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跳出“自我中心”

来源 :江苏教育·教师发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yj7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丹首都喀土穆有一座英国戈登将军骑在马背上的石像。某一天,一个孩子由他的父亲带着去参观石像,父亲告诉他这石像就是戈登将军。晚上回到家里,父亲对儿子说:“你今天终于见到了戈登将军,这是一件值得记住的事情。”孩子回答说:“我很高兴有机会见到它。不过,爸爸,骑在戈登背上的那个男人是谁呢?”原来,在孩子的眼里,石像最重要的部分是那匹马,这座石像并不是一个骑在马背上的将军,而是一匹骑着人的骏马。这位父亲显然并不知道儿子的心里面究竟是怎么想的。
  类似的情节其实每天都在学校里重演着,在课堂中则集中表现为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倾向。教师自己认为简单容易的知识,便理所当然地认为学生应该一听就懂、一学就会;教师做习题很快,便认为学生做题也用不了很多时间,于是作业量很大,学生的课业负担很重,只能挑灯夜战;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不去了解学生现有的学习水平和思维方式,导致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不高,学生学得很累,体验感很差。
  课堂中的这些症结与父亲带着孩子参观戈登石像的故事何其相似!归根结底都是由于教师从自己的认知角度出发,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兴趣。如何才能避免这种自我意识占主导的教育行为呢?
  首先要学会“换位思考”。简单来讲就是经常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充分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兴趣爱好和内在需要。迪士尼乐园向来以鲜艳的设施配色、安全的内部路面以及充满探险欲望的建筑景观等见长,只因它在设计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儿童视角为出发点。比如在地形设置上,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奔跑、玩耍、藏匿等童真行为,设计师们会保持下蹲姿势,以孩子的视角评估建筑、道路及绿化的设计可行性。我们常说:蹲下身子才能看到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从更深处说,这里的“蹲下”,不仅是要降低身体的高度,更多的是教学思想的“放低”,它时刻提醒我们要和学生站在同一水平线上,了解他们的思想,照顾他们的需求,找到适合他们的最佳教学切入口。不难猜测,上述故事中带孩子去参观戈登将军的石像极有可能是出自父亲的主意而非孩子自身的需求。
  其次要倡导“广开言论”。教师在课堂中应多倾听学生发出的声音,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交流是学习最为核心的表现形式,约翰·麦金太尔提出:“交流即使不是教学的灵魂,至少也是教学的中心。”在很多情况下,学生可能知道答案却因为没有获得回答的机会,或者因为缺乏回答的动机而不愿意回答(除非教师指名回答)。不妨进一步推测,发生在课堂中的问题数量往往要比直接暴露出来的多。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学生表达内心真实的想法。在课堂中总能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习惯性地打断学生发言,而不是引导他说出更多的词句,让少数几位学生代表性地回答后不再继续追问更多的学生,无意或者故意漏掉课堂某个角落中高举的小手,面对学生提出的复杂问题不置可否或者转移话题。这些教学行为极易抑制学生的表达欲望,从而掩盖了很多学生的认知困难,错失了很多教学良机。上文提到的父亲如果能够在参观石像的过程中和孩子开展即时性交流,那么就不可能出现前面的“答非所问”。
  再次要善于“捕捉反馈”。教师应当随时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眼神、动作、表情和情绪的变化,推测学生心里的真实想法,以此来调控自己的教学行为。交流的本质是信息的双向流动,当一场对话正在进行的时候,教师和学生既是信息的发送者,也是信息的接收者,发送和接收往往是同时进行的。有研究表明:非言语信号能够传递70%以上的信息量,言语信号只能传递30%以内的信息量。当一位学生对教师的问候闷闷不乐地报以一句“老师好”时,一位敏感的教师应该立刻注意到他的非言语信号和言语信号存在明显的冲突,此时应该和学生展开更为深入的交流,而不是采信言语信息所表达的表面化信号。有经验的教师经常能从作业批改、日常观察、课间活动等非言语交流等途径获得关于学生的更多信息。故事中的父亲只光顾着自己游览,没有留意到孩子眼神中流露出对马的关注,不得不说他是一位失职的“導游”。
  最后要勤于“真正反思”。反思并不只是单纯的事后总结,所以不能把与思维相关的活动都称为反思。学校里一天下来会发生许多的事情,教师回忆记录下这些事情和自己感受,并及时做出总结,这只能算是思考,即基于原始的客观信息产生某种认知或判断。真正的反思,应该是对思考的思考,它的最终目标指向“去情绪化”。人的各种情绪都是大脑对外界刺激的一个诊断式反应,是一种基于生存机制的内在心理状态。当情绪发生的时候,人特别容易按照自己过往的经验做出反应。举例来说,当课堂中学生的某个回答正好是教师期盼已久的答案时,喜悦之情油然而生。所谓的“去情绪化”,不是说让这位教师不产生喜悦,而是让他不至于被喜悦所操纵,避免陶醉在教学极其成功的自我感觉之中,从而使他能够以一种超脱当下的视野和心态做出合理的判断和行为。教育反思的作用就在于让教师脱离现场、超越时空、摆脱具身,从不同的立场解读具体的信息,理解具体的事件。大到教育理念的形成,小到课堂教学的设计,都是在持续的觉察、审视和判断中逐渐形成的。“久思出良策”,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摆脱自我意识的影响,其最终目的是提高人的认知灵活性,让人跳出思维定式,采取不同的策略思考和解决问题。教师摆脱自我意识的控制是其教学生命中必然要达到的高度,千万不能让这一点成为教师教学生命成长的限高杆!
  (作者系江苏省无锡市东北塘实验小学教科室主任,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
其他文献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团队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57-0099-01  懷揣梦想走上工作岗位,加入育才教育集团这个大家庭,至今已经18载。我走上教师岗位的第一年,也是育才实验学校创办的第一年。学校领导对我这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格外照顾,让我做了一年级的班主任,而且是和校长搭班。当时班级里一共有40多位学生,有不少是住校生,刚开学
【摘 要】构建协作的同伴关系,可为教师专业成长助力。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实验小学教师在团队建设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师徒”“教研”“学习”等多种形式的同伴关系。在这样一些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伙伴关系中,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与团队的整体发展形成和谐共振的效果。  【关键词】同伴协作;专业成长;教师团队建设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57-0109-
【摘 要】培训课程是很多教师培训问题解决的关键。为突破现有教师培训工作中的“精准培训”瓶颈,针对教师跟岗培训中多种“浸入”不理想等问题,从培训课程的构建方式等入手,进行敏捷教育理念下教师跟岗培训课程开发的实证研究。实证研究表明,在小规模的以实践为主的学科教师跟岗培训中,敏捷教育理念在培训课程开发上具有突出的效用。  【关键词】敏捷教育理念;跟岗培训;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
·推荐理由·《学记》不仅是中国还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专门论述教育教学的著作,收入《礼记》,系儒家经典之一。《学记》中所包含的教育哲学思想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教育智慧,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学记》有对教育重要价值的阐释,认为“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指出了教育的重要地位,“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提出了“教学相长”的著名论断,以及古代的学制和每个学年段的具体教学目标,强调了基本礼仪教育的重要意义和学校教育的基本操作步骤。
【摘 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与课程改革同步发展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有效实施英语课程的关键”,进而要求建设教学团队,形成教研机制,开展教师间的合作研究。这给以名师工作室为主体的教师合作研究机制的创设和深入实施带来机遇。江苏省苏州外国语学校结合实践案例,阐述了依托“三位一体名师工作室”促进高中英语教师跨区域协同发展的创新机制和运行模式。  【关键词】名师工作室;三位一体;
【摘 要】党史是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宝贵教育资源,党史学习教育在大中小學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具有统领性、战略性和指导性意义。大中小学应以党史学习教育为纵坐标,深挖鲜活历史资源,统筹把握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育人方向,发挥“串联”效应;以党史学习教育为横坐标,拓展开阔历史视野,整合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育人资源,发挥“并联”作用。  【关键词】党史教育;思政课一体化;同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