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镇域连通,区域联网”的乡村路网建设序幕的逐步拉开,2013年起我市各镇按照江苏省农村公路提档升级改造的统一要求,对各镇乡村公路开展了乡村道路网提档升级建设,镇村公交路网的配套建设和校车线路的公路建设。而公路建设与沿线自然环境保护的冲突也日益凸显,需要将两者协调起来,达到人文与自然的有机结合,建设和谐的“路域绿色生态系统”是目前农村公路建设的一个新课题。
关键词:农路;建设期;环境;保护措施
农村公路范畴涉及县道、乡道、村道三个层次。乡村公路的里程占农村公路整体里程的60%以上,同时具有“里程短,分布广”的特点,这就导致农路建设期建设项目对于环境生态影响的区域广,项目建设涉及地表清理、路基填挖、桥涵建设都会改变原有的地表植被及地质构造,施工过程中涉及的建设材料对当地的生态系统形成污染。通常每个项目都会涉及土壤、大气、水、声等多个方面。本文通过对农路建设期环境污染因素和污染形式的提出控制、解决污染源的措施办法。
一、地形生态因素防治措施
农村公路主要服务于沿线镇村,同时构成镇域内的交通脉络。早期农村公路建设从无至有,建设思想单一,以将沙石路面改造为水泥、沥青路面完成晴雨通车为目标,建设规模比较小,路面宽度较窄,未能从本身交通网络化角度考虑到未来交通格局。也直接影响到当前提档升级扩宽改造土地占用的问题。另外,农村公路建设时基本依照原有老路而建,难免对土地造成不同程度的切割,难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第三,由于是拓宽改造,也难免涉及沿线绿化和植被的破坏。
建议采用的保护措施是:一是,在保持平纵线形顺畅的情况下,双侧占用为单侧占用,尽量减少两侧植被和树木的破坏,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区域生态稳定,同时也提升了拓宽施工的操作空间,保证了工程质量。二是,建设过程中适当完成线路平曲线和纵曲线的修正,增大转弯半径和纵坡坡度,调整不合理路径,减少土地分割和视觉盲区,提高公路的安全性,做好出行者与环境的和谐统一。三是,公路施工完成的同时,恢复沿线土肩,杜绝石灰土对沿线土肩的破坏,根据季节节点完成沿线绿化配套工程,恢复因公路施工对沿线绿化的破环,并适当对沿线树种进行补充、修整和提升。
二、空气因素防治措施
路基施工过程中,对环境影响主要是扬尘,而造成扬尘的因素主要有建筑材料和施工机械,农村公路建设场所多,面广量大,有丘陵、有平原、有河滩等,而其建设场所大多与村镇居民或农田水利设施临近。第一,项目建设时清理地表植被是基本工作,后方能进行土方填筑作业。这样会导致裸露的土壤在风力作用下产生区域性的风沙对周边居民和农田农作物产生污染。第二,建筑材料露天堆场也是产生扬尘的重要因素。农村公路施工需要的石灰和水泥等,这些材料不仅会在干燥的风季产生扬尘,这些细小的颗粒落在周边环境会产生一定负面影响。第三,施工机械行使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在农村公路建设过程中,车辆、机械行使产生的扬尘占扬尘总量的60%以上。车辆、机械通常在机耕道路或狭窄的老路上行驶,建设期老路路面脏,泥灰便道里程长,也是产生扬尘的重要原因。
建议采用的保护措施是:一是,保持裸露土壤的潮湿度,抓紧施工尽量减少素土的裸露时间,遇到大风来袭对颗粒较小的细类土进行覆盖,减少接触面等方法来达到的目的。二是,对施工现场尽量减少散体物料的堆放面积,材料尽量作集中堆放。石灰、水泥等散体物料临时存放地应设置离居民区或厂区较远的地方,并加盖顶棚或塑料薄膜进行覆盖。三是,限制车速、保持路面清洁、加强洒水是减小机械扬尘的最有效手段。实践证明勤洒水可以减少空气中粉尘含量70%左右,可以收到很好的降尘效果。
三、水体因素防治措施
农村公路水体防治方面主要存在建筑材料堆放和桩基础施工问题。一方面,建设期由于建筑材料堆放、管理不当,黄沙、石灰、土体等露天堆放导致雨天物资流失,遭遇暴雨时更可能冲刷进入水体;在施工过程中某些材料拌合后未能及时使用造成的废弃物也会随雨水进入附近的水体。另一方面,在农路建桥过程中桩基础的施工,会产生的大量泥浆,导致局部悬浮物增加,致使水体又清变浊从而污染当地水体。
建议采用的防护措施有:一,对于的施工材料流失污染控制,由于该种污染主要成因未人为的失误、失职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因此通过加强现场的管理,设置必要的防护措施即可减小由于物料流失造成的水体的污染。二,对于桥梁桩基施工的排放污染控制,要求施工单位在进行钻孔灌注桩施工前,对泥浆池的设置位置、大小、泥浆的处理办法在施工组织方案中明确方案,并要求监理单位按现场进行核实检查,明确泥浆不得随意排放,并设置专门的沉淀池,杜绝将泥浆直接排入水体。
四、噪音因素防治措施
农村公路现场使用施工机械、设备也会产生不同级别的噪音,诸如:运输车辆、挖掘机、推土机、平地机、凿岩机、震动压路机、沥青摊铺机、钻孔灌注桩机等都是强噪声源。上述机械510m处的声级在80~90dB之间。这样的噪音级别对项目沿线群众的生产生活有着一定的影响。
建议采用的防护措施有:一是,在居民密集区和街道段,尽量改线施工,对不能避开的路段尽量采取低噪声低振动的工艺,加强对运输车辆和施工机械的保养、维修,降低噪声污染源。二是,选择白昼施工时间,减少夜间影响,拉开声源距离,远离居民生活区、学校、医院、幼儿园、敬老院等敏感点,最好在200m以上。如果达不到此要求,可对强噪声源采取消声、隔声、减振等措施。对于有条件的区域,可以考虑拆迁搬移。
随着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作的深入开展,经济社会的进步,人们环保意识的日益加強,其也已被深入至建设项目的各个阶段。特别在项目的建设期,对沿线农作物、树木、水土等环境因素处理不好,不但破坏了周围环境,还极有可能而引起巨大的赔偿。一旦处理不慎,还会造成大量纠纷,甚至影响工程进度,进而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安全、进度的同时环保也应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纳入到日常管理中来,才能完成路与人,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G B042010).
[2]刘兆金,张利鸣,陈赠明,等.江苏省公路环境保护现状及对策研究.
[3]殷青英.农村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问题.
关键词:农路;建设期;环境;保护措施
农村公路范畴涉及县道、乡道、村道三个层次。乡村公路的里程占农村公路整体里程的60%以上,同时具有“里程短,分布广”的特点,这就导致农路建设期建设项目对于环境生态影响的区域广,项目建设涉及地表清理、路基填挖、桥涵建设都会改变原有的地表植被及地质构造,施工过程中涉及的建设材料对当地的生态系统形成污染。通常每个项目都会涉及土壤、大气、水、声等多个方面。本文通过对农路建设期环境污染因素和污染形式的提出控制、解决污染源的措施办法。
一、地形生态因素防治措施
农村公路主要服务于沿线镇村,同时构成镇域内的交通脉络。早期农村公路建设从无至有,建设思想单一,以将沙石路面改造为水泥、沥青路面完成晴雨通车为目标,建设规模比较小,路面宽度较窄,未能从本身交通网络化角度考虑到未来交通格局。也直接影响到当前提档升级扩宽改造土地占用的问题。另外,农村公路建设时基本依照原有老路而建,难免对土地造成不同程度的切割,难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第三,由于是拓宽改造,也难免涉及沿线绿化和植被的破坏。
建议采用的保护措施是:一是,在保持平纵线形顺畅的情况下,双侧占用为单侧占用,尽量减少两侧植被和树木的破坏,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区域生态稳定,同时也提升了拓宽施工的操作空间,保证了工程质量。二是,建设过程中适当完成线路平曲线和纵曲线的修正,增大转弯半径和纵坡坡度,调整不合理路径,减少土地分割和视觉盲区,提高公路的安全性,做好出行者与环境的和谐统一。三是,公路施工完成的同时,恢复沿线土肩,杜绝石灰土对沿线土肩的破坏,根据季节节点完成沿线绿化配套工程,恢复因公路施工对沿线绿化的破环,并适当对沿线树种进行补充、修整和提升。
二、空气因素防治措施
路基施工过程中,对环境影响主要是扬尘,而造成扬尘的因素主要有建筑材料和施工机械,农村公路建设场所多,面广量大,有丘陵、有平原、有河滩等,而其建设场所大多与村镇居民或农田水利设施临近。第一,项目建设时清理地表植被是基本工作,后方能进行土方填筑作业。这样会导致裸露的土壤在风力作用下产生区域性的风沙对周边居民和农田农作物产生污染。第二,建筑材料露天堆场也是产生扬尘的重要因素。农村公路施工需要的石灰和水泥等,这些材料不仅会在干燥的风季产生扬尘,这些细小的颗粒落在周边环境会产生一定负面影响。第三,施工机械行使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在农村公路建设过程中,车辆、机械行使产生的扬尘占扬尘总量的60%以上。车辆、机械通常在机耕道路或狭窄的老路上行驶,建设期老路路面脏,泥灰便道里程长,也是产生扬尘的重要原因。
建议采用的保护措施是:一是,保持裸露土壤的潮湿度,抓紧施工尽量减少素土的裸露时间,遇到大风来袭对颗粒较小的细类土进行覆盖,减少接触面等方法来达到的目的。二是,对施工现场尽量减少散体物料的堆放面积,材料尽量作集中堆放。石灰、水泥等散体物料临时存放地应设置离居民区或厂区较远的地方,并加盖顶棚或塑料薄膜进行覆盖。三是,限制车速、保持路面清洁、加强洒水是减小机械扬尘的最有效手段。实践证明勤洒水可以减少空气中粉尘含量70%左右,可以收到很好的降尘效果。
三、水体因素防治措施
农村公路水体防治方面主要存在建筑材料堆放和桩基础施工问题。一方面,建设期由于建筑材料堆放、管理不当,黄沙、石灰、土体等露天堆放导致雨天物资流失,遭遇暴雨时更可能冲刷进入水体;在施工过程中某些材料拌合后未能及时使用造成的废弃物也会随雨水进入附近的水体。另一方面,在农路建桥过程中桩基础的施工,会产生的大量泥浆,导致局部悬浮物增加,致使水体又清变浊从而污染当地水体。
建议采用的防护措施有:一,对于的施工材料流失污染控制,由于该种污染主要成因未人为的失误、失职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因此通过加强现场的管理,设置必要的防护措施即可减小由于物料流失造成的水体的污染。二,对于桥梁桩基施工的排放污染控制,要求施工单位在进行钻孔灌注桩施工前,对泥浆池的设置位置、大小、泥浆的处理办法在施工组织方案中明确方案,并要求监理单位按现场进行核实检查,明确泥浆不得随意排放,并设置专门的沉淀池,杜绝将泥浆直接排入水体。
四、噪音因素防治措施
农村公路现场使用施工机械、设备也会产生不同级别的噪音,诸如:运输车辆、挖掘机、推土机、平地机、凿岩机、震动压路机、沥青摊铺机、钻孔灌注桩机等都是强噪声源。上述机械510m处的声级在80~90dB之间。这样的噪音级别对项目沿线群众的生产生活有着一定的影响。
建议采用的防护措施有:一是,在居民密集区和街道段,尽量改线施工,对不能避开的路段尽量采取低噪声低振动的工艺,加强对运输车辆和施工机械的保养、维修,降低噪声污染源。二是,选择白昼施工时间,减少夜间影响,拉开声源距离,远离居民生活区、学校、医院、幼儿园、敬老院等敏感点,最好在200m以上。如果达不到此要求,可对强噪声源采取消声、隔声、减振等措施。对于有条件的区域,可以考虑拆迁搬移。
随着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作的深入开展,经济社会的进步,人们环保意识的日益加強,其也已被深入至建设项目的各个阶段。特别在项目的建设期,对沿线农作物、树木、水土等环境因素处理不好,不但破坏了周围环境,还极有可能而引起巨大的赔偿。一旦处理不慎,还会造成大量纠纷,甚至影响工程进度,进而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安全、进度的同时环保也应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纳入到日常管理中来,才能完成路与人,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G B042010).
[2]刘兆金,张利鸣,陈赠明,等.江苏省公路环境保护现状及对策研究.
[3]殷青英.农村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