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占鳌头,“读”领风骚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chblueag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古人有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学生获取知识最重要的方法是“读”,读是学习的基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到:“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有充分的时间读,相信学生能从读中感悟。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要把握好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不做过多的讲解,让学生自主读音韵、感文字、悟情感、会意蕴、析手法。读书时,要调动起各个感官,眼看其文,口读其声,耳听其音,心会其意。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朗读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4-15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24-0032-02
  现今,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形式丰富,滤尽浮华,淘沙见金。“读”经历了历史的沉淀,经历了时间的考验,依然在课堂教学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古人有云: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叶圣陶先生说过:“书是读懂的,而不是教师讲懂的。”这句话道出了学生读书的重要性。许多语文教学专家也指出,新型课堂教学初见端倪,问题逐渐显露出来,归根到底就是脱离了“读”,忽略了“读”。三分文章七分读,我们该如何把握课堂“读”的尺度,恰到好处地演绎朗读以达到最佳效果呢?下面我从“初读、范读、研读、品读”这四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初读课文,重在总体感知
  初读课文注重整体训练,总体感知。为了达到训练这一教学目标,除了强化预习的功能,还要注意初读感知,让集体读书不再流于形式,而是变成人人参与的感悟活动。我们要让学生做到“三读”:第一次读,要读准字音,理解新词,弄清文题,分清体裁;第二次读,则要理顺文章,划分自然段并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内容;第三次读,读懂逻辑,以点带面,通过理解段意进而掌握全文的主要内容,了解文章的写作意图,并在有疑惑的地方做上记号。在整个学习环节中,教师只起指导和重点词句的点拨作用,让学生把握学习的自主权,学会借助工具书理解词句;让学生围绕课后习题思考带着问题去读;让学生学会自己做批注、做笔记;让学生自己提出疑问,参与讨论。一次次地读,一次次地独立思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在思考问题中提高思维能力,在讨论质疑中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在执教《草原》一课时,我没有对文章加以详细的分析,而是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读,并对每一次读都提出了要求。
  第一次读,要扫除课文障碍。学生要把文章的陌生字、生词画出来,在难读的字下面打上三角符号,借助拼音把字读准确,把课文难理解的词语多读几遍。而教师可以提醒学生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如“迂回”“襟飘带舞”等词语,也可以通过多读并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第二次读,要初步了解文章大概内容。学生已经把课文读通之后,我要求学生再次读文章内容,边读边画出不明白的句子或自然段。我向学生提出建议:“对那些不明白的句段,可以在小组内研究讨论,通过合作学习来解决,如还有弄不懂的可以请教老师。”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弄清句子的意思,并在读懂课文的大概意思后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了解文章的内容,理顺文章的脉络。
  第三次读,学生要理解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明白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通过反复读文本,学生能在读的过程中明白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懂得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别之情。
  因为我在课堂上给予了学生充足的时间读和认真思考的机会,学生们在后面的自主学习中热情高涨,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二、范读课文, 在模仿中领悟
  学生从低年段开始接触“读”,要读准字音并不难,但要读出感情,便是学生难以迈过的坎。教师的范读对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以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能帮助学生直接感受课文的基调,从而启发学生用不同的语气、停顿来完成朗读,使朗读训练的指导更明确、更有针对性,使课堂教学更有效。模仿能力特别强是儿童的天性,范读能让学生很快进入角色,甚至有的学生的朗读比起教师的朗读更胜一筹。学生在读中不仅积累了知识,还收获了成就感,自然更愿意、更热爱读书,那么读书的能力也就逐步形成。
  范读课文时,我让学生注意我读的轻重音,让他们分别作不同的记号;会让学生注意我读的停顿,画出停顿符号;让学生注意我语气的轻重缓急。因为小学生阅历较浅,知识面比较狭窄,感悟能力不够强。因此,教师的范读显得特别重要。教师范读时把自己融入作品之中,感作者之所感,通过语音语调的高低起伏、抑扬顿挫,把学生带入文中,感染学生。
  例如,在执教《月光曲》一课时,我引导学生边读边想,并配以音乐《月光奏鸣曲》进行范读,以读带想,寓想于读,寓想于学。当读到月光照进茅屋这个情景时,我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把这个美好的画面通过读展现出来。课文描写穷兄妹俩和贝多芬的对话这一部分的朗读,我则采用情感引读法,让学生根据我增加的词语和语气提示等,接读文本中的相关的语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应用这种创意性的情感引读法,学生很快就找到朗读的感觉,不仅明白到盲姑娘是一位懂音乐、爱音乐和有着音乐才华的盲姑娘,也从字里行间明白贝多芬是因为对盲姑娘产生了同情和遇到了知音,才有了创作的激情与灵感。课文描写《月光曲》的部分内容时,我想怎样才能让学生通过文字的描述去感悟贝多芬情绪的变化呢?我配着音乐,学生闭着眼睛默默地欣赏《月光曲》的美妙乐曲,感觉曲调的变化,然后我再让学生在配乐中小声地朗读课文,并用笔圈出文章里描写的情景并展开大胆的想象,同时提醒学生在朗读中感悟作者感情的变化。如学生从皮鞋匠这一实在事物引起的联想畫面时,他们理解到这个时候的海面是比较平静的,所以音乐比较舒缓,朗读时语速要缓慢,语调要平和等。
  由此可见,课堂中不容忽视教师的范读。范读只是引路,只能起“示范启发”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去模仿。因为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感悟,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去朗读,读出自己的个性,读出自己的感受,这样才能使范读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研读课文,“点拨”在关键处
  让学生自己读书,读自己的书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关键,而作为教师只需要引导学生通过眼前所读到的文字去理解、感悟文章背后的含义,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杨再隋教授对读中领悟也做过精辟的阐述:“课文内容及其所包含的思想是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出来的。”让学生用心去领悟,这个过程就是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和思考文本内容,去体验语言文字的感情。学生的悟也需要教师适时地、巧妙地指引。课文中优美词句的绝妙之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的特别之处,以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些都需要教师恰如其分地引导学生去细细体味,给予有针对性的点拨。所以教师必须要以学生的读为根本,以学生自己的领悟为主, “点”要“点”在重点的地方,“拨”要“拨”在学生疑难的地方,方能体验点拨的关键。
  在执教《晏子使楚》一课时,我不做详细的讲解,而是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集中精神,认真思考,把自己的理解与朗读结合在一起。通过初读,学生了解了课文的大意,我就提出了问题:“晏子出使楚国,楚王几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样应对的?”并要求学生把晏子的话多读几遍,体会他每次的话妙在哪里?学生带着问题再次进入文本,我再加以指导,告诉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要注意掌握好关键的词语和句子,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要读出怎样的感情,晏子是个怎样的人这几个问题,学生边读边想,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因为这篇课文的对话比较明显,为了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我又要求学生先讨论怎样才能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再要求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学生明白了楚王三次想要侮辱晏子,都被晏子巧妙地回应了,从而看出晏子是个遇事冷静、不卑不亢、机智勇敢、能言善辩的人。最终,我提问:“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们有什么感想?”因为学生在读中感悟到了,都明白了,都有自己的感想了,所以纷纷举起手来,各抒己见,气氛异常活跃,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四、品读课文,朗读形式多样化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教学智慧不仅在于传授本领,还在于激励鼓舞学生。所以教师要大胆地放手去教、去创造。要想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的朗读达到“以读代讲、以读促解”的效果,教师就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耐心,变换着各种形式让学生一次一次地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要想方设法激活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感兴趣,愿读、乐读。
  在这么多的读书方法中,分角色朗读是一种好的朗读方法之一。如在学习《两件宝》一文时,我采用了分角色朗读的方法,让学生明白双手和大脑只顾自己的心情,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双手和大脑以自我为中心、不相互尊重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懂得了要团结一致、互补互利才能把事情办好的道理。学生们在分角色读的过程中,不由自主地进入文本里面,因而在读的过程中培养了语感,在读中接受了思想教育和受到了心灵的熏陶。
  此外,教师不能让学生为读而读,要有目的地去读,每次读时提出不同的要求,体现出读的层次性和梯度性,使学生每一次的读都有明确目标,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结语
  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条重要途径,更是感受语感,训练语感的基本方法。“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坚持抓好“读”的训练任重而道远。让我们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读”占鳌头,“读”领风骚,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抒情,在读中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读中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读中有效提高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王 耘,叶忠根,林崇德.小学生心理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3]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4]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其他文献
摘 要:初小衔接是学生语文学习生活中重要的一个阶段,顺利完成这一过程意味着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小学与初中均缺少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导致初小衔接工作被忽视。作者通过对实践的思考与总结,阐述了初小衔接的责任主体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探索出了一条使小学与中学语文的教与学有效衔接之路。  关键词:初小衔接;小学教师;小学语文;中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
1.由扶到放,进行序列渗透  (1)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明白课文所写的一件事情起因、经过和结果怎样,还要让学生懂得课文是怎样描述事情的发生、经过和结果的,然后仿照课文练习写一段话。写作时不要强求内容的多少,关键是抓住按事情发展顺序来仿写的训练点,做到重点突出、有的放矢。  (2)按照总起分述顺序写。“总起—举例—小结”或“总起—分述”,是小学课文中常见的段落结构形式。
摘 要:自我教育是教育的终极目标,也是教育真正的意义和价值所在。如何促使个体从自由散漫走向自律自觉,需要文化的引领。学校文化建设是一项没有定例、很难统一的艰难工程。文章以学校文化建设实践探究为例,从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出发,重点探讨学校文化建设的途径、方法,以期摸索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关键词:自我教育;学校教育;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40-05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
摘 要:在教育体制不断改革和完善的背景下,小学将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作为一项基本要求。为了改善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培训效果,文章针对存在问题提出解决策略,从而促进数学教师专业能力和思想等方面的全面提升。  一、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培训存在的问题  1.培训意识淡薄  对小学数学教师进行专业培训,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提升,学校为了使得数学教师专业培训取得良好的效果,应该加强教师专业培训,然而部分小学对
摘 要:思辨即思考辨析。“思辨理性”渐渐地与“致用为上”的思想分离,对物质性思维的超越以及高度化的概括,更彰显出其内涵高级的实用性。可以说,思辨是数学教学的一种价值取向,是数学知识的一种内在需求,思辨让数学思维方式更加多样。数学教师应当以数学的致用性为基础,向思辨靠拢,让学生朝更深层次去想,让学生发展更长远。  关键词:思辨;数学思维;价值;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收
摘 要: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而又漫长的过程。为了使这一过程内容由浅入深,主题由单一向多元推进,文章从激发兴趣、积累素材、指导练习这三方面进行分析,以使学生在宽严适度、持之以恒的练习中,逐步积累写作素材,掌握写作方法,提升写作能力,从而爱上写作,终身受益。  关键词:激发兴趣;积累素材;指导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4-07 文章
小学高年段学生已有了一定的预习能力,学生预习之后的语文课的第一课时应当如何去教?笔者认为基于预习的第一课时的课堂架构应当根据学生的学情,顺“学”而教。例如,上《埃及的金字塔》第一课时我做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一、检查预习状况  (1)(投影)知道这是什么建筑吗?(指导书写“埃”)  (2)通过课前资料搜集,你能介绍一下金字塔吗?  (3)(出示课后生字表)指名学生读准,然后用这些生字组成词语后,介
文章编号:文章编号:  摘 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已经引领中国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里程。到底办怎样的教育、教育理想怎么实现是每一个有责任的教育者所应思考的问题。农村高中的办学现实与教育理想之间的差距又是应当冷峻面对的情势,把握教育方向是办好基础教育的关键。  关键词:教育理想;教育情怀;农村高中  中图分类号:G637文献标识码:A  前段时间,笔者在学校组织高一新生报名,所看到的场景是
摘 要: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英语学习活动观为当下高中英语教学明确了方向,尤其对以语篇为单位进行的阅读教学有指导意义。文章从对阅读材料主题意义的探究、对阅读教学活动设计的整合以及对学生阅读活动中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的引导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分别指出了教学中目前在这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在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导下如何改善这些问题,并分别以《牛津高中英语》教材(高一)中三篇阅读文章的教学设计思路为例具
摘 要:利用所处区域的特色优势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课题。湖南省长沙县中南小学充分利用所处中南汽车世界的区域特色,从2016年以来确定了以“汽车”为主题的系列综合实践活动,并根据学生年龄层次和认知条件进行了主题策划设计,主要通过专家引领、骨干先行、常态化活动、创建基地等务实举措,将综合实践活动做到系统化、层次化,以为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打造一个优良平台。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汽车;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