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城市规划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发展生态城市。生态化是指在环境保护时代,将生态学原则和理念运用到其他领域,生态化的目的是解决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实现人类活动与环境协调发展。影响该领域的研究和发展的过程。其本质是协调生物及其活动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实现生态平衡。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保理念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城市规划逐步向生态化方向发展,生态城市成为城市规划生态化的必然结果。本文首先分析了生态城市的概念,对城市规划生态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对当今城市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城市规划 生态化 建议
一、生态化城市概念
"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依据主要源自可持续发展理念,及把城市生态学原理落实到城市规划、设计及管理。城市生态学是生态城市规划之理论基础,应用在城市规划的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城市本身为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生态系统,有资源投入产出之过程,亦有生成代谢之循环。二是城市本身同时为地球整体生态系统之一部分,它对自然生态之影响可以是相辅相成。但亦可能会产生不可回转之负面效应。三是由于城市是生态系统之一部分,有关应用在生态学之概念如承载力,生态价值、多样性、生态链、资源使用及供应,生态足迹等都可应用在城市规划和管理。
二、生态城市规划的目标
1、实现城市自然生态的和谐发展
通过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使城市生态环境逐步得到改善,并向更高的水平发展,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自然资源,从根本上消除环境污染,使各类环境指标均达到国家相关环境功能标准要求。努力构建一种具备自我调节功能和充满生命活力的人居环境,使该环境体现较强适应性和较高多样性,从而促进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与人的和谐共存。
2、实现城市生态经济的高效发展
生态城市规划不仅要实现城市经济系统的高效运行,促进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更要实现对能源和资源的高效利用,以此作为促进经济效益增长的不竭动力。生态城市规划倡导发展以绿色理念为主的生态型产业,力求以最小的生态代价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从而构建资源利用最优化的经济生态系统。
3、实现城市生态社会的文明发展
生态城市规划的目的在于促进社会科学技术、物质生产和精神文明的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居住环境质量,满足居民健身、娱乐、学习、审美等多种需求,从而提升人们的道德水平、文化素养和自然境界,将社会生态文明作为人们共同追求的价值观念之一。
三、生态城市规划的建议分析
1、加强科技方面的投入,以绿色技术支撑生态城市建设
现阶段,随着我国高新技术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在一定程度上为建设生态城市提供了技术条件。目前,虽然一些绿色技术已经被应用到生态环境的建设当中,但在循环生产技术上的研发力度还略显不足。为此,可采取如下应对措施:其一,给予技术的开发及创新者适当的奖励,借此来提高研发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其二,加大循环生产技术的开发力度,做好基础性研究工作,如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等;其三,尽快建立并完善循环生产技术体系,并将各项先进技术应用到体系的构建当中,以此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生产体系。
2、关于城市景观规划设计
景观规划设计的实现是过程而不是终极,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树木需要时间成长,自然系统因为人类活动的干扰和破坏而需要时间来自我调整和恢复。这是很基本的常识,但却往往被人所忽视。景观系统中,因为包含了太多的自然要素,就像一个有机体,它不断自我完善,而且时间越长,效果会越好。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的目标是建立在由建筑、园林等为主的人文景观和各类自然生态景观构成的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建筑景观设计的重点是在平面规划的基础上做好空间天际轮廓线的规划设计。园林设计的重点是要做好沿江、河、湖、溪等两岸林带以及城市公园、城市广场的景观设计,提高生态效益、景观效应和共享性。各类自然生态景观的设计重在完善基础设施,完善生态功能,提高其生态效益、景观效应和共享性。
3、关于居住区的规划设计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在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由于生产技术的落后,我国平均建筑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3倍,造成的污染也相当严重,我国的一些城市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严重污染"城市。房地产开发和使用是一种消耗大量资源,产生大量废物的产业。为了人们卫生、健康、舒适地生活,必须将环境保护放在重要位置。要用生态建筑原理对居住区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形成生态建筑与完善的基础设施构成的生活环境以及包括精神文明在内的社会生态系统。
城市规划为城市构建蓝图,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生态城市规划更是人类文明演进的标志,是规划理念的升华,是环保意识的觉醒,是发展观念的变革,是今后城市规划的目标和方向。生态型城市规划一方面指出了城市规划,另一方面关注了生态,所以,生态城市规划的标准是城市规划标准和生态城市规划内容的有机结合,更注重了城市规划中的和谐因素。城市规划生态性的迷失及弥合城市不仅是作为整体而存在的,更是作为一个生态性的整体而存在的,这也就决定了城市规划实践的走向是顺应自然的建设路线.
参考文献:
[1]王如松.高效.和谐——城市生态调控原则和方法[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268.
[2]陈爱群.城市规划基本标准术语[J].测绘科技情报,2008(2).
[3]韩昊英,赖世刚,吴次芳.中国当代城市规划的战略观——复杂城市系统中设计与战略型规划的解析[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预印本,2009(6).
[4]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丁浩,性别男,民族汉
关键词 城市规划 生态化 建议
一、生态化城市概念
"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依据主要源自可持续发展理念,及把城市生态学原理落实到城市规划、设计及管理。城市生态学是生态城市规划之理论基础,应用在城市规划的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城市本身为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生态系统,有资源投入产出之过程,亦有生成代谢之循环。二是城市本身同时为地球整体生态系统之一部分,它对自然生态之影响可以是相辅相成。但亦可能会产生不可回转之负面效应。三是由于城市是生态系统之一部分,有关应用在生态学之概念如承载力,生态价值、多样性、生态链、资源使用及供应,生态足迹等都可应用在城市规划和管理。
二、生态城市规划的目标
1、实现城市自然生态的和谐发展
通过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使城市生态环境逐步得到改善,并向更高的水平发展,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自然资源,从根本上消除环境污染,使各类环境指标均达到国家相关环境功能标准要求。努力构建一种具备自我调节功能和充满生命活力的人居环境,使该环境体现较强适应性和较高多样性,从而促进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与人的和谐共存。
2、实现城市生态经济的高效发展
生态城市规划不仅要实现城市经济系统的高效运行,促进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更要实现对能源和资源的高效利用,以此作为促进经济效益增长的不竭动力。生态城市规划倡导发展以绿色理念为主的生态型产业,力求以最小的生态代价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从而构建资源利用最优化的经济生态系统。
3、实现城市生态社会的文明发展
生态城市规划的目的在于促进社会科学技术、物质生产和精神文明的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居住环境质量,满足居民健身、娱乐、学习、审美等多种需求,从而提升人们的道德水平、文化素养和自然境界,将社会生态文明作为人们共同追求的价值观念之一。
三、生态城市规划的建议分析
1、加强科技方面的投入,以绿色技术支撑生态城市建设
现阶段,随着我国高新技术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在一定程度上为建设生态城市提供了技术条件。目前,虽然一些绿色技术已经被应用到生态环境的建设当中,但在循环生产技术上的研发力度还略显不足。为此,可采取如下应对措施:其一,给予技术的开发及创新者适当的奖励,借此来提高研发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其二,加大循环生产技术的开发力度,做好基础性研究工作,如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等;其三,尽快建立并完善循环生产技术体系,并将各项先进技术应用到体系的构建当中,以此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生产体系。
2、关于城市景观规划设计
景观规划设计的实现是过程而不是终极,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树木需要时间成长,自然系统因为人类活动的干扰和破坏而需要时间来自我调整和恢复。这是很基本的常识,但却往往被人所忽视。景观系统中,因为包含了太多的自然要素,就像一个有机体,它不断自我完善,而且时间越长,效果会越好。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的目标是建立在由建筑、园林等为主的人文景观和各类自然生态景观构成的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建筑景观设计的重点是在平面规划的基础上做好空间天际轮廓线的规划设计。园林设计的重点是要做好沿江、河、湖、溪等两岸林带以及城市公园、城市广场的景观设计,提高生态效益、景观效应和共享性。各类自然生态景观的设计重在完善基础设施,完善生态功能,提高其生态效益、景观效应和共享性。
3、关于居住区的规划设计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在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由于生产技术的落后,我国平均建筑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3倍,造成的污染也相当严重,我国的一些城市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严重污染"城市。房地产开发和使用是一种消耗大量资源,产生大量废物的产业。为了人们卫生、健康、舒适地生活,必须将环境保护放在重要位置。要用生态建筑原理对居住区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形成生态建筑与完善的基础设施构成的生活环境以及包括精神文明在内的社会生态系统。
城市规划为城市构建蓝图,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生态城市规划更是人类文明演进的标志,是规划理念的升华,是环保意识的觉醒,是发展观念的变革,是今后城市规划的目标和方向。生态型城市规划一方面指出了城市规划,另一方面关注了生态,所以,生态城市规划的标准是城市规划标准和生态城市规划内容的有机结合,更注重了城市规划中的和谐因素。城市规划生态性的迷失及弥合城市不仅是作为整体而存在的,更是作为一个生态性的整体而存在的,这也就决定了城市规划实践的走向是顺应自然的建设路线.
参考文献:
[1]王如松.高效.和谐——城市生态调控原则和方法[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268.
[2]陈爱群.城市规划基本标准术语[J].测绘科技情报,2008(2).
[3]韩昊英,赖世刚,吴次芳.中国当代城市规划的战略观——复杂城市系统中设计与战略型规划的解析[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预印本,2009(6).
[4]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丁浩,性别男,民族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