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地理教学中应用地图的重要性入手,论述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利用地图培养学生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初中地理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理教学 地图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180110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也是地理教师每节课必不可少最直观的教学工具。在初中阶段教师常常忽略对学生地图意识及正确的读图技巧的培养,而是盲目地让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或者摆脱地图照本宣科,这种过度强调知识传授,却忽略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和地理学习能力的提高。为此,我们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解图及绘图的基本技能,让学生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也是地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前苏联著名地理学家、地理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把图片带进教室,就是哑子也会说话了。这足以见得地理图像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强化利用地图进行教学,把地理知识落实到地图上,通过读图带动学生思维的发展,提炼出所需要的信息,突破难点,这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较难理解和较为抽象的地理知识,并且能够起到发展学生智能的作用。
一、地理教学中地图的重要性
“离开了地图的教学不是地理教学”。这是由地理学科研究的对象所决定的,学生要想学好地理必须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地图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一个有效途径,又是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和巩固地理知识的重要手段。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读图技能既是地理教学的目的、重点,也是学生提高学习地理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
1.利用地图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的动力,对于地理的学习一开始学生都会感到比较好奇,都会乐意去学习,但如不加以引导,随着知识的难度加大,以及受地理作为不中考科目影响,就会让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逐步消失。教师最好在学生一开始接触地理的时候就想方设法去引导他们,带领学生在地图的世界里遨游,去获取他们想知道的信息,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特别是在当前地理学科普遍不受重视的情况下,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灌输知识,学生就会觉得地理枯燥无味,加上没有升学的压力,学生普遍不乐意去学习。要改变这种现状,借助地图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就显得更为重要了。例如。在七年级开学第一课《走进地理——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这一节的教学中,通过运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地理求未解之谜带领学生走进地理。例如通过景观图片和视频展示埃及神奇的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卢克索神庙、阿布辛贝勒神庙等,以及死亡谷、百慕大三角等,以引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并通过图片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民居建筑风格与地理环境是密不可分的,如傣家竹楼、蒙古包、因纽特人的冰屋等,让学生觉得地理与生活关系密切,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学好地理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地理是一门对生活、生产有用的学科,从而愿意去学习,并逐渐培养地理学习的兴趣。
2.利用地图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
在地理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地图的观察和分析,培养思维、想象能力。以亚洲的季风气候为例,在分析季风气候的特点时,可以先出示影响亚洲的冬、夏季风图,引导学生读图说出什么是季风,学生通过观察、对比两幅图后说出随着季节变换风向正好相反的风叫季风,接着让学生观察这两种风各来自哪里,它们的性质怎么样?得出夏季风来自低纬的海洋,带来的水汽比较多,是一种温暖湿润的气流,而冬季风来自于高纬的陆地,是一种寒冷干燥的气流。最后让学生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分析这两种性质不同的季风对亚洲东部和南部的气候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学生思考后得出结论:亚洲东部和南部大部分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这些通过读图分析得出来的结论会在学生脑海中打下深刻烙印,为今后地理学习奠定了基础。地图教学既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增强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3利用地图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地理图像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读图获取地理信息。特别是七年级上册的内容对初一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必须要掌握一定的读图技巧才能入门。例如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经纬网、等高线、气候资料图等这些内容的学习,不能只是依靠教材上的文字材料,更不能让学生去死记硬背知识点,必须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通过分析地理图像,观察、思考、讨论,并最终得出结论,通过读图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地图或在地球仪上准确读出任何一点的经纬度位置是地理学习最基础的能力也是重点知识,但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很多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掌握并不好,考试时丢分会比较多,一部分学生只写度数(数字后面没有写字母),一部分学生对于东经、西经和南纬、北纬不能正确地运用。我认为对于经纬网内容的教学可以这么处理:
(1)把教室设定为一个经纬网,横代表纬线,列代表经线,先由教师任意说出排数和列数,所在位置的同学站起来,接着教师可以点名让一些学生说出自己所在的排和列。通过游戏的方式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把教室的经纬网搬到大屏幕,给每一行和列定上相应的度数,让学生观察经度和纬度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通过读图,观察、探究、讨论,并不失时机地进行鼓励、引导、提示。最终找到规律:度数向上(北)增加是北纬,度数向下(南)增加是南纬;度数向左(西)增加是西经,度数向右(东)增加是东经。
(3)小试牛刀:运用所得出来的结论进行强化练习。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再次经过学生各种思维形式的加工处理,达到巩固知识的作用,同时也让每位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让他们明白只要正确掌握了读图方法,地理学习起来是非常得心应手的。 4利用地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爱因斯坦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虽然教材中已经设计了很多活动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会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向学生提问很多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一般都会与地图或与教材内容联系紧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回答这些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但我们不要仅仅只对学生提问,而应发动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并勇于提出问题。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每幅图里面都蕴藏着丰富的地理信息,只要学生仔细读图,积极思考,就能发现问题,并通过探讨交流去解决问题。如在讲七年级地理世界气温分布时,让学生观察“世界气温分布图”,多数学生能够提出“世界气温分布有什么规律、世界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分别出现在哪里”等问题,这些问题是直接从图中得来的,回答这些问题也比较简单,不需要过多的思考。但教师不能仅满足于学生的这些简单的提问,而应鼓励学生进一步去挖掘图中的信息,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读图提出“为什么在亚洲中部有一小块地区的气温较周围的地区低?为什么南半球的等温线较北半球的平直”等问题。要回答这些问题就必须结合世界地形图、世界海陆分布图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这就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利用地图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理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征是地图教学,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比较使用地理图像,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掌握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从而使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逐步提高。思维的前提是观察,在同类地理事物的学习中,可以通过观察,举一反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如:在八年级地理(下)第二章中,学习了“滚滚长江”后,要求学生利用分析长江河流概况的方法来分析黄河的概况。可通过读“黄河水系”图,结合教材内容,解决下列几个问题: (1) 黄河的发源地及注入的海洋。(2)黄河流经的省(自治区)。(3)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4)黄河的重要支流及流经的主要地形区。按照新课标教学理论要求,在教学中,重要的不是教师教会学生什么,也不是学生学到什么的问题,而是教师引导学生要懂得怎样学习的问题,因此传授学习技能比传授知识重要得多,前者能让学生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后者只会让学生暂时掌握某一知识,“教”的最高境界是“不教”,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培养学生“会学”的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合理使用地图的能力
传统的地理教学认为学习地理只是简单地了解地理事物的名称及分布,地图只是为了帮助了解这些地理事物分布的一个辅助手段,而随着地理恢复高考,特别是新课改的进行,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图为中心,以图带文,加强学生对读图、析图、解图、绘图能力的培养,才能真正发挥地理学科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1读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地图是学生掌握地理知识最重要的工具,在地理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习惯,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不能只满足于是什么,在哪里,而是让学生习惯于把这些知识落实到地图上,不管是日常学习中的分析地理事物的本质属性,还是考试前的知识整理,都要习惯于运用地图去帮忙理解、掌握和运用归纳,才能从根本上学好地理。
例如,读等高线地形图,要注意等高线上数值的变化规律,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及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等;读地形图,习惯于找主要的地形类型,主要的地形单元,通过顏色及主要地形单元的分布,了解地势特点及海拔高低;学习区域地理能够结合地图,说出该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地形特点、地形分布、地势特点、主要的气候类型、气候特征,河流及人口分布等方面的基本信息,并能举一反三。如在学习“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国际枢纽地位”时,教师用课件展示“香港特别行政区图”,引导学生读图说出香港的位置及范围,学生通过读图能大致说出香港的位置:香港南临南海,位于珠江口东侧,与广东省深圳市毗临。范围包括新界、九龙和香港岛,行政中心在香港岛。由于这些内容不是老师强加给他们的,完全是学生自己读图得到的结果,是一种理解性记忆,不是机械性记忆,因此,这种依托图像来帮助记忆的方法,能够让记忆更持久地保留下来,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降低学习的难度,在加强记忆的同时也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析图
地图类型多样,内容繁多,当面对不同的地图的时候,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找出图上与所提高问题相关的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启发学生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找出问题的答案,提高学生分析图像的能力。例如在讲到热带气候的四种类型时,先让学生观察四种热带气候的景观图,通过读图分析造成这些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学生通过四幅图的植被对比,分析出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是降水的不同,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雨林气候降水比较多,而热带草原和热带沙漠气候降水较少,接着让学生结合气候的逐月降水量及气温变化曲线图,分析这四种热带气候的特点及差异。气候资料图的分析是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世界气候复杂多样,不同的气候类型特点不同,哪怕是相同的气候类型也会存在着差异,如果学生只是去背诵记忆这些知识,是不能以“不变”应“万变”的,学生只有真正掌握了读图分析方法,才能熟练的分析各种不同的气候资料。
3解图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及所教学生的实际,精心设疑,引导学生读图积极思考,从解疑中不断发展学生的智力。例如在讲到中南半岛的地形与河流时,可以出示中南半岛地形图,让学生在图上找出中南半岛主要的河流,从简单到复杂设计问题:中南半岛的河流多发源于哪个国家?他们的流向有什么特征?为什么这些河流多自北向南流?北部主要是什么地形?当河流流经这里的时候水流有什么特点,什么资源丰富?这些河流的下游主要流经什么地形,是怎么形成的。中南半岛的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哪里,为什么?学生结合图像思考并积极发言,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随着教师的提问活跃起来,逐步做到观其“图”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求其“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绘图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让学生绘一些简图,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点,提高记忆效果。更重要的是能够做到图像与文字的转换,理解地图的语言。例如:在 学 “中国主要铁路干线”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与老师同步画简图来完成教学内容,边讲边在黑板上用红色的五角星表示首都北京,接着用黄色的粉笔自东向西画出五条南北干线,讲一条,画一条,并用文字写出起止的城市名称。然后再用绿色粉笔画出三条东西铁路干线。用圆圈绘出铁路干线交汇点,并且让学生熟悉这些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最后根据所画出来铁路干线简图,让学生选择从北京出发到上海、昆明、乌鲁木齐等地最近便线路该怎么走。整节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眼、耳、口、手的参与,既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培养了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课堂学习的趣味性。可见在地理教学中适当、适时的绘图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对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起到很大的作用。
教学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合理使用各种教学地图,能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利用地图进行正确、合理的教学,也是地理教师应该具备的一项技能。地理教师要以时俱进,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不断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爱学地理,会学地理,不断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水平,使我们的地理教学更上一层楼。
[ 参 考 文 献 ]
[1]王锟.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教研版.2012(9).
[2]刘建英.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浅议[J].青海教育. 2010(3).
[3]廖新红.“变易、简易和不易”思想对中学地理教学的指导作用[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1(6).
[4]王小丽.中学生地图素养培养探析(课程与教学论)[J]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谭国钱.地理教学中运用图像培养学生能力[J].师道:教研, 2012(3).
(责任编辑 韦淑红)
[关键词]地理教学 地图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180110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也是地理教师每节课必不可少最直观的教学工具。在初中阶段教师常常忽略对学生地图意识及正确的读图技巧的培养,而是盲目地让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或者摆脱地图照本宣科,这种过度强调知识传授,却忽略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和地理学习能力的提高。为此,我们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解图及绘图的基本技能,让学生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也是地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前苏联著名地理学家、地理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把图片带进教室,就是哑子也会说话了。这足以见得地理图像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强化利用地图进行教学,把地理知识落实到地图上,通过读图带动学生思维的发展,提炼出所需要的信息,突破难点,这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较难理解和较为抽象的地理知识,并且能够起到发展学生智能的作用。
一、地理教学中地图的重要性
“离开了地图的教学不是地理教学”。这是由地理学科研究的对象所决定的,学生要想学好地理必须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地图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一个有效途径,又是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和巩固地理知识的重要手段。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读图技能既是地理教学的目的、重点,也是学生提高学习地理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
1.利用地图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的动力,对于地理的学习一开始学生都会感到比较好奇,都会乐意去学习,但如不加以引导,随着知识的难度加大,以及受地理作为不中考科目影响,就会让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逐步消失。教师最好在学生一开始接触地理的时候就想方设法去引导他们,带领学生在地图的世界里遨游,去获取他们想知道的信息,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特别是在当前地理学科普遍不受重视的情况下,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灌输知识,学生就会觉得地理枯燥无味,加上没有升学的压力,学生普遍不乐意去学习。要改变这种现状,借助地图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就显得更为重要了。例如。在七年级开学第一课《走进地理——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这一节的教学中,通过运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地理求未解之谜带领学生走进地理。例如通过景观图片和视频展示埃及神奇的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卢克索神庙、阿布辛贝勒神庙等,以及死亡谷、百慕大三角等,以引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并通过图片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民居建筑风格与地理环境是密不可分的,如傣家竹楼、蒙古包、因纽特人的冰屋等,让学生觉得地理与生活关系密切,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学好地理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地理是一门对生活、生产有用的学科,从而愿意去学习,并逐渐培养地理学习的兴趣。
2.利用地图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
在地理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地图的观察和分析,培养思维、想象能力。以亚洲的季风气候为例,在分析季风气候的特点时,可以先出示影响亚洲的冬、夏季风图,引导学生读图说出什么是季风,学生通过观察、对比两幅图后说出随着季节变换风向正好相反的风叫季风,接着让学生观察这两种风各来自哪里,它们的性质怎么样?得出夏季风来自低纬的海洋,带来的水汽比较多,是一种温暖湿润的气流,而冬季风来自于高纬的陆地,是一种寒冷干燥的气流。最后让学生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分析这两种性质不同的季风对亚洲东部和南部的气候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学生思考后得出结论:亚洲东部和南部大部分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这些通过读图分析得出来的结论会在学生脑海中打下深刻烙印,为今后地理学习奠定了基础。地图教学既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增强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3利用地图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地理图像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读图获取地理信息。特别是七年级上册的内容对初一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必须要掌握一定的读图技巧才能入门。例如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经纬网、等高线、气候资料图等这些内容的学习,不能只是依靠教材上的文字材料,更不能让学生去死记硬背知识点,必须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通过分析地理图像,观察、思考、讨论,并最终得出结论,通过读图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地图或在地球仪上准确读出任何一点的经纬度位置是地理学习最基础的能力也是重点知识,但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很多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掌握并不好,考试时丢分会比较多,一部分学生只写度数(数字后面没有写字母),一部分学生对于东经、西经和南纬、北纬不能正确地运用。我认为对于经纬网内容的教学可以这么处理:
(1)把教室设定为一个经纬网,横代表纬线,列代表经线,先由教师任意说出排数和列数,所在位置的同学站起来,接着教师可以点名让一些学生说出自己所在的排和列。通过游戏的方式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把教室的经纬网搬到大屏幕,给每一行和列定上相应的度数,让学生观察经度和纬度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通过读图,观察、探究、讨论,并不失时机地进行鼓励、引导、提示。最终找到规律:度数向上(北)增加是北纬,度数向下(南)增加是南纬;度数向左(西)增加是西经,度数向右(东)增加是东经。
(3)小试牛刀:运用所得出来的结论进行强化练习。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再次经过学生各种思维形式的加工处理,达到巩固知识的作用,同时也让每位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让他们明白只要正确掌握了读图方法,地理学习起来是非常得心应手的。 4利用地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爱因斯坦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虽然教材中已经设计了很多活动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会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向学生提问很多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一般都会与地图或与教材内容联系紧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回答这些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但我们不要仅仅只对学生提问,而应发动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并勇于提出问题。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每幅图里面都蕴藏着丰富的地理信息,只要学生仔细读图,积极思考,就能发现问题,并通过探讨交流去解决问题。如在讲七年级地理世界气温分布时,让学生观察“世界气温分布图”,多数学生能够提出“世界气温分布有什么规律、世界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分别出现在哪里”等问题,这些问题是直接从图中得来的,回答这些问题也比较简单,不需要过多的思考。但教师不能仅满足于学生的这些简单的提问,而应鼓励学生进一步去挖掘图中的信息,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读图提出“为什么在亚洲中部有一小块地区的气温较周围的地区低?为什么南半球的等温线较北半球的平直”等问题。要回答这些问题就必须结合世界地形图、世界海陆分布图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这就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利用地图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理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征是地图教学,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比较使用地理图像,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掌握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从而使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逐步提高。思维的前提是观察,在同类地理事物的学习中,可以通过观察,举一反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如:在八年级地理(下)第二章中,学习了“滚滚长江”后,要求学生利用分析长江河流概况的方法来分析黄河的概况。可通过读“黄河水系”图,结合教材内容,解决下列几个问题: (1) 黄河的发源地及注入的海洋。(2)黄河流经的省(自治区)。(3)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4)黄河的重要支流及流经的主要地形区。按照新课标教学理论要求,在教学中,重要的不是教师教会学生什么,也不是学生学到什么的问题,而是教师引导学生要懂得怎样学习的问题,因此传授学习技能比传授知识重要得多,前者能让学生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后者只会让学生暂时掌握某一知识,“教”的最高境界是“不教”,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培养学生“会学”的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合理使用地图的能力
传统的地理教学认为学习地理只是简单地了解地理事物的名称及分布,地图只是为了帮助了解这些地理事物分布的一个辅助手段,而随着地理恢复高考,特别是新课改的进行,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图为中心,以图带文,加强学生对读图、析图、解图、绘图能力的培养,才能真正发挥地理学科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1读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地图是学生掌握地理知识最重要的工具,在地理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习惯,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不能只满足于是什么,在哪里,而是让学生习惯于把这些知识落实到地图上,不管是日常学习中的分析地理事物的本质属性,还是考试前的知识整理,都要习惯于运用地图去帮忙理解、掌握和运用归纳,才能从根本上学好地理。
例如,读等高线地形图,要注意等高线上数值的变化规律,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及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等;读地形图,习惯于找主要的地形类型,主要的地形单元,通过顏色及主要地形单元的分布,了解地势特点及海拔高低;学习区域地理能够结合地图,说出该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地形特点、地形分布、地势特点、主要的气候类型、气候特征,河流及人口分布等方面的基本信息,并能举一反三。如在学习“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国际枢纽地位”时,教师用课件展示“香港特别行政区图”,引导学生读图说出香港的位置及范围,学生通过读图能大致说出香港的位置:香港南临南海,位于珠江口东侧,与广东省深圳市毗临。范围包括新界、九龙和香港岛,行政中心在香港岛。由于这些内容不是老师强加给他们的,完全是学生自己读图得到的结果,是一种理解性记忆,不是机械性记忆,因此,这种依托图像来帮助记忆的方法,能够让记忆更持久地保留下来,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降低学习的难度,在加强记忆的同时也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析图
地图类型多样,内容繁多,当面对不同的地图的时候,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找出图上与所提高问题相关的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启发学生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找出问题的答案,提高学生分析图像的能力。例如在讲到热带气候的四种类型时,先让学生观察四种热带气候的景观图,通过读图分析造成这些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学生通过四幅图的植被对比,分析出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是降水的不同,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雨林气候降水比较多,而热带草原和热带沙漠气候降水较少,接着让学生结合气候的逐月降水量及气温变化曲线图,分析这四种热带气候的特点及差异。气候资料图的分析是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世界气候复杂多样,不同的气候类型特点不同,哪怕是相同的气候类型也会存在着差异,如果学生只是去背诵记忆这些知识,是不能以“不变”应“万变”的,学生只有真正掌握了读图分析方法,才能熟练的分析各种不同的气候资料。
3解图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及所教学生的实际,精心设疑,引导学生读图积极思考,从解疑中不断发展学生的智力。例如在讲到中南半岛的地形与河流时,可以出示中南半岛地形图,让学生在图上找出中南半岛主要的河流,从简单到复杂设计问题:中南半岛的河流多发源于哪个国家?他们的流向有什么特征?为什么这些河流多自北向南流?北部主要是什么地形?当河流流经这里的时候水流有什么特点,什么资源丰富?这些河流的下游主要流经什么地形,是怎么形成的。中南半岛的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哪里,为什么?学生结合图像思考并积极发言,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随着教师的提问活跃起来,逐步做到观其“图”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求其“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绘图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让学生绘一些简图,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点,提高记忆效果。更重要的是能够做到图像与文字的转换,理解地图的语言。例如:在 学 “中国主要铁路干线”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与老师同步画简图来完成教学内容,边讲边在黑板上用红色的五角星表示首都北京,接着用黄色的粉笔自东向西画出五条南北干线,讲一条,画一条,并用文字写出起止的城市名称。然后再用绿色粉笔画出三条东西铁路干线。用圆圈绘出铁路干线交汇点,并且让学生熟悉这些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最后根据所画出来铁路干线简图,让学生选择从北京出发到上海、昆明、乌鲁木齐等地最近便线路该怎么走。整节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眼、耳、口、手的参与,既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培养了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课堂学习的趣味性。可见在地理教学中适当、适时的绘图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对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起到很大的作用。
教学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合理使用各种教学地图,能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利用地图进行正确、合理的教学,也是地理教师应该具备的一项技能。地理教师要以时俱进,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不断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爱学地理,会学地理,不断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水平,使我们的地理教学更上一层楼。
[ 参 考 文 献 ]
[1]王锟.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教研版.2012(9).
[2]刘建英.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浅议[J].青海教育. 2010(3).
[3]廖新红.“变易、简易和不易”思想对中学地理教学的指导作用[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1(6).
[4]王小丽.中学生地图素养培养探析(课程与教学论)[J]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谭国钱.地理教学中运用图像培养学生能力[J].师道:教研, 2012(3).
(责任编辑 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