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合作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精神,让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自主探索、创新,携起手来,共同前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合作学习;现状;途径
合作学习的主要形式是自主学习、班级合作、小组合作,其中以小组合作为基本组织形式,是新课标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既富有独立性,又具有协作性,通过合作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表现,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让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会学习,携手并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一、初中数学合作学习的现状
1 误认为合作学习就是讨论交流
有的教师不理解合作学习的真正内涵,以为合作学习就是让学生讨论即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管是不是需要,动不动就让学生自由结合成四人小组进行讨论,以为让学生凑在一起说说就是讨论,且讨论的内容也没有针对性,表面看起来讨论的热火朝天,但没有实质性的内容,学生在讨论中花费大量的时间。而很少独立思考的空间,导致效果不佳。
2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知识与技能不够
初中数学在合作学习中,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合作学习,全面设计目标设置、分组策略、任务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与评估等,要根据初中数学教材的特点进行组织,提前告知学生设置的问题,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思考问题,但是,一部分教师因为知识与技能的缺乏,在合作学习的实践中显得有点茫然,没有既定的目标,缺乏针对性,新课标下,初中数学不再局限于单纯的概念、公式,比较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数学的真谛,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但是一些教师为了体现合作学习形式,不论是否需要讨论,都要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还有一些教师只在乎形式。学生讨论时,偶尔在学生中间走走,问问学生讨论结束没有。讨论结束后就总结,不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这些问题都不能让学生明白合作学习的真正内涵,合作学习简单地等同于讨论。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 学生缺乏进行合作学习的技能
初中生的生理与心理发育不成熟,面对抽象性的数学学科,不知道如何确定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由于一些教师在进行合作学习前。没有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不知道合作学习需要的基本技能,比如倾听的技能、相处的技能、表达的技能等,不明白怎样才能与他人进行有效合作,在这种情况下开展合作学习,会出现合作学习不协调现象,况且学生的知识水平与阅历等存在差异。对同样问题会有不同的看法,再加上独生子女比较多。自我中心比较重。缺少宽容精神,不愿意与他人合作,也不愿意接纳别人的见解,只顾表现自己而忽视合作。很难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另外,一些学生对自己喜欢的学科投入的经历较多,不愿意学习成绩较为薄弱的学科,对成绩较差的学生来说,合作学习只表现在形式,成绩较差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因为理解力差,反应慢,只能跟着优等生的节奏走,参考优等生的答案,不能真正进入到解题过程中去。
二、开展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
1 正确理解合作学习的内涵
合作学习的主要目的是要解放学生,让学生远离单一、封闭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 教师要转变观念和角色
在数学教学合作学习中,合作学习课堂主要采用的形式是以分组为主,区别于传统教学方式,因此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师的教学主要以协调学生间的合作学习活动为主,教师在课程启动时,主要是组织者与引导者的身份: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主要是组织者的角色;在监控合作学习时,主要是合作者、指导者的身份;评价时,主要是指导者的身份,教师的角色随教学过程的变化而变化,但有一点,就是不管什么角色,都要把组织和协调好学生的活动作为工作的中心,正确理解合作学习的实质,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重新界定自己的角色。
3 科学合理地分组
传统教学中,知识的传授是单向的,是教师传授给学生,教师讲,学生听,学生之间没有交流,没有讨论,学生因此缺少自我改正的机会,合作学习则填补了传统教学中的空白,对于小组内的成员要进行科学合理的搭配,遵循取长补短原则,一个小组的学生在知识水平、生理心理素质、生活环境、兴趣愿望、个性特点方面等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在学习中有自身特定的优势与不足,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这样可以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当然,各个小组之间的搭配均衡,便于合作学习的评价,合作学习中。要调动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小组成员虽然层次不同。但是都要具备团结合作精神与整体意识。
4 把握合作时机,促进学生积极有效地合作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合适时机,开展合作学习,在进行三角形三边关系数学活动时,可以先让每名学生自己动手画一个三角形,比较任意两边的和与第三边的大小,小组进行讨论,比如,你发现了什么问题?你得到了什么样的结论?互相交换看法,两两合作,很快便得出了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此时学生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可以趁这个机会让学生验证,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小棒,分别是4 cm,5 cm,8 cm,16 cm,20 cm,每个小组任意选择三根组成三角形,并且验证刚才得出的结论,学生通过讨论,合作得出,不是任意三个长度都能组成三角形,只有符合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才能组成三角形,继续深入探索问题,如果选择8 cm,15 cm的小棒,你需要找多长的小棒才能与它们一起组成三角形?小组互相讨论,通过相互合作验证得出结论,此间经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小组的合作,教师的指导,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总之,合作学习,携手并进,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新课标积极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合适的机会开展合作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自主合作的交流中深入理解和掌握数学思想与方法,学会合作,谱写一曲华美乐章。
【关键词】初中数学;合作学习;现状;途径
合作学习的主要形式是自主学习、班级合作、小组合作,其中以小组合作为基本组织形式,是新课标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既富有独立性,又具有协作性,通过合作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表现,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让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会学习,携手并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一、初中数学合作学习的现状
1 误认为合作学习就是讨论交流
有的教师不理解合作学习的真正内涵,以为合作学习就是让学生讨论即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管是不是需要,动不动就让学生自由结合成四人小组进行讨论,以为让学生凑在一起说说就是讨论,且讨论的内容也没有针对性,表面看起来讨论的热火朝天,但没有实质性的内容,学生在讨论中花费大量的时间。而很少独立思考的空间,导致效果不佳。
2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知识与技能不够
初中数学在合作学习中,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合作学习,全面设计目标设置、分组策略、任务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与评估等,要根据初中数学教材的特点进行组织,提前告知学生设置的问题,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思考问题,但是,一部分教师因为知识与技能的缺乏,在合作学习的实践中显得有点茫然,没有既定的目标,缺乏针对性,新课标下,初中数学不再局限于单纯的概念、公式,比较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数学的真谛,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但是一些教师为了体现合作学习形式,不论是否需要讨论,都要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还有一些教师只在乎形式。学生讨论时,偶尔在学生中间走走,问问学生讨论结束没有。讨论结束后就总结,不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这些问题都不能让学生明白合作学习的真正内涵,合作学习简单地等同于讨论。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 学生缺乏进行合作学习的技能
初中生的生理与心理发育不成熟,面对抽象性的数学学科,不知道如何确定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由于一些教师在进行合作学习前。没有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不知道合作学习需要的基本技能,比如倾听的技能、相处的技能、表达的技能等,不明白怎样才能与他人进行有效合作,在这种情况下开展合作学习,会出现合作学习不协调现象,况且学生的知识水平与阅历等存在差异。对同样问题会有不同的看法,再加上独生子女比较多。自我中心比较重。缺少宽容精神,不愿意与他人合作,也不愿意接纳别人的见解,只顾表现自己而忽视合作。很难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另外,一些学生对自己喜欢的学科投入的经历较多,不愿意学习成绩较为薄弱的学科,对成绩较差的学生来说,合作学习只表现在形式,成绩较差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因为理解力差,反应慢,只能跟着优等生的节奏走,参考优等生的答案,不能真正进入到解题过程中去。
二、开展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
1 正确理解合作学习的内涵
合作学习的主要目的是要解放学生,让学生远离单一、封闭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 教师要转变观念和角色
在数学教学合作学习中,合作学习课堂主要采用的形式是以分组为主,区别于传统教学方式,因此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师的教学主要以协调学生间的合作学习活动为主,教师在课程启动时,主要是组织者与引导者的身份: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主要是组织者的角色;在监控合作学习时,主要是合作者、指导者的身份;评价时,主要是指导者的身份,教师的角色随教学过程的变化而变化,但有一点,就是不管什么角色,都要把组织和协调好学生的活动作为工作的中心,正确理解合作学习的实质,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重新界定自己的角色。
3 科学合理地分组
传统教学中,知识的传授是单向的,是教师传授给学生,教师讲,学生听,学生之间没有交流,没有讨论,学生因此缺少自我改正的机会,合作学习则填补了传统教学中的空白,对于小组内的成员要进行科学合理的搭配,遵循取长补短原则,一个小组的学生在知识水平、生理心理素质、生活环境、兴趣愿望、个性特点方面等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在学习中有自身特定的优势与不足,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这样可以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当然,各个小组之间的搭配均衡,便于合作学习的评价,合作学习中。要调动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小组成员虽然层次不同。但是都要具备团结合作精神与整体意识。
4 把握合作时机,促进学生积极有效地合作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合适时机,开展合作学习,在进行三角形三边关系数学活动时,可以先让每名学生自己动手画一个三角形,比较任意两边的和与第三边的大小,小组进行讨论,比如,你发现了什么问题?你得到了什么样的结论?互相交换看法,两两合作,很快便得出了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此时学生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可以趁这个机会让学生验证,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小棒,分别是4 cm,5 cm,8 cm,16 cm,20 cm,每个小组任意选择三根组成三角形,并且验证刚才得出的结论,学生通过讨论,合作得出,不是任意三个长度都能组成三角形,只有符合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才能组成三角形,继续深入探索问题,如果选择8 cm,15 cm的小棒,你需要找多长的小棒才能与它们一起组成三角形?小组互相讨论,通过相互合作验证得出结论,此间经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小组的合作,教师的指导,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总之,合作学习,携手并进,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新课标积极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合适的机会开展合作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自主合作的交流中深入理解和掌握数学思想与方法,学会合作,谱写一曲华美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