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认识多媒体辅助性教学的性质坚持学生为本
“多媒体教学既注重双基教学,更强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能,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多媒体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手段,而不是教学的唯一手段,更不是一种教学目标。那种认为公开课尤其是评优课一定要用多媒体教学的观点是不科学的,如果教师制作的课件内容丰富,又图文并茂,光影声色一应俱全,学生频频地欣赏课件的内容,教师频频地点击鼠标,课文的内涵和作者的情感就不能落实,因此,在设计课件时,始终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为指导,研究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几个重要环节,如: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构建知识结构一知识迁移形成能力——拓展知识开阔视野的实施,并将其编制在课件的主界面上,使学生明确一堂课的主要任务并能主动选择学习的内容。同时,在教学环节的设置上,应该着重考虑留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注意与学生的交流,并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课件,真正做到课件为人所用,而不是人为课件所役。
(二)语文多媒体辅助教学应该以语言和文字为本
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掌握和运用语言和文字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也就是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力和领悟力。因此,语文多媒体辅助教学也应该以语言文字为本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将视觉、听觉有机融合,提供教学所需的视听形象。但在教學实践中,教师要根据语文能力的转化阶段(语言文字内化阶段和语言文字的外化阶段)的不同特点,合理使用多媒体。语言文字的内化阶段也就是由接受语言文字的刺激,经过理解和识记将语言文字转化成一种语言思维,经过对语言思维的分解剖析归纳整理到最后形成审美共鸣的阶段。在这一阶段要慎重使用视听形象,如果不合理使用视听形象可能会剥夺学生感悟语言的机会,使他们跳过对语言的理解、识记,错过对语言思维的分析整理,直接通过视听形象获得对课文内容的审美感受和评价。语言文字的外化阶段也就是经过语言文字的具体应用,而使主观情绪外现的过程。而在这一阶段,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视听形象调动学生的情绪兴趣,为语言表达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特别是当教师的语言不能很好地引起学生的共鸣时,可以借助多媒体的视听形象,为学生创造一个立体的、多方位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迅速进入情境,在强烈的刺激下充分调动内在情感,展开无限遐想,以推动语言思维和语言文字的组合。
(三)课件设计应给学生留出思考的余地
在教授课文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视频,引发学生的想象。如教读课文《赤壁之战》时,可以先给学生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片段,让学生回忆起以前所熟悉的《赤壁之战》的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借助图文资料,激发学生的想象。如简介作者,可选取作者不同时期的照片,并配以文字资料的介绍。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去思考、去想象作者的生平事迹及其精神品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简介文章的写作背景,截取些背景资料,最好能配上声音,引领学生身如其境,从而进入作品的境界中去品读作品。还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供学生思考,为了使多媒体教学不至于束缚学生的思维,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供学生探讨,不要求有标准答案,只要学生能畅所欲言,自圆其说就行,其实问题设计得好,多媒体手段更能启发学生积极地思考,开拓思维空间,发展思维能力。
(四)课件教学应努力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堂成功的教学课,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是很高的,恰当地运用多媒教学比传统的教学手段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它可使学生快速、高效的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供大量的表征,刺激学生多种感官,激活学生的兴奋点,这样就能够为语文教学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例如教授课文《丰碑》,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揭题后,教师提问:丰碑什么意思?课文中的丰碑指什么?(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接着多媒体演示:大雪纷飞,在一棵大树下,军需处长被大雪覆盖着,如一座晶莹的丰碑。教师启发学生:军需处长怎么会冻死的?在冻死前是怎样的情形呢?导入重点段第三段的学习。多媒体演示:画面渐渐清晰,出现了老战士的形象,他冻僵了……导入第七节的学习,教师着重引导学生观察军需处长的表情、动作、穿着等,使学生了解军需处长是被严寒冻死的。接着,教师通过富有感情的范读,引导学生思考:军需处长为什么会冻死的?学生通过朗读分析理解军需处长的一心为公,亳不利己的高贵品质。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的感受他的这种精神,可用多媒体把两个画面结合起来:老战士冻僵了……大雪越下越大,覆盖住他的身躯,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运用多媒体,通过两个场景的对比,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学生视觉上的差别,使学生从内心受到极大的震撼,产生情的冲动。
(五)语文多媒体辅助教学应注重审美教学
学生的审美感受力,是审美感官直接对审美对象进行感知的能力。针对学生的感知心理,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力,要让学生置身于美的氛围中,通过视觉和听觉去发现美、感受美。学生的审美感受力,是审美感官直接对审美对象进行感知的能力。运用多媒体教学再现情境,运用线条、形状、色彩、声音等外在形式,具体、直观地再现课文中丰富多彩的形象,使形象由语言文字的间接显现化为一定的物质材料来直接显现,增加感知强度,突破文字的障碍,这样很快地进入课文情景,积存于记忆深处的表象迅速复现,与眼前的形象串联、叠加,幻化为自己心目中的新的审美形象,从而提高了审美感官的灵敏度、活跃性和统摄力。如教学《爱莲说》,在导入新课部分就可以运用一系列莲花的图片动感地出现在画面上,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场面,借助鲜艳的色彩,古筝的音乐,渲染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精神,使学生人情入境,感情为之升华,迅速领悟形象的崇高美。在朗读鉴赏部分,辅之优美抒情的配音课文朗读,同时配以动画,营造出美的氛围,引起学生视觉和听觉的感官兴奋,享受审美愉悦,身临其境,感受意境美。
“多媒体教学既注重双基教学,更强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能,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多媒体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手段,而不是教学的唯一手段,更不是一种教学目标。那种认为公开课尤其是评优课一定要用多媒体教学的观点是不科学的,如果教师制作的课件内容丰富,又图文并茂,光影声色一应俱全,学生频频地欣赏课件的内容,教师频频地点击鼠标,课文的内涵和作者的情感就不能落实,因此,在设计课件时,始终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为指导,研究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几个重要环节,如: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构建知识结构一知识迁移形成能力——拓展知识开阔视野的实施,并将其编制在课件的主界面上,使学生明确一堂课的主要任务并能主动选择学习的内容。同时,在教学环节的设置上,应该着重考虑留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注意与学生的交流,并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课件,真正做到课件为人所用,而不是人为课件所役。
(二)语文多媒体辅助教学应该以语言和文字为本
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掌握和运用语言和文字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也就是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力和领悟力。因此,语文多媒体辅助教学也应该以语言文字为本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将视觉、听觉有机融合,提供教学所需的视听形象。但在教學实践中,教师要根据语文能力的转化阶段(语言文字内化阶段和语言文字的外化阶段)的不同特点,合理使用多媒体。语言文字的内化阶段也就是由接受语言文字的刺激,经过理解和识记将语言文字转化成一种语言思维,经过对语言思维的分解剖析归纳整理到最后形成审美共鸣的阶段。在这一阶段要慎重使用视听形象,如果不合理使用视听形象可能会剥夺学生感悟语言的机会,使他们跳过对语言的理解、识记,错过对语言思维的分析整理,直接通过视听形象获得对课文内容的审美感受和评价。语言文字的外化阶段也就是经过语言文字的具体应用,而使主观情绪外现的过程。而在这一阶段,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视听形象调动学生的情绪兴趣,为语言表达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特别是当教师的语言不能很好地引起学生的共鸣时,可以借助多媒体的视听形象,为学生创造一个立体的、多方位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迅速进入情境,在强烈的刺激下充分调动内在情感,展开无限遐想,以推动语言思维和语言文字的组合。
(三)课件设计应给学生留出思考的余地
在教授课文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视频,引发学生的想象。如教读课文《赤壁之战》时,可以先给学生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片段,让学生回忆起以前所熟悉的《赤壁之战》的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借助图文资料,激发学生的想象。如简介作者,可选取作者不同时期的照片,并配以文字资料的介绍。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去思考、去想象作者的生平事迹及其精神品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简介文章的写作背景,截取些背景资料,最好能配上声音,引领学生身如其境,从而进入作品的境界中去品读作品。还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供学生思考,为了使多媒体教学不至于束缚学生的思维,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供学生探讨,不要求有标准答案,只要学生能畅所欲言,自圆其说就行,其实问题设计得好,多媒体手段更能启发学生积极地思考,开拓思维空间,发展思维能力。
(四)课件教学应努力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堂成功的教学课,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是很高的,恰当地运用多媒教学比传统的教学手段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它可使学生快速、高效的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供大量的表征,刺激学生多种感官,激活学生的兴奋点,这样就能够为语文教学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例如教授课文《丰碑》,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揭题后,教师提问:丰碑什么意思?课文中的丰碑指什么?(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接着多媒体演示:大雪纷飞,在一棵大树下,军需处长被大雪覆盖着,如一座晶莹的丰碑。教师启发学生:军需处长怎么会冻死的?在冻死前是怎样的情形呢?导入重点段第三段的学习。多媒体演示:画面渐渐清晰,出现了老战士的形象,他冻僵了……导入第七节的学习,教师着重引导学生观察军需处长的表情、动作、穿着等,使学生了解军需处长是被严寒冻死的。接着,教师通过富有感情的范读,引导学生思考:军需处长为什么会冻死的?学生通过朗读分析理解军需处长的一心为公,亳不利己的高贵品质。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的感受他的这种精神,可用多媒体把两个画面结合起来:老战士冻僵了……大雪越下越大,覆盖住他的身躯,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运用多媒体,通过两个场景的对比,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学生视觉上的差别,使学生从内心受到极大的震撼,产生情的冲动。
(五)语文多媒体辅助教学应注重审美教学
学生的审美感受力,是审美感官直接对审美对象进行感知的能力。针对学生的感知心理,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力,要让学生置身于美的氛围中,通过视觉和听觉去发现美、感受美。学生的审美感受力,是审美感官直接对审美对象进行感知的能力。运用多媒体教学再现情境,运用线条、形状、色彩、声音等外在形式,具体、直观地再现课文中丰富多彩的形象,使形象由语言文字的间接显现化为一定的物质材料来直接显现,增加感知强度,突破文字的障碍,这样很快地进入课文情景,积存于记忆深处的表象迅速复现,与眼前的形象串联、叠加,幻化为自己心目中的新的审美形象,从而提高了审美感官的灵敏度、活跃性和统摄力。如教学《爱莲说》,在导入新课部分就可以运用一系列莲花的图片动感地出现在画面上,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场面,借助鲜艳的色彩,古筝的音乐,渲染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精神,使学生人情入境,感情为之升华,迅速领悟形象的崇高美。在朗读鉴赏部分,辅之优美抒情的配音课文朗读,同时配以动画,营造出美的氛围,引起学生视觉和听觉的感官兴奋,享受审美愉悦,身临其境,感受意境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