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质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的教学与思考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ochang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解质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是围绕“电解质电离、盐类水解、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平衡移动”等核心概念展开的,溶液中各粒子间浓度存在恒等式关系和大小关系。
  关键词: 电解质溶液;微粒;平衡
  1 问题的提出
  最近,笔者正值对《盐类水解》的教学,而在此之前靖江市名师工作室组织的同课异教活动也是以《离子浓度大小比较》为课题,进而思考对于“电解质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的教学,不仅仅是帮助学生从微粒在溶液中的行为(微粒的数量和相互作用)去思考它们的大小和恒等关系;更要为学生在微观教学中构建平衡观、守恒观的化学学科观念。
  2 基础理论
  2.1 两个“行为”
  电解质溶于水,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发生电离。故电解质溶液必须认清存在两个“行为”,即溶质行为和溶剂行为。溶液中溶质行为即溶质的溶解与电离的程度,以分子、离子的形式存在;溶剂行为水是微弱地电离,生成H+和OH-;溶质与溶剂间相互作用指微粒之间因相互作用存在或是电离平衡、或是水解平衡、或电离与水解并存。因此,微粒观的培养重点落在深刻理解“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如CH3COONa溶液中,溶质行为:CH3COONa完全电离阴离子CH3COO-、阳离子Na+,且水解平衡CH3COO-+H2O CH3COOH+OH ;溶剂行为:H2O H++OH-。
  2.2 两个“微弱”
  2.2.1 电离理论:
  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微弱的,发生电离的微粒的浓度大于电离生成的微粒的浓度。如25℃0.1mol/L的如CH3COOH溶液中,CH3COOH的电离度只有1.32%,溶液中存在较大量的H2O和CH3COOH分子。H2CO3溶液中:c(H2CO3)>c(HCO3-)》c(CO32-)(多元弱酸第一步电离程度远远大于第二步)
  2.2.2 水解理论:
  水解也是微弱的,发生水解的微粒的浓度大于水解生成的微粒的浓度。
  有人会认为微粒浓度的比较还是从守恒出发,根据溶液中存在的物料守恒或电荷守恒分析粒子浓度的大小更具有理论的依托性,笔者却认为学生如果不具备对电解质溶液的认知分析,不能认知溶质、溶剂的存在形式,以及溶质与溶剂之间发生的作用用反应表示出来,又如何确定微粒间粒子构成,守恒式又怎能表示?自然也无从利用守恒法去分析粒子浓度的大小。所以,教师在教学时,与其带着学生去兜圈子,不如贯穿“两个行为、两个理论”,通过电离或水解表示出溶质与溶剂的相互作用,至始至终认识到发生反应微粒是大于生成微粒的,适时的考虑水提供的H+与OH-。
  3 “微粒观”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
  【例1】在Na2CO3溶液中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 ( )
  A. c(Na+) > c(CO32-) >c(OH-)>c(HCO3-)
  B. c(Na+) +c(H+)=c(OH-)+c(HCO3-)+ 2c(CO32-)
  C. c(Na+) =2c( HCO3-) +2c(CO32-) +c(H2CO3)
  D. c(OH-)=c(HCO3-)+c(H+)+ c(H2CO3)
  解析过程:在解答此题时,应先明确溶液中粒子的构成。溶质行为完全电离出Na+、CO32-且因为CO32-部分水解,故c(Na+) > c(CO32-);微弱的水解反应如下CO32-+H2O HCO32-+OH-,HCO3-+H2O H2CO3+OH-,根据水解理论,发生水解的粒子大于产物粒子,第一主产物粒子有两个OH- 、HCO3-,因溶剂水电离OH-, c(OH-)>c(HCO3-);第二次产物有 H2CO3, c(OH-)>c(HCO3-) >c(H2CO3) ,A正确。所谓电荷守恒就是溶液中的阳、阴离子的正负电荷总数相等,B正确。物料守恒在该溶液中Na:C=2:1,故C正确。任何溶液中溶剂行为水电离出的H+与OH-浓度相等的,可以用思维导图帮助理解如下:
  H2O
  从思维导维很直观的“看到”微观粒子的作用, 生成1molH2CO3消耗2mol H+,故D中c(H2CO3)前缺少2。D不正确。质子守恒原理是水电离出H+与OH-相等,也有人认为可以利用电荷守恒、物料守恒式通数学运算消除Na+,得综合式就是质子守恒。这不失一个具有逻辑演算的好方法,可学生由于不理解,因将物料守恒或电荷守恒写错,自然导致质子守恒错误大有人在。所以,作为高二初学者,少一份投机取巧,多一份深入理解,更能突破了学习的障碍。
  立足平衡观,找到探讨水溶液中粒子间相互作用的入手点和落脚点,形成解决问题的整体思路,从“微粒观”入手,本节课根据知识间的层级关系,强调以“微粒观”解决问题的逻辑顺序:溶质的种类→单一溶质(或混合溶质) →溶质微粒的存在形式→微粒在溶液中的行为→电离或水解或电离和水解并存→微粒浓度大小关系。教师要善于从“微粒观”的角度建构溶液核心知识结构,利用“平衡观”分析电解质溶液中各种离子间的相互作用,有效地丰富学生的微观认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的化学素养。
  参考文献
  [1] 贺新.高三总复习中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的策略[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2(11):43—45
  [2] 保志明.《化学反应原理》模块中盐类水解的教学设计[J].化学教学,2007(10):30—31
  [3] 毕华林,杜明成.基于化学基本观念构建的教科书设计[J].化学教育,2007(10):11—12
其他文献
期刊
近年来,工业流程图逐渐成为化学中考的“宠儿”.它把化学工艺的反应原理和实验操作以框图、表格、图像、文字信息等多种形式结合起来,考查初中生对知识的综合分析和灵活运用的能力.由于其问题设计角度广泛,信息和思维量较大,致使不少中学生对该类试题感觉无从下手,从而产生了畏难心理.下面笔者谈谈对工业流程图的一些认识和应对策略.  一、工业流程图常见出题形式  1.题头:多以文字形式介绍某个化学工艺的原料、原理
为什么要进行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呢?因为任何知识的发生、发展都不是孤立的,进行课程整合,可以更好地认识知识、理解知识,进而掌握知识.《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
在电学实验中,为了达到保护电路、便于多次测量的目的,往往需要在电路中连接滑动变阻器,并且我们可以归纳总结出'一上一下、重点在下',以及电路闭合前滑动变阻器接入
期刊
化学知识是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常用知识,初中化学是化学教育的基础,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以其丰富多彩的形式存在着,并且物质还在不断地变化着。化学就是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学科,它不仅要研究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物质及其变化,还要根据需要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同时它还在保证人类的生存并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方面起着独特的作用。化学是那么的神奇和充满悬念。那么,处于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
例题(2011年全国卷理10)函数f(x)=axm(1-x)n在区间0,1上的图像如图1所示,则m,n的值可能是().  图1  A.m=1,n=1  B.m=1,n=2  C.m=2,n=1  D.m=3,n=1  一、试题分析  本题是个函数图像题,此类题目在高考中已不新鲜,但本题的出现却令人耳目一新,有着高等数学的背景.所给函数是一元多项式函数,图像中渗透着函数的增减性和驻点问题.体现了高考
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主要是改变了原先传统教学中的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现状,引导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使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作为一名高中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迈入崭新时代,一些学科的传统教学模式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初中数学教学一直存在一些困扰学生和教师的问题,学生和教师往往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却收效甚微,实现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需要相应的优化方略.  关键词:数学教学;新课程;现状;方略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下,教师往往为确保学生的考试分数而只重视传授知识和训练解题技能,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初中数
高中物理学习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就是物理电磁学,在实际解题过程中,学生会存在多种困难。本文针对高中物理电磁学解题方法进行详细分析,希望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一、以微元法解题为例  微元法就是將研究内容定位为整体中某一微小部分,研究其与整体之间的关系,从而有效解决事物整体,属于物理学习中涉及较少的思维方式之一。借助微元法解题,能够将复杂的物理问题借助简单熟悉的物理规律予以解决,促使非理想模
作為一名高中生,我发现“觉得高中物理难学”是每一个高中学生的普遍认知,尤其是物理中的“研究电磁和电磁的相互作用现象,及其规律和应用”的电磁学这一块的知识,由于不像力学那样直观、形象,抽象思维很强,给高中学生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思维理解障碍,并且每年的高考中必考,并侧重于大题,更给我们高中学生,特别是数学基础、物理学知识基础、偏重文科的学生“创造”出沉重的学习压力,谈物色变、谈电磁腿软。  如何才能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