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藏文的语感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linz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感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敏锐、丰富的感受领悟能力,而这种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了解字词的情味,形成对语言文字灵敏的感觉,学生一旦有了这种感悟能力后,不仅了解作品中字词的意义,领略其中的含义,懂得欣赏,并且能够灵活运用,同时也能获得审美的愉悦,对学生心智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我觉得语感与美感有很大的关系。
  语感是一种个体的藏文修养,它是个体在长期规范的语言环境中逐步养成的一种具有浓厚经验色彩的、能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吴济南精辟地指出学生在藏文课中感受直觉形象、诱发审美情感、进行审美鉴赏都必须“基于语感”。他所强调的是从语感入手对学生进行藏文美育,旨在“健康的审美心理、高尚的审美观的形成和确立”。这从另一方面看,引导学生通过课文言语去感受直觉形象、诱发审美情感、进行审美鉴赏,同时也就是在深化学生的语感。语感和美感是一对交叉概念。其交叉部分可以称之为语言美感。培养语言美感是藏文教学熔语言教育、审美教育于一炉的最高境界,也是语感教学的最高目标。所以语感中蕴涵着丰富的美感因素。下面我们具体从语感的对象、语感的生成和语感的心理因素三个方面分析语感与美感的关系。
  一、从语感对象看,言语具有美感效应
  语感的对象是言语。言语在反映客观事物时,除了在内容上力求准确外,还要考虑音律上的和谐与优美,注意言语的附带义,如言语的形象色彩、感情色彩及态度色彩等。这种附带义和音韵美即是言语美的表现。正如宗白华先生说的,“诗的形式的凭借是文字”,而文字能具有两种作用:音乐的作用,文字中可以听出音乐式的节奏与协和;绘画的作用,文字中可以表现出空间的形象与影色。指点了语言的内在规律之一——“美”的规律。语感正是在言语的音韵和意义的直接感染下在内心呈现出一个感性的具体形象,在人的直觉思维作用下,迅速做出综合的整体判断,产生美感效应。
  二、从语感生成过程看,语感伴生美感
  语感的生成是主体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文化素养积淀下来的藏文感受力在语言环境中得以物化,从而产生出一个“独立自足的意象”来的过程。在这个“意象”中主体的本质力量得到肯定,在物化过程中“享受了个人的生命表现”的乐趣,获得了一种自我满足的愉悦。这正是在言语对象刺激下,语感生成伴生美感的状态。
  三、从语感的心理因素看,语感包含了想像、情感等美感要素
  语感并不是一瞬间的感觉,而是在语言实践中,多种心理功能协调深化的结果。言语是产生语感的外在物质材料,记忆、联想和想像则是语感生成的内在精神材料,它以情感为动力源泉和情绪导向,在形象再造或创造中获得情绪。
  以上分析了语感中的美感因素,我们认为,如从审美角度培养语感,将提升语感于更高境界中,使其更具敏锐性、直觉性。从藏文教学方面说,也将收到更突出、更全面的教学效果。
  美育融化于藏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贯穿于藏文教学的全过程。长期以来的藏文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占主导的地位,却往往忽略了作品中的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所以在教授课文的过程中,应让学生反复朗读,体验文中的美,然后在充满情感的朗读中知道学生边读边思考,展开想象的翅膀,所以我认为审美是不能脱离言语的,也就是说在审美的同时,言语认知也在进行,审美是语感的一种较高层次的境界,要提高学生审美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必须靠学生在平时学习中点点滴滴的积累,那么如何通过语感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法:
  1、加强诵读,咀嚼词句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言的多种意味包含在语音的高低快慢强弱之中,非通过多读、熟读、朗读无以全面把握。如果朗读时仅是简单地把文字流畅地读出来,就无法体会作者的感情,也就不能深入理解文意。因此,朗读时要感情充沛,甚至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感情与作者的感情尽可能融为一体。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要求读者能驰骋自己的想象力,在反复吟咏,再三咀嚼中,体会作品的含蓄蕴藉。“语忌直,意忌浅,咏忌露,味忌短”,是文学作品的特点。因此,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到作品中词汇的含义、修辞手法的运用、篇章结构的特点,更重要的是熟读精思,潜心体味,体会作品的意境与作者的情怀。“语言是思想的外壳。”在阅读教学中也进行审美教育,绝对离不开对语言的分析和品味。事实上,藏文教材所编写的课文,文质兼美,大都出自名家之手,课文中的不少词句看似平常,实际上往往一个词或一个句子,就展现了一种优美的意境。
  二、释义悟情,激发感情
  朗读既是一种把书面语言用声音表达出来的言语活动,也是一种讲究吐字、表情达意的艺术,所以培养语感就必须在朗读上进行。可用直观演示的形式来释义。并且“文以情动人”,藏文教材中写得文质兼美,声情并茂的文章,俯拾皆是。画家罗丹说:“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要我们细读内容丰富的藏文教材,不难发现它蕴含着美,充满了美,有许多落笔为画、脱笔为诗的佳篇。教师着力发掘这些优美课文中的审美因素,或将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使教学内容具有美的特征,是有意识地将美育融入藏文教学之中的前提。教师应充分揭示文章中蕴含的情感内容,让学生为情所动,从而进入审美境界,感受到审美对象的美。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深得其中精髓,在教学中能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并以各种手段去激发学生的情感,将他们带入课文特定的情境之中,接受美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创设情境,在情景中深化语感
  文学作品不仅具有字面意义,而且还有言外之意或语外之意的高情远韵和“可解不可解”之意,这种语感才是最敏锐、最深切的。精鹜八极,心游万仞的想象与联想,对于这种最敏锐、最深切的语感的形成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由于语感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理性思维的参与,离不开对语言文字的灵敏感觉,离不开学生的悟性。因此,我就积极创设语感情境,让学生学会分析、琢磨,从而实现对语言的准确领悟。
  四、发挥想象,神领意会
  学生虽然审美经验不多,但也绝不是一张白纸,教师应当结合课文内容引导他们选择角度,用自己的经验去补充形象、丰富形象,再创造出新的审美意象来。如果说理解比较能够再现形象美的话,那么想象就可以拓展和创造意境。常言道“诗情画意,诗中有情,画中有意”,选入课本的诗歌和散文,正是由于充满了诗情画意,言虽尽而意无穷,才能留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因此,教学时我们总是让学生驰骋想象的风帆,去开拓最美的意境。
  五、精心揣摩,深入理解
  一篇优秀文章,人物形象的确定、作品意境的深邃、景物描写的形象,都源自文字表达的精要、贴切、形象。因此,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对重要的字义、文句、修辞方法进行比较、归纳。要学会理解文字表达深层的含义。
  總之,情感体验是阅读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心理因素,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而诵读课文又是体验情感的有效方法之一。所以当学生语感得到提高时美感也随之也提高了,同之,当美感提高时藏文语感也会提高,二者是紧密联系的。
其他文献
我国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美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任务“是对学 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一、审美教育的根本目的及中学美育的任务  审美教育,即我们常说的美育,其根本目的是什么呢?我国近代美学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美育者 ,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
课堂教学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要求,针对有关教学内容,设置一系列问题情境,要求学生思考回答,以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教学质量。  一、增进师生交流,活跃课堂气氛  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在这种活动进程中,师生不仅存在知识的传递,而且还存在着人的感情交流。实现师生互动、双向交流的方法很多,其中常用且有效的就是恰当地进行课堂提问。一个好的问题犹如一条纽带,
下面以我校语文教研组为例,就“教研组如何通过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话题,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新形式下教研组的功能  教研组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细胞,是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肥沃土壤,更是教师团队合作的有效平台。一所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与教研组的工作有很大的关系,学校教研组要发挥自己的作用,就应该成为学校的五个中心。  1、教研组要成为先进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信息中心  新时代向教育提出了前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低年级的作文教学的要求是:加强学生口头作文练习,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激发孩子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说想象中的事物。所以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用嘴巴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这一过程,其实是孩子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只要学生愿意说,再加上教师的引导、多元化的评价,一定能激发学生愿意说、爱说的欲望,提高小学生的口头作文能力。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口头作文能力?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条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深刻地认识到班主任工作成功与否,其中很大的一个因素就在与对班级中几个后进生的教育上。他们在班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影响着整个班级的精神面貌。教育实践证明,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感情不仅是一种敦育手段,它本身也是一种教育教师的爱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金钥匙:俗话说“通情达理”,情理不达,情若通,理则达;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班主任就必须学会研究后进生的心理特点,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