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实际应用 彰显教学智慧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ions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好玩”,轻松的话语突出了小学数学要重视问题解决的教学,关注和加强数学应用,使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到“问题解决”的转变,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加强这一板块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因此,为“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探寻一条有效之道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导入阶段:爱上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中首先要找到学生的兴趣点之所在。小学生年龄小,只有具有现实意义并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密切的问题才能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例如借助主题图或教学课件来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例如,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倒推》时,首先呈现了一幅路线图,提问:从学校到科技馆怎么走?在学生轻松解决后,接着提问:原路返回怎么走?这个问题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积极性和关注度马上有了进一步提高。此时,教师顺势指出:解决实际问题有时需要反过来想、倒过来想,也叫倒推。
  二、新授阶段:学会解决实际问题
  1.重视数学阅读,培养阅读习惯
  教师有时往往因为考虑课堂教学的时间因素,就忽视了学生的自主阅读。长此以往,在学生的作业中就发现,常常因为没有充分地阅读题目,导致解答方法的错误。因此教师必须要求学生自己读题,集体或个别读都可以,不懂的字或不理解的句子要提出来让同学或者老师帮助解决。
  2.重视动态过程,引发数学思考
  有效的数学教学应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
  例如,《认识乘法》中主题图阅读的教学片段:在“认识乘法”一课中,一位教师出示了书上的主题图,问学生:“小朋友,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踊跃发言:“蓝蓝的天,洁白的云,青青的草地,弯弯的小溪……”但都回答得不着边际,教师急了:“你看到了哪些小动物呢?”可见,教师的引导方式和方法必须准确到位,以免造成学生的注意力被别的东西分散。
  3.重视数量关系,加强分析训练
  分析数量关系是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基本数量关系的强化训练。
  例如,在一年级的加减法中应抓住“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如红花片有20个,黄花片比红花片多5个,红花片有多少个?可以这样引导学生:红花片比黄花片多5朵,“多”是什么意思?指红花片的个数与黄花片一个对一个,对完了,红花片还有5个,就是把红花片分成了两部分,即20和5,红花片的个数是总数,求总数用加法。抓住了以上关系,即抓住了本质,不管题目怎么变化,学生都可以以不变应万变。
  4.重视回顾反思,掌握习得方法
  学习是一个不断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更是一个积累活动经验的过程。当一个问题解决后,要让学生回顾一下:我解决的是一个什么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我是怎样解决的?教师或同学的什么思路对我有启发?下次再遇到类似问题时,我会怎样做?不会怎样做?教师在教学中如果关注了反思,学生自然会形成反思的习惯,这将大大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三、巩固阶段:回归生活导应用
  问题解决的技能要通过一定的练习来形成。首先,练习设计要切合实际具体做法: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知识、能力的差异,组织学生分层练习。其次要引导学生运用有关的策略解决生活中问题,并在运用中巩固知识,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1. 加强变式训练,提高应用能力
  可以通过改变条件或问题,把一道题改编成几道不同类型的问题,让学生弄清算理,从不同角度灵活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两步计算实际问题时,设计练习题:① 同学们做了18朵红花和7朵黄花,送给幼儿园8朵,还剩多少朵?②同学们做了25朵花,后来又做了18朵,送给幼儿园8朵,还剩多少朵?引导学生观察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后比较这两题解答方法的异同点,再通过分组讨论解决问题。
  2.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小学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很广泛,这些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数学问题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有很大帮助。
  例如,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有关知识后,可让学生动手测量课桌、课本等的长度,并计算出它们的面积;在学习了“求平均数”后,设计了统计表,要求学生分组填写本组成员开学以来作业本上得到的“小红星”数量,并求平均数,比一比哪一组同学平均得到的“小红星”最多;等等。学生兴致勃勃,都能很好地完成任务。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学习数学离不开解决问题,可以说,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具有长期性,教师必须坚持不懈地在教学中找准各个契机来激发学生应用意识的产生,促进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责编 金 铃)
其他文献
批改作业时,常常发现有学生写出诸如“一棵大树高5厘米”“一张桌子长10厘米”“一根香肠长1米”等错误答案,令人啼笑皆非。仔细分析其中的原因,不得不对长度概念的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和反思。  教学片断一:估测线段有多长  教学中,我出示两条长度不同的线段,让学生采用直尺来测量:“这两条线段的长度各有几厘米?”学生经过测量后发现,第一条线段比8厘米长一些。“那么,到底如何表示这个长度呢?”学生表述为“比8
[摘 要]“平均数”的教学应让学生学习哪些本质?平均数是数据的代表,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平均数常用于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它既可以反映出一组数量的一般情况,也可以用来进行不同组数量的比较,以看出组与组之间的差别。求平均数是分析数据的一种重要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工农业生产中经常要用到,如平均成绩、平均身高、平均产量、平均速度等。教学中应如何把握这些学科本质?可以“小研究学习”的方式,让学
[摘 要]现已经进入后课改时代,许多教改理念都已经为广大教师所熟知,高效课堂的口号喊了许多年,模式推广了一套又一套,但依然不能改变有些教师课堂低效、零效甚至负效的现实。从“教什么”及“怎么教”两个维度,阐明教育的常识及课堂教学的理性回归。  [关键词]教什么 怎么教 针对性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1-008  战国时期有这
[摘 要]有效的“翻转课堂”对学生的质疑、交流、表达等能力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翻转课堂”的实践需经历初次探索:从基本模式走起;反思过程:从存在问题出发;二次实践:为了综合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翻转课堂 学习方式 综合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6-047  为追求教学
[摘 要]“图形与几何”作为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一直以来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教师要不断优化数学教学方法,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数学知识,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图形与几何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1-036  几何图形的内容包括空间与平面图形的认识、性质、分类和度量等。在传
[摘 要]導学单就像旅游时候的导游图,带领学生从入口进入,学生随着教师的指导(标志牌),经过自己的努力和同学的帮助,自己找到最后的出口,完成课程的学习。以苏教版教材第十一册“分数除以整数”这一课为例,基于课堂教学以“学为中心”的思考,首先要让学生自己学,需要教的时候教师才教。  [关键词]导学单;分数除以整数;学为中心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
前不久,我听了本校一位教师执教的一节教研课,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整节课的总体感觉是知识点都“点”到了,练习、作业学生基本上也会做了,但是对于学生来说,似乎知识“到”的有点儿被动,“到”的有点儿突兀。  让学生理解“百分数表示的是一种分率、一种关系,不表示具体的数量”,从而区别百分数和分数的不同,这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突破这个难点,该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基于知识以及教者的立场的传统教材解读方式已经无法让静止的、抽象的文本展现生命的活力。“儿童本位”的理念越来越得到认可,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以儿童的立场来解读教材。要以儿童的立场来解读教材,就要关注儿童的已知,体会儿童的需求,着眼于儿童的成长与发展。  [关键词]儿童立场 已知 需求 发展  [中图分类号] G
数学活动经验是学生个人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数学、提高数学素养的重要基础之一。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建立在感觉基础上,又是在活动过程中具体体现的,与形式化的数学知识相比,它没有明确的逻辑起点,也没有明显的逻辑结构,是动态的、隐性的和个人化的。在数学学习中,要使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感悟数学的理性精神,形成创新能力,就应该让学生积累丰富而有效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课堂教学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为学
[摘 要]以“预习任务支架”为特色的几何图形公式教学,需要教师精心设计“预习任务支架”,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思考讨论和积累经验。教师应依据学生的预习情况、生活经验设计和研究问题,组织学生探讨,引导学生构建数学模型。  [关键词]预习任务支架 三角形 面积 探究 问题 活动经验 数学思想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