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依据水质自动监测系统中常用的pH、DO、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四项评价指标及T、TB、EC、TOC等辅助指标的变化,研究各项参数间的相互关系变化来判断水体污染性质。
关键词: 自动监测;参数;污水团
中图分类号:TV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11)0410017-01
水质自动监测是一门新近发展起来的技术,它的连续在线为环境管理提供大量及时有效数据。如何利用这些数据判断出污水团的性质,对环境管理及污染事故预防意义重大。本文从理论入手,利用淮河石头埠水质自动站的监测数据,研究监测指标相互之间关系,依据理论分析判定污水团性质,经实践检验得到下述结论。
1 参数分析
水质参数之间紧密联系、相互影响,水质变化时一定有部分指标首先发生变化,依据这些变化指标全面分析可以判断污水团性质[1-3]。
1)高锰酸盐指数(IMn)由水体中还原性无机物质及有机物的量所决定,总有机碳(TOC)是水体中有机物含量指标,一般来说IMn与TOC具有同步趋势。但限于KMnO4法的氧化效率(约为50%),对含氮有机物、部分长链有机物等有机物的氧化能力不够,加之水中还原性无机物的影响,所以IMn并不能完全真实的代表水体中有机物的总量,当IMn发生变化时,要参考TOC变化趋势。
2)溶解氧(DO)指标它主要受大气压力、水温、含盐量等因素影响。压力、水温一定时,盐分升高,DO值下降,水中还原性物质会消耗DO;当水体中有机物增加,且复氧速度小于耗氧速度,水中DO下降;当水体下部厌氧菌对有机物进行厌氧分解,还可造成复氧速率持续降低。因此,DO指标对水质污染较为敏感,其中DO与IMn的同步变化最为明显。
3)氨氮(NH3-N)值主要反映水中非离子氨含量,氨氮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种养植业排水等,因此氨氮值升高总伴随着水体中电解质含量升高。
4)pH值的变化说明水体中原有电解平衡被打破,表明水体中污染物存在状态。pH值的变化伴随着离子浓度变化,从而引起EC变化。pH值由水体中酸性或碱性物质量及电离程度决定,同时要考虑各种污染物在水体中的复合作用,不同的盐类构成缓冲体系,使pH值未发生变化的可能。pH值变化时一定要参考EC、NH3-N、DO等参数。
5)电导率(EC)值主要受水中電解质影响,与电解质的种类、溶液的浓度及温度等有关。EC值高低,可预知水中电解质总量。水体受无机污染时,EC变化较大;有机物多为非电解质或弱电解质,有机物污染对EC影响弱,TOC、IMn变化大,虽然有些有机物碱金属盐等化合物在水中可部分离解,对EC产生一定影响,总的说来,EC值变化不大。对淮河中游的水体来说,氨氮含量的升高总伴随着水中电解质增加,因此EC和NH3-N的变化具同步性。
6)浊度(TB)值的高低受水中粘土矿物、泥沙、无机或有机胶体等物质含量影响。当水中电解质含量增加,使得胶体ζ电势减小,胶粒发生聚集而析出,TB下降。故此TB值与EC值有直接相关关系。但当水量较大、流速较高时,TB也会升高,这时的TB值取决于流速;当水流变缓时,TB值取决于EC的变化,符合上述变化规律。
2 结论
通过上述对各参数分析,各参数对应变化归纳出如图1所示关系,可将污水团分为有机污染物为主、无机污染物为主及混合型三种类型。
根据石头埠水质自动站2001~2004年8月日监测数据及水质标准
(GB3838-2002),可大致做如表1的细化。当各参数变化范围在20%范围内,均可认为正常变化。因DO受水温影响较大,所以一年四季的变化较大,但水体中污染物质含量升高时,DO含量都会较正常水平降低。当DO浓度变化在25%以内,水温变化>4℃时,其余监测指标变化不大,水温可能是DO浓度变化的主要因素;当DO浓度较正常水平下降25%以上,主要参数和参考指标变化,应考虑是污水团,对污水团性质做出判别方法见表1。
图1监测值相关关系图
表1参数变化与污染团性质表
3 实例分析
图22004年7月19~7月27日参数变化
如图2所示,2004年7月19日8时,EC、NH3-N、TB的数值开始异常逐步升高,同时IMn、TOC也开始同步波动,DO急剧下降,pH呈小幅度升高。此时NH3-N值变化不能单以pH升高来解释,是水体中造成NH3-N升高的污染物含量高低决定;TB值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大,因雨水冲刷及水流扰动引起河水SS升高,TB值增加,此时EC对TB的影响已不明显,EC、TB两者同时大幅升高。从图中EC、NH3-N的峰形变化,可看出从7月19日8时~7月21日6时,第一股洪峰过境,水体中含有大量以无机物为主的污染物,EC、TB、NH3-N大幅升高,IMn有小幅升高,DO被大量消耗,7月19日18时DO已降为零,EC在7月20日10点~11点监测值达到仪器监测上限(1018μs/cm),氨氮在7月20日15时达到监测值最高点8.68mg/L,第一股以无机物为主的污水达到顶峰。在第一股污水过境过程中,IMn也基本保持整体升高趋势,在7月20日17时达到最高点12.34mg/L,随后有所降低。到7月21日9时,氨氮已降至1.58,EC降至325,TB由仪器的测量上限152NTU降至122NTU左右,说明第一股污水已过境,此股污水是以无机物为主的混合型污水。7月20日22时,EC、氨氮继续下降,水体中无机污染物浓度继续降低;TB也在缓慢降低,说明水流有所变缓,此时IMn、TOC开始有同步大幅升高,并保持总体上升趋势,至7月22日8时,TOC、IMn均升至最高点,此时NH3-N已降至三类水质标准,这是继第一股以无机物为主的混合型污水之后第二股有机型污水,7月22日14时,IMn、TOC开始下降,水中有机物降低过程中,TB缓慢升高,说明水量增大,加快了污染团过境的速度,7月23日15时,IMn浓度已降至轻微有机污染水平,氨氮保持在Ⅱ类水质标准。其后因淮河仍保持较高流量、流速,水体中杂质含量很高,所以IMn基本保持轻微有机污染水平,水体复氧缓慢,此时污水团已分两批过境。
4 结语
本文所做结论关系是理论推导,在实际的水体中,各种物质含量及其相互之间影响要复杂的多[4],各水系的污染物有各自特征,因此相关性也就不会完全相同,本文谨以淮河中游水质为例而总结,在实际运用中,因各流域的产业结构不同,要根据不同水体的环境因素及不同污染物的作用,通过本文方法找出适合当地水质状况的特征指标,以便能更准确、可靠的判断污水团性质。
参考文献:
[1]奚旦立等,环境监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武汉大学等校编,无机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4.
[3]樊邦棠编著,环境化学,浙江大学出版社,1991.
[4]刘培桐主编,环境学概论(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关键词: 自动监测;参数;污水团
中图分类号:TV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11)0410017-01
水质自动监测是一门新近发展起来的技术,它的连续在线为环境管理提供大量及时有效数据。如何利用这些数据判断出污水团的性质,对环境管理及污染事故预防意义重大。本文从理论入手,利用淮河石头埠水质自动站的监测数据,研究监测指标相互之间关系,依据理论分析判定污水团性质,经实践检验得到下述结论。
1 参数分析
水质参数之间紧密联系、相互影响,水质变化时一定有部分指标首先发生变化,依据这些变化指标全面分析可以判断污水团性质[1-3]。
1)高锰酸盐指数(IMn)由水体中还原性无机物质及有机物的量所决定,总有机碳(TOC)是水体中有机物含量指标,一般来说IMn与TOC具有同步趋势。但限于KMnO4法的氧化效率(约为50%),对含氮有机物、部分长链有机物等有机物的氧化能力不够,加之水中还原性无机物的影响,所以IMn并不能完全真实的代表水体中有机物的总量,当IMn发生变化时,要参考TOC变化趋势。
2)溶解氧(DO)指标它主要受大气压力、水温、含盐量等因素影响。压力、水温一定时,盐分升高,DO值下降,水中还原性物质会消耗DO;当水体中有机物增加,且复氧速度小于耗氧速度,水中DO下降;当水体下部厌氧菌对有机物进行厌氧分解,还可造成复氧速率持续降低。因此,DO指标对水质污染较为敏感,其中DO与IMn的同步变化最为明显。
3)氨氮(NH3-N)值主要反映水中非离子氨含量,氨氮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种养植业排水等,因此氨氮值升高总伴随着水体中电解质含量升高。
4)pH值的变化说明水体中原有电解平衡被打破,表明水体中污染物存在状态。pH值的变化伴随着离子浓度变化,从而引起EC变化。pH值由水体中酸性或碱性物质量及电离程度决定,同时要考虑各种污染物在水体中的复合作用,不同的盐类构成缓冲体系,使pH值未发生变化的可能。pH值变化时一定要参考EC、NH3-N、DO等参数。
5)电导率(EC)值主要受水中電解质影响,与电解质的种类、溶液的浓度及温度等有关。EC值高低,可预知水中电解质总量。水体受无机污染时,EC变化较大;有机物多为非电解质或弱电解质,有机物污染对EC影响弱,TOC、IMn变化大,虽然有些有机物碱金属盐等化合物在水中可部分离解,对EC产生一定影响,总的说来,EC值变化不大。对淮河中游的水体来说,氨氮含量的升高总伴随着水中电解质增加,因此EC和NH3-N的变化具同步性。
6)浊度(TB)值的高低受水中粘土矿物、泥沙、无机或有机胶体等物质含量影响。当水中电解质含量增加,使得胶体ζ电势减小,胶粒发生聚集而析出,TB下降。故此TB值与EC值有直接相关关系。但当水量较大、流速较高时,TB也会升高,这时的TB值取决于流速;当水流变缓时,TB值取决于EC的变化,符合上述变化规律。
2 结论
通过上述对各参数分析,各参数对应变化归纳出如图1所示关系,可将污水团分为有机污染物为主、无机污染物为主及混合型三种类型。
根据石头埠水质自动站2001~2004年8月日监测数据及水质标准
(GB3838-2002),可大致做如表1的细化。当各参数变化范围在20%范围内,均可认为正常变化。因DO受水温影响较大,所以一年四季的变化较大,但水体中污染物质含量升高时,DO含量都会较正常水平降低。当DO浓度变化在25%以内,水温变化>4℃时,其余监测指标变化不大,水温可能是DO浓度变化的主要因素;当DO浓度较正常水平下降25%以上,主要参数和参考指标变化,应考虑是污水团,对污水团性质做出判别方法见表1。
图1监测值相关关系图
表1参数变化与污染团性质表
3 实例分析
图22004年7月19~7月27日参数变化
如图2所示,2004年7月19日8时,EC、NH3-N、TB的数值开始异常逐步升高,同时IMn、TOC也开始同步波动,DO急剧下降,pH呈小幅度升高。此时NH3-N值变化不能单以pH升高来解释,是水体中造成NH3-N升高的污染物含量高低决定;TB值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大,因雨水冲刷及水流扰动引起河水SS升高,TB值增加,此时EC对TB的影响已不明显,EC、TB两者同时大幅升高。从图中EC、NH3-N的峰形变化,可看出从7月19日8时~7月21日6时,第一股洪峰过境,水体中含有大量以无机物为主的污染物,EC、TB、NH3-N大幅升高,IMn有小幅升高,DO被大量消耗,7月19日18时DO已降为零,EC在7月20日10点~11点监测值达到仪器监测上限(1018μs/cm),氨氮在7月20日15时达到监测值最高点8.68mg/L,第一股以无机物为主的污水达到顶峰。在第一股污水过境过程中,IMn也基本保持整体升高趋势,在7月20日17时达到最高点12.34mg/L,随后有所降低。到7月21日9时,氨氮已降至1.58,EC降至325,TB由仪器的测量上限152NTU降至122NTU左右,说明第一股污水已过境,此股污水是以无机物为主的混合型污水。7月20日22时,EC、氨氮继续下降,水体中无机污染物浓度继续降低;TB也在缓慢降低,说明水流有所变缓,此时IMn、TOC开始有同步大幅升高,并保持总体上升趋势,至7月22日8时,TOC、IMn均升至最高点,此时NH3-N已降至三类水质标准,这是继第一股以无机物为主的混合型污水之后第二股有机型污水,7月22日14时,IMn、TOC开始下降,水中有机物降低过程中,TB缓慢升高,说明水量增大,加快了污染团过境的速度,7月23日15时,IMn浓度已降至轻微有机污染水平,氨氮保持在Ⅱ类水质标准。其后因淮河仍保持较高流量、流速,水体中杂质含量很高,所以IMn基本保持轻微有机污染水平,水体复氧缓慢,此时污水团已分两批过境。
4 结语
本文所做结论关系是理论推导,在实际的水体中,各种物质含量及其相互之间影响要复杂的多[4],各水系的污染物有各自特征,因此相关性也就不会完全相同,本文谨以淮河中游水质为例而总结,在实际运用中,因各流域的产业结构不同,要根据不同水体的环境因素及不同污染物的作用,通过本文方法找出适合当地水质状况的特征指标,以便能更准确、可靠的判断污水团性质。
参考文献:
[1]奚旦立等,环境监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武汉大学等校编,无机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4.
[3]樊邦棠编著,环境化学,浙江大学出版社,1991.
[4]刘培桐主编,环境学概论(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