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导入是数学教学中重要的一环,也是一堂课成功的起点和关键。好的导入,如同路标,如同序幕,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能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积极思维,勇于探索,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教学就达到预期的效果。
【关键词】新课导入;导入艺术;求知欲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2-0173-01
上好一堂数学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是数学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环,也是一堂课成功的起点和关键。好的导入,如同路标,如同序幕,不仅能吸引住学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能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积极思维,勇于探索,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反之学生很难马上进入角色,学习不会积极主动,教学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一定重视教学伊始的导入艺术。这里归纳出八种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情况选择恰当的导入方法。
1 开门见山法
直接点明要学习的内容,即开门见山。上课一开始,教师就直接揭示课题,将有关内容直接呈现给学生,用三言两语直接阐明对学生的目的要求,简洁明快地讲述或设问,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心中有数,诱发探求新知识的兴趣,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引导到课堂教学中来。例如,讲“整式的加减”时这样导入新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整式的相关概念、合并同类项法则、去括号和添括号法则,本节课,我们将运用概念及法则来学习整式的加减运算。这样可达到一开始就明确目标,突出重点的效果。又如,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第一课时)时,可以在复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般式等基本知识后,直接提出问题:“对于形如 的方程,如何求解?”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特殊情形“的解法”,然后导出新课题:“直接开平方法”。开门见山导入法具有简洁明快的特点,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引起学生有意注意,帮助学生把握学习方向。凡属学生所熟知的事物或一点就可以大致了解的教学内容,可采用开门见山法。
2 温故知新法
数学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表现出极强的系统性。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又是旧知识的发展和延伸。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新知识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的旧知识建立联系的过程。学生对与新知识联系最紧密的旧知识的理解掌握运用的程度,必然影响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就要求我们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水平出发,在课堂导入时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建构,从而理解掌握知识,弄清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学生感到新知识不新,难又不十分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的做法是:以学生已有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温故而知新,通过提问、练习等教学活动,提供新旧知识的联系点,从“旧的”过渡到“新的”,从“已知的”拓展到“未知的”,既巩固了旧知识,又为新知识做了铺垫。例如:在教学“多项式除以单项式”时,我就先出示了一组多项式乘单项式,要学生做题并要求说出计算方法,然后把上题中的乘号改成除号,问学生现在属于什么算式,学生回答: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师:你们能借用多项式乘单项式的方法去试算一下今天要学的知识吗?于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均跃跃欲试,成功的用学过的乘法知识解决了当天的除法知识,并且在解决过程中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
3 联系生活法
数学起源于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而生活实例又生动又具体,因此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或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学习材料,把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实例作为认识的背景材料,导入课题,不仅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尽快唤起学生的认知行为,促成学生主动思考,为课堂的后继实施作好准备。例如,在“用正多边形拼地板”的教学导入:我先让学生分组去收集生活中可以见到的地砖和墙砖的图案,介绍生活中的一个例子:一天,小明到他爸爸开的瓷砖厂里参观,发现各色各样的地板砖令人目不暇接,他走到样品展览区,发现各种不同形状的地板砖铺成的样板,你看,那由三角形铺成的井然有序,由正六边形铺成的像盛开的花朵,由四边形拼接的错落有致。
象这样的引入, 从学生身边的事和物入手,由学生自己去计算,思考,很自然,亲切,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想弄清楚到底是什么道理,带着这样的疑问进行学习,使学生更加明白学习数学的现实意义,凸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很多数学内容都可以用这种方式导入,如数轴的概念、科学记数法概念、正负数概念、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等。
4 故事导入法
针对学生爱听有趣的奇闻轶事的心理特点,在新课开始之前,我们不要急于提示课题,而是先讲一个与本课题有关的数学故事、寓言、典故、迷语、趣闻等来提示课题,使学生在好奇中思索、探究问题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处于一种“心求通而不能,口欲言而非达”的愤悱状态,他们急切地盼着老师把“谜底”揭开,由此非常巧妙地导入了新课。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开展思维,丰富联想,使学生一开始就精神饱满、兴致勃勃地投入新知识学习中去,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急于释疑迫切要求之下学习。学生对此会产生很大的兴趣,都跃跃欲试,先由学生按自己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但发现很复杂,然后老师再提出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决,在两相比较下,学生很容易发现此问题用方程的办法解决比较简单。这样的导入,既生动有趣,又蕴含着新知识。能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实际上,以与教学有关的趣闻、故事作为新知识的切入点,在平时的课堂导入中,教师可以适当的进行介绍,有时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5 动手操作法
根据初中生好奇爱动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动手、动脑,主动地去探索数学知识,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他们在亲自感知事物的同时,发展思维,开发智力,主动、愉快地获取知识和技能。操作导入能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气氛热烈轻松,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一开始就进入了最佳状态。由此可见,动手操作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源泉,能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促成教学的良性循环。因此上课时应适当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和实验,通过动手动脑去探索新知识,主动发现欲学新知识的奥秘,引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总之,数学教学导入有多种方法和形式,诸如还有归纳导入法、演示导入法、综合导入法、转换导入法、逆向导入法、情景创设法、一题多变法、错例讲评法等,但要注意,无论什么样的导入都不能偏离主题,而应与所学的内容紧密相连。要设计好每节课的导入并不是容易的,一要靠老师钻研教材,二要靠老师平时挖掘积累生活生产中应用数学知识,方法的实例,广泛猎取数学信息,动脑筋想办法组织素材。以此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苦学”为“乐学”,变“学会”为“会学”,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导入;导入艺术;求知欲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2-0173-01
上好一堂数学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是数学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环,也是一堂课成功的起点和关键。好的导入,如同路标,如同序幕,不仅能吸引住学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能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积极思维,勇于探索,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反之学生很难马上进入角色,学习不会积极主动,教学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一定重视教学伊始的导入艺术。这里归纳出八种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情况选择恰当的导入方法。
1 开门见山法
直接点明要学习的内容,即开门见山。上课一开始,教师就直接揭示课题,将有关内容直接呈现给学生,用三言两语直接阐明对学生的目的要求,简洁明快地讲述或设问,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心中有数,诱发探求新知识的兴趣,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引导到课堂教学中来。例如,讲“整式的加减”时这样导入新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整式的相关概念、合并同类项法则、去括号和添括号法则,本节课,我们将运用概念及法则来学习整式的加减运算。这样可达到一开始就明确目标,突出重点的效果。又如,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第一课时)时,可以在复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般式等基本知识后,直接提出问题:“对于形如 的方程,如何求解?”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特殊情形“的解法”,然后导出新课题:“直接开平方法”。开门见山导入法具有简洁明快的特点,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引起学生有意注意,帮助学生把握学习方向。凡属学生所熟知的事物或一点就可以大致了解的教学内容,可采用开门见山法。
2 温故知新法
数学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表现出极强的系统性。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又是旧知识的发展和延伸。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新知识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的旧知识建立联系的过程。学生对与新知识联系最紧密的旧知识的理解掌握运用的程度,必然影响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就要求我们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水平出发,在课堂导入时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建构,从而理解掌握知识,弄清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学生感到新知识不新,难又不十分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的做法是:以学生已有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温故而知新,通过提问、练习等教学活动,提供新旧知识的联系点,从“旧的”过渡到“新的”,从“已知的”拓展到“未知的”,既巩固了旧知识,又为新知识做了铺垫。例如:在教学“多项式除以单项式”时,我就先出示了一组多项式乘单项式,要学生做题并要求说出计算方法,然后把上题中的乘号改成除号,问学生现在属于什么算式,学生回答: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师:你们能借用多项式乘单项式的方法去试算一下今天要学的知识吗?于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均跃跃欲试,成功的用学过的乘法知识解决了当天的除法知识,并且在解决过程中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
3 联系生活法
数学起源于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而生活实例又生动又具体,因此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或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学习材料,把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实例作为认识的背景材料,导入课题,不仅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尽快唤起学生的认知行为,促成学生主动思考,为课堂的后继实施作好准备。例如,在“用正多边形拼地板”的教学导入:我先让学生分组去收集生活中可以见到的地砖和墙砖的图案,介绍生活中的一个例子:一天,小明到他爸爸开的瓷砖厂里参观,发现各色各样的地板砖令人目不暇接,他走到样品展览区,发现各种不同形状的地板砖铺成的样板,你看,那由三角形铺成的井然有序,由正六边形铺成的像盛开的花朵,由四边形拼接的错落有致。
象这样的引入, 从学生身边的事和物入手,由学生自己去计算,思考,很自然,亲切,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想弄清楚到底是什么道理,带着这样的疑问进行学习,使学生更加明白学习数学的现实意义,凸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很多数学内容都可以用这种方式导入,如数轴的概念、科学记数法概念、正负数概念、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等。
4 故事导入法
针对学生爱听有趣的奇闻轶事的心理特点,在新课开始之前,我们不要急于提示课题,而是先讲一个与本课题有关的数学故事、寓言、典故、迷语、趣闻等来提示课题,使学生在好奇中思索、探究问题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处于一种“心求通而不能,口欲言而非达”的愤悱状态,他们急切地盼着老师把“谜底”揭开,由此非常巧妙地导入了新课。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开展思维,丰富联想,使学生一开始就精神饱满、兴致勃勃地投入新知识学习中去,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急于释疑迫切要求之下学习。学生对此会产生很大的兴趣,都跃跃欲试,先由学生按自己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但发现很复杂,然后老师再提出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决,在两相比较下,学生很容易发现此问题用方程的办法解决比较简单。这样的导入,既生动有趣,又蕴含着新知识。能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实际上,以与教学有关的趣闻、故事作为新知识的切入点,在平时的课堂导入中,教师可以适当的进行介绍,有时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5 动手操作法
根据初中生好奇爱动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动手、动脑,主动地去探索数学知识,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他们在亲自感知事物的同时,发展思维,开发智力,主动、愉快地获取知识和技能。操作导入能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气氛热烈轻松,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一开始就进入了最佳状态。由此可见,动手操作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源泉,能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促成教学的良性循环。因此上课时应适当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和实验,通过动手动脑去探索新知识,主动发现欲学新知识的奥秘,引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总之,数学教学导入有多种方法和形式,诸如还有归纳导入法、演示导入法、综合导入法、转换导入法、逆向导入法、情景创设法、一题多变法、错例讲评法等,但要注意,无论什么样的导入都不能偏离主题,而应与所学的内容紧密相连。要设计好每节课的导入并不是容易的,一要靠老师钻研教材,二要靠老师平时挖掘积累生活生产中应用数学知识,方法的实例,广泛猎取数学信息,动脑筋想办法组织素材。以此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苦学”为“乐学”,变“学会”为“会学”,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