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中,我们往往比较关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忽略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实际上,教师应想尽办法让孩子很好地走进文本、了解文本。
了解写作背景。有效对话作者心灵
在教学张志和的《渔歌子》一课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体会词人淡泊名利的情怀和怡然自得的心境。课前,我进行了材料搜集,找到了一段资料,教学效果不错。
师:张志和,字子同,初名龟龄,十六岁时向肃宗献策,深受赏识和重用,被任命为待诏翰林,赐名“志和”。后来因事贬官为南浦尉,但他并没有去上任,而是托词亲丧回到了老家,并且从此以后不再作官,长期过着隐逸的生活。他的哥哥张松龄怕他“放浪而不返”,会惹麻烦,特地针对他的《渔歌子》词写了一首和作《和答弟志和渔父歌》:“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哥哥说——
生:“且须归”。
师:张志和说——
生:“不须归”
师:“且须归”呀。
生:“不须归”
师:为什么“不须归”?
生:我已经厌倦了朝廷的勾心斗角。
生:那些名呀、利呀,都远离我吧,我不会再去那个乌烟瘴气的朝廷。
生:我只愿过安宁祥和的生活,我只愿停留在这青山绿水中。
从精彩的回答中,我知道孩子们体会到了词人的“淡泊明志”“归隐山林”的决心,难点一下子突破。所以,当我们指导孩子在与文本“对话”时,一定要联系作者的心境,联系时代背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走进文本,深度感悟文本。
语言渲染情境,有效融入故事氛围
《半截蜡烛》叙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为了隐藏情报,与突然闯入的德国军官巧妙周旋的故事。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创设情境就显得尤为重要。我用低沉的声音开始向孩子讲述:
师:又是一个冬天的傍晚,夜幕慢慢地降临,虽然天还没完全黑,但四周已静得可怕,只剩呼呼作响的风声。伯诺德夫人叫孩子们关上大门,借着窗口射进的昏暗的光将刚刚收到的情报快速的塞进金属管内依旧插入半截蜡烛内,放好,然后意味深长地看了看那只已经成功传递过几次情报的蜡烛,又微笑地看了看两个孩子……突然,“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屋外传来急促的敲门声,门被无情的踢开,她甚至还没反应过来,三个德军闯进屋子,它们是来例行检查的……
当中尉重新点燃火柴,文中说,“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
师(急促的声音描述):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蜡烛在燃烧,火苗在跳动,烛油在流淌,伯诺德夫人更是忐忑不安,她假装镇定地看了杰克一眼……”
当杰克的办法没有成功时,他生了火,静静地坐着。
师(放慢语速深情讲述):四周又是死一般的安静,只听见墙上的钟“滴答滴答”的走动声。此时杰克和杰奎琳更是有意无意地扫过那支蜡烛,此时,蜡烛也越烧越短,越来越短,空气仿佛在此刻即将凝固……”
生动的语言,让我和孩子们真正的进人了情景,学生感受到了语文课给他们带来的丰富的情感体验,很好地与文本进行了对话。
巧妙补白课文。有效拓展课文内容
例如,在教学《青蛙看海》时,重点感悟青蛙的坚持不懈、懂得做事要一步一个脚印。怎样让孩子感受青蛙登山的过程?我设计了说话练习:
师:青蛙跳呀跳呀,终于跳到了第20级台阶,此时他( ),他多想( )。
因为有了课前蛙跳30下的亲身经历,孩子们有了很好的语言描述。
生:青蛙跳呀跳呀,终于跳到了第20级台阶,此时他(感觉身体轻飘飘的,站都站不住),他多想(好好睡一觉睡觉)。
生:青蛙跳呀跳呀,终于跳到了第20级台阶,此时他(感觉脚发软),他多想(吃东西)。
师:跳了20级台阶,青蛙感觉是那么的辛苦,但是青蛙放弃了吗?
生:没有。
师:是的,没有放弃,他对自己说:……
生:他对自己说:“为了实现梦想,我要勇往直前。”
生:他对自己说:“坚持就是胜利,谁放弃就是胆小鬼。”
生:他对自己说:胜利就在眼前,我千万千万不能放弃,要坚持下去啊……
语文课上教师一定要挖掘好教材的留白,设计好说话训练,让孩子很好地与文本进行对话,让文本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让语文课真正可以对孩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总之,要想孩子成为文本的“知音”,教师就必须引导孩子与文本进行有效的“对话”。教学实践中,只有让学生与文本有了精彩的对话,我们的课堂才能变得更加生动,更具活力,更有生命力。
了解写作背景。有效对话作者心灵
在教学张志和的《渔歌子》一课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体会词人淡泊名利的情怀和怡然自得的心境。课前,我进行了材料搜集,找到了一段资料,教学效果不错。
师:张志和,字子同,初名龟龄,十六岁时向肃宗献策,深受赏识和重用,被任命为待诏翰林,赐名“志和”。后来因事贬官为南浦尉,但他并没有去上任,而是托词亲丧回到了老家,并且从此以后不再作官,长期过着隐逸的生活。他的哥哥张松龄怕他“放浪而不返”,会惹麻烦,特地针对他的《渔歌子》词写了一首和作《和答弟志和渔父歌》:“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哥哥说——
生:“且须归”。
师:张志和说——
生:“不须归”
师:“且须归”呀。
生:“不须归”
师:为什么“不须归”?
生:我已经厌倦了朝廷的勾心斗角。
生:那些名呀、利呀,都远离我吧,我不会再去那个乌烟瘴气的朝廷。
生:我只愿过安宁祥和的生活,我只愿停留在这青山绿水中。
从精彩的回答中,我知道孩子们体会到了词人的“淡泊明志”“归隐山林”的决心,难点一下子突破。所以,当我们指导孩子在与文本“对话”时,一定要联系作者的心境,联系时代背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走进文本,深度感悟文本。
语言渲染情境,有效融入故事氛围
《半截蜡烛》叙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为了隐藏情报,与突然闯入的德国军官巧妙周旋的故事。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创设情境就显得尤为重要。我用低沉的声音开始向孩子讲述:
师:又是一个冬天的傍晚,夜幕慢慢地降临,虽然天还没完全黑,但四周已静得可怕,只剩呼呼作响的风声。伯诺德夫人叫孩子们关上大门,借着窗口射进的昏暗的光将刚刚收到的情报快速的塞进金属管内依旧插入半截蜡烛内,放好,然后意味深长地看了看那只已经成功传递过几次情报的蜡烛,又微笑地看了看两个孩子……突然,“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屋外传来急促的敲门声,门被无情的踢开,她甚至还没反应过来,三个德军闯进屋子,它们是来例行检查的……
当中尉重新点燃火柴,文中说,“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
师(急促的声音描述):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蜡烛在燃烧,火苗在跳动,烛油在流淌,伯诺德夫人更是忐忑不安,她假装镇定地看了杰克一眼……”
当杰克的办法没有成功时,他生了火,静静地坐着。
师(放慢语速深情讲述):四周又是死一般的安静,只听见墙上的钟“滴答滴答”的走动声。此时杰克和杰奎琳更是有意无意地扫过那支蜡烛,此时,蜡烛也越烧越短,越来越短,空气仿佛在此刻即将凝固……”
生动的语言,让我和孩子们真正的进人了情景,学生感受到了语文课给他们带来的丰富的情感体验,很好地与文本进行了对话。
巧妙补白课文。有效拓展课文内容
例如,在教学《青蛙看海》时,重点感悟青蛙的坚持不懈、懂得做事要一步一个脚印。怎样让孩子感受青蛙登山的过程?我设计了说话练习:
师:青蛙跳呀跳呀,终于跳到了第20级台阶,此时他( ),他多想( )。
因为有了课前蛙跳30下的亲身经历,孩子们有了很好的语言描述。
生:青蛙跳呀跳呀,终于跳到了第20级台阶,此时他(感觉身体轻飘飘的,站都站不住),他多想(好好睡一觉睡觉)。
生:青蛙跳呀跳呀,终于跳到了第20级台阶,此时他(感觉脚发软),他多想(吃东西)。
师:跳了20级台阶,青蛙感觉是那么的辛苦,但是青蛙放弃了吗?
生:没有。
师:是的,没有放弃,他对自己说:……
生:他对自己说:“为了实现梦想,我要勇往直前。”
生:他对自己说:“坚持就是胜利,谁放弃就是胆小鬼。”
生:他对自己说:胜利就在眼前,我千万千万不能放弃,要坚持下去啊……
语文课上教师一定要挖掘好教材的留白,设计好说话训练,让孩子很好地与文本进行对话,让文本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让语文课真正可以对孩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总之,要想孩子成为文本的“知音”,教师就必须引导孩子与文本进行有效的“对话”。教学实践中,只有让学生与文本有了精彩的对话,我们的课堂才能变得更加生动,更具活力,更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