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创:值得终身以求的教学艺术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ar_fly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认识童话
   师:你们知道《皇帝的新装》是一篇——
   生(齐):童话。
   师:好,问题来了,同学们,以你的读书经验,怎么就判断《皇帝的新装》是一篇童话的?别忙着举手,想想看。
   生:因为我觉得散文一般写的都是真实的故事,童话就有一些虚构的色彩。作者写那两个骗子做的衣服愚蠢的人是看不见的,就带有虚构色彩和一些神话色彩,就应该是童话。
   师:神话色彩?
   生:哦,不,不,就是虚构的,脱离现实。
   师:哦,脱离现实,是虚构的故事,所以觉得它是童话。还有没有其他说法?
   生:我觉得童话应该就是通过一个故事来讲述一个道理的,同时能够讽刺一种生活现象。
   师:哦,故事中有道理,所以它是童话。哎,那个男同学,你来说。
   生:没有具体的时间。
   师:没有具体的时间?你想说,童话都是什么样的?
   生:都是虚构的。
   师:虚构出来的,好,请坐。还有没有?“老师,我知道这是一篇童话,是因为——”你站起来大声喊吧!
   生:童话一般都是写很久以前的事,不是“一二三四的”那种。
   师:哦,写的不是今天的事儿,都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儿,是这意思吗?
   生:嗯。
   师:很遥远。
   生:我觉得,是童话的话,整篇文章写作手法都是富有童真的,并且每篇故事都会告诉我们富有哲理的小道理。
   师:就是说,童话、童话,是用谁的话在说故事啊?
   生(齐):儿童的话。
   师:是用儿童的话写出来的。好,还有没有同学再来说说看?
   生:因为童话里面那些人物的语言都很浮夸,说得都特别夸张。
   师:都很浮夸,说得都特别夸张。也就是说童话最主要的手法是——
   生:夸张。
   师:夸张,还有?
   生(齐):想象。
   师:真棒,我的同学,来看看老师给的定义,和你们的是多么相似。我们一起来读读看!
   PPT:
   童话是一种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通过丰富的想象甚至夸张来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现实生活,潜移默化地对儿童进行思想启蒙教育。
   师:你看,你们用自己的语言,把文章体裁的特点全说出来了,这就是学习的力量。好,再来说说,童话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
   生(齐):丰富的想象和夸张。
   评析:本环节彰显了教者的两大追求:一是紧扣体裁特点,守住语文体性;二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认知与体知的统一。
   不过,也暴露了教学的阿喀琉斯之踵:
   1.对话并未深度聚焦体裁特点。想象、夸张、寄寓道理固然是童话的体裁特点,何尝不是寓言的特点?教者虽点到了“儿童语言”这一特点,但并未突出其核心地位,亦未从儿童视角、儿童受众的思想启蒙等方面加以适当拓展。
   2.疲于等待学生发言的自我完善,疏于及时的思维博弈或引领,致使学生思维和语言上枝蔓与舛误较多。比如,时间、地点、人物的虚化,都是虚构的题中应有之意,说时间“遥远”并不适恰,但教者并未点明,导致学生要么重复,要么说得不全——时、地、人的虚化就没有触及,要么一说就错——童话真的“脱离现实”吗?
   3.教者自己的语言亦有失严谨。如单复数的互指——“同学们,以你的读书经验”“你看,你们用自己的语言”,用“个”指称同学——“哎,那个男同学”,对学生混淆的“浮夸”和“夸张”,竟盲目认同。
   这必然导致教学冗余的积压。不知这节课实际花了多长时间,但从近九千字的原实录来看,按正常语速150字/每分钟计算,一刻不停对话下来,也需一个小时,所以拖堂恐难以避免。
   二、读出《皇帝的新装》最夸张处
   师:那么同学们,读完了《皇帝的新装》,大家想一想,这个童话当中你觉得最有夸张力的一个细节是什么?
   学生发现下述几处,教师相机指导朗读,读出童话“夸张的味道”:
   1.衣服还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抓住“都”“任何”“这”,引导学生纠正读,重音读,拉长音读(朗读“都”时,提醒可稍微拉长一点儿音),单个读、齐读。
   2.这些衣服轻柔得像蜘蛛网一样,穿的人会觉得好像身上没有什么东西似的——这也正是这些衣服的优点。
   生读该句。
   师:两位同学都找到了衣服夸张的特点。
   3.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
   点睛:这是突出皇帝穿衣服很夸张,引导学生抓住“每一天”“每一点钟”这两个时间词,还有“一套”這个数量词,读出夸张的味道,“一套”重读,稍长。
   4.除非是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
   学生抓住“炫耀一下”“新衣服”读到位,教师鼓励:“真棒!记住啊,好童话是读出来的。”
   5.许多年前,有一位皇帝,他非常喜欢好看的新衣服。为了要穿得漂亮,他不惜把他所有的钱都花掉。
   抓住“所有的”“都”重读,教师继续鼓励:“照这样去给人讲童话就讲得特生动了。”
   6.第2自然段——自称是织工,说他们能够织出人类所能想到的最美丽的布。
   生:布应该没有最美丽而应该是更美丽的。
   师:这个“最美丽”就是夸张了,你把这个“最美丽”读好。
   7.第3自然段——于是他付了许多现款给这两个骗子,好使他们马上开始工作。
   生:一般都是等他织好了我们才付钱,这里一下子在之前就付了许多现款。    师:现款为什么马上要交给他?
   生:因为他想快点穿到新衣服。
   师:“许多现款”“马上”,太急切了。还有没有?
   8.第33自然段——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帝的新装真是美丽!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漂亮!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
   抓住“都”“乖乖”重读;针对学生读得声音较轻的情况,引导读出“喊”的感觉;抓住“!”读出夸张的味道。
   9.第37自然段——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的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
   师:皇帝穿着并不存在的后裙,在干吗?
   生(齐):游行。
   师:两个字儿,“裸奔”!(生笑)光天化日之下,皇帝在裸游。我们一起来读读,他是怎么换这衣服的。第123页,“皇帝把他所有的衣服都脱下来了……”
   生读,“弄”字读得有点儿快。
   师:“弄”多长时间?“一阵子”!所以这个“一阵子”不能读得很快就过去了,要让别人感觉真的在穿衣服。再来试试看。
   生抓住 “弄了”“一阵子”读出夸张味。
   师:再看看皇上最自恋的一个镜头,“皇上在镜子面前”——
   生:皇帝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肢。
   师:哪些词还需要读出味儿来?
   生(齐):“转”“扭”。
   师:要想读好这个镜头,我们要注意什么词?
   生(齐):动词。
   师:读时要快还是慢?
   生(齐):慢。
   师:慢,大家看看“我”穿的衣服,所以这个“转一转”“扭一扭”,建议你在读的时候也转一转,扭一扭。“皇上在镜子面前”,预备,起!
   全班齐读,夸张至极。
   师:同学们,感受到了吗?妈妈给你讲这个童话的声音,一定是这样的声音。爸爸给你讲这个童话的语调,一定也是这样的语调。
   评析:聚焦夸张细节,读出夸张味道,似乎只在“肌理”层面上体知童话体裁特点,但因为沉浸得全面、深透,其实也是在为体悟童话的“神”“味”“理”蓄势。由夸张视角切入,带动童话虚构特色的体知,人物精神世界的开掘,以及对作者人性拷问和寄寓之理的发现,承上启下,一石多鸟。
   批文入境、入情、入势——作者的叙述之势、造型之势、还有隐在的说理之势,教者虽未明确点明,但实际教学已经暗合,这是很令人称奇的。
   “最夸张处”只能一处,还是代之以“夸张之处”为妥。
   三、谁导演这场戏
   师:同学们,在光天化日之下如此招摇地裸游,在安徒生童话里,不可思议地如期上演了。接下来,我要问一个问题:是谁导演这场戏的?找出文中的根据,想一想,这个荒唐闹剧成功上演最主要的因素,你认为是什么?
   师生讨论,达成了下述审美共识:
   1.皇帝和大臣。大臣觉得不能让别人发现自己很愚蠢,就欺骗皇帝,说自己看见了很美丽的布,而皇帝也因此担心别人说自己很愚蠢,就去欺骗别人。
   教师趁势引导学生朗读描写皇帝“不大自然”心理的句子——“我倒很想知道,他们的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不过,当他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这布的时候,他心里的确感到有些不大自然……
   朗读大臣害怕心理的句子——“我并不愚蠢呀……这也真够滑稽,但是我决不能让人看出来!”朗读官员口是心非的句子——“是的,那真是太美了!”教师要求学生将声音拉得响一点儿,抓住“是的”“太美”,将夸张的赞美读出来了。
   2.两个骗子。臆造了一件奇异的新装——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以引起皇帝对衣服的好奇。演技高明——摆出两架织布机,装作是在工作的样子,可是他们的织布机上连一点儿东西的影子也没有。
   3.老百姓。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于是口径一致地赞美:“乖乖……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教者引导学生读出夸张的感觉。
   师:皇帝,穿新衣成瘾。骗术高明的骗子又是这场闹剧的幕后推手。官员,说了假话;甚至连善良的老百姓也言不由衷。同学们,“皇帝的新装”成功上演最主要的因素,你想怎么概括呢?
   生:所有人都不愿意承认自己是愚蠢的。
   师:你认为是所有人共同制造了这个骗局,所有人共同上演了这出闹剧。
   生:是!(教师板书:人)
   师:我觉得不该是所有人吧。
   学生一愣,突然举手:是所有的成人。
   师:所有什么人?
   生:大人,成人。
   师:再重复一遍。
   生:大人!
   教师在黑板上擦去“人”字,再寫一个大大的“人”字。
   师:原来这是一个讲所有大人的故事。这是一个大人世界的故事,是描述大人世界复杂内心的故事。所有的大人共同上演了这出闹剧。社会、土壤、大地,我们可以从更广阔的空间去思考这个问题。
   评析:“谁导演这场戏”这个问题提得漂亮!不仅将学生的审美引向了人物形象的赏析,而且还触及了作者的创作追求——安徒生明确说过:“当我在为孩子们写一篇故事的时候,我永远记得他们的父亲和母亲也会在旁边听。”也就是说,在安徒生那里,童话不仅要完成孩童的精神启蒙和养育,也成了引导成人审视自我,净化灵魂的一种方式,这便是文本的篇性。教者在教学中突出这一点,十分深刻、睿智。
   四、探寻大人的内心世界
   师:看看这些句子。
   PPT:
   1.全城的人都听说这织品有一种多么神奇的力量,所以大家也都渴望借这个机会测验一下……    2.城里所有的人都在谈论着这美丽的布料。
   3.每人都随声附和着。每人都有说不出的快乐。
   4.“一点儿也不错。”所有的骑士都说。
   5.“上帝,这衣服多么合身啊!裁得多么好看啊!”大家都说……
   6.那些托后裙的内臣都把手在地上东摸西摸,好像他们正在拾取衣裙似的。
   7.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
   有感情朗读,启悟:这些句子有何共同点,每句里的“都”说明什么问题?师生交流,达成下列共识——
   1.所有的大人,无论是有权力的,还是没权力的,无论是高高在上的,还是贴着地气的善良百姓,都卷入了这场闹剧当中。
   2.全城的大人都有虚荣心,都不愿意承认自己看不见布料,所以这个闹剧才能顺利进行。
   师:那你知道老百姓为什么要有这份虚荣心吗?
   生:因为他们不愿意在皇帝面前显示出自己的愚蠢,皇帝如果知道他们看不见,就会认为自己国家的百姓太愚蠢了。
   师:在皇帝面前,也就是在权力面前,在生存面前,百姓迫于压力,迫于生存生活的需要说了假话。同学们,这个时候是不是更能发现《皇帝的新装》其实讲的就是成人世界的故事?这样一想,对这件新装我们就该有更深的思考。
   评析:抓住高频词汇“都”字,揭露成人群体迫于生存需要而说谎背后的恐惧心理,这是对人物形象深层的精神分析,迥异于肤浅的哲理标签万能贴,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但是,教者并未将分析进行到底——皇帝位于权力的巅峰状态,为什么也心存恐惧?老百姓最后都说皇帝“实在没穿什么衣服呀”,难道突然消失了“生存压力”?更未在基督教文化视域下,探寻安徒生人性劣根解剖背后的原罪意识、救赎情怀。
   五、走进大人的“心”
   师:下一个题目,会更难一点。
   PPT:
   “皇帝的新装”,对皇帝,对官员,对百姓等,与其说是新装,不如说是
   学生思考后,得出如下结论——“一场闹剧”“一个谎言”“一块诚信的试金石”“大人世界的虚荣心”“大人心灵世界的透视镜”“一张对诚实的考卷”。
   教者PPT呈现了自己的思考:虚荣、私心、面具、功利世故社会里的人性黑洞、世俗世界的习惯与传统……
   小结:与其说是皇帝的新装,不如说是大人的“心装”(板书)。再次启悟:世俗世界里的大人,他们的心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再认真读一读这些大人的内心活动。
   PPT:
   1.“我的老天爷!”他想,“难道我是愚蠢的吗?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这一点。这一点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难道我是不称职的吗?——不成,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
   2.“我并不愚蠢呀!”这位官员想,“这大概是因为我不配有现在这样好的官职吧?这也真够滑稽,但是我决不能让人看出来!”
   3.“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一个皇帝吗?这可是我所遇见的一件最可怕的事情。”
   4.“上帝,这衣服多么合身啊!裁得多么好看啊!”大家都说,“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这真是一套贵重的衣服!”
   5.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
   学生依次有感情地读,教师帮助解决“称职”“滑稽”“骇人听闻”等词的读音和理解。
   师:在这些真实心理活动中,我们看到了成人世界的复杂心绪。正是在这种私心复杂的,甚至是无奈的情绪支配下,才有了这件皇帝的新装,有了这个荒唐的故事。我们也就看到了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皇帝开始了游行。
   评析:此环节虽有深化主旨理解,走向言语表现的指向,但與上环节的内容基本上同构——两标题中的“心”和“内心世界”已充分说明这一点,完全可以融在一起。
   六、你的结尾设计——加深对童话的理解
   师:同学们,童话充满想象和夸张。你想象一下,如果让你从这里开始写安徒生童话的结尾,你会怎么设计?
   学生的设计如下——
   1.皇上赤身裸体走在街上,百姓们一下子都呆住了,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一个人突然大叫道:“多么好看的衣服啊,这衣服真适合皇上的身材啊!”街上一下子沸腾了。大家都说这衣服好看极了。一个童稚的声音响起:“你们看,那个人并没有穿衣服啊!”一个大人说:“明明你是愚蠢的,皇帝的衣服是多么美丽啊,你不要乱说。”
   2.皇上赤身裸体走在街上,一个小孩说:“皇上根本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啊。”群众顿时沸腾了,皇上觉得无地自容,再看看他的那些大臣,也都不敢直视皇帝,皇帝最终在群众的笑声中红着脸走向皇宫。
   3.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这时,大家看到都不禁笑起来:“皇帝裸奔啦,皇帝裸奔啦!”皇帝顿时在大家的笑声中逃回了皇宫。
   教者也展示了自己的设计——
   PPT:
   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孩子们看到了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衣服多么合身!”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看不见什么东西,因为这样就会暴露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得到这样普遍的称赞。
   “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呀!”一个小孩子的爸爸最后叫出声来。
   “伙伴们,你听这大人的声音!”那个孩子说。于是孩子们把这大人讲的话私自低声地传播开来。
   “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有个大人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呀!”
   “他实在是没有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孩子都说。    师:你们发现老师的结尾和课文有什么不同?
   生:把大人和孩子换了一换,让大人说出真话了。
   师:那你认为谁的结尾更好?
   生:我赞同安徒生的结尾,因为孩子是天真的,他们心里想什么就会说什么,不会像大人那么虚假。
   生:我赞同老师的结尾,因为小孩子也经历过一些事情,他也可能在伙伴中装得虚伪,而大人经历了很多事情之后也有可能看穿,他也不愿意再装虚伪就说了真话。
   师:想想,现在有小孩子会说假话了,他们是怎么学会的呢?
   生(齐):大人把他们带坏的。
   师:原来最后还是大人在影响我们,成人世界的心态在污染我们。所以,如果这个世界只剩下一个真诚的声音,它应该首先属于谁?
   生(齐):小孩子。
   师:但是,大人曾经也是小孩子,他们却在生活的过程中慢慢学会了说假话。亲爱的同学,学到这里,今天你能不能对在场的大人说点什么?
   生:大人们,以后不要说假话了!
   生:生活再怎么样,也最好不要说假话!
   生:请大家不要有虚荣心。
   生:别把小孩子教坏了。
   师:这样,我们就知道了,原来童话不仅仅是在教育孩子,也在教育大人。齐读安徒生的这段话。
   PPT:
   安徒生:“我用我的一切感情和思想来写童话,但是同时我也没有忘记成年人,当我在为孩子们写一篇故事的时候,我永远记得他们的父亲和母亲也会在旁边听。”
   师:请用你读童话的声音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父亲母亲听,也希望这份纯真能重回并永驻我们的内心。真诚希望大家每一句赞叹都是由衷的,一起来真诚赞一遍:“乖乖,你的新装真是漂亮!”
   生(齐):乖乖,你的新装真是漂亮!
   板书:大人——“心装”。
   评析:改写结尾,将学生的阅读收获集中绽放,体现了存在式学习之道。由“新装”到“心装”的课脉,与作者的创作追求结合起来,既富有思辨的张力,也让篇性的感悟落到了实处。
   不过,教者的结尾设计若不呈现,而是融入学生不同设计的优劣辨正中,或许更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也使教学过程更紧凑。现场的告诫“不说假话”“不要有虚荣心”,抽取了言说前提,有将在场成人视为说假话者、虚荣者的嫌疑,不妥。
   总评——
   肖培东老师的这一教例主要围绕下述问题链展开:
   1.这篇文章的文体是什么?凭什么判断它是童话?
   2.这篇童话中最有夸张力的一个细节是什么?
   3.这个荒唐闹剧成功上演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
   4.面对虚无的新装,为什么所有成人都在违心地赞美?
   5.与其说是新装,不如说是
其他文献
十二 寻找卫星    “我这次回北京,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希望能得到你的帮助。”  秦关博士对杨歌说。  “我?”  杨歌疑惑地问。他不知道自己能为秦关博士做些什么。  “上次从北极回来之后,我又匆匆赶往西昌卫星发射基地。那是因为我们有一颗卫星在发射之后脱离了轨道失踪了。这颗卫星非常重要,一百多名科学家通过各种仪器探测,寻找了半个多月了,都没有找到它,也许你可以通过超能力帮助我们。”  秦关博士
人们一直想研究出一种人造血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执行“曼哈顿计划”的美国科学家为了分离制造原子弹的轴同位素,对许多化学物质进行了研究,终于找到了分离铀矿石的“能手”全氟化碳,于是震惊世界的第一颗原子弹诞生了。可是,他们做梦也没想到,就是这个全氟化碳,对人造血的研究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1966年,美国辛辛那提的一位科学家克拉克把一只田鼠浸泡在含有氧和氟碳化合物溶液里,结果田鼠并未窒息而死。他由
一个村庄坐落在沙漠地带,村人赶集必须穿过那片气候无常的大沙漠。沙漠中行路很难,即便是本村人,也常常会迷路。因此,就有人想到了在沙漠中插树枝的主意。绿色的树枝在荒芜的沙漠中很打眼,就像一些航标一样标示着方向,每个村里的人在去集镇的路上必须将那些树枝稍微拔上一些,这样,风沙就不至于遮住树枝了,返回的路上也就不会再迷失方向。这已经成了村里人约定俗成的做法了。  一天,有一个僧人经过村庄,并打算赶赴那个集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三)《语文》(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选入《史记》名篇《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一文。其中“完璧归赵”一折中,有这样一句话“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教材对“嘻”注释为:“苦笑声”。《教材参考书》将此句译为:“秦王和大臣们面面相觑,发出无可奈何地苦笑声。”另外,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7月版)也将“嘻”注释为“苦笑声”。《中学古汉语字典
现代主义思潮诞生于19世纪后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随着现代城市的崛起和工业化的高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像机器一般冷漠,作为个体的人感到史无前例的寂寞孤独。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摧残,资产阶级革命中西方人信奉的自由、平等、博爱思想荡然无存,人们开始对理性产生怀疑,在文化领域里现代主义应运而生。如果说现代主义人们对理性的态度还是处于怀疑阶段,那么到了20世纪40、50年代的后现代主义流行时代则变成
晓晓是一个平凡的女生,她的成绩平平,也没有做人的特长,性格温顺,在班里称得上是默默无闻。晓晓非常羡慕那些成绩优异的同学,因为他们备受老师的瞩目和关注;晓晓也羡慕那些成绩或表现不尽如人意的同学,因为他们经常得到老师的关怀和帮助。不知道为什么,老师的目光总是不在晓晓的身上停留,这让她感到非常苦恼:“不起眼的我就像空气一样被老师忽略了,感受到的除了冷落还是冷落……”  如果是你,你怎样看待和对待老师的忽
芹菜:从本期开始,本刊新增“刊中刊”栏目。欢迎有校刊的各校,速速把自己的刊物发到我们的邮箱xyczc@163,com,记得在邮件主题上清楚地注明,“此乃校刊啊”。说不定,下回你们打开《学苑创造》,看到“刊中刊”栏目里面刊登的,就是你们的校刊哦!    祖国母亲,我爱你  庞美凤 覃冬琴    我们都是黄河的儿女,华夏的子孙,我们共同拥有一位伟大的母亲——中国。  在我还蹒跚学步时,妈妈教会我的第一
海参在海中的活动并不灵活,可是,当它遇到敌害时,却能采取一种特有的“分身术”来脱险:迅速地将体内的肠、肺和体腔液一起抛出去,迷惑敌人,而自己的身躯靠内脏和体腔液抛出去时的一股反作用力,逃到较远的地方去躲起来。  海参抛掉肠、肺后为什么还能存活呢?原来,海参体内有一种结缔组织。这种组织由无数形态、构造相同的细胞集合在一起,是执行共同生理机能的细胞群。海参体内的结缔组织有两种状态:一种是工作态,主要是
水是生命之源。然而,在地球上,有一些看似平静的湖泊下却隐藏着邪恶,它们像伺机而动的冷血杀手,不知什么时候就会吞噬无辜的生命。位于俄罗斯南部地区的休尔济湖就是其中之一。与恶名昭著的喀麦隆的尼奥斯湖不同,科学家至今没有找到休尔济湖“作恶”的原因。  过去,休尔济湖是捕鱼的好去处,人们可以在那里轻易捕获成吨的鱼。休尔济湖里的鲑鱼体型很大,那里还生活着其他地方并不多见的茴鱼。渔民们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好日
老舍《济南的冬天》写出了济南的冬天响晴、慈善的特点,生动细腻地抒写出作者喜悦、爱恋、陶醉的浓烈之情。正所谓“云遮雾绕景色秀,珠落玉盘韵味长”,《济南的冬天》的抒情技巧值得探究,学习、借鉴、运用这些描写抒情技巧,将有助于提高阅读的实效性,有助于将以读促写落到实处。通过研读文本,拟对《济南的冬天》的抒情技巧解密一番。  一、于传神的描写中见情感  摹山范水的绘景作品自然离不开景物描写,而景物描写自然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