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武汉市汉阳区跃居“武汉市教育先进区”的行列,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等权威媒体先后对汉阳区教育亮点工作进行了报道。
近年来,汉阳区教育局抢抓武汉新区建设机遇,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创新,走内涵发展之路,使区域教育的规模、结构、速度、质量、效益得以协调发展,使群众对区域教育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谱写出现代教育的崭新篇章。
汉阳和武昌、汉口并称为武汉三镇,为武汉市七城区之一,自然风光秀丽,人文积淀丰厚,自古有尊师重教的传统。
进入新世纪以来,汉阳区教育局经过了较大规模的布局结构调整和较快速的基础设施建设,全区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2005年汉阳区荣膺“武汉市教育先进区”称号,这标志着汉阳区教育步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
站在新的起点,汉阳区教育局遵循教育规律,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在不断创新和夯实教育管理基础性工作的同时,正视区域教育发展所面临的一些困难和问题,把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教育管理工作的突破口,高屋建瓴地提出了“推进内涵发展”的区域教育发展战略。
采访中,面对“区教育局是如何精心部署并组织实施这一教育发展战略?”的记者提问,接受专访的区教育局局长王胜安表示:“致力于实现区域教育发展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由此,王局长对汉阳区实施教育内涵发展的策略和途径进行了精准的解读。
突出一个核心加强校本建设
“走内涵发展道路的根本举措是加强校本建设。所谓校本建设就是以学校为本位、以学校为主体,通过健全完善高效的运行机制,在科学正确的理念指导下的自主办学和自主发展。”
学校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汉阳区教育局明确要求所辖学校坚持科学、精细、人本化管理,構建科学民主的管理机制和人人参与的管理模式。教育局注重加强制度建设,开办学校中层干部培训班,提升其决策的参谋能力、管理的执行能力,追求学校组织管理效益的最大化。一方面在管理中坚持制度管理、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相结合,另一方面鼓励教职工按照法定的形式和正当的渠道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建立健全对话制度、民主评议和竞争上岗制度,充分发挥民主监督作用。
校本教研是师生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全区学校着力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开展教育科学研究与教学研究,促进学校和教师和主动发展。各校还根据自身实际,本着人文气息、本土特色的原则,以渗透学校的传统精髓为宗旨,开设校本课程,打造活力课堂,提升学生能力。
王局长说:“校园文化建设是教育走内涵发展之路的重要载体。”区教育局注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学校挖掘、拓展、丰富、提升学校文化,使学校文化体现出治学的严谨、人文的关怀、艺术的品位、审美的眼光、创新的激情和特色追求,用学校文化凝聚学校精神,塑造“校之魂”。全区积极推广钟家村小学由“读式教育”打造“读式文化”的先进经验,做好典型引路,丰富校园文化。
全区学校通过校园文化的发掘打造,彰显了学校品牌个性和核心竞争力,形成了科学治校、民主治校、依法治校的良好校风,社会认可、家长支持、学生满意的良好教风,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合作的良好学风。
抓住三条主线推进素质教育
“基础教育推进内涵发展的终极目的就是人的全面发展。基础教育内涵发展的核心使命就是要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汉阳区教育局注重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内涵发展。区教育局明确要求各校抓住“德育教育、课堂教学、综合素质提高”这三条主线。
德育为首,育人为本。区教育局要求各校紧贴时代特点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分阶段、按层次、有重点地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注重拓展德育教育内容,增强德育工作针对性。
小学段以抓好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为重点,强化爱国、守纪、奋进、勤俭、感恩教育,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初中段以正确价值观、民主法制、集体主义教育为重点,强化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规划人生,养成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品质。高中段以初步的科学人生观和世界观教育为重点,教育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的形势。
同时,区教育局注重引导学校创新德育工作方法,加强德育教育课程研究,发挥“创新素质实践行”活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并大力推广实践具有汉阳区特色的“协作教育”、“自主教育”、“赏识教育”等德育教育模式,形成学校德育工作特色。
教育局在汉阳区范围内还组织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艺术素养,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局还建立了体育、艺术、科技“三大基地”,大力开展中小学读书节、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四大节”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放松身心、陶冶情趣、培养特长、发展个性。
实施四大工程加强队伍建设
“‘将欲立人,先求立师。’从某种角度说,教育质量的竞争就是队伍的竞争,师资是学校的‘第一资源’,是发展事业的根本。推进教育内涵发展,队伍建设是保障。”
为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汉阳区教育局组织实施了四大工程:阅读工程、“三名”工程、轮岗工程和师德建设工程。
教育发展,首先是教师要实现内涵发展、内涵成长。全区学校广泛开展创造性阅读活动,倡导静心读书、用心反思、潜心研究,使教师成为学生阅读的指导者、示范者,在学校里营造读书风气和学习文化,在教师中倡导君子之风、儒雅之气。
各校还带领教师不断地学习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教育理论,用哲学的思想方法武装人,丰富教师们的科学文化知识,使其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打造有个性、有思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区教育局组织各校实施“三名”工程,采取政府命名、媒体传名、立窗载名的策略打造品牌教师。例如,利用“名师工作室”、名师带徒弟等多种形式,发挥“名教师”、“名校长”、“名学校”在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创新中的辐射和引领作用;拟定骨干教师队伍建设规划,锁定骨干教师进行定位培养,强化骨干教师队伍的培养和管理,分层次对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定目标、交任务、提供平台,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扩大优质教师资源的覆盖面。
在轮岗工程中,区教育局统筹城乡资源,深入实施教师轮岗交流制度。例如,通过名师援教农村、骨干教师跨校任教、中青年教师轮校执教等形式,不断深化教师轮岗交流工作,促进中心学校和边远学校的同步发展和提高;逐步探索完善教师轮岗交流工作管理、考核、评价机制,丰富岗交流工程的内涵。
在实施师德建设工程的进程中,区教育局突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做人民满意的教师”主题,严格贯彻《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实行教师师德档案制、师德承诺制,持续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区教育局还大力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典型,引导广大干部教职工以优秀教师为榜样,乐业敬业,爱校爱生,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家校关系。
遵循学段规律推进协调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统筹兼顾,推进教育内涵发展。只有合理调控,规划布局,统筹区域内各类教育和各个阶段的教育发展,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才能推进教育的协调发展。”
区教育局要求各高中以推动内涵发展为目标,引导干部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加强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学校管理,推动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时尚,用内涵发展理念统领学校工作,形成校长一心一意办学、教师一心一意教学、学生一心一意学习的局面。
区教育局以武汉市初中标准化建设为契机,遵循一校一策原则,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和校际之间的办学差距,促成了学校布局的均衡、办学条件的均衡和管理水平、队伍素质、教育教学质量及办学特色的提升。
目前,全区各小学教育的重点放到了养成良好习惯、培养健康身心、培育健全的人格上。各校注重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努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主动性和学习兴趣。
区教育局还注重引导学前教育机构树立品牌意识、特色意识、规范发展意识,加强公办民办园间的学习交流,扶持效益好、质量高的幼儿园做大做强。
汉阳区教育局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在打造区域教育品牌的进程中,使区域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钟家村小学“读式文化”建设由《人民教育》两次推介并产生较大影响。全区涌现出了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首届十佳师德标兵王佚朗,全国优秀教师、武汉市政府命名表彰的“敬业爱生的模范班主任”桂贤娣,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杨吉方为代表的一批优秀教师。全区教育科研工作成效显著,三项课题获市政府科技进步奖。全区素质教育迈出了坚实步伐。一批特长生在国际国内艺术、体育、书法等赛事中摘金夺银。该区曾产生过武汉市高考理科状元,中高考成绩也连续取得历史性突破。
笔者相信,在区教育局的领导下,凭借全体教育同仁的共同努力,汉阳区教育将书写出更为辉煌的新篇章!
近年来,汉阳区教育局抢抓武汉新区建设机遇,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创新,走内涵发展之路,使区域教育的规模、结构、速度、质量、效益得以协调发展,使群众对区域教育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谱写出现代教育的崭新篇章。
汉阳和武昌、汉口并称为武汉三镇,为武汉市七城区之一,自然风光秀丽,人文积淀丰厚,自古有尊师重教的传统。
进入新世纪以来,汉阳区教育局经过了较大规模的布局结构调整和较快速的基础设施建设,全区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2005年汉阳区荣膺“武汉市教育先进区”称号,这标志着汉阳区教育步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
站在新的起点,汉阳区教育局遵循教育规律,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在不断创新和夯实教育管理基础性工作的同时,正视区域教育发展所面临的一些困难和问题,把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教育管理工作的突破口,高屋建瓴地提出了“推进内涵发展”的区域教育发展战略。
采访中,面对“区教育局是如何精心部署并组织实施这一教育发展战略?”的记者提问,接受专访的区教育局局长王胜安表示:“致力于实现区域教育发展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由此,王局长对汉阳区实施教育内涵发展的策略和途径进行了精准的解读。
突出一个核心加强校本建设
“走内涵发展道路的根本举措是加强校本建设。所谓校本建设就是以学校为本位、以学校为主体,通过健全完善高效的运行机制,在科学正确的理念指导下的自主办学和自主发展。”
学校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汉阳区教育局明确要求所辖学校坚持科学、精细、人本化管理,構建科学民主的管理机制和人人参与的管理模式。教育局注重加强制度建设,开办学校中层干部培训班,提升其决策的参谋能力、管理的执行能力,追求学校组织管理效益的最大化。一方面在管理中坚持制度管理、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相结合,另一方面鼓励教职工按照法定的形式和正当的渠道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建立健全对话制度、民主评议和竞争上岗制度,充分发挥民主监督作用。
校本教研是师生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全区学校着力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开展教育科学研究与教学研究,促进学校和教师和主动发展。各校还根据自身实际,本着人文气息、本土特色的原则,以渗透学校的传统精髓为宗旨,开设校本课程,打造活力课堂,提升学生能力。
王局长说:“校园文化建设是教育走内涵发展之路的重要载体。”区教育局注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学校挖掘、拓展、丰富、提升学校文化,使学校文化体现出治学的严谨、人文的关怀、艺术的品位、审美的眼光、创新的激情和特色追求,用学校文化凝聚学校精神,塑造“校之魂”。全区积极推广钟家村小学由“读式教育”打造“读式文化”的先进经验,做好典型引路,丰富校园文化。
全区学校通过校园文化的发掘打造,彰显了学校品牌个性和核心竞争力,形成了科学治校、民主治校、依法治校的良好校风,社会认可、家长支持、学生满意的良好教风,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合作的良好学风。
抓住三条主线推进素质教育
“基础教育推进内涵发展的终极目的就是人的全面发展。基础教育内涵发展的核心使命就是要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汉阳区教育局注重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内涵发展。区教育局明确要求各校抓住“德育教育、课堂教学、综合素质提高”这三条主线。
德育为首,育人为本。区教育局要求各校紧贴时代特点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分阶段、按层次、有重点地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注重拓展德育教育内容,增强德育工作针对性。
小学段以抓好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为重点,强化爱国、守纪、奋进、勤俭、感恩教育,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初中段以正确价值观、民主法制、集体主义教育为重点,强化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规划人生,养成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品质。高中段以初步的科学人生观和世界观教育为重点,教育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的形势。
同时,区教育局注重引导学校创新德育工作方法,加强德育教育课程研究,发挥“创新素质实践行”活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并大力推广实践具有汉阳区特色的“协作教育”、“自主教育”、“赏识教育”等德育教育模式,形成学校德育工作特色。
教育局在汉阳区范围内还组织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艺术素养,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局还建立了体育、艺术、科技“三大基地”,大力开展中小学读书节、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四大节”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放松身心、陶冶情趣、培养特长、发展个性。
实施四大工程加强队伍建设
“‘将欲立人,先求立师。’从某种角度说,教育质量的竞争就是队伍的竞争,师资是学校的‘第一资源’,是发展事业的根本。推进教育内涵发展,队伍建设是保障。”
为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汉阳区教育局组织实施了四大工程:阅读工程、“三名”工程、轮岗工程和师德建设工程。
教育发展,首先是教师要实现内涵发展、内涵成长。全区学校广泛开展创造性阅读活动,倡导静心读书、用心反思、潜心研究,使教师成为学生阅读的指导者、示范者,在学校里营造读书风气和学习文化,在教师中倡导君子之风、儒雅之气。
各校还带领教师不断地学习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教育理论,用哲学的思想方法武装人,丰富教师们的科学文化知识,使其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打造有个性、有思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区教育局组织各校实施“三名”工程,采取政府命名、媒体传名、立窗载名的策略打造品牌教师。例如,利用“名师工作室”、名师带徒弟等多种形式,发挥“名教师”、“名校长”、“名学校”在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创新中的辐射和引领作用;拟定骨干教师队伍建设规划,锁定骨干教师进行定位培养,强化骨干教师队伍的培养和管理,分层次对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定目标、交任务、提供平台,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扩大优质教师资源的覆盖面。
在轮岗工程中,区教育局统筹城乡资源,深入实施教师轮岗交流制度。例如,通过名师援教农村、骨干教师跨校任教、中青年教师轮校执教等形式,不断深化教师轮岗交流工作,促进中心学校和边远学校的同步发展和提高;逐步探索完善教师轮岗交流工作管理、考核、评价机制,丰富岗交流工程的内涵。
在实施师德建设工程的进程中,区教育局突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做人民满意的教师”主题,严格贯彻《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实行教师师德档案制、师德承诺制,持续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区教育局还大力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典型,引导广大干部教职工以优秀教师为榜样,乐业敬业,爱校爱生,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家校关系。
遵循学段规律推进协调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统筹兼顾,推进教育内涵发展。只有合理调控,规划布局,统筹区域内各类教育和各个阶段的教育发展,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才能推进教育的协调发展。”
区教育局要求各高中以推动内涵发展为目标,引导干部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加强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学校管理,推动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时尚,用内涵发展理念统领学校工作,形成校长一心一意办学、教师一心一意教学、学生一心一意学习的局面。
区教育局以武汉市初中标准化建设为契机,遵循一校一策原则,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和校际之间的办学差距,促成了学校布局的均衡、办学条件的均衡和管理水平、队伍素质、教育教学质量及办学特色的提升。
目前,全区各小学教育的重点放到了养成良好习惯、培养健康身心、培育健全的人格上。各校注重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努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主动性和学习兴趣。
区教育局还注重引导学前教育机构树立品牌意识、特色意识、规范发展意识,加强公办民办园间的学习交流,扶持效益好、质量高的幼儿园做大做强。
汉阳区教育局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在打造区域教育品牌的进程中,使区域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钟家村小学“读式文化”建设由《人民教育》两次推介并产生较大影响。全区涌现出了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首届十佳师德标兵王佚朗,全国优秀教师、武汉市政府命名表彰的“敬业爱生的模范班主任”桂贤娣,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杨吉方为代表的一批优秀教师。全区教育科研工作成效显著,三项课题获市政府科技进步奖。全区素质教育迈出了坚实步伐。一批特长生在国际国内艺术、体育、书法等赛事中摘金夺银。该区曾产生过武汉市高考理科状元,中高考成绩也连续取得历史性突破。
笔者相信,在区教育局的领导下,凭借全体教育同仁的共同努力,汉阳区教育将书写出更为辉煌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