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然而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因为学生的基础差异很大,有的学生小学已经学了word,他们对于七年级课程中要讲的基础知识,熟悉键盘,word等等都没有兴趣,而有的学生小学并没有开设真正的信息技术课,连鼠标都没摸过,对于又认为教学进度太快了,跟不上。这就形成“优生”吃不饱,“中等生”提不高,“学困生”吃不了的尴尬局面。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如何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做、都有所收获,让课堂活跃而有序?这是个值得思考和探究的课题。通过查阅资料以及与其他老师的探讨,我就此课题提出“分层教学、以学定教”的设想。
孔子倡导“因材施教”。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不同,开展不同层面的教学活动,并针对不同发展层次学生的需要给予相应的学法指导,以达到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证明,许多教学方法在某方面或某个层次上效果明显,然而这些教学方法的效用也只是局部地参与解决教学问题。因此,教学方法需要得到整合优化,而不是“一法包揽天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以学定教,就是以学为本,面向每个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个方面,以科学高效的学法作为确定教法的根本依据,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让学生主动和谐地发展。这是分层教学的指导思想。
一、学生分层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根据水平相近原则以及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差异,将全班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
A组(发展层),有一定的电脑知识,理解接受能力强,学习方法正确,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成绩优秀;
B组(提高层),是基础和智力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左右的学生;
C组(基础层),是基础、智力较弱,理解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
但是层次划分不是固定不变的。实行升降制,学习期间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层次调整,使他们保持积极的学习心态,以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分层后的各小组并不是完全独立的,我们同时建立“一帮一”的伙伴关系,比如优秀生与学困生结成对子,这样既可以落实优秀生的知识又可以教授学困生更优的学习方法,使他们更快的掌握知识,还可以把教师从学生群体同时提问而分身乏术的困境中解救出来。而对于信息技术课来说,恰当的位置安排也是很重要的,因为我们是在计算机房中进行组织教学。我将学困生安排在教室的前部,中等生安排在教室的中部,优秀生安排在教室的后部,这样学困生可以得到老师的更多关注,听得更清楚,提高其积极性,优秀生在一起学习亦能够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从而得到提高。这种排位方法,有利于老师上课组织教学,有利于个别辅导,也有利于学生信息反馈,同时也方便提升层次而进行的座位调整。
二、上课分层
上课是教学环节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教师最富创造性的部分。上课分层最难操作,在课堂教学中既要有面向全体学生的“合”环节,又要由因材施教的“分”环节。
分组探究。信息技术大多是操作性的练习,如果教师直接把操作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很容易遗忘,且不能够学以致用。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可以让学生手脑并用,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比如在指导学生美化一张封面时,展示实现美化后的封面,设置问题如何添加背景图,然后让A组学生自主探究出设置方法;让B组和C组的学生自学课本内容,设置出美化后的封面。在规定时间后,一起讨论学习探究成果,C组的学生实现了预习的效果,B组的学生基本完成了添加背景图,A组的学生不但完成任务,而且探究出了几种实现效果的方法。
集体探讨。学生在自主学习,分组探究中得出的结论往往是表象的,毕竟学生的学习能力还是有限的,所以为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还得教师借助集体探讨交流的平台完成。比如美化卡片这一任务,学生探究的结果,通过让各小组成员上台演示,来共享探究结果,从而达到共同学习的效果。同时教师进行操作细节上的补充,为学生查漏补缺,也起到强化学习效果的作用。
三、评价分层
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恰当地评价学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实施分层教学,评价也应当分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如对A组的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对B组的学生采取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C组学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唤起他们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学习信息技术的自信心。同时让提高快的学生升层,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辅助系统”对学生作业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对学生作业进行打分,附上评语,这种教学方式很受学生的欢迎。
实施分层教学,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之间的差异当作是一种教学资源。教授知识不但要“因材施教”,而且也要“量体裁衣”。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适应学生对不同内容的学习需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样我们的教学就成功了。
(作者单位:贵州省贵阳市第二十九中学)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如何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做、都有所收获,让课堂活跃而有序?这是个值得思考和探究的课题。通过查阅资料以及与其他老师的探讨,我就此课题提出“分层教学、以学定教”的设想。
孔子倡导“因材施教”。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不同,开展不同层面的教学活动,并针对不同发展层次学生的需要给予相应的学法指导,以达到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证明,许多教学方法在某方面或某个层次上效果明显,然而这些教学方法的效用也只是局部地参与解决教学问题。因此,教学方法需要得到整合优化,而不是“一法包揽天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以学定教,就是以学为本,面向每个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个方面,以科学高效的学法作为确定教法的根本依据,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让学生主动和谐地发展。这是分层教学的指导思想。
一、学生分层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根据水平相近原则以及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差异,将全班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
A组(发展层),有一定的电脑知识,理解接受能力强,学习方法正确,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成绩优秀;
B组(提高层),是基础和智力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左右的学生;
C组(基础层),是基础、智力较弱,理解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
但是层次划分不是固定不变的。实行升降制,学习期间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层次调整,使他们保持积极的学习心态,以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分层后的各小组并不是完全独立的,我们同时建立“一帮一”的伙伴关系,比如优秀生与学困生结成对子,这样既可以落实优秀生的知识又可以教授学困生更优的学习方法,使他们更快的掌握知识,还可以把教师从学生群体同时提问而分身乏术的困境中解救出来。而对于信息技术课来说,恰当的位置安排也是很重要的,因为我们是在计算机房中进行组织教学。我将学困生安排在教室的前部,中等生安排在教室的中部,优秀生安排在教室的后部,这样学困生可以得到老师的更多关注,听得更清楚,提高其积极性,优秀生在一起学习亦能够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从而得到提高。这种排位方法,有利于老师上课组织教学,有利于个别辅导,也有利于学生信息反馈,同时也方便提升层次而进行的座位调整。
二、上课分层
上课是教学环节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教师最富创造性的部分。上课分层最难操作,在课堂教学中既要有面向全体学生的“合”环节,又要由因材施教的“分”环节。
分组探究。信息技术大多是操作性的练习,如果教师直接把操作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很容易遗忘,且不能够学以致用。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可以让学生手脑并用,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比如在指导学生美化一张封面时,展示实现美化后的封面,设置问题如何添加背景图,然后让A组学生自主探究出设置方法;让B组和C组的学生自学课本内容,设置出美化后的封面。在规定时间后,一起讨论学习探究成果,C组的学生实现了预习的效果,B组的学生基本完成了添加背景图,A组的学生不但完成任务,而且探究出了几种实现效果的方法。
集体探讨。学生在自主学习,分组探究中得出的结论往往是表象的,毕竟学生的学习能力还是有限的,所以为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还得教师借助集体探讨交流的平台完成。比如美化卡片这一任务,学生探究的结果,通过让各小组成员上台演示,来共享探究结果,从而达到共同学习的效果。同时教师进行操作细节上的补充,为学生查漏补缺,也起到强化学习效果的作用。
三、评价分层
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恰当地评价学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实施分层教学,评价也应当分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如对A组的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对B组的学生采取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C组学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唤起他们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学习信息技术的自信心。同时让提高快的学生升层,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辅助系统”对学生作业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对学生作业进行打分,附上评语,这种教学方式很受学生的欢迎。
实施分层教学,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之间的差异当作是一种教学资源。教授知识不但要“因材施教”,而且也要“量体裁衣”。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适应学生对不同内容的学习需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样我们的教学就成功了。
(作者单位:贵州省贵阳市第二十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