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礼仪行为现状的调查发现,学生整体礼仪素质水平不高,不仅缺乏必备的礼仪知识和礼仪规范,而且缺少基本的礼仪意识和礼仪观念。可以说,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礼仪现状令人堪忧。这足以引发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的深思和反省。
一高职院校礼仪教育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素质、应用性、复合型人才为首要任务,目前,所培养的学生普遍存在有知识、少教养的状况,专业技能过硬而人文素养、礼仪素质过低。归根究底,高职院校在礼仪教育方面存在着一些误区和问题。
1礼仪课程教材难以满足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
礼仪是行为学科,礼仪教学最大难点便是“知易行难”。目前,适合高职院校礼仪课程使用的教材不多,从整体上看还是为适应传统的教学模式而编写的,一般重知识体系的健全和知识点自身的逻辑,轻实践性和开放性,能够以工作任务为驱动、情境模拟为引领、融教学做于一体来编写的教材更是少之又少。大多数教材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案例背景,雷同较多且较为陈旧,极少体现出时代的发展以及学术界最新的研究成果。有的教材甚至编写随意性较大,缺乏权威性。作为教材补充材料的多媒体课件、音像制品等不算少,但总体而言,存在重讲解轻演示、重普及轻实训的现象。
2礼仪任课教师难以适应工作任务的教学理念
受传统教学观念和心理定势的影响,礼仪课程的任课教师仍习惯于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进行授受式的教学,课堂上习惯于填鸭、满堂灌,这种教学模式使教师容易把握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部分教师双师素质达不到应有的水平,知识结构单一,缺少实际生产经历,缺乏职业岗位知识,因此,自身礼仪实践操作能力较差。传统礼仪教学对教师组织教学、控制教学过程的要求都不高,而在基于工作任务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礼仪任课教师的任务不仅是专业知识方面的传授,更多的是要具备组织和协调学生进行学习的方法和能力。由于礼仪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过程中不确定因素较多,教师不容易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如果教师对礼仪教学项目没有十分充分的准备和预案,不具备较强的驾驭、控制能力,则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高职院校学生难以养成主动参与的学习习惯
在以应试教育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接受型的学习习惯一时难以改变。习惯于传统课堂教学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较低,总是期待教师提供答案或解决办法,参与礼仪教学的主动性不够,面对灵活的礼仪工作任务和工作情境,往往不知所措。案例教学、角色模拟等是礼仪教学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学生由于解决矛盾、处理问题的能力较差,很难进入角色情景,对案例的处理也过于简单。同时,学生一味地追求所谓的成功与结果,往往忽视了礼仪学习过程中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的体验和感悟,学生更多关注自己礼仪知识已达到的程度与水平,而忽视了自身礼仪行为和礼仪技能的生成与变化。在礼仪实践性教学活动中,部分学生由于过分强调自我、应变能力不强以及合作意识欠缺,不善于利用团队力量协助配合进行学习;部分学生固执己见,容不得不同意见和看法;部分学生缺少主见,人云亦云,缺乏创新。
二高职院校礼仪教育的改革措施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在大学生礼仪教育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和缺陷,不仅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成效,也引起社会普遍对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质疑和批评。因此,高职院校礼仪教育的改革极具紧迫性、现实性和必要性。
1创新礼仪课程教材的内容和体例
内容方面:首先,以典型案例为依托展开教学讨论。以职场礼仪中的案例来联系教学内容,强化礼仪规范意识。以案例为载体,拓展学生的视野,增长见识,引导学生自我教育,主动将礼仪知识转化为技能。其次,以职业活动为背景设计情境角色。借鉴和使用相关企业岗位标准和相关企业内训资料,结合现代企业文化建设要求精心设计模拟情境,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礼仪知识与职业技能的领悟,准确掌握礼仪规范,熟练运用礼仪技能。第三,以第二课堂为载体组织项目实施。其项目主要是以完成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价值的礼仪服务为目的的任务,能强化并巩固所学礼仪规范,同时,又能使学生有独立制定计划并实施的机会,进一步提高职业礼仪技能的运用能力。
体例方面:首先,以任务为驱动、以项目为导向设计礼仪实训内容。教材的编写以项目为纲领,每个具体项目分解为若干工作任务,按照“任务的提出”、“任务的实施”、“任务的解决”、“任务的评价”的思路设计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从职业角度着手,体现礼仪知识和技能实用、适用、够用的原则,注重学生能力培养,以学习礼仪知识、培养礼仪技能为载体,适应不同层面学生的个性发展。其次,分层次、分阶梯编写礼仪实训任务,体现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转变礼仪任课教师的角色和观念
基于行动导向的礼仪教学具体实施可分为准备、实施与评价三个阶段。根据每个阶段所需完成的教学任务,礼仪任课教师在不同阶段所扮演的角色也有所不同。在礼仪教学的“准备阶段”,教师是礼仪教学的设计者,应根据礼仪教学目标,为学生开发、设计礼仪教学项目,准备礼仪教学情境,营造礼仪学习氛围,提供完成礼仪教学项目的建议和相关的知识与信息,指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礼仪教学的“实施阶段”,教师是礼仪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管理者和监督者。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分工与合作,引导学生明确工作目标和职责,鼓励学生大胆探索与尝试,使他们对礼仪的学习充满信心并有能力去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勇于创新和合作的精神。当学生面临问题的时候,教师更多时候是咨询者,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途径。
除了观念和角色上的转变,教师还需在自身的礼仪知识、礼仪技能、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进行适当的转变和调整,成为名副其实的言传身教的礼仪任课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还要不断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定期到企业、公司进行调研、培训和锻炼,这样才能设计出典型的礼仪案例、真实的礼仪情境,在礼仪项目教学中才能不仅仅满足于提高学生礼仪技能水平的层面,而是关注项目实施过程中职业能力的培养。 3探索礼仪课程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第一,校企合作共同开发礼仪教学资源。其中包括礼仪教学内容的重构、礼仪课程标准的制定、情境的创设、实施与评价等方面。参照职业资格标准,紧密结合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技能训练的需要,以校企专家合作开发为关键点,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来整合礼仪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以职业礼仪实践为主线,全面引入工作环境和岗位标准。邀请企业和行业专家参与礼仪课程考核评价工作,对学生的礼仪行为和活动进行全面考核验收。通过校外实习、工学结合等方式,将学生置于真实的职场礼仪环境中。
第二,师生合作共同开展礼仪研究性课程。教师是研究性课程的指导者和引领者,学生则是研究性课程的主体和实践者,需综合运用学过的礼仪知识,结合学习兴趣,在探索式的学习和研究中自主活动,从计划的制定、方案的选择、目标的设立、信息的反馈到成果的评价,学生需参与实际问题解决的整个过程和全部的教学过程。以礼仪为项目的研究性课程,可以从礼仪文化的内涵及其现代性等方面切入,引导学生对当代高职院校学生礼仪现状尤其是礼仪失范现象进行调查、礼仪失范因素进行剖析,来发掘其自身礼仪素养方面存在的不足和缺陷,从而对加强礼仪修养提出相应方法和对策,进一步完善自身的礼仪修养。
第三,学以致用丰富开拓第二课堂礼仪活动。礼仪规范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离不开环境的引导和氛围的熏陶,仅仅凭借第一课堂难以维系已经取得的教学成果。因此,必须充分发挥第二课堂育人的作用,在第二课堂的实践中强化并巩固所学礼仪技能,如依托学生会组建礼仪协会,定期开展礼仪风采大赛、形象大使选拔等活动;成立训练有素的礼仪队,为校内各级各类活动提供礼仪服务;创造性地开发面向高职院校学生的礼仪培训资料、礼仪教育宣传片、礼仪规范手册,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地普及、宣传礼仪知识;创办面向高职院校学生的礼仪刊物,介绍、刊登师生礼仪研究成果和学礼、习礼心得。通过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扩大高职院校礼仪教育的受益面,推进尚礼、守礼的和谐校园建设进程。
高职院校作为礼仪教育的重要基地和主要途径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其礼仪教育的主要任务和目标应该是在指导学生在掌握各类职场礼仪的基础上,结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素质要求,外塑形象,内强素质,解决“知易行难”的困惑,达到知和行的高度统一,使学生具备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中、高级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所必需的基本礼仪知识和基本礼仪技能,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职业道德和职业形象。
参考文献
[1]徐静,吴蕴慧.行为导向教学模式在秘书礼仪教学中的探索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0).
[2]吴蕴慧,徐静.基于行为导向的秘书礼仪课考核评价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0(4).
[3]吴蕴慧.基于行为导向教学模式的高职文秘专业实训教学[J].秘书之友,2012(5).
[4]徐爱华.当代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成因及对策探析[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
[5]郑尖尖.素养教育背景下的大学生礼仪教育问题探析[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6).
一高职院校礼仪教育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素质、应用性、复合型人才为首要任务,目前,所培养的学生普遍存在有知识、少教养的状况,专业技能过硬而人文素养、礼仪素质过低。归根究底,高职院校在礼仪教育方面存在着一些误区和问题。
1礼仪课程教材难以满足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
礼仪是行为学科,礼仪教学最大难点便是“知易行难”。目前,适合高职院校礼仪课程使用的教材不多,从整体上看还是为适应传统的教学模式而编写的,一般重知识体系的健全和知识点自身的逻辑,轻实践性和开放性,能够以工作任务为驱动、情境模拟为引领、融教学做于一体来编写的教材更是少之又少。大多数教材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案例背景,雷同较多且较为陈旧,极少体现出时代的发展以及学术界最新的研究成果。有的教材甚至编写随意性较大,缺乏权威性。作为教材补充材料的多媒体课件、音像制品等不算少,但总体而言,存在重讲解轻演示、重普及轻实训的现象。
2礼仪任课教师难以适应工作任务的教学理念
受传统教学观念和心理定势的影响,礼仪课程的任课教师仍习惯于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进行授受式的教学,课堂上习惯于填鸭、满堂灌,这种教学模式使教师容易把握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部分教师双师素质达不到应有的水平,知识结构单一,缺少实际生产经历,缺乏职业岗位知识,因此,自身礼仪实践操作能力较差。传统礼仪教学对教师组织教学、控制教学过程的要求都不高,而在基于工作任务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礼仪任课教师的任务不仅是专业知识方面的传授,更多的是要具备组织和协调学生进行学习的方法和能力。由于礼仪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过程中不确定因素较多,教师不容易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如果教师对礼仪教学项目没有十分充分的准备和预案,不具备较强的驾驭、控制能力,则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高职院校学生难以养成主动参与的学习习惯
在以应试教育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接受型的学习习惯一时难以改变。习惯于传统课堂教学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较低,总是期待教师提供答案或解决办法,参与礼仪教学的主动性不够,面对灵活的礼仪工作任务和工作情境,往往不知所措。案例教学、角色模拟等是礼仪教学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学生由于解决矛盾、处理问题的能力较差,很难进入角色情景,对案例的处理也过于简单。同时,学生一味地追求所谓的成功与结果,往往忽视了礼仪学习过程中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的体验和感悟,学生更多关注自己礼仪知识已达到的程度与水平,而忽视了自身礼仪行为和礼仪技能的生成与变化。在礼仪实践性教学活动中,部分学生由于过分强调自我、应变能力不强以及合作意识欠缺,不善于利用团队力量协助配合进行学习;部分学生固执己见,容不得不同意见和看法;部分学生缺少主见,人云亦云,缺乏创新。
二高职院校礼仪教育的改革措施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在大学生礼仪教育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和缺陷,不仅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成效,也引起社会普遍对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质疑和批评。因此,高职院校礼仪教育的改革极具紧迫性、现实性和必要性。
1创新礼仪课程教材的内容和体例
内容方面:首先,以典型案例为依托展开教学讨论。以职场礼仪中的案例来联系教学内容,强化礼仪规范意识。以案例为载体,拓展学生的视野,增长见识,引导学生自我教育,主动将礼仪知识转化为技能。其次,以职业活动为背景设计情境角色。借鉴和使用相关企业岗位标准和相关企业内训资料,结合现代企业文化建设要求精心设计模拟情境,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礼仪知识与职业技能的领悟,准确掌握礼仪规范,熟练运用礼仪技能。第三,以第二课堂为载体组织项目实施。其项目主要是以完成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价值的礼仪服务为目的的任务,能强化并巩固所学礼仪规范,同时,又能使学生有独立制定计划并实施的机会,进一步提高职业礼仪技能的运用能力。
体例方面:首先,以任务为驱动、以项目为导向设计礼仪实训内容。教材的编写以项目为纲领,每个具体项目分解为若干工作任务,按照“任务的提出”、“任务的实施”、“任务的解决”、“任务的评价”的思路设计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从职业角度着手,体现礼仪知识和技能实用、适用、够用的原则,注重学生能力培养,以学习礼仪知识、培养礼仪技能为载体,适应不同层面学生的个性发展。其次,分层次、分阶梯编写礼仪实训任务,体现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转变礼仪任课教师的角色和观念
基于行动导向的礼仪教学具体实施可分为准备、实施与评价三个阶段。根据每个阶段所需完成的教学任务,礼仪任课教师在不同阶段所扮演的角色也有所不同。在礼仪教学的“准备阶段”,教师是礼仪教学的设计者,应根据礼仪教学目标,为学生开发、设计礼仪教学项目,准备礼仪教学情境,营造礼仪学习氛围,提供完成礼仪教学项目的建议和相关的知识与信息,指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礼仪教学的“实施阶段”,教师是礼仪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管理者和监督者。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分工与合作,引导学生明确工作目标和职责,鼓励学生大胆探索与尝试,使他们对礼仪的学习充满信心并有能力去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勇于创新和合作的精神。当学生面临问题的时候,教师更多时候是咨询者,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途径。
除了观念和角色上的转变,教师还需在自身的礼仪知识、礼仪技能、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进行适当的转变和调整,成为名副其实的言传身教的礼仪任课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还要不断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定期到企业、公司进行调研、培训和锻炼,这样才能设计出典型的礼仪案例、真实的礼仪情境,在礼仪项目教学中才能不仅仅满足于提高学生礼仪技能水平的层面,而是关注项目实施过程中职业能力的培养。 3探索礼仪课程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第一,校企合作共同开发礼仪教学资源。其中包括礼仪教学内容的重构、礼仪课程标准的制定、情境的创设、实施与评价等方面。参照职业资格标准,紧密结合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技能训练的需要,以校企专家合作开发为关键点,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来整合礼仪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以职业礼仪实践为主线,全面引入工作环境和岗位标准。邀请企业和行业专家参与礼仪课程考核评价工作,对学生的礼仪行为和活动进行全面考核验收。通过校外实习、工学结合等方式,将学生置于真实的职场礼仪环境中。
第二,师生合作共同开展礼仪研究性课程。教师是研究性课程的指导者和引领者,学生则是研究性课程的主体和实践者,需综合运用学过的礼仪知识,结合学习兴趣,在探索式的学习和研究中自主活动,从计划的制定、方案的选择、目标的设立、信息的反馈到成果的评价,学生需参与实际问题解决的整个过程和全部的教学过程。以礼仪为项目的研究性课程,可以从礼仪文化的内涵及其现代性等方面切入,引导学生对当代高职院校学生礼仪现状尤其是礼仪失范现象进行调查、礼仪失范因素进行剖析,来发掘其自身礼仪素养方面存在的不足和缺陷,从而对加强礼仪修养提出相应方法和对策,进一步完善自身的礼仪修养。
第三,学以致用丰富开拓第二课堂礼仪活动。礼仪规范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离不开环境的引导和氛围的熏陶,仅仅凭借第一课堂难以维系已经取得的教学成果。因此,必须充分发挥第二课堂育人的作用,在第二课堂的实践中强化并巩固所学礼仪技能,如依托学生会组建礼仪协会,定期开展礼仪风采大赛、形象大使选拔等活动;成立训练有素的礼仪队,为校内各级各类活动提供礼仪服务;创造性地开发面向高职院校学生的礼仪培训资料、礼仪教育宣传片、礼仪规范手册,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地普及、宣传礼仪知识;创办面向高职院校学生的礼仪刊物,介绍、刊登师生礼仪研究成果和学礼、习礼心得。通过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扩大高职院校礼仪教育的受益面,推进尚礼、守礼的和谐校园建设进程。
高职院校作为礼仪教育的重要基地和主要途径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其礼仪教育的主要任务和目标应该是在指导学生在掌握各类职场礼仪的基础上,结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素质要求,外塑形象,内强素质,解决“知易行难”的困惑,达到知和行的高度统一,使学生具备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中、高级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所必需的基本礼仪知识和基本礼仪技能,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职业道德和职业形象。
参考文献
[1]徐静,吴蕴慧.行为导向教学模式在秘书礼仪教学中的探索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0).
[2]吴蕴慧,徐静.基于行为导向的秘书礼仪课考核评价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0(4).
[3]吴蕴慧.基于行为导向教学模式的高职文秘专业实训教学[J].秘书之友,2012(5).
[4]徐爱华.当代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成因及对策探析[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
[5]郑尖尖.素养教育背景下的大学生礼仪教育问题探析[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