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适应时代的发展,符合课改的要求,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终生发展的需求,全面开展“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已成为教育界共同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自主学习 终身发展 观念角色 方法策略
上世纪90年代,“终身学习”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共识。社会迅猛发展,进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更以惊人的速度更新发展。因此,在当今这个“知本主义”社会里,不会学习就等于没有知识,学会学习才是学习的根本,终身学习才能不落后不被淘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报告中也有这样一句话“知识大厦中最基础的东西就是学生自己学习”。
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因此教师要切实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意识,刺激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教学活动中究竟该如何开展自主学习呢?
一、改变观念。转换角色。
首先,教师改变观念,转换角色。
传统的看法和做法很难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极大的限制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扼杀了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动机和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可能很好的开展自主学习了。新一轮课程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经过众多专家和一线教师的共同探讨研究,新时期新形势下教师的角色也日渐明朗化。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是教学的“设计者”、“指导者”,是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学的“反思者”和“研究者”,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和“帮助者”,是学生成长的“发现者”。(周成平)为了正确地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真正的开展自主学习,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传统的观念和教学模式中走出来,以积极的姿态走向新的教师观,确立自己在教学中崭新的角色,相信自己,相信学生,把教学变成导学,把教授学生知识变成教会学生学习,把时间留给学生,把学习还给学生,大胆地开展自主学习,真正达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记》)教学的最高境界,以求取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促进学生终身学习。
其次,学生转换角色,解放自己。
传统教学中,学生是知识被动的接受者,习惯了从老师那里接受现成的知识,老师给多少就接受多少,获取了有限的知识,却失去了探索的兴趣,甚至有些学生在无聊乏味的知识转移过程中丧失了对知识的兴趣,失去了主动探求未知世界的动力,长此以往就变得麻木,甚至转向其他如游戏、网络等寻找所谓的“乐趣”。反之,如果学生都能被充分考虑到作为一个人应有的求知欲和获得成功的欲望以及希望被肯定的心理需求,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的获取知识,在求知的过程中体会到探索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能动性发挥出来了,他们的个性和热情得到了张扬,思维和智力也得到了训练和发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自主学习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探索的喜悦、成功的自豪,才能真正的开展自主学习。
二、掌握行之有效的自主学习的方法策略。
早在1632年,大教育家夸美纽斯就提出研究教育的根本宗旨在于“使教师因此而少教,学生因此而多学,让校园充满着欢乐”。时至今日,这仍然是一个有待研究的问题,归根结底这就是学习效率的问题。既然我们都在提自主学习,那么如何有效地开展自主学习并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呢?
首先,创造条件,激发动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必须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最佳氛围。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课堂上的师生情感交流。给学生多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从牵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过河,到让学生趟着石头过河。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留给学生适当的学习任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刻意安排一些环节,用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比如,在一堂课的开头留出几分钟时间给学生,让学生谈谈自己学习的体会,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查找了哪些资料,对自己在学习中体会比较深刻的地方发表自己的看法,还有哪些问题尚未解决等等,然后教师给予积极的肯定和评价,同学共同讨论解决难题。
其次,设定目标,制定计划。
帮助学生明确自身的学习目的,为使命而生存,以目标为向导。研究表明,有目的的学习比没有目的学习效果好的多。思维的转变具有惊人的力量,学生会逐渐在思考的过程中找到杠杆支点,借助自我暗示、自我控制、自我激励等手段,进行自我超越,具备了一种实现生活中既定目标的能力。由长期目标转换为短期目标,由人生目标转换为学习目标,然后不折不扣的执行。学生要明确自己在学习中的需要(教师可以给予必要的提示),即学习的目标。制定目标,还要制定实现目标的计划,如不同学科的学习任务的安排,过程的开展,方法的选择,时间的分配,评价的实施等等。
第三,养成习惯,收获成功。
叶圣陶老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自主学习,学生就会把这种学习方式内化为自己的主动行为。鉴于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遵循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学生采取自控和互控的方法,自觉排除习惯养成过程中所遇到的不良环境的影响,严格按照既定的计划反复的训练,直至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开展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制定学习目标和计划、预习、质疑、独立思考、查找资料、摘抄、背诵、积极表达、交流合作、及时复习巩固等等都是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学生应该主动地培养这些习惯,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
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都要端正态度,更新观念,转换角色,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有意识的开展自主学习,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学习,在探索和发现中发挥学习的潜能,以期达到“建构学生主体,培养创造能力,实现整体优化,促进全面发展”的目标,最终实现“大面积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的目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程晓堂,《论自主学习》,科学教育,1999年9
[2]马斯洛:《人的潜能和价值》,林方主编,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3]周成平:《走向新的教师观》,《新课程名师教学100条建议》周成平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版
[4]李子华:《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中国教育学刊,2005年12
【关键词】自主学习 终身发展 观念角色 方法策略
上世纪90年代,“终身学习”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共识。社会迅猛发展,进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更以惊人的速度更新发展。因此,在当今这个“知本主义”社会里,不会学习就等于没有知识,学会学习才是学习的根本,终身学习才能不落后不被淘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报告中也有这样一句话“知识大厦中最基础的东西就是学生自己学习”。
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因此教师要切实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意识,刺激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教学活动中究竟该如何开展自主学习呢?
一、改变观念。转换角色。
首先,教师改变观念,转换角色。
传统的看法和做法很难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极大的限制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扼杀了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动机和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可能很好的开展自主学习了。新一轮课程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经过众多专家和一线教师的共同探讨研究,新时期新形势下教师的角色也日渐明朗化。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是教学的“设计者”、“指导者”,是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学的“反思者”和“研究者”,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和“帮助者”,是学生成长的“发现者”。(周成平)为了正确地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真正的开展自主学习,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传统的观念和教学模式中走出来,以积极的姿态走向新的教师观,确立自己在教学中崭新的角色,相信自己,相信学生,把教学变成导学,把教授学生知识变成教会学生学习,把时间留给学生,把学习还给学生,大胆地开展自主学习,真正达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记》)教学的最高境界,以求取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促进学生终身学习。
其次,学生转换角色,解放自己。
传统教学中,学生是知识被动的接受者,习惯了从老师那里接受现成的知识,老师给多少就接受多少,获取了有限的知识,却失去了探索的兴趣,甚至有些学生在无聊乏味的知识转移过程中丧失了对知识的兴趣,失去了主动探求未知世界的动力,长此以往就变得麻木,甚至转向其他如游戏、网络等寻找所谓的“乐趣”。反之,如果学生都能被充分考虑到作为一个人应有的求知欲和获得成功的欲望以及希望被肯定的心理需求,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的获取知识,在求知的过程中体会到探索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能动性发挥出来了,他们的个性和热情得到了张扬,思维和智力也得到了训练和发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自主学习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探索的喜悦、成功的自豪,才能真正的开展自主学习。
二、掌握行之有效的自主学习的方法策略。
早在1632年,大教育家夸美纽斯就提出研究教育的根本宗旨在于“使教师因此而少教,学生因此而多学,让校园充满着欢乐”。时至今日,这仍然是一个有待研究的问题,归根结底这就是学习效率的问题。既然我们都在提自主学习,那么如何有效地开展自主学习并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呢?
首先,创造条件,激发动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必须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最佳氛围。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课堂上的师生情感交流。给学生多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从牵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过河,到让学生趟着石头过河。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留给学生适当的学习任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刻意安排一些环节,用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比如,在一堂课的开头留出几分钟时间给学生,让学生谈谈自己学习的体会,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查找了哪些资料,对自己在学习中体会比较深刻的地方发表自己的看法,还有哪些问题尚未解决等等,然后教师给予积极的肯定和评价,同学共同讨论解决难题。
其次,设定目标,制定计划。
帮助学生明确自身的学习目的,为使命而生存,以目标为向导。研究表明,有目的的学习比没有目的学习效果好的多。思维的转变具有惊人的力量,学生会逐渐在思考的过程中找到杠杆支点,借助自我暗示、自我控制、自我激励等手段,进行自我超越,具备了一种实现生活中既定目标的能力。由长期目标转换为短期目标,由人生目标转换为学习目标,然后不折不扣的执行。学生要明确自己在学习中的需要(教师可以给予必要的提示),即学习的目标。制定目标,还要制定实现目标的计划,如不同学科的学习任务的安排,过程的开展,方法的选择,时间的分配,评价的实施等等。
第三,养成习惯,收获成功。
叶圣陶老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自主学习,学生就会把这种学习方式内化为自己的主动行为。鉴于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遵循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学生采取自控和互控的方法,自觉排除习惯养成过程中所遇到的不良环境的影响,严格按照既定的计划反复的训练,直至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开展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制定学习目标和计划、预习、质疑、独立思考、查找资料、摘抄、背诵、积极表达、交流合作、及时复习巩固等等都是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学生应该主动地培养这些习惯,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
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都要端正态度,更新观念,转换角色,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有意识的开展自主学习,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学习,在探索和发现中发挥学习的潜能,以期达到“建构学生主体,培养创造能力,实现整体优化,促进全面发展”的目标,最终实现“大面积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的目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程晓堂,《论自主学习》,科学教育,1999年9
[2]马斯洛:《人的潜能和价值》,林方主编,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3]周成平:《走向新的教师观》,《新课程名师教学100条建议》周成平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版
[4]李子华:《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中国教育学刊,2005年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