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教育家关鸿羽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简单的说,就一句话,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也曾说过:“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益,习惯养得不好,终身受其累”。培养学生好的学习语文习惯的黄金时期是小学,再小学最佳时期是低年级。怎样在低年级培养学生学习语文习惯下面谈一些我自己的见解。
做好低段语文教学首先必须拥有两个条件:
1、学生的学习兴趣。2、教师的教学方法。
因为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
而方法---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最有效途径。
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兴趣、乐学、爱学的根源在教师,所以课堂上老师一定要激情投入,以情激趣。新课改理念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而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调控者和参与者,课堂上教师一定要有一颗年轻的心态,要带着饱满的激情走进课堂,因为情感是一切兴趣的源泉,教师要用自己情感影响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因此教师走进课堂时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无论自己高兴还是难受尽量要带着微笑、带着童心,走近学生,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改变观念学会蹲下心灵和孩子们对话,要学会换位。课堂上老师要始终像一个兴致勃勃的大孩子,带领学生学习、游戏、收获。
怎样上一节常态下的语文精读课:
课前:注重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培养学生收集汇报的习惯。
一堂精读课基本上是由七个环节组成: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堂上的导语设计一定要出新、出奇、出巧,因为导语可以把平淡的课堂化为神奇的世界,增加课堂的艺术魅力,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同时也是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的关键。
(1)意境感染。例:六年的《灯光》一年级的《美丽的丹顶鹤》。
(2)名言警句。例:二年级《徐悲鸿画马》、《血染的实验报告》。
(3)故事。例:《皇帝的新装》。
(4)问题设疑。例:《春雨的颜色》。
(5)妙用笑话。《怎样查字典》。
(6)巧用媒介。例:(詹天佑)
(7)歌谣谜语。
二、板书、课题(读题、解题、设问题)设问题能统领全篇的问题
三、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首先让学生借助拼音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圈出生字多读几遍。拿出课文中生字让学生初步识读生字,扫除学课文的障碍
(2)看汉字读课文,要求不识的文字看拼音,同时要求学生做到读正确、读通顺。
(3)同桌互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主要是纠正字音,互相找错,不读错字,不添字漏字,不读破句子。同时标出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组成。
(4)指读(自然段),要生动、有感情,思考主要写了什么事?
注意:1、读书姿势要正确。2、一读要求学生左手按书,右手点书:人坐正,字读准。如果学生把课文读熟了就让学生双手拿书,书于桌面45度角,做到眼到、口到、心到。3、教师在这四读前一定要让学生带问题和要求去读。不要盲目。不要忘记点评和反馈。
四、研读课文(20分钟)
1、读中感悟。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学生读书总是特别拖拉。因此,在教学中要尝试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比如:课题与文章之间的停顿,标点符号的停顿、逗号比句号停顿短,分号介于逗号与句号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停顿要比句号稍长等等。另外,我们还要教给学生怎样处理重音、语气、语速等。有必要段落的老师要范读(学生跟读),慢慢的锻炼学生就会读的入情入境,初步养成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习惯。(教师要边梳理边板书)
词中感悟。老师可以结合课文让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或文中优美的句子,也可以围绕老师设计的问题找句子读,关键词要理解、会用词说完整话,最终理解句子。
2、听——专心、仔细。学生的做姿确定学生的听课习惯。身体做正、振作起来是最容易把学生注意力集中在师生的互动上。
教师要以身作则要带头倾听,学生回答问题时决不能做其他事情,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不打断学生的回答,对学生的回答要及时给予肯定的评价及表扬鼓励。
教给学生怎样才算仔细听:告诉学生听的时候要注视着老师或发言得人,要听清老师或发言人的每一句话,脑子不要想其他的事,听完别人的话,再发表自己的意见,不插嘴。
3、说---清楚、完整。低年级学生词汇量少,语言表达能力差,发音的准确度不高是很正常的,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反复经历“试说—纠正—再说的过程,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时要认真思考,问的是什么,就回答什么,不说半截话。教师要注意对表达清楚声音洪亮的学生常常加以表扬,为学生树立榜样。对于那些胆小不敢说的学生要有意创造机会让他说稍有进步就加以表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上课时要面向全体学生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
4、过渡语:教师的过渡语要自然和谐。要精要美、充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5、教孩子体会默读。(自由读、互读、分角色读)
6、怎样做好分角色(童话),结合角色事物本身固有的特性,先让学生感悟、体验然后在读。《穿鞋子的猫》、《小鹰学飞》、《春雨的颜色》
7、分角色表演时,要教学生假设交待时间、地点、人物,做什么、心理描写体现出来。要教会学生补充空白点,锻炼学生组合材料能力。为作文教学做铺垫。
五、回归整体,做好知识的延伸
六、谈学文章后的感受、收获
七、作业设计:动手实践、《春雨的颜色》仿写,词语积累,日记、感受。
做好低段语文教学首先必须拥有两个条件:
1、学生的学习兴趣。2、教师的教学方法。
因为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
而方法---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最有效途径。
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兴趣、乐学、爱学的根源在教师,所以课堂上老师一定要激情投入,以情激趣。新课改理念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而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调控者和参与者,课堂上教师一定要有一颗年轻的心态,要带着饱满的激情走进课堂,因为情感是一切兴趣的源泉,教师要用自己情感影响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因此教师走进课堂时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无论自己高兴还是难受尽量要带着微笑、带着童心,走近学生,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改变观念学会蹲下心灵和孩子们对话,要学会换位。课堂上老师要始终像一个兴致勃勃的大孩子,带领学生学习、游戏、收获。
怎样上一节常态下的语文精读课:
课前:注重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培养学生收集汇报的习惯。
一堂精读课基本上是由七个环节组成: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堂上的导语设计一定要出新、出奇、出巧,因为导语可以把平淡的课堂化为神奇的世界,增加课堂的艺术魅力,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同时也是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的关键。
(1)意境感染。例:六年的《灯光》一年级的《美丽的丹顶鹤》。
(2)名言警句。例:二年级《徐悲鸿画马》、《血染的实验报告》。
(3)故事。例:《皇帝的新装》。
(4)问题设疑。例:《春雨的颜色》。
(5)妙用笑话。《怎样查字典》。
(6)巧用媒介。例:(詹天佑)
(7)歌谣谜语。
二、板书、课题(读题、解题、设问题)设问题能统领全篇的问题
三、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首先让学生借助拼音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圈出生字多读几遍。拿出课文中生字让学生初步识读生字,扫除学课文的障碍
(2)看汉字读课文,要求不识的文字看拼音,同时要求学生做到读正确、读通顺。
(3)同桌互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主要是纠正字音,互相找错,不读错字,不添字漏字,不读破句子。同时标出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组成。
(4)指读(自然段),要生动、有感情,思考主要写了什么事?
注意:1、读书姿势要正确。2、一读要求学生左手按书,右手点书:人坐正,字读准。如果学生把课文读熟了就让学生双手拿书,书于桌面45度角,做到眼到、口到、心到。3、教师在这四读前一定要让学生带问题和要求去读。不要盲目。不要忘记点评和反馈。
四、研读课文(20分钟)
1、读中感悟。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学生读书总是特别拖拉。因此,在教学中要尝试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比如:课题与文章之间的停顿,标点符号的停顿、逗号比句号停顿短,分号介于逗号与句号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停顿要比句号稍长等等。另外,我们还要教给学生怎样处理重音、语气、语速等。有必要段落的老师要范读(学生跟读),慢慢的锻炼学生就会读的入情入境,初步养成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习惯。(教师要边梳理边板书)
词中感悟。老师可以结合课文让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或文中优美的句子,也可以围绕老师设计的问题找句子读,关键词要理解、会用词说完整话,最终理解句子。
2、听——专心、仔细。学生的做姿确定学生的听课习惯。身体做正、振作起来是最容易把学生注意力集中在师生的互动上。
教师要以身作则要带头倾听,学生回答问题时决不能做其他事情,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不打断学生的回答,对学生的回答要及时给予肯定的评价及表扬鼓励。
教给学生怎样才算仔细听:告诉学生听的时候要注视着老师或发言得人,要听清老师或发言人的每一句话,脑子不要想其他的事,听完别人的话,再发表自己的意见,不插嘴。
3、说---清楚、完整。低年级学生词汇量少,语言表达能力差,发音的准确度不高是很正常的,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反复经历“试说—纠正—再说的过程,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时要认真思考,问的是什么,就回答什么,不说半截话。教师要注意对表达清楚声音洪亮的学生常常加以表扬,为学生树立榜样。对于那些胆小不敢说的学生要有意创造机会让他说稍有进步就加以表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上课时要面向全体学生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
4、过渡语:教师的过渡语要自然和谐。要精要美、充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5、教孩子体会默读。(自由读、互读、分角色读)
6、怎样做好分角色(童话),结合角色事物本身固有的特性,先让学生感悟、体验然后在读。《穿鞋子的猫》、《小鹰学飞》、《春雨的颜色》
7、分角色表演时,要教学生假设交待时间、地点、人物,做什么、心理描写体现出来。要教会学生补充空白点,锻炼学生组合材料能力。为作文教学做铺垫。
五、回归整体,做好知识的延伸
六、谈学文章后的感受、收获
七、作业设计:动手实践、《春雨的颜色》仿写,词语积累,日记、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