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课堂教学是落实培育核心素养任务的重要途径[1],其教学内容应该基于真实情境,为学生提供灵活应用知识技能的机会。“境脉”式教学突出情境脉络的预设,并把情境脉络与活动脉络、知识脉络、素养脉络四者有机结合,指向化学核心素养的培育,是核心素养目标在实践层面的呼应。
一、“境脉”式教学的概念
“境脉”式教学,是指基于情境脉络的教学,“境”即为创设情境,“脉”即为教学主线,通过情境的脉络发展关系把化学课堂的板块有机地联系在一起[2]。
指向化学核心素养的“境脉”式教学,是从情境中衍生出真实的问题和任务,将与教学目标相关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培育渗透于问题的解决和任务的完成过程,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与能力。
二、“境脉”式教学的设计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个体的学习依赖于对情境的自我认知,境脉是学习发生的时空[3]。离开情境的素养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化学概念的建构都应基于真实和有价值的情境,因此设计真实的化学学习境脉尤为重要。
“境脉”式教学的设计,要把情境脉络作为推动课堂教学发生与发展的显性动力,并伴随着其他脉络与之相呼应,如活动脉络、知识脉络、素养脉络等。本文以“铁及其化合物”新授课为例,图1是该课的“境脉”式教学设计,各条脉络相伴而生,相互联系,相辅相成。情境脉络与活动脉络是明线,情境脉络是问题与任务的衍生点,活动脉络则是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途径。知识脉络与素养脉络是暗线,是学习者围绕情境与活动自我实现学科价值和育人价值,即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旨归所在。
三、“境脉”式教学的课堂实录
1.情境1:麦脆片中是否含铁
[播放视频]一则“麦脆片发现还原铁粉”的新闻引发市民恐慌。麦脆片中真的含有铁粉吗?
[展示实物]某品牌麦脆片配料表,显示的确添加了还原铁粉。
师:请设计简单实验,判断是否真的添加还原铁粉。
[交流讨论]学生设计方案、对比方案、优化方案、实施方案。
[学生实验1]现场打磨麦脆片并装入保鲜袋,再用磁铁吸引发现黑色粉末,溶于稀盐酸后发现有少量气泡产生。
[得出结论]有还原性铁粉。
设计意图: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化学学习情境。本节课以麦脆片中添加还原铁粉引发市民恐慌的社会事件作为引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化学学科的社会价值。
2.情境2:麦脆片中为何加铁
师:麦脆片中为何要添加还原铁粉?其作用是
什么?
生:吸收包装袋中的氧气和水蒸气。补充人体铁元素。
师:血红蛋白中含有二价铁,还原铁粉与胃酸反应生成二价铁。此外,铁还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交流归纳]铁的重要化学性质。
设计意图:此环节并非简单罗列铁的各条性质,而是将学生从情境1自然而然引入情境2“为何添加还原铁粉”,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与讨论,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总结归纳铁的相关性质,感受化学对改善生活和人体健康的作用。
3.情境3:补铁剂中的“铁”
师:(过渡)人体长期缺铁易患有“缺铁性”贫血,患者除了食补外,还可以服用补铁剂药补。
[展示实物]某品牌补铁剂糖浆(用白纸遮挡
标签)。
师:如何检验该补铁剂中的铁呢?
[展示实物]FeSO4溶液和FeCl3溶液。
师:如何快速鉴别它们呢?
生:观察颜色,Fe2 浅绿色,Fe3 棕黄色。
[演示实验1]分别取FeSO4溶液和FeCl3溶液各5滴于两只相同试管中,分别加水稀释至2/3处(此时颜色都接近无色,备用),还能通过颜色鉴别吗?
生:不能。
师:有其他方法鉴别呢?比如像Cl-、这些无色离子是如何检验的呢?
生:(顿悟)加入合适试剂转化为可以观察得到的沉淀。如“氢氧化钠溶液”。
[学生实验2]分别向FeSO4、FeCl3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观察沉淀现象。
[演示实验2](设疑)将演示实验1稀释后的FeSO4和FeCl3溶液一分为二(一份备用),分别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均无沉淀生成。
师:那还有其他方法吗?请阅读教材[4]第75页。
生:滴加KSCN溶液。
[演示实验3]将KSCN溶液分别滴加至演示实验2备用溶液中,FeSO4无现象,FeCl3明显变红。
师:以上观察法、沉淀法、显色法三种方法,你选哪种方法检验补铁剂中的“铁”呢?
生:显色法。该方法灵敏度最高。
[学生实验3]取少量补铁糖浆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无明显变化(备用)。
[得出结论]含有Fe2 。
师:该结论是否严密?
生:不严密。即使不含Fe2 ,现象仍同样。
师:如何进一步证明呢?
[交流讨论]继续加入氧化剂,将Fe2 氧化成Fe3 。
[学生实验4]设计Fe2 转化为Fe3 的实验方案(提供常见试剂供选择)。
[得出结论]氯水、酸性KMnO4溶液、双氧水等常见氧化剂能氧化Fe2 。
[学生实验5]向学生实验3備用溶液中滴加双氧水,溶液明显变红。
[结论]该补铁剂中含有Fe2 。
[公布事实]撕开遮挡标签的白纸,为“某某硫酸亚铁糖浆”。
设计意图:未将“补铁糖浆”的药品名直接展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比不同检验方法的优缺点,指导学生学会设计简单实验方案和评价实验方案,培养依据实验现象得出合理结论的严谨科学态度。 4.情境4:促进铁元素的吸收
师:Fe2 易被空气氧化,如何促进铁元素的吸收呢?
生:加入还原剂。
[学生实验6]设计Fe3 转化为Fe2 的实验方案(提供试剂供选择)。
[归纳小结]碘化钾溶液、铁粉、铜粉等常见还原剂能还原Fe3 。
师:这三种还原剂都不能服用,有没有更好的还原剂促进人体吸收铁呢?
[展示实物]阅读补铁糖浆说明书,对此有何启发?
生:维生素C也可能还原Fe3 。
[演示实验4]向FeCl3与KSCN形成的血红色溶液中加入一粒维生素C,充分振荡后,血红色消失。
[归纳小结]Fe、Fe2 、Fe3 相互转化的条件。
设计意图:以“如何促进铁元素的吸收”为情境,设计Fe2 与Fe3 相互转化的实验探究活动,巩固和发展学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水平,基于实验证据构建“铁三角”转化关系模型,发展学生变化观念、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等素养。
5.情境5:铁元素的作用
师:铁元素除了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作用外,在生产生活方面又有哪些应用呢?请阅读教材[5]第76页,了解亚铁盐溶液配制、制作印刷电路板的原理。
[PPT]铁的化合物在净水、新能源快充电池、抗癌新药物研制等方面的应用。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铁及其化合物的重要性质,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社会现实问题。请同学们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铁及其化合物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学习、查阅资料、小组汇报等方式了解铁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将物质性质的学习融入社会生活中,感受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化学知识对社会事件做出合理分析,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境脉”式教学的优点
第一,结构化。“境脉”式教学的各个板块并非孤立,而是以情境脉络为出发点,衍生出与教学目标有关的问题和任务,以螺旋式上升的问题链作为联系板块的线索,使整个课堂成为逻辑清晰、层层递进的整体。如此设计,有利于知识的结构化、体系化,进而有利于化学核心观念的养成。
第二,真实化。“境脉”式教学从新闻、生活、实验等真实情境中“导入”问题,在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学生真正了解问题的来源,感受到化学对生产生活和人本身的价值。以此感染学生积极思考,自发融于课堂,在情境活动中构建自我知识体系,促进学生能力、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有利于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的培育。
第三,任务化。“境脈”式教学提供了真实的情境,每个情境蕴含着相应的教学内容,每项学习内容的落实又可以通过完成相应的任务来实现。学习任务更具有操作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更好地关注学习个体的内在需要。
参考文献
[1]房喻,徐端钧.《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李宏春.“境脉”引领下的化学课堂教学设计[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7(1-2).
[3]黎加厚.创感时代的境脉思维[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0).
[4][5]王祖浩.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M].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4.
(作者单位:1.房金宝: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2.凌一洲:江苏大学)
责任编辑:肖佳晓
xiaojx@zgjszz.cn
一、“境脉”式教学的概念
“境脉”式教学,是指基于情境脉络的教学,“境”即为创设情境,“脉”即为教学主线,通过情境的脉络发展关系把化学课堂的板块有机地联系在一起[2]。
指向化学核心素养的“境脉”式教学,是从情境中衍生出真实的问题和任务,将与教学目标相关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培育渗透于问题的解决和任务的完成过程,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与能力。
二、“境脉”式教学的设计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个体的学习依赖于对情境的自我认知,境脉是学习发生的时空[3]。离开情境的素养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化学概念的建构都应基于真实和有价值的情境,因此设计真实的化学学习境脉尤为重要。
“境脉”式教学的设计,要把情境脉络作为推动课堂教学发生与发展的显性动力,并伴随着其他脉络与之相呼应,如活动脉络、知识脉络、素养脉络等。本文以“铁及其化合物”新授课为例,图1是该课的“境脉”式教学设计,各条脉络相伴而生,相互联系,相辅相成。情境脉络与活动脉络是明线,情境脉络是问题与任务的衍生点,活动脉络则是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途径。知识脉络与素养脉络是暗线,是学习者围绕情境与活动自我实现学科价值和育人价值,即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旨归所在。
三、“境脉”式教学的课堂实录
1.情境1:麦脆片中是否含铁
[播放视频]一则“麦脆片发现还原铁粉”的新闻引发市民恐慌。麦脆片中真的含有铁粉吗?
[展示实物]某品牌麦脆片配料表,显示的确添加了还原铁粉。
师:请设计简单实验,判断是否真的添加还原铁粉。
[交流讨论]学生设计方案、对比方案、优化方案、实施方案。
[学生实验1]现场打磨麦脆片并装入保鲜袋,再用磁铁吸引发现黑色粉末,溶于稀盐酸后发现有少量气泡产生。
[得出结论]有还原性铁粉。
设计意图: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化学学习情境。本节课以麦脆片中添加还原铁粉引发市民恐慌的社会事件作为引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化学学科的社会价值。
2.情境2:麦脆片中为何加铁
师:麦脆片中为何要添加还原铁粉?其作用是
什么?
生:吸收包装袋中的氧气和水蒸气。补充人体铁元素。
师:血红蛋白中含有二价铁,还原铁粉与胃酸反应生成二价铁。此外,铁还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交流归纳]铁的重要化学性质。
设计意图:此环节并非简单罗列铁的各条性质,而是将学生从情境1自然而然引入情境2“为何添加还原铁粉”,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与讨论,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总结归纳铁的相关性质,感受化学对改善生活和人体健康的作用。
3.情境3:补铁剂中的“铁”
师:(过渡)人体长期缺铁易患有“缺铁性”贫血,患者除了食补外,还可以服用补铁剂药补。
[展示实物]某品牌补铁剂糖浆(用白纸遮挡
标签)。
师:如何检验该补铁剂中的铁呢?
[展示实物]FeSO4溶液和FeCl3溶液。
师:如何快速鉴别它们呢?
生:观察颜色,Fe2 浅绿色,Fe3 棕黄色。
[演示实验1]分别取FeSO4溶液和FeCl3溶液各5滴于两只相同试管中,分别加水稀释至2/3处(此时颜色都接近无色,备用),还能通过颜色鉴别吗?
生:不能。
师:有其他方法鉴别呢?比如像Cl-、这些无色离子是如何检验的呢?
生:(顿悟)加入合适试剂转化为可以观察得到的沉淀。如“氢氧化钠溶液”。
[学生实验2]分别向FeSO4、FeCl3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观察沉淀现象。
[演示实验2](设疑)将演示实验1稀释后的FeSO4和FeCl3溶液一分为二(一份备用),分别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均无沉淀生成。
师:那还有其他方法吗?请阅读教材[4]第75页。
生:滴加KSCN溶液。
[演示实验3]将KSCN溶液分别滴加至演示实验2备用溶液中,FeSO4无现象,FeCl3明显变红。
师:以上观察法、沉淀法、显色法三种方法,你选哪种方法检验补铁剂中的“铁”呢?
生:显色法。该方法灵敏度最高。
[学生实验3]取少量补铁糖浆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无明显变化(备用)。
[得出结论]含有Fe2 。
师:该结论是否严密?
生:不严密。即使不含Fe2 ,现象仍同样。
师:如何进一步证明呢?
[交流讨论]继续加入氧化剂,将Fe2 氧化成Fe3 。
[学生实验4]设计Fe2 转化为Fe3 的实验方案(提供常见试剂供选择)。
[得出结论]氯水、酸性KMnO4溶液、双氧水等常见氧化剂能氧化Fe2 。
[学生实验5]向学生实验3備用溶液中滴加双氧水,溶液明显变红。
[结论]该补铁剂中含有Fe2 。
[公布事实]撕开遮挡标签的白纸,为“某某硫酸亚铁糖浆”。
设计意图:未将“补铁糖浆”的药品名直接展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比不同检验方法的优缺点,指导学生学会设计简单实验方案和评价实验方案,培养依据实验现象得出合理结论的严谨科学态度。 4.情境4:促进铁元素的吸收
师:Fe2 易被空气氧化,如何促进铁元素的吸收呢?
生:加入还原剂。
[学生实验6]设计Fe3 转化为Fe2 的实验方案(提供试剂供选择)。
[归纳小结]碘化钾溶液、铁粉、铜粉等常见还原剂能还原Fe3 。
师:这三种还原剂都不能服用,有没有更好的还原剂促进人体吸收铁呢?
[展示实物]阅读补铁糖浆说明书,对此有何启发?
生:维生素C也可能还原Fe3 。
[演示实验4]向FeCl3与KSCN形成的血红色溶液中加入一粒维生素C,充分振荡后,血红色消失。
[归纳小结]Fe、Fe2 、Fe3 相互转化的条件。
设计意图:以“如何促进铁元素的吸收”为情境,设计Fe2 与Fe3 相互转化的实验探究活动,巩固和发展学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水平,基于实验证据构建“铁三角”转化关系模型,发展学生变化观念、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等素养。
5.情境5:铁元素的作用
师:铁元素除了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作用外,在生产生活方面又有哪些应用呢?请阅读教材[5]第76页,了解亚铁盐溶液配制、制作印刷电路板的原理。
[PPT]铁的化合物在净水、新能源快充电池、抗癌新药物研制等方面的应用。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铁及其化合物的重要性质,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社会现实问题。请同学们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铁及其化合物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学习、查阅资料、小组汇报等方式了解铁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将物质性质的学习融入社会生活中,感受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化学知识对社会事件做出合理分析,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境脉”式教学的优点
第一,结构化。“境脉”式教学的各个板块并非孤立,而是以情境脉络为出发点,衍生出与教学目标有关的问题和任务,以螺旋式上升的问题链作为联系板块的线索,使整个课堂成为逻辑清晰、层层递进的整体。如此设计,有利于知识的结构化、体系化,进而有利于化学核心观念的养成。
第二,真实化。“境脉”式教学从新闻、生活、实验等真实情境中“导入”问题,在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学生真正了解问题的来源,感受到化学对生产生活和人本身的价值。以此感染学生积极思考,自发融于课堂,在情境活动中构建自我知识体系,促进学生能力、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有利于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的培育。
第三,任务化。“境脈”式教学提供了真实的情境,每个情境蕴含着相应的教学内容,每项学习内容的落实又可以通过完成相应的任务来实现。学习任务更具有操作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更好地关注学习个体的内在需要。
参考文献
[1]房喻,徐端钧.《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李宏春.“境脉”引领下的化学课堂教学设计[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7(1-2).
[3]黎加厚.创感时代的境脉思维[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0).
[4][5]王祖浩.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M].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4.
(作者单位:1.房金宝: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2.凌一洲:江苏大学)
责任编辑:肖佳晓
xiaojx@zgjs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