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积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anz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育主要是言语教育,它向学生展现了一个文化的世界、美的世界和诗的世界。好的阅读,可以唤起人们忘却的梦想和沉沦的激情。想起安徒生,想起美人鱼,我们就不可避免地想起了爱与美,那是隐藏在日常生活中的智慧,使平凡的生活焕发出靓丽的色彩。
  所以语文课堂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把语言文字转化成学生的情感体验。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可采用“主题学习”的方式,通过提供与课本相关联的文本材料,促使学生在围绕主题的不断阅读对话中获得整体的阅读经验和情感体验。这样,既能真正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也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一、生活化的阅读
  新课标以全新的理念谈到了课外阅读的问题,要求“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有较丰富的积累”,不仅对课外阅读量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并且对课外读物提出了建议。“有较丰富的积累”不仅是指语言的丰富,还应包括精神世界的丰富。而主题学习的开展加强课内大量阅读,的确有利于实现促进学生语言和精神的协同发展,是优化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
  1.我鼓励引导孩子把零用钱攒起来自己购书或借书,让孩子的心进入到书中去,和作者一起快乐。为此我在班内开展了“买好书,读好书”活动,向学生推荐一批适合他们阅读的优秀作品,如《鲁滨逊漂流记》《野风车》《今天我是升旗手》《爱的教育》《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这些图书由语文课代表统一登记,编订一份全班同学的图书目录,张贴在班级宣传栏内,鼓励同学们相互借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阅读空间。
  2.抓住一切有利时机阅读。我和孩子们抓住有利时机,一起发疯似的阅读,贪婪地汲取精神的营养。孩子们面对那些好的片段一遍又一遍地读,让他们准备“精华摘抄本”。把那些优美的词句、精彩的片段、典型事例、名人警句、经典格言、巧妙构思、精美布局等,及时摘录下来,以免遗忘,还可以加深理解,这无疑又为自己的写作准备了有价值的宝库。
  通过主题学习以丰富学生的阅读量为手段,目的是为了在大量的阅读中使学生接触它们没有经历过的生活和体验,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间接获取生活经验,从而获得了对生活的丰富认识和体验。语文学习更多的是对文学的一种解读,在解读中真正走进文本,走进作者,走进人物,这样才能体会他们的思想和情感。
  二、个性化的阅读
  主题学习应是个性化、民主化的学习,是心灵之间的平等对话。对文本内容的个性化阅读,离不开言语形式。文本的言语形式,是丰富多彩的,有概括的表达,也有细节的描写;有情感的直接抒发,也有曲折的表达;有按顺序写来,也有倒叙插叙的峰回路转;有“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迈,也有“人比黄花瘦”的清新婉约……即使是同一主题,言语形式也是千变万化的。如,同是表达对国家之爱,《我们爱你啊,中国》一文是以饱含激情的笔墨赞美祖国的美丽富饶、悠久历史;《郑成功》则通过写他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丰功伟绩来表达郑成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讲述了肖邦弥留之际的请求,体现了对祖国强烈的爱;《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让我们感受到了杜甫急于返乡的狂喜,《示儿》则让我们陷入了陆游至死都没能看到祖国统一的悲愤和遗憾。
  围绕一定的学习主题,通过对重点文本的推敲、感悟、反思,使学生感受文本主题的内涵和语言的魅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走进广阔的阅读天地,进行主题阅读的拓展,有利于营造对话交流情境,进行思维碰撞,引起质疑问难和阅读期待;能丰富学生的积累,扩大学生的视野;可以有效提高孩子的思维发展水平、写作水平,从而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语文的魅力,亲近语文,热爱语文,使母语文化能够渗透到学生的人格中去,成为他们精神成长的养料。
  三、综合性的积累
  在大量的阅读中我们积累的是字、词、句,是语言,积累多了可以形成一种积淀,成为语文学习的厚实的保障。字词积累是没有色彩、味道、情感的,但可以帮助我们去进行阅读,我们必须通过阅读去感受丰富多彩的生命,所以阅读成为了学生接受语言,积累语言的必经的一个阶段,没有阅读,积累也根本就无从谈起,成为没有翅膀的鸟。
  面对学生写作文时的愁眉苦脸、抓耳挠腮,我知道孩子们头脑中的词句匮乏。为此,我规定一周内得有两次家庭作业是背诵的。背诵的内容自由选择,课内课外都行,前提是自己喜欢的,内容充实、精彩、感人、发人深省的。阅读实际上就是学生在共鸣中得到一种提高,阅读多了,就形成了学生自己对生活、对文学的特有的积淀。
  总之,语文应该是与生命共舞的活动。语文课应该绽放出教师自己的生命个性,应该体现教师的创造精神和能力,应该充溢着教师高超的学养和机智;同时也应该让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展示每一个学生的生命光彩,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城北街道办柴湾小学)
  □责任编辑:王 江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课堂教学的中心,新课程理念要求重新树立新的学生观和教师观,改变旧课堂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那么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应如何上好一堂有趣、高效的政治课呢?我的体会有如下两点: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把课堂教学中心的教师转变为学生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填鸭式的强行灌输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权威,主导着整个课堂的教学
阻力来自水下  在海平面条件下,水的密度是空气的800多倍,而在15 000米以上的高空,水的密度是空气密度的5000多倍。可见,要达到相同的速度,舰船和水下武器需克服的阻力远远大于航空器。当舰船(包括潜艇)在水面上航行时,船体同时受空气和水两种阻力,空气阻力是指空气对船体水上部分的反作用力,水阻力是水对船体水下部分的反作用力。如果再细分,水阻力可分成静水阻力和波浪中的阻力增加值(也称汹涛阻力)两
课堂教学是数学教学的主要形式,长期以来旧的教学思想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或一言堂等,这严重影响了学生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势在必行,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一、注重学生的自主性,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的发端在学生,终极目标也是学生,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要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人们的生存环境和质量都得到了提高,但生存竞争也加剧。如今的人才不仅要有知识更要有能力,只有综合能力强的人才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现代教育的目标是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长期以来的生物应试教育模式使得不少学生没有动手能力,没有创新能力,没有联想能力,只是考试的机器。这样的人才缺乏竞争能力,既不能适应社会,也就不利于国家的发展。这就要求生物教师要能打破旧的思维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