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言值”即正义
随着新高考改革,语文学科的教学难度再次增加,但在吴耀新看来,语文教育的核心仍然是汉语言文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于是,他想出了“大应试 大语文 大课堂”三者结合的办法。什么是“大应试”呢?就是既要考得好,又要学得好。学生不仅要在最后的高考之中取得不错的成绩,还应该在三年之内留下一些文学成果,可以是学习日记,也可以是投稿发表文章;“大语文”则是将应试语文、课堂语文和生活语文相结合的理念。应试语文是“金三角”的顶点,而课本语文和生活语文作为基石同等重要,只要这两者搞好了,那应试语文的点,一定能被支得很高;而“大课堂”,更多是吴耀新对自己教学的要求与思考:生活即语文,课本不是教科书,这个世界才是。
现在的社会普遍看重“颜值”,而吴耀新却看重“言值”,他称语言为人的第二张脸,要求学生“站能说,坐能写”。要想有好的输出,首先就得狠抓输入。吴耀新坚信阅读不行的学生是潜在的语文差生。因此,他在班上搞起了图书角、读书会,让学生每天轮流上台做美文推荐,还要求家长在家里多做亲子阅读。你可能不禁要问,学生都快成年了,亲子阅读怎么做?吴耀新要求家长定期和孩子一起阅读时政类、文化类文章,并就话题展开深入的探讨。这又何尝不是一种适合高中生的亲子阅读呢?
做生命的朗读者
每个个体都是一本书,青春是书,生活是书,整个社会亦是一部鸿篇巨著。成长,便是要翻阅一本本鲜活的“书”,学习如何去读懂他人,品味青春,体验社会,感悟生活。
吴耀新把这样的成长,称为“朗读”。在他看来,朗读其实就是一种与“文本”的对话。在十七八岁最叛逆的年紀里,若能用对话替换掉孩子与父母、与老师的对抗,何其妙哉?
成长于徽州文化的发源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歙县,吴耀新骨子里镌刻着传统与内敛。这样的吴耀新必然对古老的东西比旁人更多一份依赖与眷恋。比如,书信交流。他在一篇题为《春天里,做个守候校园的朗读者》的文章中这样写道:“我相信,手写的文字是有温度的,对话是我们与这个缤纷世界最温柔的交往。”
木心说:“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个人。”内敛的吴耀新在给自己年幼女儿的一封封家书中写满他无法言说的父爱。他深知,即便孩子现在还不能完全读懂,留待将来,这些来自父亲深沉的爱,会成为她强有力的陪伴,长长久久。
因此,吴耀新鼓励学生给自己身边的人写信,希望他们能用书信增加自己与他人与世界对话交流的维度,传递思想、表达感情,从中吸取成长的养分。未来的某一天,孩子们会明白,此刻的“朗读”早已深入骨髓,丰满了他们各自的生命旅程。
为了发光的眼眸
“从事心理志愿工作14年;累计开展心理志愿服务时间超过1000小时;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近百场心理辅导活动;14年间主持电台心理热线,累计接听2000多个热线电话;为含山县学生开展公益讲座68场,受益学生累计8000多人;个案咨询共980余人次……”刚接触吴耀新的材料,这一串数量惊人的数据便自动撞进我的眼睛。
难以想象这14年间,同时还要担任高三班主任的吴耀新到底是怎样脚不着地地忙碌过来的。原以为,有这样的工作量做支撑,吴耀新要讲一个在做心理志愿工作中印象深刻的小故事,一定是信手拈来的。没想到之前一直侃侃而谈的他,居然语塞了。为了不影响采访,吴耀新主动提出,事后用文字单独补上这个小故事。
“那是十二年前,我应邀前往含山县的一所小学,为刚入学的两名来自汶川震区的新同学提供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全新的校园生活。
两个孩子才刚一年级,在陌生的环境里害羞又不安,为了让他们迅速地和班上的同学熟悉起来,我号召全班同学给他们开了一个十分钟的欢迎会,大家热情地鼓掌欢迎他们加入,并一一做了自我介绍。光是欢迎会显然不够,我又提出来做一个‘优点轰炸’的破冰游戏,让全班同学轮流给新同学说自己对他们的第一印象。听到大家印象都很好,都很喜欢自己,这两个小朋友终于不再拘束了。有了这样的基础,我将所有孩子带到室外,玩起了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借助激烈的奔跑和频繁的肢体接触,孩子们相互之间最后的生疏感也随着尖叫和欢笑散去……”
看完吴耀新传来的文字,我有些好奇地问了一句,做了那么多的心理辅导,为什么偏偏选了一个如此久远,又有点平淡无奇的故事?或许是正在忙着,吴耀新过了一会儿才回复:“我离开学校时,那两个孩子满头大汗,眼睛却亮晶晶的,闪着欣喜和期待。那神情,至今在我脑海里。”
结语
说起学生,吴耀新再次口若悬河。他说,现在的孩子有非常强烈的自主性需求,想要独立,想要自由;但他们同样也冲动、迷茫。俗话说,“渴望就是力量”,作为班主任,自己要做的就是帮助他们把这些无处安放的能量聚合起来,尊重他们的自主性,注意他们的情绪起伏,帮他们一起规划未来,做他们成长路上的摆渡人。
随着新高考改革,语文学科的教学难度再次增加,但在吴耀新看来,语文教育的核心仍然是汉语言文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于是,他想出了“大应试 大语文 大课堂”三者结合的办法。什么是“大应试”呢?就是既要考得好,又要学得好。学生不仅要在最后的高考之中取得不错的成绩,还应该在三年之内留下一些文学成果,可以是学习日记,也可以是投稿发表文章;“大语文”则是将应试语文、课堂语文和生活语文相结合的理念。应试语文是“金三角”的顶点,而课本语文和生活语文作为基石同等重要,只要这两者搞好了,那应试语文的点,一定能被支得很高;而“大课堂”,更多是吴耀新对自己教学的要求与思考:生活即语文,课本不是教科书,这个世界才是。
现在的社会普遍看重“颜值”,而吴耀新却看重“言值”,他称语言为人的第二张脸,要求学生“站能说,坐能写”。要想有好的输出,首先就得狠抓输入。吴耀新坚信阅读不行的学生是潜在的语文差生。因此,他在班上搞起了图书角、读书会,让学生每天轮流上台做美文推荐,还要求家长在家里多做亲子阅读。你可能不禁要问,学生都快成年了,亲子阅读怎么做?吴耀新要求家长定期和孩子一起阅读时政类、文化类文章,并就话题展开深入的探讨。这又何尝不是一种适合高中生的亲子阅读呢?
做生命的朗读者
每个个体都是一本书,青春是书,生活是书,整个社会亦是一部鸿篇巨著。成长,便是要翻阅一本本鲜活的“书”,学习如何去读懂他人,品味青春,体验社会,感悟生活。
吴耀新把这样的成长,称为“朗读”。在他看来,朗读其实就是一种与“文本”的对话。在十七八岁最叛逆的年紀里,若能用对话替换掉孩子与父母、与老师的对抗,何其妙哉?
成长于徽州文化的发源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歙县,吴耀新骨子里镌刻着传统与内敛。这样的吴耀新必然对古老的东西比旁人更多一份依赖与眷恋。比如,书信交流。他在一篇题为《春天里,做个守候校园的朗读者》的文章中这样写道:“我相信,手写的文字是有温度的,对话是我们与这个缤纷世界最温柔的交往。”
木心说:“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个人。”内敛的吴耀新在给自己年幼女儿的一封封家书中写满他无法言说的父爱。他深知,即便孩子现在还不能完全读懂,留待将来,这些来自父亲深沉的爱,会成为她强有力的陪伴,长长久久。
因此,吴耀新鼓励学生给自己身边的人写信,希望他们能用书信增加自己与他人与世界对话交流的维度,传递思想、表达感情,从中吸取成长的养分。未来的某一天,孩子们会明白,此刻的“朗读”早已深入骨髓,丰满了他们各自的生命旅程。
为了发光的眼眸
“从事心理志愿工作14年;累计开展心理志愿服务时间超过1000小时;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近百场心理辅导活动;14年间主持电台心理热线,累计接听2000多个热线电话;为含山县学生开展公益讲座68场,受益学生累计8000多人;个案咨询共980余人次……”刚接触吴耀新的材料,这一串数量惊人的数据便自动撞进我的眼睛。
难以想象这14年间,同时还要担任高三班主任的吴耀新到底是怎样脚不着地地忙碌过来的。原以为,有这样的工作量做支撑,吴耀新要讲一个在做心理志愿工作中印象深刻的小故事,一定是信手拈来的。没想到之前一直侃侃而谈的他,居然语塞了。为了不影响采访,吴耀新主动提出,事后用文字单独补上这个小故事。
“那是十二年前,我应邀前往含山县的一所小学,为刚入学的两名来自汶川震区的新同学提供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全新的校园生活。
两个孩子才刚一年级,在陌生的环境里害羞又不安,为了让他们迅速地和班上的同学熟悉起来,我号召全班同学给他们开了一个十分钟的欢迎会,大家热情地鼓掌欢迎他们加入,并一一做了自我介绍。光是欢迎会显然不够,我又提出来做一个‘优点轰炸’的破冰游戏,让全班同学轮流给新同学说自己对他们的第一印象。听到大家印象都很好,都很喜欢自己,这两个小朋友终于不再拘束了。有了这样的基础,我将所有孩子带到室外,玩起了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借助激烈的奔跑和频繁的肢体接触,孩子们相互之间最后的生疏感也随着尖叫和欢笑散去……”
看完吴耀新传来的文字,我有些好奇地问了一句,做了那么多的心理辅导,为什么偏偏选了一个如此久远,又有点平淡无奇的故事?或许是正在忙着,吴耀新过了一会儿才回复:“我离开学校时,那两个孩子满头大汗,眼睛却亮晶晶的,闪着欣喜和期待。那神情,至今在我脑海里。”
结语
说起学生,吴耀新再次口若悬河。他说,现在的孩子有非常强烈的自主性需求,想要独立,想要自由;但他们同样也冲动、迷茫。俗话说,“渴望就是力量”,作为班主任,自己要做的就是帮助他们把这些无处安放的能量聚合起来,尊重他们的自主性,注意他们的情绪起伏,帮他们一起规划未来,做他们成长路上的摆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