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科学教育与信息技术教育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jerry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东师范大学开放教育学院教授,曾任华东师范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全國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上海部主任等职,近期主要从事儿童编程教育、计算思维教育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已出版专著《计算思维教育》《中小学计算思维教育实践》以及儿童编程系列读本,发表论文数十篇。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您认为当前是否有必要在中小学开展数据科学教育呢?
  王荣良:传统的学科如数学、统计学乃至20世纪才出现的计算机科学,都是承担数据处理及工具研究的学科。进入21世纪,全球科技创新空前活跃,以大数据、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应用,推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交叉融合。数据科学的提出,连接了原本分离的学科、社会和用户,运用数据分析技术从各个领域生产的数据中提取高价值数据,其未来的图景是认知和决策自动化、社会技术生态融合、科技创新与数据驱动的“超智能社会”。2015年8月,国务院颁布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提出了将大数据上升为国家战略,把大数据作为基础性战略资源,加快推动数据资源共享开放和开发应用,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和社会治理创新。在此背景下,教育部设立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该专业以计算机科学、数学及统计学为支撑,以生物、医学、管理学、环境科学等学科应用为拓展,主要研究数据采集整理、数据存储与管理、数据分析等内容,从行业角度对含有高价值的海量数据集进行数据管理、分析、研发和应用。数据科学专业旨在培养基于计算机技术、数据分析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以及学科应用交叉的数据工作者。从新时代数据科学的重要性和基础教育培养新时代建设者的职责出发,未来的社会建设者应该具备适应未来迅速发展的、数据驱动的数据经济社会的能力。在中小学阶段开展符合学生年龄和认知特征的数据科学教育是有必要的。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如果在中小学开展数据科学教育,您觉得对学生会有哪些方面的价值?
  王荣良:大学的数据科学相关专业是以培养基于计算机技术、数据分析技术以及多学科应用交叉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的。不同于大学的专业人才培养,中小学开展数据科学教育的主要价值是能够让学生真实感受数据的价值。如果说蒸汽机和电能成就了工业经济,那么数据就是催生数字经济和社会形态的新能源。中小学开展数据科学教育,不在于让学生掌握高深的数据处理技能和工具,而是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从数据的视角思考问题的习惯,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中小学的数据科学教育不是简单地将大学数据科学专业的教学内容下放到中小学,而是需要与基础教育现有的课程如数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关于数据处理的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的整合。数据科学教育的引入可以促进传统学科相互融合,为传统学科注入新时代的特征,同时形成新的教学形态,从而达到培养学生面向社会数据应用基础性能力的目标。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当前我国信息技术课程体系中是否涉及数据科学教育呢?
  王荣良:数据科学涉及计算机科学技术、数学、统计学以及各种具体的应用学科,计算机科学技术以数据为处理对象,研究数据处理方法,制造数据处理工具。计算机科学技术也是信息技术课程重要的学习内容,因此,信息技术课程必定与数据科学教育的内容有重叠,信息技术课程中的计算机科学技术部分可以为数据教育的实施提供数据加工的思想方法和工具。计算机科学技术是互联网发展的核心基础,互联网催生了大数据,大数据的有效应用和精准分析又使得人工智能成为热点。计算机科学技术以“应用驱动创新”的发展规律实现了从“以计算为中心”向“以数据为中心”的转变。
  信息技术课程应该有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定力,有相对稳定的课程目标,从而才能理性对待数据科学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没有必要本着“什么流行学什么”的思维习惯将数据科学的内容全盘纳入本课程之中,也没有必要因课程中涉及数据科学教育而自喜,从而证明信息技术课程的存在价值。基础教育的基础性要求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不能纯粹以社会应用为导向,信息技术课程不会因为芯片危机而宣传课程开设是为国家培养芯片人才,也不会因为课程中包含有部分数据科学教育内容而将课程目标理解为培养数据处理高端人才。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您觉得我国的数据科学教育主要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呢?
  王荣良:中小学数据科学教育可以包括数据、数据处理和数据伦理三部分。对数据的认识,并不是简单地背诵数据的概念,区分数据与信息的异同,而是通过经历数据处理过程,体验数据的重要性,学会以数据的视角认识世界和事物,建立用数据表达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意识。数据处理的重点不是新技术的学习,而是整合现有课程中的数据处理方法和工具对真实数据的加工处理,从而形成数据处理意识和数据处理综合能力。数据伦理通过数据滥用、数据孤岛、数据安全等问题的探讨为学生建立正确的数据观。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您觉得开展数据科学教育应该如何处理好与其他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之间的关系呢?如编程教育等。
  王荣良:数据科学的多学科特征决定了数据科学教育在中小学实施的跨学科形态。因此,数据科学教育的部分学习内容可以由某些传统课程如信息技术课程来承担,而有些学习内容则应采用类似于STEM课程的实施形态。数据科学需要解决的可能是一个物理问题,也可能是一个社会问题,学习者需要数学基础,也需要运用计算机技术设计问题解决方案并最终解决问题。
  信息技术课程发展性特征的外在反映是课程内容的可塑性,课程的变化既要体现学生的发展需要,也要符合对应的学科逻辑。数据科学和计算机科学都是以有效的数据处理为目标,但两者的视角和重点有所不同。以通过程序设计实现数据处理为例,计算机科学关注的是数据模型、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程序实现,并期望形成解决这类问题的程序设计方法。而数据科学会将关注点向现实问题前移,关注的往往是如何用数据来表征现实问题,如何在海量数据中挖掘有价值的数据,如何用数据来管制问题。程序是数据处理的工具,在编程教育中,从计算机科学视角出发,强调的是算法和程序实现的方法,所列举的待解决问题实例,也是为学习编程语言和算法实现服务的。如果从数据科学学科视角出发,编程教育实施的关注点是现实问题和数据以及技术的选择,程序实现应该是已掌握的知识与技术,不是数据科学的重点。因此,信息技术课程中的编程教育,关注重点是问题与数据,还是算法与程序实现,将取决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逻辑。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您觉得当前在我国实施数据科学教育会面临哪些困难呢?
  王荣良:第一,缺乏站在基础教育全局层面系统性地对数据科学教育内涵进行研究。当一个新学术概念或者热衷发明的一些新名词引入基础教育领域,往往会引起流量式关注和自恋式鼓舞,但如果学生没有发展全局观和对应学科逻辑的思考,则会使教学实施流于表面形式而缺失实际教学效果。第二,缺乏数据科学与传统课程的关系梳理。数学或信息技术课程提供的知识储备和工具支撑,应用场景对应的学科知识背景是数据科学教育教学设计的基础。第三,缺乏跨学科学习的生态环境。当今传统课程与传统教学方式仍是主流,跨学科教学还没有成为教师教学的习惯而只是点缀。例如,项目式学习是数据科学教育的一种好形式,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项目式学习在实施中常被转换为情境创设而轻易地淹没于传统教学之中。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为了更好地推进数据科学教育,您觉得应该做哪些工作呢?
  王荣良:第一,对数据科学教育开展基础性研究,包括教育价值与学生培养目标的确定、与信息技术等相关学科关系以及教学内容的分割、梳理不同学段学习者的认知基础等。第二,学习平台建设,数据科学教育教学涉及的学科面广、数据量大,数据处理工具多样化、学习方法项目化,需要有相应的数据资源和学习平台支撑。第三,教学生态培育。通过教师培训和教学实践,关注能力培养和数据意识建立,形成基础课程支撑的、跨学科教学实施的、与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有机结合的新型教学生态环境。
其他文献
佛家有句术语叫“八风不动”。所谓的“八风”,是指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四顺四逆共八件事。如果遇到八风中的任何一风情绪都不为所动,就是八风不动。不论得到还是失去,欢喜还是忧伤,赞誉还是诋毁,都能做到气定神闲、不为所动,这样的人该有多么圣明、睿智,几近不食人间烟火。也难怪会有那么多的凡夫俗子会对此心向往之。   说到此,不得不说起苏东坡的一件小事来。苏东坡一日兴起,做了一首赞佛的小诗:稽首
“你在南方的艳阳里,大雪纷飞,我在北方的寒夜里,四季如春,如果天黑之前来得及,我要忘了你的眼睛。穷极一生,做不完一场梦,大梦初醒荒唐了一生。南山南,北秋悲……”这首被“中国好声音”歌手张磊一夜唱红而风靡大江南北的《南山南》,竟是1989年出生的“民谣小鲜肉”马頔创作的。马頔总嫌自己的歌不够“大调”,“矫情”的成分过多,认为自己有点“小众”。  或许是“小众”的马頔更容易被人记起。成名后,成千上万的
“人是一点灵魂载负着一具肉体”,“来自命运的东西并不脱离本性”。这句话摘自《沉思录》一书,书中如这样朴实却直抵人心的句子非常多。  由《沉思录》中这样的句子想到了蚊子。  一直以来,人们皆以为当暴雨来临时,蚊子和蜻蜓、蝴蝶一样,躲藏在雨淋不着的地方。美国佐治亚州理工学院的一位叫乔治·库克的工程师对这一说法表示质疑,日前,他借助于高速摄影机,对暴雨中的蚊子进行了观察。果然,暴雨来临时,蚊子并不是藏起
从审美的角度来讲,我更喜欢苍凉与悲壮,大凡男人,基本如此。无论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还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都令有泪不轻弹的男儿,难掩几分哽咽。“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虽然是女子的苍凉,却也是壮美的。男人读之,谁不为之动容?  非常感谢唐诗宋词给我带来那么多的苍凉与悲壮之美,让我这个俗世中被俗事缠绕的俗人,多了几分美的感受和心灵的感应。人生有了这样的美的陶冶
抽着烟,披着军大衣  在寒夜在小屋里踱步  我恍如一个将军  在运筹一场战事  望眼我的士兵  ——那一首首诗  一个个聚集的汉字  如何将它们整合  如何使它们鲜活灵动  富有激情和斗志  成為一支胜利之师  我在斟酌,在设想构思  攻克广阔的心灵阵地啊  离不开情感的真挚  思想的深远  也离不开耐心、细致  在反反复复之后  我的士兵们  进入了状态和位置  ——战役就要开始  于是,我仿佛
阳光洒下斑驳的树影,浓密的枝叶间,蝉安安稳稳栖息着,开始了生命的歌唱。  蝉在歌唱什么呢?寂静的夏日午后,暑热蒸腾,一切都安静了。时光悠长的影子缓缓游移,人们都睡了,鸟也歇了,风也远了。只有蝉,还在鸣唱。你听,“知了——知了”,无数蝉声汇集,大合唱一般。夏天,便有了声响。  蝉鸣,是夏的背景。如果没有蝉鸣,夏天还叫什么夏天呢!蝉就是在为夏天鸣唱呢。  蝉与夏天是约好了的。夏天到,蝉声唱。听说一只蝉
一天,在旧书摊淘书,看到一本书脊破损、纸张发黄的《十日谈》,翻开扉页,竟有三个落款,出自三人之手。最下边的落款,时间也最早:“念正版精装久矣,是日偶获,喜不自胜!1992.6.2于西安市新华书店 吴文东”。  是拙朴稳重的蓝墨笔迹,文笔典雅蕴藉,看得出这位吴老兄的古文功底不错。我推想他发现此书时定然如获至宝,把书拿在手里摩玩不已,脸上是绽开的笑意。第二个落款是:“1997年10月3日下午,于济南中
想象中,徽墨是墨中女子,含蓄、细腻、内敛,像极了黄梅戏中的白娘子,水袖轻扬,典雅、美丽。  想象中,徽墨是墨中之王,温润、洁净、一尘不染,让人一握在手,沁心透手,形神俱醉。  想象中,在墨的世界里,徽墨如一阕小词,如李清照的小词,婉约中不失刚健,舒美中富有骨气。  将实用、优美和艺术融为一体,让人坐在小小的书斋中,面对这样一块小小的墨,一颗心竟如走进一片艺术的月光中,蹁跹起舞;如一朵墨梅,淡然开放
有一些人尽管生活在普通民众中间,也一日三餐,但是心灵却被掩盖在苍凉的虚假里。  比如,为了显示自己的不俗和高雅,在书斋里闭门不出或者遁迹山林,与世隔绝,或者仿效古人峨冠博带,常常做隐逸出世状。  这样的方式我不喜欢,我最欣赏陶渊明。他有很大的学问,却过着耕田的生活。他得到朋友的提携做了彭泽令,可是当县吏告诉他应该束带去见督邮的时候,他又感觉自己的人格受到了侮辱,就写下那句著名的“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
运营公众号之难,起初实未料到,彼时,心血来潮,见文友们都在开开心心打理公众号,好玩一样,我也就玩上了。2016年8月底,赶在我秋季开学之前,微信公众号“陈志宏美文馆”悄然开馆,上线运营。自己是第一个粉丝,第二个在哪里,茫然不知,且先不管它,把图文上传再说。  真是激情澎湃。公号徒有其表,竟然对仅有的一个粉丝(还是自己)信誓旦旦,“每日推送一篇!”一个人要做到“日更”,其难度到底有多大,我像鸵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