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欣赏古诗词精品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iyiyang97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代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历经几千年时空的变迁和洗涤,语言极为生动凝练,意境相当清新深远,音韵十分优美和谐,已经沉淀为我们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心理、思想情感和思维方式的强壮根基与人文养料。《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的要求。随着初中新课程的改革,古代诗词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它在语文各册教材中的比例不断加大,同时,古诗词赏析是历年中考命题的热点。
  今天的初中生,面对语文教材中的古代诗词颇感抽象,难以理解,如谈天书。教师如何让学生欣赏这祖国的文化精品?怎样使学生真正品读它的精华所在?
  一、 精心探析诗题
  诗题是诗的眼睛,通常能点出诗词的主要内容,写作对象或者特定场景,起到了“交通咽喉”的作用。解读诗题必须要前后延伸和拓展,从不同角度了解诗词。如《渡荆门送别》,欣赏此诗的关键是理解诗题含义,要思考到“送别”到底是谁送?送谁?在何处送?如何送?为什么要送?哦,祖国这秀美的长江,滚滚的江水热烈地欢送诗人李白远离家乡,一路东行远游。史载;李白从开元十四年秋辞别家乡,乘船东下荆门。在此前提下再去赏析“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就十分容易了。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这两句诗意:诗人满面春风乘船东行,依旧怜爱江中清澈的流水,因为这家乡盛情的流水一直陪伴他远行万里。流水 如同结伴相游的好友,胜似骨肉相连的亲人,犹如满眼牵挂的母亲,令诗人挚爱家乡山水,深爱亲朋好友。这样,诗的主题就云开雾散,水落石出,游子的思乡之情,让读者抚摸到了那颗滚烫的心,那份黄金般沉甸甸的爱。
  二、 深入熟悉背景
  古代诗词创作十分注重“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诗词作品常常是作者的自身经历、思想情感的再现,也是创作背景的再现。因此,学生在赏读诗词时,一定要深入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和诗词创作的时代背景,这对把握全诗内容极有帮助。如赏读《浣溪沙》,首先要了解苏轼的生平。宋仁宗时考中进士后,他做过地方官吏,主张改革弊政。宋神宗时刚好王安石变法,他追随旧党表示反对。宋哲宗时,已是旧党执政,废除新法,他又有一定程度的不满,认为新法的确有可取之处。在新旧两党的思想左右中,他得不到任何一方的同情与支持,在北宋党派屡次争夺起伏中,他不断遭到贬滴,最后远徒琼州,此时他年过六十三岁,被赦还的翌年,病故常州。苏轼一生在政治上屡遭挫折,在生活上动荡不安,在思想上孤独无助,唯有在文学艺术上硕果累累。《浣溪沙》正是元丰五年三月贬官于黄州时所创作。诗人身处逆境,一片陌生,心境凄凉,但生性旷达的他善于自慰。有此心态和思想就会弹起一支挚爱生活进取人生的青春之曲,读到“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会令人汗颜、让人奋亢,不得不让我们敬佩他的达观和进取。一位伟大诗人的思想秀丽得清亮如泉水,襟怀宽阔得浩瀚似大海。文化历史的长河可以佐证,一代又一代后人可以见证。杜牧的《泊秦淮》,他生活在晚唐时代,此时唐朝已是风雨飘摇之小舟,日趋枯衰之蒿草。然而达官贵人毫无顾及国家安危,毫无思念百姓苦难,深夜之中,依然花天酒地,醉生梦死,有家不归,有案不办。杜牧是一个具有正义感和远见的诗人。他在秦淮河畔目睹到这个场景,深感愤懑,那些向歌女点歌的达官贵人,怎么就不知亡国之痛呢?大唐江山不正是断送在这帮无聊之徒手上吗?腐败盛风不除,唐朝灭亡即日可待。学生再去赏析“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就心中有数,容易理解。
  三、 高度重视朗诵
  古代诗词十分重视节奏,韵律。常常通过铿锵的节奏和优美的韵律来打造一种节奏美和音乐美。古人很重视诗词的吟咏,在吟咏中让人感悟诗词的韵律和节奏之美;感受诗词所言论的意境,感化他人心灵一迸共鸣。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叶圣陶也说:“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感同了,无论兴味方面或爱国方面都具有莫大的收获。”毫无疑问,古代诗词最重要的是朗读和背诵,朗读是基础,背诵是巩固。教师一定要范读,以准确而深情的范读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点燃学生的朗读激情,迸发学生的学习心理,增添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范读后还应该指导学生哪些诗句朗读要停顿、轻重、抑扬。为了让学生真正进入朗读角色,还可以借助现代教具配制音乐朗读,使学生逐步理解诗句含义、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提高朗读能力。在多角色的反复朗读中,学生会感悟到诗中独特的韵律美和优美的音乐美,会受到净化心灵、健康上进的思想洗涤。朗读和背诵能否到位,对诗词内容的理解有着重要作用。
  四、 善于推敲词句
  古代诗词十分讲究咀嚼词句。作者善于将个人的思想感情和心境状态凝聚在诗句中,让读者去体会炼词造句的美妙。李清照的《渔家傲》中“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这两句诗中的动词运用得相当贴切、传神、形象。“接”、“连”两个动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非常自然地组合在一起,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景象。而“转”和“舞”又将人在风浪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了读者,无数的帆船在破浪前进,却又摇摆不定,人在船上,直觉得如同星河在旋转。赵师秀《约客》中“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前句点题,后句成了千古绝唱。主人本想与客人下棋,来度过这漫长的梅雨之夜,但是客人迟迟未来,无意中手拿棋子在棋盘敲击,不知敲了多长时间、更不知敲得多轻多重,却震“落”了“灯花”,把主人约客久等不至的心境刻画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其中急切、生气、责怪、无奈、失落甚至想痛骂的心理都在一个“敲”字中敲给了读者的双眼。绝妙的“敲”字,真是一“敲”心神不定,却又望穿秋水;一“敲”声连夜雨,却又孑身只影;一“敲”寂寞增生,却又愁苦无奈。
  五、 把握写法表现
  古代诗词很注重艺术手法的运用。通常在古诗词中运用写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对比写法、讽喻写法、象征比兴、巧借典故、烘托映衬等。辛弃疾《西江月》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原本风、月、蝉、鹊都是寻常之物,但经过作者巧妙组合,这样于寻常中又不寻常。明亮的月色,惊飞了夜宿枝头的喜鹊;习习的南风,热得树上的蝉儿啾鸣。“惊鹊”和“鸣蝉”似乎写动却实则是写静,以动衬静。读之,夏夜阵阵闷热迎面而来;闻之,蝉儿声声嘶叫直乱两耳。崔颢《黄鹤楼》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这是巧用典故写法,仙人乘鹤而去引出黄鹤楼,让人觉得黄鹤楼乃是仙人留下来的,起笔让黄鹤楼充满了神秘莫测的色彩。使读者耳目一新,神情盎然,不得不引发一口气读完全诗。
  “沉舟侧伴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总之,古代诗词的欣赏方法众多。教师在教学古诗词时要探索诗题,熟悉背景,重视朗读,分析词句,关注写法,更要因诗而教,灵活运用。这样才能把学生的兴趣和思维带入诗歌的王国,才能提高品读水准,打造欣赏神眼,真正让学生在古诗词这块辽阔的文学草原上奔腾着欣赏能力的骏马,更加迸发他们独特欣赏的创新思维。
其他文献
本设计为设计、制作一个基于32×32点阵LED模块的书写显示屏,该书写显示屏在光笔和控制器的作用下,能在屏上实现点亮、划亮、反显、整屏擦除、笔画擦除、连写多字、对象拖移
“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这是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的名言。确实,心理学也指出:人的情绪和兴趣,对人的认识活动有很大的影响,情绪高涨、精神愉快,认知效果就好,学习兴趣强烈就积极主动地学,喜欢学和坚持学。爱因斯坦不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吗?所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对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健全审美心理是有着重要作用的:由于人的兴趣是通过实践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纵观全部历史其实就是一部人类文明演进史.你的文明发展程度高,那就处于先进行列之中,否则就要落后.古代中国的先进,都是在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之时,西欧商品经济发展起来后,
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中小学体育是学校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和接班人的一项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我们今天学校的体育工作直接影响着未来祖国建设人才的素质。  一、我国中小学体育现状  近年来中小学生身体抵抗力不断降低发病率升高,体重也由原来的偏瘦型不断向肥胖发展,体育意识差,参加体育活动少,身体质量不容乐观。不久前,国家教委、国家体委、卫生部、国家民委、国家科委联
不久前,国家工商局就有关传销的宣传提出,对传销的宣传应贯彻国务院关于停止发展传销企业。对现有传销企业加以限制的原则。传销,包括单层次与多层次传销, Not long ago, t
周恩来与中国美术的关系,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史的重要主题与独特篇章.rn2008年3月5日是周恩来诞辰110周年纪念日.中国美术馆策划主办的“周恩来与中国美术--纪念周恩来诞辰110
学生素质不同,个性差异悬殊,成绩出现两极分化,高分低能、学生利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差,给教师出了一道难题;如何改变学生厌学,激发学生乐学?设计“低起点、小坡度、分层次、严
由于家庭与社会的影响,中、小学生也挺喜欢唱流行歌曲,但平时只是念呀、哼呀,根本不懂得如何把歌词表达清楚,这就是歌唱中所说的咬字、吐字问题。  当我第一次给学生上音乐课时,真使我大吃一惊,怎么连“1234567”都唱不准确的?受地方语言的影响,他们几乎把“do”与“so”中的“o”唱成“ao”,把“re”唱成“lai”,听不清是“2”还是“6”;而“4”中的“a”也不对头,而且把“si”唱成“xi”
2008年1月13日,“第三届深圳美术馆论坛”暨“首届雅昌艺术论坛”在深圳美术馆开幕。与之同步,“都市镜像——当代艺术邀请展”也与观众见面。自2003年开始,“深圳美术馆论坛
所谓教学情境,就是以直观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述的实际事物或者其背景,能解决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性与理性、新知与旧知之间的矛盾。乔纳森对情境作过这样的描述:“情境是利用一个熟悉的参考物,帮助学习者将一个要探究的概念与熟悉的经验联系起来,引导他们利用这些经验来解释、说明、形成自己的科学知识。”   一、有效情境的基本特点   1、生活性。强调情境创设的生活性,其实质是要解决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