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角色游戏作为幼儿最喜欢的游戏活动之一,主要是通过幼儿进行模仿想象,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应周围生活的一种游戏。教师在幼儿角色游戏的过程中,通过为幼儿创设适当的场景,提供适宜的材料,科学的介入指导,才能够有效地帮助幼儿各方面得到提升。但是如果教师在游戏的开展过程中过度介入或者指导不当,就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因此,本文立足于中班幼儿的“爱心医院”角色游戏案例,探讨了教师如何介入指导,促进游戏有效开展,并做出反思及提出后续的推进策略。
关键词教师;幼儿;角色游戏;介入指导
中图分类号:G443,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2-0026-02
对于幼儿来讲,角色游戏是他们最喜欢的游戏活动之一,如果教师能在幼儿游戏需要时科学的介入指导,那么在游戏过程中幼儿的社会交往、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等能力都能得到提高,同时游戏本身也有助于促进幼儿的成长。在本文中,就如何适时、科学地介入角色游戏进行浅谈。
一、案例背景
幼儿本身的抵抗力较差,经常会生病,所以医院是幼儿生活中一个较为熟悉的地方,幼儿几乎都有到医院看病的经历。为了遵循幼儿的个性发展特点,给幼儿提供尝试扮演医生和病人的角色以及了解简单的看病程序。
随着游戏的开展,幼儿的游戏角色越来越逼真,并且他们扮演的角色形象也越来越生动具体。在每次游戏之前幼儿能够从原来的争抢角色到现在的互相协商,并且在实际的游戏过程中,大部分幼儿对于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也有浓厚的参与兴趣,能够做到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个别时候还会自己商讨角色、剧情并按照商讨的剧情开展游戏,甚至还能够发挥创造性的一面。
二、环境材料
1.挂号处、诊断室、医疗室等场景;
2.白大褂、护士帽等角色服装;挂号牌、听诊器、处方、药瓶、注射器、体温表、纱布等各种“医疗器件”。
三、案例描述
区域游戏的时间到了,孩子们纷纷往自己选好的区域走去。只见成成和萌萌等一众小朋友来到了“爱心医院”,他们商量着角色的分配。不一会,爱心医院里面的工作人员就各自穿上自己的衣服到了对应的岗位上,开始了今天的工作。
这时候,来了第一个病人萱萱,只见这位病人并没有挂号,而是直接走到的医生萌萌面前,挂号处的挂号员文博说:“病人请你先挂号。”病人萱萱没有理挂号员,说:“医生,我肚子痛!你能帮我检查一下吗?”而医生萌萌也没有要求病人出示挂号牌就像模像样地拿出听诊器和体温计打算为病人看病了。挂号员文博很无奈地看着笔者,笔者知道应该去做点什么啦。于是,笔者捂着肚子扮演病人,(以角色扮演的身份介入)走到医生萌萌面说:“医生,我想看病,请问我要先去挂号吗?”医生萌萌说:“对呀,看病应该先挂号,你们两个都先去挂号,我才能给你们看病。”
又来了一位“病人”,成成依然给他有模有样地检查,帮“病人测量体温”,病人看完病,高高兴兴地走了。成成看见病人走了,又没有新的病人来,就在跑去护士站,摆弄护士站里面注射器等物品。摆弄了一会,看看还是没有“病人”来,就起身离开往美工区走去。
成成到了餐厅,对服务员说:“我饿了,给我一碗汤圆吧!”
四、案例反思
(一)补充材料,支持幼儿创造新游戏情节
在游戏开展的过程中,每个游戏的区域都会出现一会人很多,一会又很冷清的现象,这取决于幼儿的兴趣转移。当游戏区域显得冷清并且幼儿出现无所事事等现状的时候,教师就应该及时进行指导,为幼儿提供充足丰富的游戏材料,进而有效地引导幼儿产生新的游戏情节。这样才能够引导幼儿更长时间地专注于自己的角色扮演中,进一步丰富对角色的理解,对自己的角色任务更加明确。
(二)适时介入指导,推进游戏开展
(1)角色扮演,隐性指导
在游戏过程中,来的第一位“病人”,并没有挂号就直接走到“医生”面前,让“医生”为其看病。当幼儿的行为表现脱离现实生活规则的时候,或者与现实规则发生了一定的冲突,教师就应该注意进行科学的介入指导。比如,教师可以角色的身份介入,扮演另外一位病人,对医生说:“医生,我想看病,请问我要先去挂号吗?”同时,还可以对第一位病人说:“请问挂号的地方在哪里呢?”在隐性指导中,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和幼儿进行游戏,这样不仅保护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促使幼儿能够进行自主思考,帮助幼儿在大脑中构建生活规则,增加了幼儿的生活经验。切记不能够强制命令指导幼儿,这样不但不能够被幼儿所接受,还会伤害幼儿的情绪和自尊心。
(2)语言暗示,间接指导
在游戏过程中,当爱心医院没有病人的时候,萌萌开始觉得无聊,并打算扔下医院的工作跑去其他区域。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适当介入,还是扮演病人上前询问成成:“医生,我已经挂了号了,可是到你诊室找你,你却不在,现在很难受,你可以帮我看病吗?”运用这样简单直接的语言和行动对其进行暗示,间接引导幼儿能够回到自己的角色游戏中,坚持将游戏完整地进行。
五、后续推进策略
(一)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
在角色游戲活动中,教师要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由于幼儿的个性特点不同,针对个别幼儿出现的害羞和不好意思等行为,教师要适当地介入进行引导,帮助幼儿体验到游戏的快乐,并提升幼儿人际交往能力。例如在爱心医院游戏中,一些并不擅长交流的幼儿甚至不敢去扮演“病人”和“医生”等角色,但是教师又可以看出来他们对医院游戏的强烈渴望。所以,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进行引导合作,如邀请害羞的幼儿一起参与到游戏中:“这个注射器是怎么用的?你能教我一下吗?”运用这种方式,让合作能力较弱的幼儿一起游戏,促使他们能够逐渐投入到游戏中。
(二)提升幼儿的解决问题能力
面对幼儿在长时间内频繁的交往,常常容易产生争吵和纷争的现象。这种情况发生的时候,教师首先可以采取静观其变,给幼儿充足的空间和时间,让幼儿之间自行进行解决和协调,进而提升幼儿的解决问题能力。当幼儿无法解决问题的时候,教师才进行介入,并立足于不同层面帮助幼儿解决问题。例如,在爱心医院角色选择的过程中,有个别幼儿会特别想当“医生”不想当“病人,”这种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幼儿树立轮流的意识,让幼儿懂得互相谦让。同时还可以邀请幼儿扮演其他角色,激发幼儿扮演其他角色的兴趣,促使幼儿能够获取一个愉快的心境,最终积极地参与到游戏过程中。
(三)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角色游戏是最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是幼儿期最典型的、最具特色的游戏,也是创造性游戏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游戏。因此教师要敏感的关注幼儿在游戏环节中的不同表现,并给予其启发性的指导,帮助幼儿促进其思维的发散,激发幼儿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在爱心医院中,教师会发现扮演“药剂师”的幼儿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忙忙碌碌,但是其实只是在做机械性的动作,游戏情节并没有获得更加深入的发展。所以,教师可以扮演游戏角色,询问幼儿:“你这些药分别都是治疗哪些病的呀?”通过这种启发式的问题,能够激发幼儿无限的想象力,并依据不同类型的“药物”进行分类,大大提升幼儿的游戏兴趣。
参考文献:
[1]陈凤娟.浅议教师介入幼儿角色游戏的时机和指导建议[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9):119-120.
[2]邱学青.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游戏指导[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04):214
关键词教师;幼儿;角色游戏;介入指导
中图分类号:G443,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2-0026-02
对于幼儿来讲,角色游戏是他们最喜欢的游戏活动之一,如果教师能在幼儿游戏需要时科学的介入指导,那么在游戏过程中幼儿的社会交往、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等能力都能得到提高,同时游戏本身也有助于促进幼儿的成长。在本文中,就如何适时、科学地介入角色游戏进行浅谈。
一、案例背景
幼儿本身的抵抗力较差,经常会生病,所以医院是幼儿生活中一个较为熟悉的地方,幼儿几乎都有到医院看病的经历。为了遵循幼儿的个性发展特点,给幼儿提供尝试扮演医生和病人的角色以及了解简单的看病程序。
随着游戏的开展,幼儿的游戏角色越来越逼真,并且他们扮演的角色形象也越来越生动具体。在每次游戏之前幼儿能够从原来的争抢角色到现在的互相协商,并且在实际的游戏过程中,大部分幼儿对于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也有浓厚的参与兴趣,能够做到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个别时候还会自己商讨角色、剧情并按照商讨的剧情开展游戏,甚至还能够发挥创造性的一面。
二、环境材料
1.挂号处、诊断室、医疗室等场景;
2.白大褂、护士帽等角色服装;挂号牌、听诊器、处方、药瓶、注射器、体温表、纱布等各种“医疗器件”。
三、案例描述
区域游戏的时间到了,孩子们纷纷往自己选好的区域走去。只见成成和萌萌等一众小朋友来到了“爱心医院”,他们商量着角色的分配。不一会,爱心医院里面的工作人员就各自穿上自己的衣服到了对应的岗位上,开始了今天的工作。
这时候,来了第一个病人萱萱,只见这位病人并没有挂号,而是直接走到的医生萌萌面前,挂号处的挂号员文博说:“病人请你先挂号。”病人萱萱没有理挂号员,说:“医生,我肚子痛!你能帮我检查一下吗?”而医生萌萌也没有要求病人出示挂号牌就像模像样地拿出听诊器和体温计打算为病人看病了。挂号员文博很无奈地看着笔者,笔者知道应该去做点什么啦。于是,笔者捂着肚子扮演病人,(以角色扮演的身份介入)走到医生萌萌面说:“医生,我想看病,请问我要先去挂号吗?”医生萌萌说:“对呀,看病应该先挂号,你们两个都先去挂号,我才能给你们看病。”
又来了一位“病人”,成成依然给他有模有样地检查,帮“病人测量体温”,病人看完病,高高兴兴地走了。成成看见病人走了,又没有新的病人来,就在跑去护士站,摆弄护士站里面注射器等物品。摆弄了一会,看看还是没有“病人”来,就起身离开往美工区走去。
成成到了餐厅,对服务员说:“我饿了,给我一碗汤圆吧!”
四、案例反思
(一)补充材料,支持幼儿创造新游戏情节
在游戏开展的过程中,每个游戏的区域都会出现一会人很多,一会又很冷清的现象,这取决于幼儿的兴趣转移。当游戏区域显得冷清并且幼儿出现无所事事等现状的时候,教师就应该及时进行指导,为幼儿提供充足丰富的游戏材料,进而有效地引导幼儿产生新的游戏情节。这样才能够引导幼儿更长时间地专注于自己的角色扮演中,进一步丰富对角色的理解,对自己的角色任务更加明确。
(二)适时介入指导,推进游戏开展
(1)角色扮演,隐性指导
在游戏过程中,来的第一位“病人”,并没有挂号就直接走到“医生”面前,让“医生”为其看病。当幼儿的行为表现脱离现实生活规则的时候,或者与现实规则发生了一定的冲突,教师就应该注意进行科学的介入指导。比如,教师可以角色的身份介入,扮演另外一位病人,对医生说:“医生,我想看病,请问我要先去挂号吗?”同时,还可以对第一位病人说:“请问挂号的地方在哪里呢?”在隐性指导中,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和幼儿进行游戏,这样不仅保护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促使幼儿能够进行自主思考,帮助幼儿在大脑中构建生活规则,增加了幼儿的生活经验。切记不能够强制命令指导幼儿,这样不但不能够被幼儿所接受,还会伤害幼儿的情绪和自尊心。
(2)语言暗示,间接指导
在游戏过程中,当爱心医院没有病人的时候,萌萌开始觉得无聊,并打算扔下医院的工作跑去其他区域。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适当介入,还是扮演病人上前询问成成:“医生,我已经挂了号了,可是到你诊室找你,你却不在,现在很难受,你可以帮我看病吗?”运用这样简单直接的语言和行动对其进行暗示,间接引导幼儿能够回到自己的角色游戏中,坚持将游戏完整地进行。
五、后续推进策略
(一)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
在角色游戲活动中,教师要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由于幼儿的个性特点不同,针对个别幼儿出现的害羞和不好意思等行为,教师要适当地介入进行引导,帮助幼儿体验到游戏的快乐,并提升幼儿人际交往能力。例如在爱心医院游戏中,一些并不擅长交流的幼儿甚至不敢去扮演“病人”和“医生”等角色,但是教师又可以看出来他们对医院游戏的强烈渴望。所以,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进行引导合作,如邀请害羞的幼儿一起参与到游戏中:“这个注射器是怎么用的?你能教我一下吗?”运用这种方式,让合作能力较弱的幼儿一起游戏,促使他们能够逐渐投入到游戏中。
(二)提升幼儿的解决问题能力
面对幼儿在长时间内频繁的交往,常常容易产生争吵和纷争的现象。这种情况发生的时候,教师首先可以采取静观其变,给幼儿充足的空间和时间,让幼儿之间自行进行解决和协调,进而提升幼儿的解决问题能力。当幼儿无法解决问题的时候,教师才进行介入,并立足于不同层面帮助幼儿解决问题。例如,在爱心医院角色选择的过程中,有个别幼儿会特别想当“医生”不想当“病人,”这种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幼儿树立轮流的意识,让幼儿懂得互相谦让。同时还可以邀请幼儿扮演其他角色,激发幼儿扮演其他角色的兴趣,促使幼儿能够获取一个愉快的心境,最终积极地参与到游戏过程中。
(三)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角色游戏是最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是幼儿期最典型的、最具特色的游戏,也是创造性游戏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游戏。因此教师要敏感的关注幼儿在游戏环节中的不同表现,并给予其启发性的指导,帮助幼儿促进其思维的发散,激发幼儿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在爱心医院中,教师会发现扮演“药剂师”的幼儿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忙忙碌碌,但是其实只是在做机械性的动作,游戏情节并没有获得更加深入的发展。所以,教师可以扮演游戏角色,询问幼儿:“你这些药分别都是治疗哪些病的呀?”通过这种启发式的问题,能够激发幼儿无限的想象力,并依据不同类型的“药物”进行分类,大大提升幼儿的游戏兴趣。
参考文献:
[1]陈凤娟.浅议教师介入幼儿角色游戏的时机和指导建议[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9):119-120.
[2]邱学青.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游戏指导[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04):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