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肢体骨折患者术后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352例肢体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患者采取骨折手术治疗后5个月至11个月均达到骨性愈合的标准,且关节功能恢复满意,骨折部位良好愈合。结论:将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运用于手术后肢体骨折患者,对患者手术的成功与早期康复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肢体临床护理包扎止血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7.450【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7-0277-01
在临床上,肢体骨折较为常见,多为高空坠落、交通事故为主要发病原因。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做好缓和骨折固定、预防伤口感染、血液循环、心理护理等诸多方面的护理工作,应遵循手术前救治、手术后对病情细心观察的原则。而术后康复锻炼对于肢体患者而言至关重要。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肢体骨折患者352例,临床护理效果显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肢体骨折患者352例,其中,男性患者196例,女性患者156例,年龄11岁至70岁。248例闭合性损伤,104例开放性损伤。受伤部位:5例桡骨伴胫骨骨折,8例股骨伴跟骨骨折,23例股骨伴尺桡骨骨折,61例胫腓骨伴股骨骨折。受伤原因:21例刀砍伤,105例高空坠落伤,164例交通意外伤。合并创伤:15例神经损伤,19例伴行静脉损伤,28例失血性休克。
1.2护理方法。
1.2.1术前护理。因发生肢体骨折较为突然,患者因手术经费、生活不能够自理、疼痛等因素,容易产生应激心理反应,很多患者表现出紧张不安、消沉、烦躁、焦急、忧郁、恐惧等心理反应。为了确保患者能够有耐心、有信心地接受治疗,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及其家属解释手术的必要性。给予入院患者以亲切地询问及热情地接待,随时做好耐心解释疾病的工作,为了放松患者紧张的心态,还可讲解成功治疗的病例。主动取得患者家属的理解,给患者提供舒适、安静的住院环境,使患者增加对医院和护理人员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在配合治疗方面做到愉快、积极,以最佳心理状态战胜疾病。
1.2.2术前准备。首先应对活动出血部位迅速止血。为了防止继发性损伤局部血管神经以及对肢体血循环产生影响,包扎应压力均匀,性无菌敷料加压包扎止血。并简单、有效地外固定骨折的肢体,以防止加重疼痛及出血以及骨折分离移位对神经及血管进一步损伤。术前,护理人员要对准备工作积极配合,对患者腹部、心胸、颅脑症状系统、全面地观察,将对生命产生威胁的并发症以及脏器损伤等排除。入院后,为积极抗休克,实现血容量的及时补充,首先给患者建立两条静脉通道。为达到快速补液的目的,可使用16号至18号留置静脉针,救治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循环血容量的有效、尽快恢复。根据情况,在必要时,可行大隐静脉切开插管,通过静脉穿刺,对血标本进行抽取,行交叉配血,与此同时还应检查患者肾功能、生化、血常规。观察并记录休克患者尿性质及尿量,留置导尿。护理人员密切观察骨折患者病情,若发现意识障碍、呼吸困难、血压降低、心律加速、发绀、呼吸困难等,应及时报告医生,以防止发生栓塞。术前准备要在接诊后抗休克时进行。
1.2.3术后护理。肢体骨折需要术中大量输血、相对手术时间长、出血多、损伤大、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范围广,因此,术后护理人员严密观察其生命体征,1次/h,在对其生命体征连续监测12h至24h后,进行记录。手术后,肢体骨折通常采取仰卧位为最佳,防止对骨折复位的稳定度产生影响,这样可保持患者肢体功能位,并不会发生内旋动作。在观察与护理伤口时,为防止引流管受压扭曲甚至脱落,应注意引流颜色及流量以及负压引流情况,保持引流管的通畅。按无菌标准每日换药及更换负压吸引器。若伤口渗出脓性分泌物,或是跳疼、红肿等,应对有局部有无感染进行及时检查。要正确评估术后患者伤口疼痛,将疼痛的原因查找出来,并及时处理。防止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形成血栓以及血管痉挛等并发症的发生。针对小腿或前臂骨折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对患肢的温度颜色,毛细血管充盈、动脉搏动等情况进行严密观察。对比检测,患者一旦出现动脉搏动消失或减弱、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皮温降低、患肢浅灰色或苍白,应立即配合医生紧急诊疗。80例患者无骨筋膜室综合征或血栓形成。术后饮食护理期间,患者应多食新鲜水果、营养丰富食物,无刺激、易消化、无胀气是护理饮食护理原则。保持大便通畅,对机体早期愈合提供帮助。但须注意防止发生泌尿道感染、肺部感染、褥疮等并发症。
1.3术后功能锻炼。患者恢复肢体骨折功能的有效手段之一就是积极功能锻炼,正确、科学的功能锻炼能够避免骨质疏松、肌肉萎缩、关节僵直等并发症,还可确保关节面生理功能。在对患者病情正确评估后,可按照其骨折愈合的分期以及骨折部位制定出锻炼计划表。术后两周后可开循序渐进,从小到大扩展锻炼范围。
2结果
352例患者采取骨折手术治疗后5个月至11个月均达到骨性愈合的标准,且关节功能恢复满意,骨折部位良好愈合,无1例发生并发症。
3讨论
肢体骨折常合并多发伤或多骨折,对人体创伤很大。为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愈合率,缩短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主张将不同的护理措施应用于不同患者的不同时期,这样能够预防或减少静脉血栓、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对此,全面、有效的临床护理重要性突显出来,通过术前、术后、锻炼指导等一系列护理,让患者主动、积极、有原则、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循序渐进地对患者骨折部位恢复产生良性帮助。避免了关节功能受限,综上所述,将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运用于手术后肢体骨折患者,对患者手术的成功与早期康复起到积极作用。参考文献
[1]高伟,陈游,谭丽.合并脑外伤肢体骨折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的含量分析[J].实用骨科杂志,2013,8(2):65-69
[2]沈燕国,方伟敏,倪明,邱永敏,尹伟忠,胥成平,丁菊红.外固定支架在严重多发伤合并肢体骨折损伤控制中的应用[J].实用骨科杂志,2013,15(10):78-80
[3]马庆宏,邱昊,周信,孙福荣.VEGF、PDGF在合并脑外伤肢体骨折患者血清中含量分析的临床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10(21):41-43
关键词:肢体临床护理包扎止血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7.450【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7-0277-01
在临床上,肢体骨折较为常见,多为高空坠落、交通事故为主要发病原因。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做好缓和骨折固定、预防伤口感染、血液循环、心理护理等诸多方面的护理工作,应遵循手术前救治、手术后对病情细心观察的原则。而术后康复锻炼对于肢体患者而言至关重要。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肢体骨折患者352例,临床护理效果显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肢体骨折患者352例,其中,男性患者196例,女性患者156例,年龄11岁至70岁。248例闭合性损伤,104例开放性损伤。受伤部位:5例桡骨伴胫骨骨折,8例股骨伴跟骨骨折,23例股骨伴尺桡骨骨折,61例胫腓骨伴股骨骨折。受伤原因:21例刀砍伤,105例高空坠落伤,164例交通意外伤。合并创伤:15例神经损伤,19例伴行静脉损伤,28例失血性休克。
1.2护理方法。
1.2.1术前护理。因发生肢体骨折较为突然,患者因手术经费、生活不能够自理、疼痛等因素,容易产生应激心理反应,很多患者表现出紧张不安、消沉、烦躁、焦急、忧郁、恐惧等心理反应。为了确保患者能够有耐心、有信心地接受治疗,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及其家属解释手术的必要性。给予入院患者以亲切地询问及热情地接待,随时做好耐心解释疾病的工作,为了放松患者紧张的心态,还可讲解成功治疗的病例。主动取得患者家属的理解,给患者提供舒适、安静的住院环境,使患者增加对医院和护理人员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在配合治疗方面做到愉快、积极,以最佳心理状态战胜疾病。
1.2.2术前准备。首先应对活动出血部位迅速止血。为了防止继发性损伤局部血管神经以及对肢体血循环产生影响,包扎应压力均匀,性无菌敷料加压包扎止血。并简单、有效地外固定骨折的肢体,以防止加重疼痛及出血以及骨折分离移位对神经及血管进一步损伤。术前,护理人员要对准备工作积极配合,对患者腹部、心胸、颅脑症状系统、全面地观察,将对生命产生威胁的并发症以及脏器损伤等排除。入院后,为积极抗休克,实现血容量的及时补充,首先给患者建立两条静脉通道。为达到快速补液的目的,可使用16号至18号留置静脉针,救治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循环血容量的有效、尽快恢复。根据情况,在必要时,可行大隐静脉切开插管,通过静脉穿刺,对血标本进行抽取,行交叉配血,与此同时还应检查患者肾功能、生化、血常规。观察并记录休克患者尿性质及尿量,留置导尿。护理人员密切观察骨折患者病情,若发现意识障碍、呼吸困难、血压降低、心律加速、发绀、呼吸困难等,应及时报告医生,以防止发生栓塞。术前准备要在接诊后抗休克时进行。
1.2.3术后护理。肢体骨折需要术中大量输血、相对手术时间长、出血多、损伤大、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范围广,因此,术后护理人员严密观察其生命体征,1次/h,在对其生命体征连续监测12h至24h后,进行记录。手术后,肢体骨折通常采取仰卧位为最佳,防止对骨折复位的稳定度产生影响,这样可保持患者肢体功能位,并不会发生内旋动作。在观察与护理伤口时,为防止引流管受压扭曲甚至脱落,应注意引流颜色及流量以及负压引流情况,保持引流管的通畅。按无菌标准每日换药及更换负压吸引器。若伤口渗出脓性分泌物,或是跳疼、红肿等,应对有局部有无感染进行及时检查。要正确评估术后患者伤口疼痛,将疼痛的原因查找出来,并及时处理。防止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形成血栓以及血管痉挛等并发症的发生。针对小腿或前臂骨折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对患肢的温度颜色,毛细血管充盈、动脉搏动等情况进行严密观察。对比检测,患者一旦出现动脉搏动消失或减弱、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皮温降低、患肢浅灰色或苍白,应立即配合医生紧急诊疗。80例患者无骨筋膜室综合征或血栓形成。术后饮食护理期间,患者应多食新鲜水果、营养丰富食物,无刺激、易消化、无胀气是护理饮食护理原则。保持大便通畅,对机体早期愈合提供帮助。但须注意防止发生泌尿道感染、肺部感染、褥疮等并发症。
1.3术后功能锻炼。患者恢复肢体骨折功能的有效手段之一就是积极功能锻炼,正确、科学的功能锻炼能够避免骨质疏松、肌肉萎缩、关节僵直等并发症,还可确保关节面生理功能。在对患者病情正确评估后,可按照其骨折愈合的分期以及骨折部位制定出锻炼计划表。术后两周后可开循序渐进,从小到大扩展锻炼范围。
2结果
352例患者采取骨折手术治疗后5个月至11个月均达到骨性愈合的标准,且关节功能恢复满意,骨折部位良好愈合,无1例发生并发症。
3讨论
肢体骨折常合并多发伤或多骨折,对人体创伤很大。为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愈合率,缩短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主张将不同的护理措施应用于不同患者的不同时期,这样能够预防或减少静脉血栓、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对此,全面、有效的临床护理重要性突显出来,通过术前、术后、锻炼指导等一系列护理,让患者主动、积极、有原则、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循序渐进地对患者骨折部位恢复产生良性帮助。避免了关节功能受限,综上所述,将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运用于手术后肢体骨折患者,对患者手术的成功与早期康复起到积极作用。参考文献
[1]高伟,陈游,谭丽.合并脑外伤肢体骨折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的含量分析[J].实用骨科杂志,2013,8(2):65-69
[2]沈燕国,方伟敏,倪明,邱永敏,尹伟忠,胥成平,丁菊红.外固定支架在严重多发伤合并肢体骨折损伤控制中的应用[J].实用骨科杂志,2013,15(10):78-80
[3]马庆宏,邱昊,周信,孙福荣.VEGF、PDGF在合并脑外伤肢体骨折患者血清中含量分析的临床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10(21):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