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数学教学;阅读;运用;
感悟;想象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
12(A)—0030—01
数学教学中无论是概念教学、计算教学还是逻辑推理教学都会用到阅读。很多数学教师在平日的教学中,常常认为阅读与数学没有多大关系,从而忽视了对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很多学生也认为阅读只与语文有关,所以在思想上不够重视,没有养成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其结果是学生不爱看数学书,读不透数学问题,不能灵活、准确地提取有用的数学信息。因此,我们要将阅读引入数学教学,将阅读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
语文教学强调反复吟诵,在读中感悟。其实,数学阅读由于其学科性特点,既不是随意的消遣性阅读,漫无目的;也不是一般的了解性阅读,浅尝辄止。它应该也像语文阅读一样,是一种全身心的投入性阅读,需要集中全部的心智,调动丰富的经验,去感受、理解、欣赏,从而让学生在丰富的情感活动中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
很多时候,老师会发现学生读书或读题时,总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究其原因在于学生没有全身心地投入阅读。为了使学生能够投入地阅读,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和兴趣。
例如,我在讲“龟兔赛跑”问题时,先提出问题:“同学们都很喜欢动物,那么大家知道龟和兔赛跑会发生什么事?”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由于从小就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兴致都很高。接下来,我要求学生阅读问题,然后回答下列问题:问题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在数学中属于哪一类问题?涉及哪部分知识?这样层层深入,问题便可以轻松地得到解决。
在教学中有些问题离学生实际比较远。例如:用绳子测井深,把绳三折来量,井外余16分米;把绳四折来量,井外余4分米,求井深和绳长。为了唤起学生的阅读情感,我说:“甘肃有很多干旱地区,农民们经常挖口井把雨水蓄存起来。井一般不太深,现在你们来看题目里是怎么样测井的深度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们会很积极地阅读思考。然后,我再指导学生具体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就会很快地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进行想象
叶圣陶先生指出:“单靠查阅字典,就得不到深切的语感。唯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一点一点积聚起来。积聚多了,了解就越见深切。”这不仅适合于语文教学,对数学教学也同样适用。因为解读文本,就是解读生活,生活经验越丰富,阅读理解就越深刻。在数学阅读中,我们感知描写性的语言文字时,除了要准确、迅速地在脑子里呈现有关的表象外,更重要的是进行必要的联想和想象。
很多学生在阅读时,常常对关键字词不注意,审题不严密。老师们总是归因为学生不仔细、不认真,其实不完全是。我发现很多时候是由于学生在阅读时没有展开想象,没有把问题与他自己所见所闻、所做所想的事物联系起来的缘故。例如,对于此问题:小明参加队列训练,从左往右数他是第七个,从右往左数,他是第八个;从前往后数,他是第六个,从后往前数,他是第九个,这个队列一共有多少人?学生经常把式子误列为:(9+6)×(7+8),在老师讲解后,学生才恍然大悟。究其原因不是学生读题不认真,而是没有和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因此,在应用题教学中,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进行品味想象,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引导学生“品词析句”
语文阅读重视“品词析句”。数学由于其语言的符号化、逻辑化、严谨性及抽象性等特点,在阅读时更应该重视“品词析句”。数学的概念、公式、性质、定理等知识,表述一般比较简洁、严谨,因此,在阅读时必须认真细致、逐字逐句、咬文嚼字,精确到每个字、每个符号。但这对于小学生而言,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够掌握的,如果教师不进行指导,则收效甚微。
因此,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数学阅读方法的指导。在刚开始的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带领学生逐句品读,对一些学生比较生疏或者容易混淆的字词,要做必要的解释,帮助学生彻底理解。可以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边阅读边思考,先快速略读,获得整体感受,弄清是属于哪个范围的问题,然后再精读感悟。还可以指导学生从整体阅读、句段分析、简缩概括等环节入手,有序、准确地获得文字或图表所表达的意思。
(作者系兰州市安宁区刘家堡小学教师)
感悟;想象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
12(A)—0030—01
数学教学中无论是概念教学、计算教学还是逻辑推理教学都会用到阅读。很多数学教师在平日的教学中,常常认为阅读与数学没有多大关系,从而忽视了对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很多学生也认为阅读只与语文有关,所以在思想上不够重视,没有养成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其结果是学生不爱看数学书,读不透数学问题,不能灵活、准确地提取有用的数学信息。因此,我们要将阅读引入数学教学,将阅读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
语文教学强调反复吟诵,在读中感悟。其实,数学阅读由于其学科性特点,既不是随意的消遣性阅读,漫无目的;也不是一般的了解性阅读,浅尝辄止。它应该也像语文阅读一样,是一种全身心的投入性阅读,需要集中全部的心智,调动丰富的经验,去感受、理解、欣赏,从而让学生在丰富的情感活动中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
很多时候,老师会发现学生读书或读题时,总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究其原因在于学生没有全身心地投入阅读。为了使学生能够投入地阅读,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和兴趣。
例如,我在讲“龟兔赛跑”问题时,先提出问题:“同学们都很喜欢动物,那么大家知道龟和兔赛跑会发生什么事?”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由于从小就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兴致都很高。接下来,我要求学生阅读问题,然后回答下列问题:问题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在数学中属于哪一类问题?涉及哪部分知识?这样层层深入,问题便可以轻松地得到解决。
在教学中有些问题离学生实际比较远。例如:用绳子测井深,把绳三折来量,井外余16分米;把绳四折来量,井外余4分米,求井深和绳长。为了唤起学生的阅读情感,我说:“甘肃有很多干旱地区,农民们经常挖口井把雨水蓄存起来。井一般不太深,现在你们来看题目里是怎么样测井的深度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们会很积极地阅读思考。然后,我再指导学生具体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就会很快地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进行想象
叶圣陶先生指出:“单靠查阅字典,就得不到深切的语感。唯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一点一点积聚起来。积聚多了,了解就越见深切。”这不仅适合于语文教学,对数学教学也同样适用。因为解读文本,就是解读生活,生活经验越丰富,阅读理解就越深刻。在数学阅读中,我们感知描写性的语言文字时,除了要准确、迅速地在脑子里呈现有关的表象外,更重要的是进行必要的联想和想象。
很多学生在阅读时,常常对关键字词不注意,审题不严密。老师们总是归因为学生不仔细、不认真,其实不完全是。我发现很多时候是由于学生在阅读时没有展开想象,没有把问题与他自己所见所闻、所做所想的事物联系起来的缘故。例如,对于此问题:小明参加队列训练,从左往右数他是第七个,从右往左数,他是第八个;从前往后数,他是第六个,从后往前数,他是第九个,这个队列一共有多少人?学生经常把式子误列为:(9+6)×(7+8),在老师讲解后,学生才恍然大悟。究其原因不是学生读题不认真,而是没有和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因此,在应用题教学中,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进行品味想象,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引导学生“品词析句”
语文阅读重视“品词析句”。数学由于其语言的符号化、逻辑化、严谨性及抽象性等特点,在阅读时更应该重视“品词析句”。数学的概念、公式、性质、定理等知识,表述一般比较简洁、严谨,因此,在阅读时必须认真细致、逐字逐句、咬文嚼字,精确到每个字、每个符号。但这对于小学生而言,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够掌握的,如果教师不进行指导,则收效甚微。
因此,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数学阅读方法的指导。在刚开始的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带领学生逐句品读,对一些学生比较生疏或者容易混淆的字词,要做必要的解释,帮助学生彻底理解。可以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边阅读边思考,先快速略读,获得整体感受,弄清是属于哪个范围的问题,然后再精读感悟。还可以指导学生从整体阅读、句段分析、简缩概括等环节入手,有序、准确地获得文字或图表所表达的意思。
(作者系兰州市安宁区刘家堡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