氧化中和法进行除铁实验。主要考察了H2O2用量、沉淀pH值、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除铁率和钴回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
随着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教学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正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教师的教学观念不断更新,教学过程成为了师生相互交往、交流、探讨的互动过程,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正在改变——由原来教师的单一灌输,逐步向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自主学习、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以获取新知识转变. 但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缺乏有效教学. 这种状况直
采用栽种易感病的脐橙苗实测法和以供检材料的浸提液或高速离心浓缩浸提液针刺接种脐橙叶片的致病性检测方法,对柑桔溃疡病菌在武汉地区越冬期的适存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