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历史悠久,它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而不断传承创新。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到东汉、魏、晋时期,草书、楷书、行书,诸体基本定型,书法艺术一直散发着古老艺术的魅力。它能陶冶人的性情,给人以美的享受,被一代又一代人们所喜爱。走进《兰亭序》是我校书法教学自编内容。曾荣获江阴市、无锡市小学教师书法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两次的教学比赛,在教学设计上各有特点:
初次教学:
第一次教学,我以鹅为教学主线导入:先通过谜语激发学生的兴趣,朗诵唐代著名诗人骆宾王的《咏鹅》,游览浙江绍兴的兰亭“鹅池”,进而了解“书圣”,王羲之自幼酷爱书法,七岁时师从著名女书法家卫夫人,后来正书学钟繇、草书学张芝,博采众长,推陈出新,尤其擅长楷书和行书,字体雄奇多变,为历代书法家崇尚,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尊为“书圣”。王羲之非常喜欢鹅!鹅全身洁白如雪,象征高洁!行走时昂首阔步,有文质彬彬的君子之风;鹅的叫声高拔入云。王羲之筑池养鹅,仔细地观察鹅,从鹅颈的伸屈宛转之中,体悟结体变化和运笔的道理,外柔内刚,从鹅的叫声和神态上受到的启发,融入他的书法创作中。在课件中展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让学生了解王羲之和《兰亭序》的创作背景、创作的内容。师生赏析互动,感悟《兰亭序》的艺术风格。分析有代表性的字(林):其横、竖、撇、点、捺,注重提按顿挫,非常精到,还巧妙地运用了露锋、藏锋、牵丝引带。《兰亭序》中的字用笔细腻精到,其结构也是灵活多变,不求平正,强调欹侧,不求均匀,强调对比,结构生动而多姿。同一字形,绝不重复。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二十个“之”字,学生通过分析、了解“之”字,临写自己喜欢的“之”字,体验行书的变化趣味。
初次反思:
走进《兰亭序》这一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欣赏、了解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其人、其事、其作《兰亭序》的艺术特点。感悟行书的用笔、结构、章法特征,學会行书用笔的基本方法。通过欣赏、体验、探索、游戏练习等教学活动,尝试用行书的基本技法书写“之”字,充分体验行书的独特趣味。在体验、探索、游戏中感受“天下第一行书”的独特艺术之美、人文之美,体会中国书法艺术的无穷魅力。教学设计以学生喜欢的鹅为中心,结合王羲之爱鹅成痴这一典故,引导学生了解王羲之为何对鹅情有独钟,一说其性情洒脱,与白鹅的纯洁悠然有相通之处。一说鹅项婉转自如,外柔内刚,尤其结合“之”字的分析,结合鹅的造型、动态、神态,对学生临写其作品很有启发。
再次教学: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兰亭序的书法特色,感受天下第一行书之美,课前我特地为学生准备了原大的兰亭序高清影印本,力求原汁原味地展示它、感悟它、走进它。过程如下:
一、作品导入
教师与学生亲切交谈,展示书法名作《兰亭序》。
二、说兰亭
了解王羲之其人、其事、其作《兰亭序》。
王羲之,东晋著名书法家。七岁时师从著名女书法家卫夫人,后草书学张芝,正书学钟繇,博采众长,推陈出新,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的书体,开创了妍美流畅的行、草书法先河,影响深远,被尊为“书圣”。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教师引领学生一起走进《兰亭序》。
三、走进《兰亭序》
1.看兰亭,品味谋篇布局之美
教师出示《兰亭序》摹本。讲解《兰亭序》当时的创作背景和文章的内容。
感受《兰亭序》的章法、布局变化之美。
2.读兰亭,领悟笔法字形之美
教师讲解《兰亭序》中字的笔法变化,让学生了解牵丝引带、露锋、藏锋的特点,寓教于乐,在游戏中快乐学习。感悟《兰亭序》的细腻笔法,并了解《兰亭序》灵活多变的字形。具体欣赏、分析二十个“之”字,从字的形态、字的笔画、结合鹅的形态拓展学生的想象力。教师示范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临写自己喜欢的“之”字,相互点评。
四、情感升华
千百年来,《兰亭序》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书法家,清乾隆皇帝御笔亲书“晋唐心印”,希望同学们也能与《兰亭序》心心相印,将祖国的书法艺术传承、创新、发扬光大!
学生在这次的走进《兰亭序》学习中热情高涨,越写越精彩,对学习书法充满了信心,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再次反思:
再次教学的效果是令人感到满意的,通过反复的思考、修改,我执教的走进《兰亭序》一课荣获无锡市小学教师书法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我觉得在这次教学中学生精彩的临写源于有效的赏析:
1.在比较中进行有效的赏析
书法是视觉造型艺术,书法教学中通过比较赏析,使学生赏析作品的眼光更敏锐、更准确。通过看兰亭,品味谋篇布局之美,《兰亭序》不仅文章写得美,字更美!课件同时出示行书《兰亭序》与楷书作品,学生通过比较发现:楷书中的字写得很匀称,排列很整齐,而《兰亭序》中的字有大有小,错落有致,《兰亭序》在章法上独具匠心,字的大小得体,疏密得当,错落有致。布局上纵有行,横无列,每一行的字顾盼生情,摇曳多姿。比较地赏析提高了学生对《兰亭序》这一行书作品章法、布局的了解。
2.在整体结合局部中进行有效的赏析
全面地、相互联系地正确认识赏析作品叫整体赏析,局部赏析也称分解赏析,就是对作品、字体的各个细部进行赏析。其着眼点在于有重点地精细地了解作品的某些局部乃至局部的特征。整体结合局部赏析是书法教学中最常用、最基本、最主要的赏析方法,在教学中我向学生直观地展示高清原大《兰亭序》,详细讲解赏析的方法,引导学生整体赏析《兰亭序》的章法,由整体到局部观察字的形体结构、字的用笔方法,整体结合局部的观察方法,使学生对《兰亭序》有了全面、细致、深入的了解,为临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在审美中进行有效的赏析
法国雕塑家罗丹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审美赏析,是指有目的、有计划的、比较持久的审美知觉活动。教师在引导学生赏析的过程中还要重视培养学生对书法美的感受能力,体验各种形式美法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我让学生近距离仔细观赏兰亭序,感受章法之美、字形之美、笔法之美。引导学生通过看兰亭,品味谋篇布局之美,通过读兰亭,感悟文道美、笔法字形之美。着重分析“茂”字“之外”了解这种笔法叫做牵丝引带。牵丝引带在字与字、笔画与笔画之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让作品看起来如行云流水般自然流畅、气韵生动。在行笔中,由于书写的速度、提按产生的轻重变化,使得牵丝引带千变万化。再仔细分析在笔画与笔画的牵丝之间,起笔和收笔有什么特征。从而了解露锋、藏锋,露锋给人感觉神采飞扬,藏锋给人感觉圆润含蓄。
《兰亭序》中的字,巧妙地运用了牵丝引带、露锋、藏锋的笔法,笔法细腻、精到;不仅笔法细腻,字形也是灵活多变。二十个“之”字形态各不相同,有的工整、稳重,有的灵动飘逸,有的瘦瘦的、胖胖的,有的圆头圆脑,有的方头方尾,分析点画的灵动之美,审美地赏析感悟“之”字千变万化之美!使学生既感受王羲之的书法艺术美,又领悟到了书法艺术表现手法的丰富性。
有效提高学生的赏析能力在于多锻炼,以上几种观察方法都是相互联系和统一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的观察进行科学的指导,对于那些富有个性的观察结果应予以积极鼓励,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赏析能力。
·编辑 董慧红
初次教学:
第一次教学,我以鹅为教学主线导入:先通过谜语激发学生的兴趣,朗诵唐代著名诗人骆宾王的《咏鹅》,游览浙江绍兴的兰亭“鹅池”,进而了解“书圣”,王羲之自幼酷爱书法,七岁时师从著名女书法家卫夫人,后来正书学钟繇、草书学张芝,博采众长,推陈出新,尤其擅长楷书和行书,字体雄奇多变,为历代书法家崇尚,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尊为“书圣”。王羲之非常喜欢鹅!鹅全身洁白如雪,象征高洁!行走时昂首阔步,有文质彬彬的君子之风;鹅的叫声高拔入云。王羲之筑池养鹅,仔细地观察鹅,从鹅颈的伸屈宛转之中,体悟结体变化和运笔的道理,外柔内刚,从鹅的叫声和神态上受到的启发,融入他的书法创作中。在课件中展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让学生了解王羲之和《兰亭序》的创作背景、创作的内容。师生赏析互动,感悟《兰亭序》的艺术风格。分析有代表性的字(林):其横、竖、撇、点、捺,注重提按顿挫,非常精到,还巧妙地运用了露锋、藏锋、牵丝引带。《兰亭序》中的字用笔细腻精到,其结构也是灵活多变,不求平正,强调欹侧,不求均匀,强调对比,结构生动而多姿。同一字形,绝不重复。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二十个“之”字,学生通过分析、了解“之”字,临写自己喜欢的“之”字,体验行书的变化趣味。
初次反思:
走进《兰亭序》这一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欣赏、了解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其人、其事、其作《兰亭序》的艺术特点。感悟行书的用笔、结构、章法特征,學会行书用笔的基本方法。通过欣赏、体验、探索、游戏练习等教学活动,尝试用行书的基本技法书写“之”字,充分体验行书的独特趣味。在体验、探索、游戏中感受“天下第一行书”的独特艺术之美、人文之美,体会中国书法艺术的无穷魅力。教学设计以学生喜欢的鹅为中心,结合王羲之爱鹅成痴这一典故,引导学生了解王羲之为何对鹅情有独钟,一说其性情洒脱,与白鹅的纯洁悠然有相通之处。一说鹅项婉转自如,外柔内刚,尤其结合“之”字的分析,结合鹅的造型、动态、神态,对学生临写其作品很有启发。
再次教学: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兰亭序的书法特色,感受天下第一行书之美,课前我特地为学生准备了原大的兰亭序高清影印本,力求原汁原味地展示它、感悟它、走进它。过程如下:
一、作品导入
教师与学生亲切交谈,展示书法名作《兰亭序》。
二、说兰亭
了解王羲之其人、其事、其作《兰亭序》。
王羲之,东晋著名书法家。七岁时师从著名女书法家卫夫人,后草书学张芝,正书学钟繇,博采众长,推陈出新,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的书体,开创了妍美流畅的行、草书法先河,影响深远,被尊为“书圣”。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教师引领学生一起走进《兰亭序》。
三、走进《兰亭序》
1.看兰亭,品味谋篇布局之美
教师出示《兰亭序》摹本。讲解《兰亭序》当时的创作背景和文章的内容。
感受《兰亭序》的章法、布局变化之美。
2.读兰亭,领悟笔法字形之美
教师讲解《兰亭序》中字的笔法变化,让学生了解牵丝引带、露锋、藏锋的特点,寓教于乐,在游戏中快乐学习。感悟《兰亭序》的细腻笔法,并了解《兰亭序》灵活多变的字形。具体欣赏、分析二十个“之”字,从字的形态、字的笔画、结合鹅的形态拓展学生的想象力。教师示范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临写自己喜欢的“之”字,相互点评。
四、情感升华
千百年来,《兰亭序》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书法家,清乾隆皇帝御笔亲书“晋唐心印”,希望同学们也能与《兰亭序》心心相印,将祖国的书法艺术传承、创新、发扬光大!
学生在这次的走进《兰亭序》学习中热情高涨,越写越精彩,对学习书法充满了信心,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再次反思:
再次教学的效果是令人感到满意的,通过反复的思考、修改,我执教的走进《兰亭序》一课荣获无锡市小学教师书法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我觉得在这次教学中学生精彩的临写源于有效的赏析:
1.在比较中进行有效的赏析
书法是视觉造型艺术,书法教学中通过比较赏析,使学生赏析作品的眼光更敏锐、更准确。通过看兰亭,品味谋篇布局之美,《兰亭序》不仅文章写得美,字更美!课件同时出示行书《兰亭序》与楷书作品,学生通过比较发现:楷书中的字写得很匀称,排列很整齐,而《兰亭序》中的字有大有小,错落有致,《兰亭序》在章法上独具匠心,字的大小得体,疏密得当,错落有致。布局上纵有行,横无列,每一行的字顾盼生情,摇曳多姿。比较地赏析提高了学生对《兰亭序》这一行书作品章法、布局的了解。
2.在整体结合局部中进行有效的赏析
全面地、相互联系地正确认识赏析作品叫整体赏析,局部赏析也称分解赏析,就是对作品、字体的各个细部进行赏析。其着眼点在于有重点地精细地了解作品的某些局部乃至局部的特征。整体结合局部赏析是书法教学中最常用、最基本、最主要的赏析方法,在教学中我向学生直观地展示高清原大《兰亭序》,详细讲解赏析的方法,引导学生整体赏析《兰亭序》的章法,由整体到局部观察字的形体结构、字的用笔方法,整体结合局部的观察方法,使学生对《兰亭序》有了全面、细致、深入的了解,为临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在审美中进行有效的赏析
法国雕塑家罗丹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审美赏析,是指有目的、有计划的、比较持久的审美知觉活动。教师在引导学生赏析的过程中还要重视培养学生对书法美的感受能力,体验各种形式美法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我让学生近距离仔细观赏兰亭序,感受章法之美、字形之美、笔法之美。引导学生通过看兰亭,品味谋篇布局之美,通过读兰亭,感悟文道美、笔法字形之美。着重分析“茂”字“之外”了解这种笔法叫做牵丝引带。牵丝引带在字与字、笔画与笔画之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让作品看起来如行云流水般自然流畅、气韵生动。在行笔中,由于书写的速度、提按产生的轻重变化,使得牵丝引带千变万化。再仔细分析在笔画与笔画的牵丝之间,起笔和收笔有什么特征。从而了解露锋、藏锋,露锋给人感觉神采飞扬,藏锋给人感觉圆润含蓄。
《兰亭序》中的字,巧妙地运用了牵丝引带、露锋、藏锋的笔法,笔法细腻、精到;不仅笔法细腻,字形也是灵活多变。二十个“之”字形态各不相同,有的工整、稳重,有的灵动飘逸,有的瘦瘦的、胖胖的,有的圆头圆脑,有的方头方尾,分析点画的灵动之美,审美地赏析感悟“之”字千变万化之美!使学生既感受王羲之的书法艺术美,又领悟到了书法艺术表现手法的丰富性。
有效提高学生的赏析能力在于多锻炼,以上几种观察方法都是相互联系和统一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的观察进行科学的指导,对于那些富有个性的观察结果应予以积极鼓励,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赏析能力。
·编辑 董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