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新课程标准所设立的一个新的教学板块。但由于教材对综合性学习内容、教学途径和方法、评价体系和标准、教学应达到的标高并未作硬性规定,加之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尚处于研究阶段,并无一个行之有效、推行甚广且为众人所认同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在吃透学生、钻研教材、调查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用自己不断创新的教学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和创造的灵感。
一、因地制宜,开辟学习主题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7-9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目标之一为:“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这说明课程标准给语文教育者作出了这样的一个指向:除了语文教材所提供的可供参考的综合性学习主题外,教师可根据本地教学资源、文化氛围、学生特点等,引导学生自主开发新的学习主题。因为这些自主开发的综合性学习主题是学生自己选择的,又具有本地特色,且是他们所熟知的,喜闻乐见的,所以学生会更感兴趣,参与的积极性会更高,这就为综合性学习取得良好的效果奠定了基础。下面我列举一例:广东属经济发达地区,学生家庭相对内地而言较为富裕,而且广东过春节时,长辈为晚辈发放“例事”之风盛行,每位学生在春节期间一般可获得少则几百、多则上千逾万的压岁钱。针对这一地域特点,我指导学生开发了“怎样使用压岁钱”这一主题,引导学生通过问卷调查、访问家长等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并要求学生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再写成调查报告,最后让学生根据调查报告谈自己的感受和提出自己对使用压岁钱的建议。学生觉得难度不大,兴趣很高,效果较好。
二、因材施教,选择教学突破口
为了适应各地语文教学的不同情况,教材在设计综合性学习时提供了不同的活动版块和多种活动途径,供教师和学生选择。事实上每一次综合性学习的全部内容都要求学生逐一完成,不管是从时间上、精力上,还是从条件上都是不允许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吃透学生的基础上认真研究教材,巧妙地选择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切入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获得良好的效果。如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综合性学习主题为“古诗苑漫步”,我针对本校学生文学基础一般的实际,选择了让学生“分门别类编辑古诗”这项活动。首先,让学生到图书馆搜集并摘抄自己喜欢的古诗词。然后,编辑搜集摘录的古诗词。编辑要求为:1、为诗集拟一个恰当并尽量新颖的名字;2、写一篇简短的前言或后记;3、向同学推荐你最喜爱的一首诗,并说明原因;4、可对诗集进行排版、装饰或配上插图,打印稿和抄写均可。最后,花一节课在班级集中展示。
三、因人设标,多角度分层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在综合性学习评价方法中指出:“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鉴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评价时应尽量做到以下几点:一、要将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有机集合起来,而且侧重于过程性评价,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善始善终;二、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除了教师作主导评价外,还可以开展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有条件的还可以邀请其他老师或专家评委进行评价。特别是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由于采用了“平视”的视角,从而克服了教师居高临下、“俯视”评价的要求过高、不易发现学生闪光点的缺点。其中自评,能增强学生客观评价自我的能力,能让学生更有“自知之明”;而互评,能让学生从同伴的肯定中得到成功感(虽然老师的评价较有权威性,但有时学生对同学的评价更在意),还能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
四、因势利导,提升语文素养
相对于阅读教学而言,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更具有不可预设性。教师的教学设计,只能对活动过程作粗线条的勾勒,对于学生将会搜集到哪些材料,会提炼出哪些观点,会遇到哪些困难,会向老师咨询哪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教师不可预知的。这就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教学机智,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特别是要准确地把握推进研究深度、提高学习质量、提升学生素养的稍纵即逝的教学“契机”。例如,在进行“世界何时铸剑为犁”这个综合性学习主题教学时,配合“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我组织学生观看了反映侵华日军大肆屠杀我国同胞的影片《南京大屠杀》,然后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抛出这样两个讨论题:1、《南京大屠杀》给我们怎样的教训和启示?2、日本法西斯统治者曾经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杀戮,那么今天我们应怎样区别对待热爱和平的普通日本人民和极少数歪曲历史、甚至篡改历史的日本政府官员?问题一出,学生讨论异常热烈。通过讨论交流和老师的适当引导,学生辩证地认识历史的能力和思辨能力得到了较好的训练,爱国主义教育更是水到渠成。
总之,综合性学习教学既不能穿新鞋走老路,墨守成规,因循守旧,也不能因没有现成的经验和固定的模式可供借鉴而止步不前,因噎废食。而应在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特点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的主导性和创造性,为自己的教学不断注入源头活水,使自己的教学充满创意、妙趣横生。
一、因地制宜,开辟学习主题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7-9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目标之一为:“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这说明课程标准给语文教育者作出了这样的一个指向:除了语文教材所提供的可供参考的综合性学习主题外,教师可根据本地教学资源、文化氛围、学生特点等,引导学生自主开发新的学习主题。因为这些自主开发的综合性学习主题是学生自己选择的,又具有本地特色,且是他们所熟知的,喜闻乐见的,所以学生会更感兴趣,参与的积极性会更高,这就为综合性学习取得良好的效果奠定了基础。下面我列举一例:广东属经济发达地区,学生家庭相对内地而言较为富裕,而且广东过春节时,长辈为晚辈发放“例事”之风盛行,每位学生在春节期间一般可获得少则几百、多则上千逾万的压岁钱。针对这一地域特点,我指导学生开发了“怎样使用压岁钱”这一主题,引导学生通过问卷调查、访问家长等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并要求学生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再写成调查报告,最后让学生根据调查报告谈自己的感受和提出自己对使用压岁钱的建议。学生觉得难度不大,兴趣很高,效果较好。
二、因材施教,选择教学突破口
为了适应各地语文教学的不同情况,教材在设计综合性学习时提供了不同的活动版块和多种活动途径,供教师和学生选择。事实上每一次综合性学习的全部内容都要求学生逐一完成,不管是从时间上、精力上,还是从条件上都是不允许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吃透学生的基础上认真研究教材,巧妙地选择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切入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获得良好的效果。如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综合性学习主题为“古诗苑漫步”,我针对本校学生文学基础一般的实际,选择了让学生“分门别类编辑古诗”这项活动。首先,让学生到图书馆搜集并摘抄自己喜欢的古诗词。然后,编辑搜集摘录的古诗词。编辑要求为:1、为诗集拟一个恰当并尽量新颖的名字;2、写一篇简短的前言或后记;3、向同学推荐你最喜爱的一首诗,并说明原因;4、可对诗集进行排版、装饰或配上插图,打印稿和抄写均可。最后,花一节课在班级集中展示。
三、因人设标,多角度分层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在综合性学习评价方法中指出:“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鉴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评价时应尽量做到以下几点:一、要将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有机集合起来,而且侧重于过程性评价,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善始善终;二、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除了教师作主导评价外,还可以开展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有条件的还可以邀请其他老师或专家评委进行评价。特别是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由于采用了“平视”的视角,从而克服了教师居高临下、“俯视”评价的要求过高、不易发现学生闪光点的缺点。其中自评,能增强学生客观评价自我的能力,能让学生更有“自知之明”;而互评,能让学生从同伴的肯定中得到成功感(虽然老师的评价较有权威性,但有时学生对同学的评价更在意),还能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
四、因势利导,提升语文素养
相对于阅读教学而言,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更具有不可预设性。教师的教学设计,只能对活动过程作粗线条的勾勒,对于学生将会搜集到哪些材料,会提炼出哪些观点,会遇到哪些困难,会向老师咨询哪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教师不可预知的。这就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教学机智,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特别是要准确地把握推进研究深度、提高学习质量、提升学生素养的稍纵即逝的教学“契机”。例如,在进行“世界何时铸剑为犁”这个综合性学习主题教学时,配合“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我组织学生观看了反映侵华日军大肆屠杀我国同胞的影片《南京大屠杀》,然后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抛出这样两个讨论题:1、《南京大屠杀》给我们怎样的教训和启示?2、日本法西斯统治者曾经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杀戮,那么今天我们应怎样区别对待热爱和平的普通日本人民和极少数歪曲历史、甚至篡改历史的日本政府官员?问题一出,学生讨论异常热烈。通过讨论交流和老师的适当引导,学生辩证地认识历史的能力和思辨能力得到了较好的训练,爱国主义教育更是水到渠成。
总之,综合性学习教学既不能穿新鞋走老路,墨守成规,因循守旧,也不能因没有现成的经验和固定的模式可供借鉴而止步不前,因噎废食。而应在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特点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的主导性和创造性,为自己的教学不断注入源头活水,使自己的教学充满创意、妙趣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