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政策优势转化为重庆的发展优势

来源 :当代党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n3125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笔者拜訪一位市级部门的领导,发现他的办公桌上摆了厚厚一叠卡片,内容全部摘自《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号)。这位领导说,这些卡片不仅办公桌上有、公文包里有,连床头柜上都有,“没想到当年参加高考时摸索出的‘背功秘诀’,现在还能派上用场”。最近一段时间,重庆很多领导都在做同一门功课:逐字、逐句、逐段地理解甚至背诵3号文件。
  有人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政策是第一推动力。能够争取政策是本事,善于利用政策促进发展是更大的本事。3号文件是支持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系统政策,要把这些政策优势转化为重庆的发展优势,当务之急是要“三管齐下”抓好政策落地。
  学习文件要对号入座、入脑入心。对于3号文件的学习贯彻,很多领导干部的确下了狠功夫,但整体看,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从学习的主体看,领导干部热、普通干部群众冷,政府职能部门热、其他部门冷;从学习的动机看,有的人学文件不是为了武装头脑、促进工作,而是为了武装嘴巴、应付领导;从学习的方式看,重形式、轻内容,重声势、轻实效……以这样的态度“学习”,怎能保证政策落地?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还要动员、组织干部群众一起学习,因为3号文件关乎每一个重庆人的切身利益,要让每一个重庆人特别是党员干部都自觉地对号入座,真正让文件精神入脑入心。同时,我们既要把3号文件作为实现“314”总体部署的“施工图”,又要作为全面建设小康重庆的“宣言书”,不仅要让每一个“施工人员”都能“按图施工”,而且要利用学习贯彻3号文件这一契机,增强每一个重庆人肩负国家使命的荣誉感、实施国家战略的责任感,激发大家投身科学发展、建设美好家园的激情。
  对接政策要上下结合、融会贯通。学习贯彻3号文件,在初期,做好案头功课是应该的,但绝不能满足于能记会背,必须上下结合、两头使劲。一方面是“跑北京”,主动与国家部委“对接”,使3号文件包含的所有支持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措施,都变成实实在在的政策;另一方面是“跑田坎”,主动与基层单位和普通群众“对接”,宣讲文件精神,听取群众意见,因为政策要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最终要靠广大干部群众用心血和汗水来浇灌。在上下结合的同时,还要注意将3号文件包含的政策,与三峡库区、西部开发、少数民族地区等优惠政策“对接”,形成一部推进重庆发展的政策“合订本”。有些政策的交叉重叠,能收到“1+1>2”的效果,甚至能够产生“乘数效应”,关键是看我们如何融会贯通、深度开发。
  贯彻文件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最好的学习是贯彻,最好的落实是行动,切忌当“二传手”,以文件贯彻文件。对于3号文件的学习贯彻,目前存在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那就是把学习文件、对接政策和贯彻落实割裂开来,学归学、跑归跑、用归用,学习与行动“两张皮”。一些同志认为,现在的任务是学习,等各种政策全部到手了,再来研究如何落实。因此,学习文件、争取政策热热闹闹、劲头十足,但日常工作却是“外甥打灯笼——照旧(舅)”,不仅没按照3号文件的精神和要求调整既定的目标和部署,而且在制订新的工作规划时,也没对照3号文件。对于3号文件的学习贯彻,我们一定要在学习文件的同时就善于落实,在争取政策的同时就敢于试验,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只有尽快将3号文件转化为生产力,才能增强重庆人民的信心和干劲,才能让国家部委放心,让中央放心,为今后深度开发文件、争取后续政策奠定良好的基础。
其他文献
30年前,杨树林和母亲居住的地方是一个离县城十几公里的小乡镇,名字叫白马凼镇。  那年冬天,白马凼镇响起了鞭炮声、锣鼓声和男女老少的笑声。杂而不乱的声音中,白马凼镇小学迎来了一位清清爽爽的带着一个姑娘的中年女人。  妇女姓董,是曾被迫害的知识分子,落实政策后来白马凼镇当老师。外来的董老师母女无依无靠,就与食堂的刘阿姨及儿子杨树林结成了亲戚一般的关系。  一年又一年,董老师该退休了。一个月白风清的秋
不足80平方米的家,一张竹沙发已经发黑,前面是两张木凳拼成的“茶几”。两张已经用了20余年的木板床、两个土漆木柜和一个旧书柜几乎是所有的家具,一台25英寸的旧彩电算是家里最现代化的电器,水磨石地面在如今的城市家庭里难得一见。  简朴得甚至有些寒酸,谁也无法相信,这是铜梁县一位妇联干部的家。  家的主人赵积素,拿出自己资助的贫困学生从天南海北寄来的信,说:“我很富足。”    ■ 资助学子了夙愿  
9月2日,南川区石墙镇石蛾村村民张有新收到一幅特别的年历宣传画,上面除了年历以外,还用美术字体印着“‘三项制度’连民心,推进发展促和谐”的醒目大字,三张介绍“三项制度”内容的漫画图片,“书记接访”、“成员走访”、“定期反馈”,内容十分生动。  以此同时,该区192个村、58个社区的群众,几乎都收到区委组织部印发的“三项制度”宣传画。  “一张宣传画,可以让更多党员群众了解‘三项制度’。”南川区委常
重庆已初步形成“市域中心城市—区域中心城市—县域中心城市—建制镇镇区”的等级结构。1个市域中心城市,即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九龙坡区、沙坪坝区、南岸区、渝北区、北碚区、巴南区等9个行政区构成重庆都市区。6个区域中心城市,即万州区、涪陵区、江津区、合川区、永川区、黔江区等6个行政区。25个县域中心城市,是指除都市区及区域性中心城市外,其余4个区、21个县(自治县)的党政机关所在地的区县域城区(城
在70年来最为严重的全球经济衰退中,位于重庆北碚区童家溪镇的伍达畜产品有限公司却生意兴隆。这个欧洲人眼中的“肠衣大王”应对危机的法则是:切实思考并踩准节拍,迅速行动,永不放弃。    ■ 危机来临,蛰伏不动;机遇来了,一跃而上牢牢抓住它    重庆伍达主要生产盐渍猪肠衣,出口德国、波兰等欧盟国家。  肠衣,通俗的说就是我们平常所吃的脆皮肠、烤肠外面那层肠皮。像伍达这样做肠衣出口的企业,全国有几千家
淘汰整合落后产业  淘汰整合落后产业——这不是一道简单的加减法,而是一次破茧化蝶的生死考验。  重鋼巧做“加减法”,实现了脱胎换骨;重庆水泥产业通过整合,实现了从“零敲碎打”到“强筋壮体”;嘉陵化工厂在环保搬迁中起死回生,由“小虾米”变成了“大块头”。这些故事彰显出的经济思想就是:腾笼换鸟,在搬迁中升级;脱胎换骨,用新技术革新;扶优扶强,在兼并中整合。    一面是新建一座钢城,一面是关停12家钢
2009年9月,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  一位身高约一米三、身体稍胖的残疾青年,吃力地用拐杖交替点击路面,支撑着身体艰难前行……  他叫谢江海,24岁,是三峡学院2008級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二级残疾的他,却用双拐撑起了一片属于自己的蓝天。    男儿有泪不轻弹    幼年时一场大病让谢江海双腿萎缩,从此,拐杖成了他终身的“伴侣”。  身残志坚的谢江海坚信知识能改变一切。经过勤学苦读,他参加了200
“周医生,我妈又犯病了,呼吸困难,你快来救救她!”一天凌晨,北碚区柳荫镇西河村乡村医生周月华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原来是永兴村的谭德芬老人哮喘病又犯了,病人连咳带喘,情况危急。  谭德芬是个慢性支气管哮喘病人,并发肺气肿和肺心病,经常在深夜发病,如果不及时抢救,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  周月华看了看时间,才凌晨3点。这时丈夫艾起也被惊醒了,他什么话也没说,就开始穿衣服,然后到屋外发动摩托车。左腿
说话慢条斯理的重庆巧绣郎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周维俊,搞了一项特殊的发明——一次性马桶卫生坐垫。凭这项发明,他拥有3项国家发明专利,产品不仅销往国内各大酒店,还飘扬过海,卖到了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小小的马桶垫,哪来这么大的市场?  2006年1月的一天,一直在重庆、湖北等地从事酒店一次性用品市场生意的周维俊到武隆仙女山上洽谈业务。酒店老板向他讲了一件烦心事:一个客人蹲在马桶上方便,把马桶踩坏了。按
“中国人通过食品進行化学扫盲——从大米里认识了石蜡,从火腿肠里认识了敌敌畏,从辣椒酱里认识了苏丹红,从火锅里认识了福尔马林,从木耳中认识了硫酸铜,从奶粉中知道了三聚氰胺……”这条网络上曾经流传的消费者自嘲的“段子”,令人谈食色变。从一定意义上说,食品安全已成为国人的一大心病。  令人欣慰的是,《食品安全法》已于今年6月1日正式实施。这部新法有什么新意?老百姓该如何用好这部法律?我们离吃得放心还有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