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认知语言学的隐喻与语篇连贯分析

来源 :校园英语·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en7116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言学习是人类历史文明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提高语言认知不仅能够达到学习的目的,同时还能够有效提高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质量与效率。同样,为了提高文章的质量和阅读感,在写文章时增添一些隐喻的手法,不仅能够提高文章的内涵,同时对于增强文章的语篇连贯性也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隐喻;语篇连贯
  【作者简介】胡婷(1983-),女,江西高安人,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外语系,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科技英语、认知语言学。
  一、 隐喻
  1.隐喻的定义。隐喻最早是在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中提出的,隐喻作为一项无所不在的语言原则,能够较频繁地出现在各个语篇中。隐喻的使用主要是为了使文章内容更为深刻,因此,在写作过程中,往往需要作者对现实世界和人物内心世界的经验进行加工、锤炼和升华。通过更为抽象化和隐喻化的词汇或者写作手法来达到某种隐喻的目的和意义。
  在此之前,隐喻的表达所反映出来的是语言结构与现实世界之间认知模式的像似性。长期以来,在文章写作中,隐喻一直被视为语言的附加物,属于语言层次上的修辞手法,是語言偏离的一种。近年来,随着语言认知学的发展和相关研究的深入,隐喻逐渐呈现出动态性,相关学者也开始关注与隐喻相关的语言层面的运作和功能。
  就目前来看,隐喻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语言附加物,也不是对文章内容的润饰,而是语篇组织和构建的重要方式。人们在生成和理解语篇过程中,曾经对篇内和篇外的不同语言之间建立某种联系,从而获取语篇的连贯性,在这一过程中,隐喻的是必不可少的成分。
  2. 隐喻的特征。对于隐喻特征的详细叙述,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就能够窥见一斑。该书的部分章节对隐喻的系统性和连贯性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同时还通过大量的隐喻实例来阐述隐喻的特征。
  (1)系统性和外在系统性。《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对概念隐喻的系统性分别从语言层和概念层两方面来进行剖析。同时,该书对于隐喻的系统性还分为内在系统性和外在系统性。本文主要是基于认知语言学角度对隐喻的系统性进行分析。就内在系统性而言,单个隐喻概念内的映射过程是系统进行的。由于语言中的隐喻表达方式是系统的,而基于语言认知学的语音概念也是以系统的方式联系的。综上所述,我们可以通过语言表达的方式来研究隐喻概念的系统性。
  (2)连贯性。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隐喻的定义为:“几个概念隐喻,通过它们共享的隐喻蕴涵,不但使这几个概念隐喻具有连贯性,同时也使它们的隐喻表达方式具有连贯性。”简而言之,隐喻蕴涵使隐喻内部的相关义之间可以发生转换,从而形成隐喻映射过程中一系列的隐喻蕴涵。
  关于隐喻的连贯性特征,由于隐喻蕴涵中具有内在的系统性和连贯性,这就使得隐喻蕴涵形成系列可以内在转换的语言隐喻表达方式。相较于隐喻的奇特方面来说,隐喻的连贯性特征目前所存在的争议并不多,具体包括“争论是旅程”“争论是容器”“争论是建筑物”等。随着这些争论的不断展开,争论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截至目前,对于该争论已经有了一个核心的争论部分,即多个不同概念之间的复杂连贯性。这也是我们目前对于基于认知语言学的隐喻概念所提出的核心观点,这三个隐喻概念形成了一个较为复杂和系统性的连贯主体,同时也作为辩论的核心观点存在。
  3. 隐喻的分类。隐喻主要分为三类:实体隐喻、空间方位隐喻和结构隐喻。
  (1)实体隐喻。实体隐喻是在人类生活基于物质的基础上所产生的。一方面,由于人类对物质经验的熟练表达,可以将抽象化的概念或是未知的其他东西通过隐喻的方式来表达“实体”内容。另一方面也可以是人类将模糊的想象、心理变化和情感需求等无形的东西实化为有形东西,这也是隐喻最早的表达方式之一。我们还将实体概念的隐喻分为实体与物质概念隐喻、容器概念隐喻和拟人化。这三种分类可以帮助我们将抽象的概念进行实质化的表达,并同时方便人们识别、分组甚至是量化。
  (2)空间方位隐喻。空间方位隐喻是人类进行方位感知的基本隐喻方式之一。空间方位主要是来源于人类身体与外界世界相互作用的经验。例如我们生活中常用到的前后之别、上下之别等。这些表达不仅可以单指空间方位,同时可以代指一系列人的精神状态或者意象形态。例如人生的前后,先生后生;又如上属于正面,是积极意象,下属于负面,是消极意象。这些空间方位隐喻的概念,投射到人类情绪、身体状况和社会地位中都会显示出不同的意象。认知语言学视域下的隐喻和目标域之间并非随意构成的,这些隐喻概念的表达是以实物性质和文化经验为基础才能形成相应的隐喻蕴涵。
  (3)结构隐喻。结构隐喻是通过具体的结构概念来构造抽象概念,同时通过具体概念的词语来展示抽象概念的含义和内涵。例如我们常用到的“人生是旅行”,童年即是人生的起点,而终点也是旅程的终点,人生的每一次重大选择,都会是旅程中的十字路口。从“人生是旅程”这一隐喻概念,可以延伸出更多的隐喻蕴涵。例如选择错误就是“误入歧途”,在选择错误以后能够及时改正便是“迷途知返”,旅程无法再继续下去的时候就是“穷途末路”或者“走投无路”。这些都是隐喻概念特征中系统性和连贯性的一系列蕴涵,同时也是结构隐喻的主要表达方式。
  二、 语篇连贯的定义
  “连贯”是语篇的七个主要特征之一,为语篇的重要特点,同时也是语篇分析的焦点之一。一方面,对于语篇连贯的研究可以从衔接入手,探索语篇内部的不同组成成分和各个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例如从主位推进的模式来研究注意连贯的方法,从心理语言学角度探讨语篇连贯的方法,从谚语等语言外因素来探讨语篇的连贯性。在这些相关的研究方法中,语言外因素和语言内因素都是语篇连贯的重要组成元素。就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对于语篇连贯的定义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语篇的连贯性是指文章内容中所表达的各个概念和关系之间的关联,通过阐述相关的关系,来帮助读者了解和推理语篇的深层含义。   2. 语篇连贯的结构是借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方法,将不相关的命题关联在一起的方式。这样的连贯主要是为了使这类命题用于报告性、描写性、解释性等不同的话语形式中,從而帮助读者对这段语言的理解和通过这段语言所呈现出的命题联系到实际,这种语言所表现出来的关联性就是连贯的。
  3. 心理学对连贯性的表述是这样说的:与其说连贯性是语篇的固有特征之一,不如说是语篇中不包括适当的衔接标记时的一种心理表征。语篇连贯的心理表征同样使读者能够产生合适的恰当的思想连接。
  4. 连贯是读者在整篇文中所能感受到的意义,体现出整体性和目的性的质量。
  5. 衔接作为文章的表层,同时也是显性语言的表现形式之一,相较于连贯性而言,更体现了篇章的固有性质,而不是连贯性中所含有的对篇章的解释结果。连贯性更多的体现于读者围绕篇章创建语篇世界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对于一个语篇的连贯评价方式,主要是看读者是否能够通过连贯的语义关系创造出与其他读者不相同的推断结果。
  以上是目前为止,对于语篇连贯性所给出的定义与概念。对于连贯的概念定义,我们大致可以从两方面来进行分析,即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上连贯的概念包括语用因素的语义概念。从上述概念来看,“连贯”的定义概念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文本概念。在目前对连贯的定义来看,大致可以分为语义现象、心理现象和人与人之间或人与社会之间的语言现象。除此之外,目前对语篇连贯的定义和概念都比较具有权威性的是胡壮麟所提出的关于连贯的定义。首先,他将连贯视为一种社会现象。一方面,在语篇衔接方面,将连贯分为社会符号层、语义层、词汇层、句法层和音系层等五种。这五种不同的层面组成为语篇衔接和连贯的整体。不同于胡壮麟对连贯性的表达,朱永生和严世清则将连贯分为两种类别,一是上文中我们提到的社会现象,二是心理现象。这两种现象共同构成了连贯的基本定义。将连贯视为社会因素主要研究社会语言使用、语类结构和社会行为模式等。而将连贯视为心理因素者则是以心理学为指导,探究连贯在心理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就本文的主要内容而言,对于语篇连贯的分析主要是指在语篇意象为主轴的基础上,研究其他小句和上层次之间的相互关系,即语段之间的概念、语义和逻辑关系等一系列问题。在连接形式上是显性关联,但在语义、修辞及概念问题上则是隐形关联。因此,语篇连贯就是由语篇中各种概念和概念关系相互关联所导致的。
  三、 基于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特征和语篇连贯的构建
  在基于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特征和语篇连贯的构建中,首先要判断语篇的连贯性,有两种方法:一是通过表面来判断语篇的连贯性,二是通过深刻的连贯性来判断语篇的蕴涵。在传统语言学习中,将语言表面的连贯性凝聚为一点,并以此来构建语言表面的连贯性是主要方式之一,这对语法、词汇等内容的学习也非常有效。这一凝聚力可以通过参考、联系、替代等方式来体现。而表面连贯性是始终占据主导地位的,同时对于读者而言也更容易理解。
  1. 构建含有单隐喻功能的语篇连贯方法分析。隐喻功能的表达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上文已提到系统性能够使语篇内部保持良好的连贯性。隐喻不仅能够使语篇内容在内在方面保持连续,同时还能够通过这些连续的内在内容继续衍生出隐喻的含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派生隐喻。
  2. 构建含有双隐喻功能的语篇连贯方法分析。在构建语篇的方法中,单隐喻是目前较为普遍的方式,主要是用来强化语篇的连贯性。而双隐喻在语篇中的构建,能够对同一概念进行多角度的描述和补充,进而使文章意象更为深刻,保证语篇较强的连贯性。
  四、结论
  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视域,对隐喻特征和语篇连贯的构建进行了一定的阐述,详细叙述了关于隐喻的分类、特点以及语篇连贯概念的定义,并分析了二者在语篇中的作用和重要性,以期能够更好地解决在隐喻和语篇连贯两方面具有争议的问题,同时还能够促进相关研究内容的补充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姜楠楠.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隐喻与语篇连贯研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39(04):121-123.
  [2]单新荣.转喻-隐喻连续体关系与语篇连贯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3):147-149.
  [3]刘娜.语篇连贯构建的认知阐释[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2, 26(05):111-114.
  [4]李美,王华.基于概念隐喻视角的语篇连贯研究[J].海外英语, 2012(17):239-240.
  [5]刘红利,崔林.基于概念隐喻理论的语篇连贯分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30(18):79-80.
  [6]宋欣雄,王苏民.语篇连贯的认知分析[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2):88-90.
  [7]王婷.基于概念隐喻视角的诗歌语篇连贯分析[D].西安理工大学,2010.
  [8]周频.论认知语言学与系统功能语言学对语篇连贯解释的互补性[J].外语学刊,2009(03):56-61.
其他文献
【摘要】在普通高中英语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师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体现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阅读教学作为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在主题意义的引领下,以语篇为依托,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阅读教学  【作者简介】施婉玲,福建省晋江市养正中学。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
【摘要】随着近年来电子商务市场的迅速发展,针对学生电子商务专业技能的培养也逐渐受到重视。结合现阶段高职院校电子商务英语方面的教学情况来看,学生在电子商务英语的实际应用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所以高职院校在教学中仍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善。基于此,本文主要就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电子商务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策略加以分析。  【关键词】高职院校;电子商务英语;英语应用能力  【作者简介】杜芳(1983.4-),
【摘要】我国高校英语教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为目标,在红色文化传承方面有所缺失,更多的是重视向学生介绍西方文化。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资源等各方面入手实现红色文化资源双向导入。  【关键词】高校大学;英语课程;红色文化资源  【作者简介】胡正妍,陇东学院。  【基金项目】2020年度甘肃省高等院校外
【摘要】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虽然在新课程的引领下农村初中的广大教师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引入了评价,但评价的方式往往很单一且注重教师对学生的自上而下的单方面的评价,忽略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新课程的英语课堂评价应更加关注学生的自主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主导的师生角色定位,以多样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进而促进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关键词】课堂;自主;
【摘要】大学英语教师在讲授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应深入挖掘教材所蕴含的思政元素,使大学英语课程与思想教育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实现“三全育人”格局。本文论述了大学英语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的可行性,探讨了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途径,旨在不断提升大学英语课程的学习效果,从而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的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关键词】大学英语;英语教学;思政元素;途径  【作者简介】王小华,陕西艺术职业学院。
【摘要】2017年2月以来,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新工科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自主终身学习能力,这与《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的人才培养目标不谋而合,由此可见,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将有利于学生终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本文从地方工科院校的视角,分析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提出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策略,以期为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供新的
【摘要】近年来,我国中学教育课程改革已实现从通识基础型教育转入效能检验型教育。在这一背景之下,我国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学手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怎样依据农村资源状况,切实调动起教师实施有效教学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持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已经成为当前英语教育的一项重点内容。本文分析了农村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状况,并探讨了农村中学英语课堂实施有效教学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农村中学;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摘要】Tyler
My room is not a very large room, but it is full of warm and happy atmosphere. Every time I go back to my room, the first thing I can see is my desk, which is my favourite part in my room, because it
【摘要】透过阅读理解训练,有助于初中生熟悉西方的思维和表达方式,进一步为日后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因此,本文将在客观阐述以读促写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影响作用前提下,探讨日后应用“以读促写”来开展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以读促写;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应用建议  【作者简介】闫国颖,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第二实验中学。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力求采用以读促写的方法,来调动学生深层次的英语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