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儿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需要平衡补充营养,因此我隔三差五地买些排骨做给她吃。可是,每次做了她最多吃二块,怎么说她都不再动筷子,我为此很是烦恼。每次都兴致勃勃地去做,可是勾不起她的食欲,让我很是扫兴。最后我得出一个结论:我的女儿不爱吃排骨。
前不久,我又做了一回排骨,这回,女儿大开吃戒,连说“好吃好吃”,吃完了拍拍小肚皮,打着饱嗝说:“妈妈,晚上继续吃排骨哈”。我高兴地连连点头:“没问题,没问题,只要你愿意吃,我就做。”
高兴之余,我就在反思什么原因让她喜欢上了排骨呢?原因让我惊喜又倍感惭愧。惊喜的是因为我改变了排骨的做法,女儿爱吃了。这一次我先把排骨煮熟后,又重新回锅,加入面酱和着土豆翻炒。而以前就是把生排骨和土豆一起放进高压锅炖。惭愧的是,我以前做排骨的方法做出来的排骨女儿不喜欢吃,我却主观地认为就是她不喜欢吃排骨,而没有想到从自身做法找找原因,没有敢于怀疑自己。
因为我的一点点小小的创新改变了事情的原来面目。这件事让我想起了我们平时的教学又何尝不存在这些问题呢?我们经常埋怨学生课堂上死气沉沉,启而不发,愤而不菲,埋怨他们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看小说,传纸条,却很少反思自己的课堂设计是否有问题。试想一堂生动的别开生面的课,学生怎么会“沉闷”?怎么会“无话可说”?又怎么舍得看小说,传纸条呢?
其时我正在上初一下学期《生活中的风风雨雨》这一课时,导入用了一些古诗词和名人名言,如“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等来让学生感悟其中的道理,自以为很不错的导入,结果学生反应不是那么强烈,与我预想的相差很大。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下来,我因为导入的不精彩,气氛的沉闷而耿耿于怀,感觉整节课都很糟糕。要是以往,我又会牢骚满腹,说学生如何如何不配合,可是这回受“排骨事件”的启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为什么学生不为所动,甚至是有些漠然?是因为我没激发出他们的兴趣,我怎样才能让他们“愿意说,愿意多说”?我们的政治生命化课堂不是有个很重要的原则——三贴近原则吗,就是要求老师的备课设计“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而我的导入做到了这一点吗?答案不得而知。
原因找到了,我非常兴奋,依据生命化课堂三贴近原则,马上着手重新设计导入。我是这样改的:“前几天老师过生日,女儿送给我一张自制的贺卡,祝福我永远年轻漂亮。我们平时对自己的亲朋好友也会送去很多的祝福,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说的吗?”结果课堂上呈现出与上一节课截然相反的活跃气氛,学生争先恐后,跃跃欲试,急于展示自己,我接着又引导他们:“事实上我们的生活真的如我们所祝愿的那样‘万事如意’,‘十全十美’吗?”学生们又打开了话匣子,用身边的大量的事实告诉我生活不全是我们祝愿那么美好,于是老师自然而然的导入课题“人生难免有挫折”。精彩活跃的开头,就是我预想的课堂效果,终于实现了。我为之精神一振,神采奕奕地结束了这一节课,感觉很有成就感。
如果没有自己的反思,就不会在课堂设计上去创新,没有创新,哪里会有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反思是一种手段,思透后则奋进。因此教学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自我、超越自我,不断的向高层次迈进。
要学会反思,但是会反思的前提是一定要深刻学习和领会生命化课堂“以人为本”的课堂理念,在此基础上去反思,去创新,必定会给自己的课堂教学带来很大的改观,增强教学的有效性,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前不久,我又做了一回排骨,这回,女儿大开吃戒,连说“好吃好吃”,吃完了拍拍小肚皮,打着饱嗝说:“妈妈,晚上继续吃排骨哈”。我高兴地连连点头:“没问题,没问题,只要你愿意吃,我就做。”
高兴之余,我就在反思什么原因让她喜欢上了排骨呢?原因让我惊喜又倍感惭愧。惊喜的是因为我改变了排骨的做法,女儿爱吃了。这一次我先把排骨煮熟后,又重新回锅,加入面酱和着土豆翻炒。而以前就是把生排骨和土豆一起放进高压锅炖。惭愧的是,我以前做排骨的方法做出来的排骨女儿不喜欢吃,我却主观地认为就是她不喜欢吃排骨,而没有想到从自身做法找找原因,没有敢于怀疑自己。
因为我的一点点小小的创新改变了事情的原来面目。这件事让我想起了我们平时的教学又何尝不存在这些问题呢?我们经常埋怨学生课堂上死气沉沉,启而不发,愤而不菲,埋怨他们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看小说,传纸条,却很少反思自己的课堂设计是否有问题。试想一堂生动的别开生面的课,学生怎么会“沉闷”?怎么会“无话可说”?又怎么舍得看小说,传纸条呢?
其时我正在上初一下学期《生活中的风风雨雨》这一课时,导入用了一些古诗词和名人名言,如“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等来让学生感悟其中的道理,自以为很不错的导入,结果学生反应不是那么强烈,与我预想的相差很大。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下来,我因为导入的不精彩,气氛的沉闷而耿耿于怀,感觉整节课都很糟糕。要是以往,我又会牢骚满腹,说学生如何如何不配合,可是这回受“排骨事件”的启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为什么学生不为所动,甚至是有些漠然?是因为我没激发出他们的兴趣,我怎样才能让他们“愿意说,愿意多说”?我们的政治生命化课堂不是有个很重要的原则——三贴近原则吗,就是要求老师的备课设计“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而我的导入做到了这一点吗?答案不得而知。
原因找到了,我非常兴奋,依据生命化课堂三贴近原则,马上着手重新设计导入。我是这样改的:“前几天老师过生日,女儿送给我一张自制的贺卡,祝福我永远年轻漂亮。我们平时对自己的亲朋好友也会送去很多的祝福,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说的吗?”结果课堂上呈现出与上一节课截然相反的活跃气氛,学生争先恐后,跃跃欲试,急于展示自己,我接着又引导他们:“事实上我们的生活真的如我们所祝愿的那样‘万事如意’,‘十全十美’吗?”学生们又打开了话匣子,用身边的大量的事实告诉我生活不全是我们祝愿那么美好,于是老师自然而然的导入课题“人生难免有挫折”。精彩活跃的开头,就是我预想的课堂效果,终于实现了。我为之精神一振,神采奕奕地结束了这一节课,感觉很有成就感。
如果没有自己的反思,就不会在课堂设计上去创新,没有创新,哪里会有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反思是一种手段,思透后则奋进。因此教学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自我、超越自我,不断的向高层次迈进。
要学会反思,但是会反思的前提是一定要深刻学习和领会生命化课堂“以人为本”的课堂理念,在此基础上去反思,去创新,必定会给自己的课堂教学带来很大的改观,增强教学的有效性,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