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阴险”的老师喜欢留“阴险”的课后作业。今天又布置了一个作文题,叫“我的书房”。
虽然这是乡立的初中,但是学校收取的学杂费是不多的,于是,穷孩子与富孩子挤到了一个教室里。所谓的富,只是相对而言罢了,毕竟不是富可敌国的那种;而这所谓的穷就穷出了点水平,传说有穷到家里只有手电筒这唯一一样“家用电器”的困难户。
金娃是乡长的儿子,乡长每天坐小吉普上下班;牛娃是平头布衣的儿子,他们家最现代化的东西就是那个手电筒。
金娃每天的任务是学习。牛娃每天的任务是割草、喂猪、放牛、洗衣、做饭,还有学习。
金娃回家了,问乡长:“爹,今天要写咱家的书房,咋写?”金娃家有个专门的书房,又大又豪华。
乡长:“说明文吧?看你的观察能力喽!”
金娃奋笔疾书,他把“我的书房”写成了“我的宫殿”。从本质上说,他没有夸张。
牛娃回家了,问他父亲:“阿爹,今天要写咱家的书房,咋写?”
父亲抬起头瞧了牛娃一眼,又默默地做自己的事去了:“不知道哩。”
牛娃家就两间房,一间正堂,一间厨房,再有就是猪圈、牛棚与柴屋了。书房?基本上没这个概念——
牛娃只好开始编,编得很牵强,不会撒谎的牛娃边写边面红耳赤,犹如正在耍刀的关公。
牛娃在牛背上编完了《我的书房》——他每天都在野外做作业:有时是牛背,有时是河滩,有时是树下,有时是凉棚里。
夕阳把整个西天照得火红。金娃从田埂那头走过来,他看到了正在放牛的牛娃,很友好地打招呼:
“牛娃,干吗呢?”
“放牛,”牛娃想了想又回答,“写作业。”
“在写作文呢,给我看看。”金娃手已伸出,作出乞讨的样子。
“……”牛娃不知当给不当给。他握着本子没动弹。
金娃继续作乞讨状,牛娃作防御状。僵持。
终于,牛娃觉得不妥,还是勉强把本子交给了金娃。牛娃脸开始红,红得很厉害。那该死的笨牛没有察觉到主人的窘态,居然发出“哞”的一声。
金娃很快看完了,还给牛娃,随口说了句:“这就是你的书房?” 牛娃认定金娃那是在讽刺他,脸红得像番茄。又悔恨自己为什么要写这种假的东西来骗人骗己。顺着一股牛劲,牛娃把那页作文纸给撕了。他重写了一篇。
第二天,“阴险”的老师说要朗读两篇作文,说是他们写得好。 她先念金娃的。“宫殿”的确令同学们张口结舌艳羡不已。念第二篇之前她顿了顿,看了牛娃一眼。牛娃赶紧躲过她的眼神。窘。
老师笑了一下,三分和蔼,七分“阴险”,便开始念第二篇:“我的书房,”她又顿了一下,环顾了一下四周,“我没书房……”
天啊!牛娃心里叫了出来!这不就是自己写的那篇!脸红。
“我没书房,我家穷,连盏台灯都没有,更别说书房了……”
“在学校的时候,教室就是我的书房,我尽可能多地利用教室的课桌学习知识……”
“放学路上,整个田埂就是我的书房,我背课文……”
“喂猪时,猪圈就是我的书房,我边喂猪边记英文单词……”
“放牛时,牛背就是我的书房,我在上面演算习题……”
“下雨天,柴屋就是我的书房,我看会儿书看会儿雨……”
“我有好多书房,好多好多,哪天我领你去参观参观吧……”
“每当夕阳西下,我的书房就消失了。阳光,我的台灯,为什么总在最需要你的时候离我而去……”
“只要想读书,处处皆书房!”
“阴险”的老师念完了牛娃的文章,全班掌声雷动。
点评《处处书房》——
广东省深圳市育才中学 郭乃嘉主持游离状态:
很神奇啊!创意独特,这么“阴险”+无聊的题目写得那么新颖。周同学,牛啊!
白衣书生:
所谓“功夫在诗外”,天地为课堂。
梅绛雪:
文笔很老到,乡村孩子的话语和心理都很朴素、真实,有一点苦涩,但结局是温馨感人的。
林 青:
语言流畅,立意新颖,以鲜明的对比表现出主题。
我们总是会抱怨现实如何如何残酷,却不懂得用心去发现身边的美好。金娃的书房是真实存在的,牛娃的书房是用心建造出来的。珍惜已经拥有的,创造不曾拥有的,处处是书房,处处是美好。
李志远:
文中主要人物牛娃和金娃的性格塑造以及对比的烘托效果都是很成功的。看来,不仅是环境塑造人,人也能通过自己的精神力量,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牛娃的书房,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另外,文章后半部分,特别是阳光、台灯那一段,很富有感染力。
侯佳锐:
文笔流畅,语言平实,却将一个农村孩子的学习生活写得生动、翔实,情节紧凑,在刻画人物心理活动上也抓得较准。
但文章不必拘泥于先叙事后立意的陈规,若能把主题更自然地渗入情节当中,让读者去感悟、领会,这样文章会显得更有深度、富有感染力,并能水到渠成地揭示主题。
虽然这是乡立的初中,但是学校收取的学杂费是不多的,于是,穷孩子与富孩子挤到了一个教室里。所谓的富,只是相对而言罢了,毕竟不是富可敌国的那种;而这所谓的穷就穷出了点水平,传说有穷到家里只有手电筒这唯一一样“家用电器”的困难户。
金娃是乡长的儿子,乡长每天坐小吉普上下班;牛娃是平头布衣的儿子,他们家最现代化的东西就是那个手电筒。
金娃每天的任务是学习。牛娃每天的任务是割草、喂猪、放牛、洗衣、做饭,还有学习。
金娃回家了,问乡长:“爹,今天要写咱家的书房,咋写?”金娃家有个专门的书房,又大又豪华。
乡长:“说明文吧?看你的观察能力喽!”
金娃奋笔疾书,他把“我的书房”写成了“我的宫殿”。从本质上说,他没有夸张。
牛娃回家了,问他父亲:“阿爹,今天要写咱家的书房,咋写?”
父亲抬起头瞧了牛娃一眼,又默默地做自己的事去了:“不知道哩。”
牛娃家就两间房,一间正堂,一间厨房,再有就是猪圈、牛棚与柴屋了。书房?基本上没这个概念——
牛娃只好开始编,编得很牵强,不会撒谎的牛娃边写边面红耳赤,犹如正在耍刀的关公。
牛娃在牛背上编完了《我的书房》——他每天都在野外做作业:有时是牛背,有时是河滩,有时是树下,有时是凉棚里。
夕阳把整个西天照得火红。金娃从田埂那头走过来,他看到了正在放牛的牛娃,很友好地打招呼:
“牛娃,干吗呢?”
“放牛,”牛娃想了想又回答,“写作业。”
“在写作文呢,给我看看。”金娃手已伸出,作出乞讨的样子。
“……”牛娃不知当给不当给。他握着本子没动弹。
金娃继续作乞讨状,牛娃作防御状。僵持。
终于,牛娃觉得不妥,还是勉强把本子交给了金娃。牛娃脸开始红,红得很厉害。那该死的笨牛没有察觉到主人的窘态,居然发出“哞”的一声。
金娃很快看完了,还给牛娃,随口说了句:“这就是你的书房?” 牛娃认定金娃那是在讽刺他,脸红得像番茄。又悔恨自己为什么要写这种假的东西来骗人骗己。顺着一股牛劲,牛娃把那页作文纸给撕了。他重写了一篇。
第二天,“阴险”的老师说要朗读两篇作文,说是他们写得好。 她先念金娃的。“宫殿”的确令同学们张口结舌艳羡不已。念第二篇之前她顿了顿,看了牛娃一眼。牛娃赶紧躲过她的眼神。窘。
老师笑了一下,三分和蔼,七分“阴险”,便开始念第二篇:“我的书房,”她又顿了一下,环顾了一下四周,“我没书房……”
天啊!牛娃心里叫了出来!这不就是自己写的那篇!脸红。
“我没书房,我家穷,连盏台灯都没有,更别说书房了……”
“在学校的时候,教室就是我的书房,我尽可能多地利用教室的课桌学习知识……”
“放学路上,整个田埂就是我的书房,我背课文……”
“喂猪时,猪圈就是我的书房,我边喂猪边记英文单词……”
“放牛时,牛背就是我的书房,我在上面演算习题……”
“下雨天,柴屋就是我的书房,我看会儿书看会儿雨……”
“我有好多书房,好多好多,哪天我领你去参观参观吧……”
“每当夕阳西下,我的书房就消失了。阳光,我的台灯,为什么总在最需要你的时候离我而去……”
“只要想读书,处处皆书房!”
“阴险”的老师念完了牛娃的文章,全班掌声雷动。
点评《处处书房》——
广东省深圳市育才中学 郭乃嘉主持游离状态:
很神奇啊!创意独特,这么“阴险”+无聊的题目写得那么新颖。周同学,牛啊!
白衣书生:
所谓“功夫在诗外”,天地为课堂。
梅绛雪:
文笔很老到,乡村孩子的话语和心理都很朴素、真实,有一点苦涩,但结局是温馨感人的。
林 青:
语言流畅,立意新颖,以鲜明的对比表现出主题。
我们总是会抱怨现实如何如何残酷,却不懂得用心去发现身边的美好。金娃的书房是真实存在的,牛娃的书房是用心建造出来的。珍惜已经拥有的,创造不曾拥有的,处处是书房,处处是美好。
李志远:
文中主要人物牛娃和金娃的性格塑造以及对比的烘托效果都是很成功的。看来,不仅是环境塑造人,人也能通过自己的精神力量,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牛娃的书房,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另外,文章后半部分,特别是阳光、台灯那一段,很富有感染力。
侯佳锐:
文笔流畅,语言平实,却将一个农村孩子的学习生活写得生动、翔实,情节紧凑,在刻画人物心理活动上也抓得较准。
但文章不必拘泥于先叙事后立意的陈规,若能把主题更自然地渗入情节当中,让读者去感悟、领会,这样文章会显得更有深度、富有感染力,并能水到渠成地揭示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