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发展到今天,与周围社会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应用性越来越强。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数学学习脱离生活实际,因此,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搜集整理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更要鼓励学生从身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数学的角度去探索与寻求解决的策略,养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进而提高用数学的能力。
【关键词】:应用意识 数学角度 解决问题 应用能力 自觉意识
数学发展到今天,与周围社会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应用性越来越强。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数学学习脱离生活实际,即使是一些数学知识技能掌握较好的学生,面对一些实际问题也常常感到无从下手。本人从教十余年,发现新课程在我校试行已经两轮了,但以上问题仅靠课程内容的改革来解决还是远远不够的,教师是课改方针的贯彻者和落实者,课堂教学不发生“质”的改变,课改犹如“纸上谈兵”,这也是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刻反思的地方。
在我近期的教学活动中,出现了不少问题,课下反思后,通过我的教训谈谈我的一点感受,与同行们共勉。在教学《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时,发现多数学生仍没有养成用数学的意识,新教材也设计了一些带有实际意义的问题,如教材15页例3:一次环保知识竞赛共有25道题,规定答对一道题得4分,答错或不答,一道题扣1分,在这次竞赛中,小明被评为优秀(85分或85分以上),小明至少答对了几道题?老师先简单分析题意,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寻求解答途径。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之间交流各自的想法,达成共识,很快得出正确结果。问大家怎么想的,一位平时成绩偏下的学生站起来,说的有理有据、思路清晰。接下来,师生共同解决了书上几道带有实际背景的问题,一堂课下来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这堂课还是蛮成功的……谁知下午问题就出来了,学校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年级组开展了篮球友谊赛。最后一场时我也身临“战场”和学生一起为队员呐喊助威、鼓舞士气。半场休息时,身边一个学生对另一个说××班输了5场积分还能超过15分,不知赢了几场(球赛共12场,赢一场 3分,平一场 1分,负不得分)另一个学生笑笑猜道:3场吧,4场吧,赢几场只有××班队员心里清楚,这边的同学应和道“就是,我们怎么能知道”,周围的几个同学听了也一笑了之。站在一旁的我惶然了:这不正是用今天所学知识的机会吗!这两个平时数学成绩不错的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都没能主动用数学眼光看待问题,发生这样的事,作为数学教师的我负有很大责任呀!
评析:新教材虽然编排些带有实际背景的问题,但不能认为学生通过交流互动就能把知识学活,教师除了用好书上现有的问题外,还要搜集整理些更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当然最好是鼓励学生自己从身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数学的角度去探索与寻求解决的策略,使学生懂得学习数学的现实意义,养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进而提高用数学的能力。
有了前面的“教训”,在后边的《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的教学中,我就注意了用数学意识的培养,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问题解决后,问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过类似问题没有,怎么解决?同学们先是沉默,继而自发的小组交流讨论了片刻,然后踊跃发言,甲学生说:“电信公司有两种收费标准(A类月租10元,话费0.15元/分钟,B类没有月租,话费0.2元/分钟)她爸爸手机每月通话时间大约150分钟,以前,爸爸总是选A类,通过今天的学习,可以帮爸爸出主意选B类比A类合算。乙同学叔叔每年往外地倒卖粮食,不管多少习惯用汽车运输,乙同学表示用汽车还是火车运输,他要教给叔叔如何省运费的办法。丙同学发言更是自信,如果我们学校制作校徽,不管制造商给出几种收费方案,他几分钟就能搞定最佳方案……大家发言的热情越来越高涨,知识面拓展开来,很快一节课就接近尾声了,小结时一个学生谈到她自己的收获体会,其中一点就是:她发现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可以从数学的角度去寻求解决的途径,通过今天的学习,很多问题都可以轻松解决了。其余同学也都表示赞同,看来同学们也都意识到了这一点,我的“良苦用心”没有白费,布置作业时,我留了书上一道习题,还布置了一项开放性的作业:通过这几节知识的学习,联系实际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写出来。作业交上来,看完后我大吃一惊,没想到学生的思维视角如此广阔,用所学知识,他们解决了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很多都是我没有想到的,几节课的尝试居然有这么大的收获,如果每节课都能注重“用数学”的意识,那么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就近在眼前了。
【关键词】:应用意识 数学角度 解决问题 应用能力 自觉意识
数学发展到今天,与周围社会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应用性越来越强。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数学学习脱离生活实际,即使是一些数学知识技能掌握较好的学生,面对一些实际问题也常常感到无从下手。本人从教十余年,发现新课程在我校试行已经两轮了,但以上问题仅靠课程内容的改革来解决还是远远不够的,教师是课改方针的贯彻者和落实者,课堂教学不发生“质”的改变,课改犹如“纸上谈兵”,这也是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刻反思的地方。
在我近期的教学活动中,出现了不少问题,课下反思后,通过我的教训谈谈我的一点感受,与同行们共勉。在教学《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时,发现多数学生仍没有养成用数学的意识,新教材也设计了一些带有实际意义的问题,如教材15页例3:一次环保知识竞赛共有25道题,规定答对一道题得4分,答错或不答,一道题扣1分,在这次竞赛中,小明被评为优秀(85分或85分以上),小明至少答对了几道题?老师先简单分析题意,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寻求解答途径。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之间交流各自的想法,达成共识,很快得出正确结果。问大家怎么想的,一位平时成绩偏下的学生站起来,说的有理有据、思路清晰。接下来,师生共同解决了书上几道带有实际背景的问题,一堂课下来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这堂课还是蛮成功的……谁知下午问题就出来了,学校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年级组开展了篮球友谊赛。最后一场时我也身临“战场”和学生一起为队员呐喊助威、鼓舞士气。半场休息时,身边一个学生对另一个说××班输了5场积分还能超过15分,不知赢了几场(球赛共12场,赢一场 3分,平一场 1分,负不得分)另一个学生笑笑猜道:3场吧,4场吧,赢几场只有××班队员心里清楚,这边的同学应和道“就是,我们怎么能知道”,周围的几个同学听了也一笑了之。站在一旁的我惶然了:这不正是用今天所学知识的机会吗!这两个平时数学成绩不错的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都没能主动用数学眼光看待问题,发生这样的事,作为数学教师的我负有很大责任呀!
评析:新教材虽然编排些带有实际背景的问题,但不能认为学生通过交流互动就能把知识学活,教师除了用好书上现有的问题外,还要搜集整理些更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当然最好是鼓励学生自己从身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数学的角度去探索与寻求解决的策略,使学生懂得学习数学的现实意义,养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进而提高用数学的能力。
有了前面的“教训”,在后边的《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的教学中,我就注意了用数学意识的培养,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问题解决后,问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过类似问题没有,怎么解决?同学们先是沉默,继而自发的小组交流讨论了片刻,然后踊跃发言,甲学生说:“电信公司有两种收费标准(A类月租10元,话费0.15元/分钟,B类没有月租,话费0.2元/分钟)她爸爸手机每月通话时间大约150分钟,以前,爸爸总是选A类,通过今天的学习,可以帮爸爸出主意选B类比A类合算。乙同学叔叔每年往外地倒卖粮食,不管多少习惯用汽车运输,乙同学表示用汽车还是火车运输,他要教给叔叔如何省运费的办法。丙同学发言更是自信,如果我们学校制作校徽,不管制造商给出几种收费方案,他几分钟就能搞定最佳方案……大家发言的热情越来越高涨,知识面拓展开来,很快一节课就接近尾声了,小结时一个学生谈到她自己的收获体会,其中一点就是:她发现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可以从数学的角度去寻求解决的途径,通过今天的学习,很多问题都可以轻松解决了。其余同学也都表示赞同,看来同学们也都意识到了这一点,我的“良苦用心”没有白费,布置作业时,我留了书上一道习题,还布置了一项开放性的作业:通过这几节知识的学习,联系实际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写出来。作业交上来,看完后我大吃一惊,没想到学生的思维视角如此广阔,用所学知识,他们解决了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很多都是我没有想到的,几节课的尝试居然有这么大的收获,如果每节课都能注重“用数学”的意识,那么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就近在眼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