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重难点突破的课堂小实验的开发

来源 :生物学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jwx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生命科学知识比较抽象、微观,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初中生的理解,这成为了他们学习上的难点。本文主要从课堂小实验的开发途径、原则及教育功能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在时间和空间都有限的课堂上,设计、开发一些课堂小实验来突破教学重难点,有效提升核心素养。
其他文献
本文以“细胞的能量‘货币’ATP”一节同课异构的教学为例,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展开实验探究、建构物理模型和设计问题链等教学环节的对比分析,表明优秀的教学设计,均能达到激发问题思维,培养逻辑思维,训练思维方法并丰富与发展思维,从而锤炼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的目标。
“意义炼制”是学生学习新知识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种思维过程,对学生深入理解、牢固掌握知识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结合个人教学实践,从创设认知冲突、开展课堂辩论、注重生成性学习、注重学生的自主迁移四个方面谈对基于意义炼制的教学策略思考。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是生物学教学的核心任务之一。本文从课前以教材为载体整合思维资源、课堂以论证教学为策略培养思维和课后以作业活动为延伸三个方面,进行科学思维的教学探索,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实效性。
在“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的复习课教学设计中,以水分在植物体内的吸收、运输、蒸发所经过的植物器官为主线来复习相关的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和科学严谨的归纳能力等。
本文以“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为例,利用论证探究式教学模型开展不同氧气条件下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及其产物的论证,从布置任务活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实验收集、分析数据形成主张,再引导学生质疑反驳并进行合理的辩护,最后达成共识。在论证、质疑、辩驳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加深学生对相关生物学概念的理解,在实验实施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是生物学学科发展以及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的教学实践出发,借系统性思维、适应性学习、科学实践与应用以及科学史的拓展应用对发展创造性思维的深度学习进行探索。
“学习探索情境”试题较好地体现了生物学的学科特色,在试卷中出现频率高。本文以辣椒素特异性受体分子的发现和研究情境为例,呈现试题,还原命题过程,并从知识内容、情境选择、解题思路等三个维度观察试题。“学习探索情境”试题的命制应遵循“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围绕“生物学核心素养”的隐性主线,关注多种能力的考查,强调“思维可视化”。
将“人体呼吸系统组成和呼吸运动的过程”设计与制作在一个模型中,在学生掌握呼吸系统组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呼吸运动的基本原理,并同时演示肋骨、膈肌和肺的协同变化。可使学生将人体呼吸系统组成与呼吸运动过程的认知融会贯通。
在“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教学中,基于构建模型和小组活动,贯穿使用假说演绎法层层剖析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以期学生在获取基础知识的同时,提升科学探究能力,形成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对“探究不同供氧环境下酵母的呼吸方式”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究实验,通过三个学生活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认识不同条件下细胞获取能量的方式不同。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体会生物代谢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实现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