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学科知识作为语文教师专业知识素质中一个重要的也是最为基本的组成部分,是任何一位教师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根本。根据新课标要求和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教师首先应该掌握语文课程知识和语文基本知识。
一、语文课程知识
对语文课程理解与实施的知识是语文教师区别于其他教师的标志。语文课程知识应当包括语文课程计划、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材和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四个方面的内容。
1. 语文课程计划
在九年义务教育“六三”学制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的“课程计划表”中,整个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总计是2302课时。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的“课程设置表”中,高中三年每年每周课时均为12节,总授课时数是384节。语文课程计划在国家的课程计划中课时数最多,位置最突出。
2. 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是语文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行为准则。因此,语文教师应与时俱进,对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有一个明确而清晰的认识。对照我国旧的教学大纲,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发展与创新主要表现在:①语文教学理念的转型,语文新课程的教学必须服务于素质教育主题。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确定了“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把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作为语文教学活动的指向。②语文新课程的实施注重言语的实践活动。过去的语文教学大纲,比较重视语文知识的传授,语文新课程树立了新的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观。③加强信息技术的运用。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搭建了两个平台。一个是多媒体运作平台,另一个是网络信息平台。现代教育不仅仅要求语文教师善于制作多媒体课件,更要求一个现代语文教师应当学会从网络中获取信息,包括对信息的搜索、筛选、处理与运用。④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倡导对话式教学。语文新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师实现由传授者转换为对话者,语文教师既是所有课堂参与者之间以及这些参与者与教学内容之间各种活动的促进者,还是学习的伙伴。对话式教学符合对话时代的精神:民主、平等、沟通、合作、互动、创造、生成,以人的发展为目的,这些无疑是对传统教学全方位的改造。
3.语文教材
在传统语文教科书的基础上,新课程的体系和结构具有如下特点:①是建立了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三条线索并行的教材编写体系。②是阅读部分不再以文体为中心编排,而是结合能力培养目标和课文本身的实际组织单元。比如,现代文的阅读能力,就以整体感知、揣摩语言、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筛选信息、把握文意、质疑解难等能力培养目标为线索进行编排。文学鉴赏能力,则以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为线索组织单元。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则主要考虑语言的难易程度,结合时代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
4.语文课程资源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的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语文基本知识
1.文字知识
“文字”是语言的书写符号。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必须对我国汉字的渊源、体式、表达方式和内容等有确切的了解。语文教师应熟练掌握汉语拼音、六书知识、词和词组、语法知识,只有掌握了以上内容,积累了一定的语言材料,才算是掌握了一门语言。
2.文章知识
一篇文章不只是一些语法、词汇的简单载体,更是作者思想、文化背景、语言风格的综合体现。由于受实践影响,篇章教学已逐渐向交际转向。语文教师的篇章教学也就变成了如何通过篇章分析,更好地建立篇章的连贯性,使学生更确切、更深入地理解篇章,从而提高语言交际能力。具体来讲,语文教师关于篇章知识的教学,主要包括文章背景、逻辑结构、文章语境、文章意义、语言表达等。这里所說的背景知识主要指教师指导学生理解某一篇课文或某一主题所必需的文化背景知识。叶圣陶先生指出:“语文老师不是只给学生讲书的,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看书读书的。一篇文章,学生也能粗略的看懂,可是深奥些的地方,隐藏在字里背后的意义,她们就未必能够领会。老师必须在这些场合下给学生指点一下。”这里所说的“看懂”“深奥些的地方”就是文章的意义。
3.文学知识
新世纪初,语文新课程标准对文学教育目标作了全新的表述:“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文学作品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语文教师作为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本身必须具有高超的鉴赏水平,这是保证鉴赏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条件。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学知识包括:作家作品方面的知识、文体类别方面的知识和有关作品内容的知识。
4.文化知识
文化知识指不同时代、民族和社会的人们把握世界和开展社会活动的特定方式,包括各国的文化遗产、各民族的文化习惯等,如社会历史、政治制度、礼仪习俗、器物用具、生活方式、宗教艺术等。语文文化知识是指以语文为载体的文化知识,主要包括文学、典籍、成语、音韵知识和书法知识等,是语文基本知识的最高层。事实上,教师的语文文化水平有多高,就会有什么水平的语文教学。普通高中课程总目标中指出:“增强文化意识,重视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对文化现象的剖析,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因此,语文教师自身的文化知识素养是实施新课程,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的前提,对增进教师文化自尊和文化自觉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语文基本知识就是由字、词等基础知识点的汇聚和相互作用,由个体到集体、由简单到复杂的建构过程。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要有厚实的语文学科基础知识。
[本文系甘肃省2017年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课程下高中语文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策略研究》(课题编号GS[2017]GHB3222)的研究成果]
作者通联:甘肃古浪县第五中学。
一、语文课程知识
对语文课程理解与实施的知识是语文教师区别于其他教师的标志。语文课程知识应当包括语文课程计划、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材和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四个方面的内容。
1. 语文课程计划
在九年义务教育“六三”学制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的“课程计划表”中,整个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总计是2302课时。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的“课程设置表”中,高中三年每年每周课时均为12节,总授课时数是384节。语文课程计划在国家的课程计划中课时数最多,位置最突出。
2. 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是语文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行为准则。因此,语文教师应与时俱进,对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有一个明确而清晰的认识。对照我国旧的教学大纲,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发展与创新主要表现在:①语文教学理念的转型,语文新课程的教学必须服务于素质教育主题。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确定了“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把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作为语文教学活动的指向。②语文新课程的实施注重言语的实践活动。过去的语文教学大纲,比较重视语文知识的传授,语文新课程树立了新的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观。③加强信息技术的运用。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搭建了两个平台。一个是多媒体运作平台,另一个是网络信息平台。现代教育不仅仅要求语文教师善于制作多媒体课件,更要求一个现代语文教师应当学会从网络中获取信息,包括对信息的搜索、筛选、处理与运用。④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倡导对话式教学。语文新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师实现由传授者转换为对话者,语文教师既是所有课堂参与者之间以及这些参与者与教学内容之间各种活动的促进者,还是学习的伙伴。对话式教学符合对话时代的精神:民主、平等、沟通、合作、互动、创造、生成,以人的发展为目的,这些无疑是对传统教学全方位的改造。
3.语文教材
在传统语文教科书的基础上,新课程的体系和结构具有如下特点:①是建立了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三条线索并行的教材编写体系。②是阅读部分不再以文体为中心编排,而是结合能力培养目标和课文本身的实际组织单元。比如,现代文的阅读能力,就以整体感知、揣摩语言、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筛选信息、把握文意、质疑解难等能力培养目标为线索进行编排。文学鉴赏能力,则以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为线索组织单元。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则主要考虑语言的难易程度,结合时代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
4.语文课程资源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的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语文基本知识
1.文字知识
“文字”是语言的书写符号。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必须对我国汉字的渊源、体式、表达方式和内容等有确切的了解。语文教师应熟练掌握汉语拼音、六书知识、词和词组、语法知识,只有掌握了以上内容,积累了一定的语言材料,才算是掌握了一门语言。
2.文章知识
一篇文章不只是一些语法、词汇的简单载体,更是作者思想、文化背景、语言风格的综合体现。由于受实践影响,篇章教学已逐渐向交际转向。语文教师的篇章教学也就变成了如何通过篇章分析,更好地建立篇章的连贯性,使学生更确切、更深入地理解篇章,从而提高语言交际能力。具体来讲,语文教师关于篇章知识的教学,主要包括文章背景、逻辑结构、文章语境、文章意义、语言表达等。这里所說的背景知识主要指教师指导学生理解某一篇课文或某一主题所必需的文化背景知识。叶圣陶先生指出:“语文老师不是只给学生讲书的,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看书读书的。一篇文章,学生也能粗略的看懂,可是深奥些的地方,隐藏在字里背后的意义,她们就未必能够领会。老师必须在这些场合下给学生指点一下。”这里所说的“看懂”“深奥些的地方”就是文章的意义。
3.文学知识
新世纪初,语文新课程标准对文学教育目标作了全新的表述:“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文学作品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语文教师作为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本身必须具有高超的鉴赏水平,这是保证鉴赏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条件。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学知识包括:作家作品方面的知识、文体类别方面的知识和有关作品内容的知识。
4.文化知识
文化知识指不同时代、民族和社会的人们把握世界和开展社会活动的特定方式,包括各国的文化遗产、各民族的文化习惯等,如社会历史、政治制度、礼仪习俗、器物用具、生活方式、宗教艺术等。语文文化知识是指以语文为载体的文化知识,主要包括文学、典籍、成语、音韵知识和书法知识等,是语文基本知识的最高层。事实上,教师的语文文化水平有多高,就会有什么水平的语文教学。普通高中课程总目标中指出:“增强文化意识,重视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对文化现象的剖析,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因此,语文教师自身的文化知识素养是实施新课程,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的前提,对增进教师文化自尊和文化自觉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语文基本知识就是由字、词等基础知识点的汇聚和相互作用,由个体到集体、由简单到复杂的建构过程。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要有厚实的语文学科基础知识。
[本文系甘肃省2017年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课程下高中语文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策略研究》(课题编号GS[2017]GHB3222)的研究成果]
作者通联:甘肃古浪县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