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的教学环境下,初中语文教学要改变教学思路,建立开放式的教学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尝试全方位的开放,给学生留下创造的空间和创造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开放性
随着新教改的深入,现在的课堂教学都开始向着开放式的方向发展,强调教学的开放性。但是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说,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模式根深蒂固,素质教育形浮于实,开放性教学模式的运用则成了当今语文教研的重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其实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其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可供选择的教学素材也非常多,教学方法可以灵活多样,这都为语文教学的开放性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我们只有把开放性这条道路走下去,才能从过去的教学束缚中走出来,保障教师的教学主导地位和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素质教学的概念真正得到落实。
一、关注学生个体,挖掘学生潜能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我并不对老师讲课的艺术感兴趣,课堂教学的效果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看老师。”在过去的课堂上,教师是绝对的核心,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着教师转。长久下来,这种模式的弊端也渐渐显现,学生一直处于学习的被动地位,自己的想法难以得到施展,思维得不到培养,主动性也开始丧失,久而久之,我们培养的不是社会所需要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而会是人云亦云的鹦鹉式的代言人。所以,旧教学模式是不适合现代教学理念的,对于学生的心智、能力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改革教学、创新教学就必须要关注学生个体,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发挥的空间,不能一直在课堂上默默无闻,自甘沉寂。日常的语文阅读教学,改变学生被动听课的最好方法就是把课堂交给学生。如在上八年级下册杜牧的《赤壁》这一课时,就可以先由学生自由发挥,可以讨论杜牧这位诗人;可以讨论杜牧其他有名的诗词;可以讨论赤壁的有关信息;也可以讨论三国时期的风云人物和事迹等。这样做,就是一种开放,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得到了知识的增长,也锻炼了自身的思维能力,潜能得到了开发,何乐而不为呢?
二、研究教学方法,开放教学课堂
教学内容要开放,教学方法也必然要开放。首先我们要认识到:课本教学与课外辅导是有着本质区别的,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需要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文言文教学与现代文教学也各具特点,书本内容教学与多媒体教学也有差异。所以说,语文学科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其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如果加上教师的指导作用,课堂就会显得更加丰富和多变。
1. 教师的个性选择和创造
人是有个体差异的,教师们都有各自的想法,每个教师的思想、气质以及他们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都不一样,这也从另外一个方面决定了课堂教学方法的多元化。从教师的能力和擅长来说,有的优于课堂讲解,声音洪亮,讲解动听;有的书写工整独特,板书清晰,学生爱看;有的文采较好,出口成章,深得学生羡慕和爱戴……教师们用自己的专长,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使用多样的教学方法,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这是教师个性的体现,也是课堂开放性的体现。
教学方法的开放性除了教师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之外,也应该包括对新型教学方式的创新。从我国的教学现状来看,有很多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法的使用上会不拘一格,根据学生和教学内容的侧重点,从中提炼出自己擅长的教学方法。例如“六课型单元教学法”“尝试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六步教学法”等。其实不论是老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方法,还是新老结合,这些教学方法的运用,都反映出教师的个人教学特点,形成了教学风格的多样化。
2. 学生的差异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师创造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终究还是需要靠学生来实践。学生和教师一样,也存在智力、能力等各方面的差异,而这种差异与不同教学方法的结合,就是教学方法的开放性选择。根据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不拘一格,这就是开放性的体现。美国教育家阿姆斯特朗提出了这样的观点:根据学生的智力特点,设计最优的教学方式。其实,这就是开放性与个性化的相结合。如果所有的教师都使用同一种教学方法,差异性得不到体现,个体将没有发展的空间,学生也没有选择的余地,个体发展得不到满足,这对于学生学习和教师讲课都是一种阻力。刘勰有段诗文:“慷慨者逆声而击节,蕴藉者见密而高蹈,浮慧者观绮而跃心,爱奇者闻诡而惊听。”在教学上,我们也要像他所说的那样,要因人而异,突出个体,这样才叫做开放。
三、充实学科知识,实行学科联动
新课标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尝试多学科结合,取消了学科限制,为教学特别设置了“综合、探索”区域。教师作为教学的领导者,应该思考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一些能够实现跨区域知识联动的教学活动。教师应该寻找学科之间的交汇点,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联动。这种联动看似会耽误教学进度,但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其教学的多元性,知识的联动不仅不会耽误教学,还能够促进学生知识面的扩展,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长远利益来说,语文学科课程会不断得到拓展、丰富,师生的综合探索能力也可以从中得到提高,团队合作精神也能从中得到培养。
在初中课文中,基本上所有的古诗词文章都可以与历史学科实现知识联动,在讲解诗词的同时也可以带领学生了解当时的历史。而像《我有一个梦想》《我的教师》这一类的文章,可以用来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和品德教育,教育学生坚强奋斗。
总之,新形势下的教学需要我们创建开放的课堂教学,这不仅仅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时代的要求。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积极探索语文教学的方法,寻找教学的新思路,开拓新途径,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大胆地带领学生走出传统的课堂,体验开放性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学中能够享受小鸟一样的自由,翱翔于知识的天空。只有这样,才能为我们现代开放性的社会,培养出开拓创新型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陈艳.浅谈初中语文的开放性教学[J].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11(4).
[2]董子丽.初中语文“开放性阅读与群体式反馈”教学模式探究[J].现代语文(理论研究),2005(5).
(连平县元善中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开放性
随着新教改的深入,现在的课堂教学都开始向着开放式的方向发展,强调教学的开放性。但是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说,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模式根深蒂固,素质教育形浮于实,开放性教学模式的运用则成了当今语文教研的重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其实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其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可供选择的教学素材也非常多,教学方法可以灵活多样,这都为语文教学的开放性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我们只有把开放性这条道路走下去,才能从过去的教学束缚中走出来,保障教师的教学主导地位和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素质教学的概念真正得到落实。
一、关注学生个体,挖掘学生潜能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我并不对老师讲课的艺术感兴趣,课堂教学的效果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看老师。”在过去的课堂上,教师是绝对的核心,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着教师转。长久下来,这种模式的弊端也渐渐显现,学生一直处于学习的被动地位,自己的想法难以得到施展,思维得不到培养,主动性也开始丧失,久而久之,我们培养的不是社会所需要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而会是人云亦云的鹦鹉式的代言人。所以,旧教学模式是不适合现代教学理念的,对于学生的心智、能力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改革教学、创新教学就必须要关注学生个体,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发挥的空间,不能一直在课堂上默默无闻,自甘沉寂。日常的语文阅读教学,改变学生被动听课的最好方法就是把课堂交给学生。如在上八年级下册杜牧的《赤壁》这一课时,就可以先由学生自由发挥,可以讨论杜牧这位诗人;可以讨论杜牧其他有名的诗词;可以讨论赤壁的有关信息;也可以讨论三国时期的风云人物和事迹等。这样做,就是一种开放,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得到了知识的增长,也锻炼了自身的思维能力,潜能得到了开发,何乐而不为呢?
二、研究教学方法,开放教学课堂
教学内容要开放,教学方法也必然要开放。首先我们要认识到:课本教学与课外辅导是有着本质区别的,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需要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文言文教学与现代文教学也各具特点,书本内容教学与多媒体教学也有差异。所以说,语文学科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其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如果加上教师的指导作用,课堂就会显得更加丰富和多变。
1. 教师的个性选择和创造
人是有个体差异的,教师们都有各自的想法,每个教师的思想、气质以及他们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都不一样,这也从另外一个方面决定了课堂教学方法的多元化。从教师的能力和擅长来说,有的优于课堂讲解,声音洪亮,讲解动听;有的书写工整独特,板书清晰,学生爱看;有的文采较好,出口成章,深得学生羡慕和爱戴……教师们用自己的专长,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使用多样的教学方法,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这是教师个性的体现,也是课堂开放性的体现。
教学方法的开放性除了教师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之外,也应该包括对新型教学方式的创新。从我国的教学现状来看,有很多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法的使用上会不拘一格,根据学生和教学内容的侧重点,从中提炼出自己擅长的教学方法。例如“六课型单元教学法”“尝试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六步教学法”等。其实不论是老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方法,还是新老结合,这些教学方法的运用,都反映出教师的个人教学特点,形成了教学风格的多样化。
2. 学生的差异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师创造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终究还是需要靠学生来实践。学生和教师一样,也存在智力、能力等各方面的差异,而这种差异与不同教学方法的结合,就是教学方法的开放性选择。根据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不拘一格,这就是开放性的体现。美国教育家阿姆斯特朗提出了这样的观点:根据学生的智力特点,设计最优的教学方式。其实,这就是开放性与个性化的相结合。如果所有的教师都使用同一种教学方法,差异性得不到体现,个体将没有发展的空间,学生也没有选择的余地,个体发展得不到满足,这对于学生学习和教师讲课都是一种阻力。刘勰有段诗文:“慷慨者逆声而击节,蕴藉者见密而高蹈,浮慧者观绮而跃心,爱奇者闻诡而惊听。”在教学上,我们也要像他所说的那样,要因人而异,突出个体,这样才叫做开放。
三、充实学科知识,实行学科联动
新课标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尝试多学科结合,取消了学科限制,为教学特别设置了“综合、探索”区域。教师作为教学的领导者,应该思考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一些能够实现跨区域知识联动的教学活动。教师应该寻找学科之间的交汇点,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联动。这种联动看似会耽误教学进度,但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其教学的多元性,知识的联动不仅不会耽误教学,还能够促进学生知识面的扩展,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长远利益来说,语文学科课程会不断得到拓展、丰富,师生的综合探索能力也可以从中得到提高,团队合作精神也能从中得到培养。
在初中课文中,基本上所有的古诗词文章都可以与历史学科实现知识联动,在讲解诗词的同时也可以带领学生了解当时的历史。而像《我有一个梦想》《我的教师》这一类的文章,可以用来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和品德教育,教育学生坚强奋斗。
总之,新形势下的教学需要我们创建开放的课堂教学,这不仅仅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时代的要求。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积极探索语文教学的方法,寻找教学的新思路,开拓新途径,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大胆地带领学生走出传统的课堂,体验开放性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学中能够享受小鸟一样的自由,翱翔于知识的天空。只有这样,才能为我们现代开放性的社会,培养出开拓创新型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陈艳.浅谈初中语文的开放性教学[J].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11(4).
[2]董子丽.初中语文“开放性阅读与群体式反馈”教学模式探究[J].现代语文(理论研究),2005(5).
(连平县元善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