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18 世纪后期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彻底革新了西欧的生产方式,从而为西欧和北美的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奠定了物质基础。这一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们提出了改造资本主义和建立理想社会的种种设想,其中的社会和谐主张则是他们留给后人的一笔宝贵财富。虽然他们的思想过于理想化,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不具有现实可行性,因而被称为“空想”,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其思想的闪光点越来越为后人所重视。
关键词:空想社会主义公有制和谐社会
一、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在工业革命前期,经济、政治、社会各个领域都处于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时期,整个社会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社会关系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这就促使包括空想社会主义者在内的许多社会精英对现有制度的发展进行探索。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们提出要改变旧制度的不合理因素,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因为当时社会的突出问题是对抗、冲突的普遍化,所以他们在设计理想的社会制度时,就把社会和谐放在了突出地位。19 世纪初期,空想社会主义的杰出代表是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二、空想式社会主义主要特征及其悖论分析
一 空想社会主义的特征及其分析
1.经济上的公有主义、小生产主义和平均主义。大多数空想社会主义者认为,经济的私有制是万恶之源,财产公有制和共同劳动、平均分配是它们的共同理想。空想社会主义的鼻祖莫尔在《乌托邦》中指出:“在乌托邦,全部社会财富是大家所公有的,不管什么产品,都汇聚到指定的市场,家家户户到市场领取全部所需要的东西,不付钱,也不受数量限制。”乌托邦实行财产公有、按需分配,其前提是物资非常充足,产品非常丰富。
2.社会生活上的高度共有主义、计划主义和公开化。公有、共享、统一、公平的思想可以说渗透到空想式社会主义国家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乌托邦社会人口是计划的,城市人口多了就强制划配给农村,整个国家人口多了,就向国外移民;吃饭是公共的,人们均在指定的公共食堂吃饭;房子是轮住的,每一住户可以任人自由进入,而且住房须每隔十年用抽签方式调换;没有迁居和旅行自由.
3.思想意识上的高度垄断、统一和计划化。为了保证步调一致的社会生活,空想社会主义实行思想意识上的高度统一。空想式社会主义社会模式中没有言论自由,莫尔的乌托邦社会规定:“在议事会外或在民众大会外议论公事,一律以死罪论。”莫尔说:“若干乌托邦人尊敬以道德或荣誉著称的先贤,把他当做神,甚至最高的神。”
4.政治上的形式上的选举制、事实上的终身制和严格的极权制。用什么样的政治制度来实施公有、共享、公平、统一的这一共产主义幸福生活目标是大多数空想式社会主义者阐述得最不完美、最感困惑和矛盾的问题。要实行统一生产、统一分配、统一生活的社会,必须有严厉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管理制度和高度垄断的意识形态制度,这几乎是空想式社会主义国家必然或不得不选择的无奈的道路。
三、空想社会主义的功过评价及其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他们没有能够进一步洞察资本主义的本质,把握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只能从抽象的理性出发,对资本主义进行道义上的谴责,而不可能正确的阐明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不能深刻的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更不能通过对资本主义矛盾运动的考察,阐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
(二)他们不能正视和预见无产阶级的力量,仅仅是同情无产阶级。
马克思指出:“在她们的心目中,无产阶级只是一个受苦最深的阶级。”三大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忽视了无产阶级的力量,“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主动性,看不到它所持有的任何政治运动。”因此他们无法找到实现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也不可能认识到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变革与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
(三)他们寄希望于上层和富人,排斥一切革命行为。
“他们拒绝一切政治行动,特别是一切革命行动;他们想通过和平的途径达到自己的目的,并且企图通过一些小型的、当然不会成功的试验,通过示范的力量来为新的社会福音开辟道路。”三大空想主义者以为通过宣传、呼吁、试验就能说服社会上层,寄希望于上层“良心发现”,一夜之间就过渡为社会主义。因此,他们无法认识到革命是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唯一手段,也无法找到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一)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发展生产力。
空想社会主义者在设计和谐社会时,都主张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进步的生产工艺、严密的组织管理方法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更多的共同福利。为了提高生产力,他们甚至承认了私有财产积极意义,允许资本、土地、生产工具及个人存款入股分取红利,以此来激励私有者建设和谐社会的积极性,增进社会成员的共同福利。
(二)必须把尊重劳动作为社会首要的价值取向。
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们最鄙视不劳而获。圣西门曾以寓言的方式设想,如果法国所有的贵族、教士、官吏都在一次海难中死去,这种损失对于社会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假如法国失去了所有最博学的知识分子、有才干的银行家、工厂主、商人、技术工人和农业生产者,其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三)按劳分配与按需分配相结合。
在空想社会主义者设计的和谐社会中,一方面根据个人的能力和对社会贡献大小分配,鼓励人的个性和才华都能得到最充分的展现;另一方面要平均分配生活必需品,保证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四)重视用道德劝导化解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的和谐。
空想社会主义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运用伦理道德和理性原则来设计理想社会,用理性的原则来改造社会,这固然是空想社会主义的空想性所在。但是不可否认用道德的手段来调节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有其独特的优势。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05
[2]傅立叶选集( 第4 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247
[3]欧文选集(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13
关键词:空想社会主义公有制和谐社会
一、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在工业革命前期,经济、政治、社会各个领域都处于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时期,整个社会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社会关系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这就促使包括空想社会主义者在内的许多社会精英对现有制度的发展进行探索。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们提出要改变旧制度的不合理因素,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因为当时社会的突出问题是对抗、冲突的普遍化,所以他们在设计理想的社会制度时,就把社会和谐放在了突出地位。19 世纪初期,空想社会主义的杰出代表是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二、空想式社会主义主要特征及其悖论分析
一 空想社会主义的特征及其分析
1.经济上的公有主义、小生产主义和平均主义。大多数空想社会主义者认为,经济的私有制是万恶之源,财产公有制和共同劳动、平均分配是它们的共同理想。空想社会主义的鼻祖莫尔在《乌托邦》中指出:“在乌托邦,全部社会财富是大家所公有的,不管什么产品,都汇聚到指定的市场,家家户户到市场领取全部所需要的东西,不付钱,也不受数量限制。”乌托邦实行财产公有、按需分配,其前提是物资非常充足,产品非常丰富。
2.社会生活上的高度共有主义、计划主义和公开化。公有、共享、统一、公平的思想可以说渗透到空想式社会主义国家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乌托邦社会人口是计划的,城市人口多了就强制划配给农村,整个国家人口多了,就向国外移民;吃饭是公共的,人们均在指定的公共食堂吃饭;房子是轮住的,每一住户可以任人自由进入,而且住房须每隔十年用抽签方式调换;没有迁居和旅行自由.
3.思想意识上的高度垄断、统一和计划化。为了保证步调一致的社会生活,空想社会主义实行思想意识上的高度统一。空想式社会主义社会模式中没有言论自由,莫尔的乌托邦社会规定:“在议事会外或在民众大会外议论公事,一律以死罪论。”莫尔说:“若干乌托邦人尊敬以道德或荣誉著称的先贤,把他当做神,甚至最高的神。”
4.政治上的形式上的选举制、事实上的终身制和严格的极权制。用什么样的政治制度来实施公有、共享、公平、统一的这一共产主义幸福生活目标是大多数空想式社会主义者阐述得最不完美、最感困惑和矛盾的问题。要实行统一生产、统一分配、统一生活的社会,必须有严厉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管理制度和高度垄断的意识形态制度,这几乎是空想式社会主义国家必然或不得不选择的无奈的道路。
三、空想社会主义的功过评价及其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他们没有能够进一步洞察资本主义的本质,把握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只能从抽象的理性出发,对资本主义进行道义上的谴责,而不可能正确的阐明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不能深刻的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更不能通过对资本主义矛盾运动的考察,阐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
(二)他们不能正视和预见无产阶级的力量,仅仅是同情无产阶级。
马克思指出:“在她们的心目中,无产阶级只是一个受苦最深的阶级。”三大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忽视了无产阶级的力量,“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主动性,看不到它所持有的任何政治运动。”因此他们无法找到实现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也不可能认识到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变革与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
(三)他们寄希望于上层和富人,排斥一切革命行为。
“他们拒绝一切政治行动,特别是一切革命行动;他们想通过和平的途径达到自己的目的,并且企图通过一些小型的、当然不会成功的试验,通过示范的力量来为新的社会福音开辟道路。”三大空想主义者以为通过宣传、呼吁、试验就能说服社会上层,寄希望于上层“良心发现”,一夜之间就过渡为社会主义。因此,他们无法认识到革命是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唯一手段,也无法找到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一)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发展生产力。
空想社会主义者在设计和谐社会时,都主张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进步的生产工艺、严密的组织管理方法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更多的共同福利。为了提高生产力,他们甚至承认了私有财产积极意义,允许资本、土地、生产工具及个人存款入股分取红利,以此来激励私有者建设和谐社会的积极性,增进社会成员的共同福利。
(二)必须把尊重劳动作为社会首要的价值取向。
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们最鄙视不劳而获。圣西门曾以寓言的方式设想,如果法国所有的贵族、教士、官吏都在一次海难中死去,这种损失对于社会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假如法国失去了所有最博学的知识分子、有才干的银行家、工厂主、商人、技术工人和农业生产者,其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三)按劳分配与按需分配相结合。
在空想社会主义者设计的和谐社会中,一方面根据个人的能力和对社会贡献大小分配,鼓励人的个性和才华都能得到最充分的展现;另一方面要平均分配生活必需品,保证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四)重视用道德劝导化解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的和谐。
空想社会主义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运用伦理道德和理性原则来设计理想社会,用理性的原则来改造社会,这固然是空想社会主义的空想性所在。但是不可否认用道德的手段来调节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有其独特的优势。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05
[2]傅立叶选集( 第4 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247
[3]欧文选集(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