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语文思维培养策略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fv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语文知识多而杂,教学也应该是多方位的。高中教师不只教给学生理论知识,更应注重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苏教版教材逐渐弥补了这一缺陷,在理论中注入了活力,加入了许多需要学生亲身体验的活动。
  一、苏教版教材内容分析
  必修一大都以“青春未来”为主题,还有对家的思念,印象最深的是毛主席的《沁园春·长沙》和老舍的《想北平》,教师播放的演讲视频如此震撼,顺势在班级组织了演讲比赛。必修二围绕“生命”来写,意在告诉我们珍惜生命,最令人感动的是《最后的常春藤叶》,之后还特地去看了欧·亨利的各类作品。必修三介绍了语言的魅力,但我最喜欢的并不在此,把语言玩得最让我敬佩的是诸葛亮,他在东吴舌战群儒让人很是痛快。必修四中的精华当属《蜀道难》,那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记忆犹新。必修五“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之悲痛不是常人所感。
  二、学生语文学习的方式
  1.情景模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造出课本教学任务的情景,让学生切实感受书中的真实情感。讲《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带领学生闭上眼睛,慢慢体会黑暗的感觉,也可选某位学生去做一些固定的、基本的动作,并说出内心的感受。
  2.朗读经典
  朗读最能体现一个人的情怀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如在张志强老师的公开课上便设置了两处朗读。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会发现很多有趣的现象,比如读的时候重音的不同,传递给我们的意思也不同,读的时候停顿的地方不同,意思也不一样。比如“你说不过他也得说”就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是“你说,不过他也得说”;另一种是“你说不过他,也得说”。这是教学上的一种突破,值得借鉴。
  3.大胆想象
  想象力足够丰富,学习知识便可以游刃有余。如《想北平》《江南的冬景》《雷雨》等,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听配乐朗诵,让学生想象北平大雪飞扬,江南细雨漫漫,大事发生前的雷声阵阵。学生翱翔在想象的天空,思维发散到古今中外,是加深记忆的良策。
  4.交流讨论
  最值得交流讨论的当属《红楼梦》,个中滋味不同见解,不是说“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吗?《红楼梦》也是一样,我们可以品析《林黛玉进贾府》《刘姥姥进大观园》等名篇,小组内讨论,积极表达自己想法。事实证明,这样的学习方法会让学生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学习语文,去了解名著。
  5.课后反思
  课堂的学识只是初步体验,课后的学习才能巩固加强。当我们学到《我与地坛》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说说学这篇文章的感受,深层理解生命的意义、人生的真谛,不仅在学习上得到知识,更要在人生上得到感悟。
  三、高中学生语文思维培养策略
  1.培养善于总结的能力
  归纳总结是学习中必须具备的能力。不会对自己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便没有一个总体的学习脉络,即使学生学会了教师教授的知识,也会很快忘却教师给出的重点。所以,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归纳的能力。比如学生在学习鲁迅先生的作品时,这便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学生对鲁迅先生的作品理解有限,仅靠一两篇文章是不会明白鲁迅先生作品的内涵的。这需要我们把学过的文章分类综合起来去感悟鲁迅先生所感。像《呐喊》中《孔乙己》《社戏》《阿Q正传》这一类反映社会的篇目,表达的中心是一类的;而像《朝花夕拾》中《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些是对故人故事的怀念。这样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体会鲁迅先生的思想,也能使学习更加便捷有效。
  2.培养发散式思维
  语文学习中,阅读做不好,大部分原因是思维不活跃,看到的文字就是文字,想不到它的意境与内涵。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就把景色描写得很细腻,每一个词都经过精雕细琢。教师可以进行思维引导,把文章中某几个词换一下,让学生体会下两者的不同;也可以设置一些题目,让学生积极思考,发表意见。
  3.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比如在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我们要顺着文章去想象荷塘的美景:“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一片片的荷叶笔直地立着,偶尔随风拂动,荷花还未开放,零星地散着,这是多么美的意境。
  还有下句:“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将静态的事物人性化,视野中慢慢浮现昏暗的景象,池下时不时传来清脆的虫声。极富有想象力的一幅画,忍不住多读几遍。若学生都有这种自我陶醉的想象力,对于文章的理解与学习会有莫大的益处。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的培养做得还不够,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不是為了教而教。在课堂上学生才是主体,若是没有学习语文的思维,灌输得再多也是没有用的。
  
  作者单位:山东省菏泽市第二中学(274009)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发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环境、方法和形式也在不断变化。要使企业在新的社会和经济大环境下全面发展,就必须在思想政治工作上不断创新。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 现状 实施路径  伴随中国经济步入发展新时期,企业所面临的国内外形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现有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已逐渐不适应新时期企业的发展模式,新时期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跟紧时
语文是高中教学体系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重要学科,所以,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案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至关重要,教师需要充分思考课堂中的每个教学环节,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对教学理念和方法进行创新,确保课堂教学有序、高效,进而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更新教学理念  在传统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对于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目标大多定位在教学任务的完成上,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抒发自己的个性见解,积极展开探究性阅读。通过整体感知能体会到作品的基调,适当补白能进行补充建构,尝试回看能展开再次加工。通过这种方式展开探究能促使学生更好地品味作品,获得自己的个性化见解。  探究性阅读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对作品进行体验和感悟,对作品中的某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尝试自主感悟,獲得自己的理解。学者史密斯认为,阅读是向课本提出问题,而阅读理解就是
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从内容上看有不少是表达优美和丰富情感的古诗。高中语文教材收录的反映传统文化的文章传达着优秀的思想,相关课外书还展现了传统文化的其他方面。传统文化体现了民族的文明和智慧,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素质教育的新篇章。高中阶段是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注意传统文化的渗透,找出语文教学与中国传统文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对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着很大作用。目前,计算机网络已经在医院得到广泛应用,网络安全问题成为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本文对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注重兴趣的激发、自主性的调动,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识字是低段小学语文的中心任务,教师应创新教学方法,采用趣味识字教学,选择最佳的识字方法,让学生轻松进入“识字乐园”,实现快乐识字,实现寓教于乐。文章针对识字教学趣味教学的论题进行探讨,结合教学实践,与大家分享趣味识字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运用“猜一猜”,增加识字教学的趣味性  小学生对游戏十分感兴趣,对“猜谜语”游
自2014年,我国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来,“核心素养”成为我国院校现代化教育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教学先导和方向。学生在校接受素质教育,最终能否获得适应社会发展所需的品格与能力,这些都是对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提出的考验。  核心素养的培养,主要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备的品质与能力,即培养“全方面发展的人”。这样看来教育工作者在传道授业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自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