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时期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与推进,初中階段的教育教学逐渐转变教学模式与方向。在传统文化教育的基础上,学校应逐步提高对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强对学生课堂感受的关注和自觉性学习能力的教育和培养,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的提升与发展。基于此,文章以初中数学学科为例,对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进行了深入探究与分析,希望能够强化学生的自觉性,从“无动”直接转向“自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初中数学;核心素养;“无动”;“自觉”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1-22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15-0050-02
新课标提出,针对不同阶段的教育教学,要做到以德树人,重点教育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学科素养,此外还要加强对学生自主性的锻炼和教育,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对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以初中数学学科为例,针对学生自觉、主动学习态度的形成与体现,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并总结出了以下观点和建议。
一、引发学生从“无动”到“自觉”的策略
新时期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使现代化教育教学逐渐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核心价值观念,以满足现代教育改革的需求,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从另一方面来讲,我们需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逐步转变教学模式与方向,从以学生为主体的核心思想出发,正确认识“教”与“学”,从而引发学生从“无动”到“自觉”,进一步呈现出学生的学科素养。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翻转课堂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小主人”。首先,教师通过预习以及课程演练讲解,让学生对课程预习的内容和方向做一个全面的阐述和总结,然后教师进行激励性评价,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再例如,我们可以为学生创设情境,把学生引入情境当中,激发无心学习的学生主动参与,从而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此外,我们还可以运用合作学习和生活化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沟通与交流意识,同时加强理论与生活实际的有效结合,引导学生对生活细节进行思考与探究,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的好奇心,使其更加主动地投入数学学习当中,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
目前,许多学生对数学学习很“无动”,除了被动地学习之外,还对学习无感,只有教师主动引导和激励才会参与课堂教学。针对这一点,我们要在教育教学过程当中运用有效的、创新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并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对课程知识进行自主探究与学习,从而有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其学习效率以及学习质量。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
(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数学抽象思维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要遵循数学学科的特点与内容,从而进行有效的教学,并在此过程中合理选择和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主动投入教学氛围中进行自主探究与学习,以拓展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运算与逻辑分析能力。我们可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数学问题的导入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究,从而使学生初步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知识结构,同时对数学课程内容及重点知识点进行认知、掌握与拓展、总结等,以促进学生自主能力与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
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初中数学一年级上册《几何图形》一课时,为了能够让学生真切地体验到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转化过程,我为学生创设了问题情境,利用实物几何体引发学生观察与思考。我首先拿出几个立体的教具结合体,其中包括铅笔盒、魔方、茶叶盒和足球等,然后提出问题:“观察这些实物,你能想象出你熟悉的几何体吗?”学生们都积极地回答:长方体、正方体、球和圆柱。然后我再问:“那么有谁能说出生活中与这些几何体类似的物体呢?看看哪位同学说得多。”以此激励学生主动参与,进而学生们说出:“长方体的有书、本,球有乒乓球、篮球,圆柱有水杯,等等。”从“无动”转向主动,同时转换角色成为课堂的主导者。由此可见通过问题情境创设,可引发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和猜想,让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抽象思维,实现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的目的。
(二)加强合作学习,强化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在初中数学学科教育教学当中,学生是受教育主体,教师想要有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在教学当中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同时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以此作为切入点,促进学生形成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所以,我们可以在实际教学当中,选择和使用合作探究与学习的教学方法,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方面入手,发挥学生的自身优势与价值,拓展精练的解题思路,从而强化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促进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
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初中数学一年级上册“几何图形”时,为了能够让学生对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进行随意转换,同时形成立体思维,我运用合作探究教学法进行数学学科教学,以从根本上强化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与语言运用能力。如在引导学生根据立体图形画出平面图形之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并为学生分配合作任务,如观察一个立体图形,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将立体图形展开,讨论并画出具体图形;或者由问题导入深化主题与内容,如把立体图形的每个角都标上字母,问一只小蚂蚁从立体图形上的一点爬到另一点,所爬的最短距离是多少。这就需要学生首先将立体图形展开,然后用直线连接两点,其次选择距离最短的展开图形,最后再将所画的图形剪下来进行分析与阐述。由此可见学生小组内的合作与交流,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兴趣,强化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并且逐步让“无动”的学生从最初的不参与,转向积极思考和探究,逐渐呈现出自觉和自主学习的状态。这强化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与思想,同时提高了学生的逻辑能力与核心素养。 (三)生活化教学,加强学生数学运算能力
数学学科中很多知识都源于实际生活,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在实际教学当中运用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从而引导学生自主投入课程教学当中,以有效加强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提高其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
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初中数学一年级上册“正数和负数”时,为了能够让学生理解正负数的概念和特点,并且能够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我运用理论结合生活实际的教学法,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探究问题并分析,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
首先,我让学生认识负数的表示的方法为“-”,然后询问学生我们生活中所存在的负数,对此学生们纷纷回答天气预报中的零下度数、温度计上的负数刻度,还有地图中表示地形高低的数等。其次,我以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为例,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与探究,如小明带了12元去超市购物,想要买一盒饼干和一管牙膏,饼干是7元,牙膏是9元,问:“小明带的钱够吗?”由此学生们开始讨论,有的说够,有的说不够,有的甚至直接列出了算式,12减7再减9,这时发现不够减,所以得出不够这个答案。对此我引导学生们深入了解负数,因为这一教学方法及案例非常接近生活,学生们非常乐于表述自己的想法并进入思考模式。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还让不乐于学习的学生,也逐渐转变学习态度,并提高了核心素养。
(四)注重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对初中数学学科而言,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实践操作性,在实际教学当中,培养学生实证探究能力与数据分析能力,是实现学生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提升的途径。我们可以在初中数学实际教学当中,注重实践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通过运用相关知识点,引导学生自主动手进行实践与探究,掌握并运用知识结构进行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与实证能力,满足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需求。
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初中一年级上册“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时,为了能够让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且运用方程式求解,我从实践问题入手,让学生解决球赛积分表的问题。因为这一案例与我们生活实际有直接联系,所以学生们都兴高采烈地跃跃欲试,之前无心学习的学生因为听到是球赛积分问题,也主动参与知识的学习。这时我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场篮球联赛的积分榜,并要学生用公式表示总积分与胜负场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运用数据论证一队胜场总积分是否等于负场总积分。这时学生们积极进行实践论证与讨论,其中有的学生通过对数据的分析说道:“负一场积1分。”“回答正确,那胜一场积几分呢?”这不仅能激励回答的学生,同时也能鼓励其他学生踊跃回答,这时就有学生说道:“假设胜一场积x分,那么9x 5×1=23,解方程x=2,所以胜一场积分为2。”由此可见,运用实践方法进行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从“无动”到“自觉”,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以及实证探究能力,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面对单调而繁复的初中数学课堂,很多学生都无心学习,无法真正投入数学学习当中。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转变教学模式与方法,转变学生“无动”的学习状态。而在这当中,我们需要加强对学生课堂感受以及主观能动性发挥的重视,通过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摒弃无心学习的态度,从而转向主动学习和自主探究,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与发展。基于此,笔者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為切入点,探究如何运用有效教学手段与方法,促使学生在初中数学教学当中从“无动”到“自觉”,形成积极自主参与学习的模式。
参考文献:
[1]张 洁.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及其培养途径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8):127.
[2]兰爱爱,吴利敏.数学核心素养在初中课堂教学中的培养途径探析[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8,40(8):111-116.
[3]孔祥辉.科学培养初中生数学核心素养模式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7):119.
关键词:初中数学;核心素养;“无动”;“自觉”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1-22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15-0050-02
新课标提出,针对不同阶段的教育教学,要做到以德树人,重点教育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学科素养,此外还要加强对学生自主性的锻炼和教育,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对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以初中数学学科为例,针对学生自觉、主动学习态度的形成与体现,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并总结出了以下观点和建议。
一、引发学生从“无动”到“自觉”的策略
新时期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使现代化教育教学逐渐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核心价值观念,以满足现代教育改革的需求,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从另一方面来讲,我们需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逐步转变教学模式与方向,从以学生为主体的核心思想出发,正确认识“教”与“学”,从而引发学生从“无动”到“自觉”,进一步呈现出学生的学科素养。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翻转课堂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小主人”。首先,教师通过预习以及课程演练讲解,让学生对课程预习的内容和方向做一个全面的阐述和总结,然后教师进行激励性评价,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再例如,我们可以为学生创设情境,把学生引入情境当中,激发无心学习的学生主动参与,从而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此外,我们还可以运用合作学习和生活化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沟通与交流意识,同时加强理论与生活实际的有效结合,引导学生对生活细节进行思考与探究,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的好奇心,使其更加主动地投入数学学习当中,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
目前,许多学生对数学学习很“无动”,除了被动地学习之外,还对学习无感,只有教师主动引导和激励才会参与课堂教学。针对这一点,我们要在教育教学过程当中运用有效的、创新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并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对课程知识进行自主探究与学习,从而有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其学习效率以及学习质量。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
(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数学抽象思维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要遵循数学学科的特点与内容,从而进行有效的教学,并在此过程中合理选择和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主动投入教学氛围中进行自主探究与学习,以拓展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运算与逻辑分析能力。我们可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数学问题的导入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究,从而使学生初步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知识结构,同时对数学课程内容及重点知识点进行认知、掌握与拓展、总结等,以促进学生自主能力与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
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初中数学一年级上册《几何图形》一课时,为了能够让学生真切地体验到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转化过程,我为学生创设了问题情境,利用实物几何体引发学生观察与思考。我首先拿出几个立体的教具结合体,其中包括铅笔盒、魔方、茶叶盒和足球等,然后提出问题:“观察这些实物,你能想象出你熟悉的几何体吗?”学生们都积极地回答:长方体、正方体、球和圆柱。然后我再问:“那么有谁能说出生活中与这些几何体类似的物体呢?看看哪位同学说得多。”以此激励学生主动参与,进而学生们说出:“长方体的有书、本,球有乒乓球、篮球,圆柱有水杯,等等。”从“无动”转向主动,同时转换角色成为课堂的主导者。由此可见通过问题情境创设,可引发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和猜想,让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抽象思维,实现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的目的。
(二)加强合作学习,强化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在初中数学学科教育教学当中,学生是受教育主体,教师想要有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在教学当中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同时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以此作为切入点,促进学生形成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所以,我们可以在实际教学当中,选择和使用合作探究与学习的教学方法,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方面入手,发挥学生的自身优势与价值,拓展精练的解题思路,从而强化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促进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
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初中数学一年级上册“几何图形”时,为了能够让学生对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进行随意转换,同时形成立体思维,我运用合作探究教学法进行数学学科教学,以从根本上强化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与语言运用能力。如在引导学生根据立体图形画出平面图形之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并为学生分配合作任务,如观察一个立体图形,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将立体图形展开,讨论并画出具体图形;或者由问题导入深化主题与内容,如把立体图形的每个角都标上字母,问一只小蚂蚁从立体图形上的一点爬到另一点,所爬的最短距离是多少。这就需要学生首先将立体图形展开,然后用直线连接两点,其次选择距离最短的展开图形,最后再将所画的图形剪下来进行分析与阐述。由此可见学生小组内的合作与交流,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兴趣,强化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并且逐步让“无动”的学生从最初的不参与,转向积极思考和探究,逐渐呈现出自觉和自主学习的状态。这强化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与思想,同时提高了学生的逻辑能力与核心素养。 (三)生活化教学,加强学生数学运算能力
数学学科中很多知识都源于实际生活,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在实际教学当中运用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从而引导学生自主投入课程教学当中,以有效加强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提高其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
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初中数学一年级上册“正数和负数”时,为了能够让学生理解正负数的概念和特点,并且能够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我运用理论结合生活实际的教学法,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探究问题并分析,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
首先,我让学生认识负数的表示的方法为“-”,然后询问学生我们生活中所存在的负数,对此学生们纷纷回答天气预报中的零下度数、温度计上的负数刻度,还有地图中表示地形高低的数等。其次,我以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为例,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与探究,如小明带了12元去超市购物,想要买一盒饼干和一管牙膏,饼干是7元,牙膏是9元,问:“小明带的钱够吗?”由此学生们开始讨论,有的说够,有的说不够,有的甚至直接列出了算式,12减7再减9,这时发现不够减,所以得出不够这个答案。对此我引导学生们深入了解负数,因为这一教学方法及案例非常接近生活,学生们非常乐于表述自己的想法并进入思考模式。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还让不乐于学习的学生,也逐渐转变学习态度,并提高了核心素养。
(四)注重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对初中数学学科而言,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实践操作性,在实际教学当中,培养学生实证探究能力与数据分析能力,是实现学生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提升的途径。我们可以在初中数学实际教学当中,注重实践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通过运用相关知识点,引导学生自主动手进行实践与探究,掌握并运用知识结构进行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与实证能力,满足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需求。
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初中一年级上册“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时,为了能够让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且运用方程式求解,我从实践问题入手,让学生解决球赛积分表的问题。因为这一案例与我们生活实际有直接联系,所以学生们都兴高采烈地跃跃欲试,之前无心学习的学生因为听到是球赛积分问题,也主动参与知识的学习。这时我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场篮球联赛的积分榜,并要学生用公式表示总积分与胜负场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运用数据论证一队胜场总积分是否等于负场总积分。这时学生们积极进行实践论证与讨论,其中有的学生通过对数据的分析说道:“负一场积1分。”“回答正确,那胜一场积几分呢?”这不仅能激励回答的学生,同时也能鼓励其他学生踊跃回答,这时就有学生说道:“假设胜一场积x分,那么9x 5×1=23,解方程x=2,所以胜一场积分为2。”由此可见,运用实践方法进行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从“无动”到“自觉”,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以及实证探究能力,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面对单调而繁复的初中数学课堂,很多学生都无心学习,无法真正投入数学学习当中。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转变教学模式与方法,转变学生“无动”的学习状态。而在这当中,我们需要加强对学生课堂感受以及主观能动性发挥的重视,通过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摒弃无心学习的态度,从而转向主动学习和自主探究,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与发展。基于此,笔者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為切入点,探究如何运用有效教学手段与方法,促使学生在初中数学教学当中从“无动”到“自觉”,形成积极自主参与学习的模式。
参考文献:
[1]张 洁.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及其培养途径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8):127.
[2]兰爱爱,吴利敏.数学核心素养在初中课堂教学中的培养途径探析[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8,40(8):111-116.
[3]孔祥辉.科学培养初中生数学核心素养模式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