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表演游戏是深受幼儿喜爱的游戏之一,是幼儿以故事为线索展开的游戏活动。在表演游戏中,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塑造角色,根据游戏的发展情况灵活地运用语言、动作和表情等各种手段再现故事内容。表演游戏的进程是延续的,幼儿从熟悉故事到生动表现故事要经历一个兴趣的调动、经验的积累、表演技巧的提高、游戏规则的规范、多元表演形式的运用等发展阶段。那么,如何让这一发展进程得到提升呢?
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信息技术正以其独有的优势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现代信息技术具备传播性、组合性、工具性、能动性等特点,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这一先进的教学手段能为教师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能将幼儿的学习和活动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因此,教师要从表演游戏的性质、内容、目标等范畴出发,抓住幼儿的年龄特点,尝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努力探索信息技术与表演游戏的整合,寻找其在表演游戏中的有效因素,做到融会贯通、创新深化,从而推动表演游戏进程深入、有效地发展。
一、调动感官——营造游戏氛围
我们将信息技术融入游戏中,运用幻灯、投影、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电视机、多媒体课件等,充分调动幼儿的感官,营造浓厚的游戏氛围,使幼儿兴致勃勃而深入持久地开展表演游戏。
多媒体课件能创设完美的情境,让幼儿身临其境,使幼儿理解深刻,记忆加强,思维活跃、表达清晰。如在进行《小兔乖乖》的表演前,教师组织幼儿观看故事课件《小兔乖乖》时,当第一个画面——“在美丽的蘑菇地里快乐玩耍的小兔子”呈现在幼儿面前时,他们马上被这优美的情景给吸引住了,沉浸到了故事的情境之中;当大灰狼欺骗可爱的小兔时,幼儿愤怒了,争先恐后地回答教师的问题,认真地为小兔想办法。在视听结合的欣赏中,幼儿为小兔而欢乐、难过、愤怒。优美的画面,扣人心弦的情节,使幼儿自始至终对故事充满了极大的兴趣,产生了想说、想演的欲望。在此基础上,面对教师的一系列开放式思维的提问,幼儿积极地思索,尽情地想象,创造性地表达,使活动达到了高潮。正是由于各种综合感官的刺激,声画并茂,把幼儿带入到了作品的情境中,激
发了幼儿的主动性、参与性,使幼儿对作品有了深刻的形象记忆和情绪记忆。
二、拓展空间——积累游戏经验
信息技术具有纵横时空、海纳信息的特点,在开拓幼儿视野、丰富幼儿游戏经验方面有特殊的功用。在表演游戏过程中,幼儿常常会对某一问题产生不同的观点,这时,我们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截取相关的影像资料,以丰富幼儿的知识和游戏经验。如在中班的表演游戏《动物过冬》中,大家对青蛙是否冬眠出现了不同的意见,为此,教师找来了有关“动物的冬眠”的VCD,当看到“青蛙钻进泥土里,处于假死状态,以此来躲避严寒”的镜头时,持“青蛙不冬眠”意见的幼儿沉默了,而持“青蛙要冬眠”意见的幼儿则得意地笑了。
丰富幼儿的知识和游戏经验,除了拍摄、截取相关影像资料外,还需要利用网络的丰富资源,上网查找相关的文字与图片资料。如幼儿在表演中会提出“为什么小蝌蚪的妈妈是青蛙”、“为什么小动物都害怕老虎”、“老鼠为什么是十二生肖之首”、“十二生肖都有谁,怎么排队”等许多问题,教师和幼儿一起到网上寻找答案,通过查找,幼儿不仅开拓了视野,也为表演积累了丰富的知识经验,为表演奠定了基础。
三、模拟欣赏——提高表演水平
表演游戏不应只是故事情节的简单再现,它需要幼儿能根据情况灵活地运用语言、动作和表情等再现故事内容,具有一定的表现技巧。如果没有适当的支持和引导,表演技巧没有得到提高,幼儿的表演游戏很可能停留在嬉戏和打闹状态,难以达到生动表演的要求,表演游戏本身也很难获得进一步发展。
刚入园的小班幼儿从未接触过表演游戏,对表演游戏一无所知,更谈不上有表演技巧。因此,我们改变过去一开学就进入表演状态的游戏教学方法,首先,在开学初提供一些故事情节简单、表演生动有趣的表演片段的视听素材,如影碟、录像等,让幼儿在直观的欣赏中理解了什么是表演、表演什么、怎样表演等;其次,进入初步的模拟表演阶段;最后,达到熟悉、掌握一定的表演技巧。
在主题相同、发展目标不同的基础上,教师将《小蝌蚪找妈妈》故事表演同时安排在小班、大班的下学期教学进度中,为了能提高小班幼儿的表演水平,将大班幼儿精彩的表演录制成影像资料,通过资料回放让小班幼儿体会大班哥哥、姐姐的生动表演,激发他们的表演欲望,并在模仿中提高表演技巧。对于已经具备一定表演技巧的中、大班幼儿,同样可以通过一些生动、典型的视听素材的欣赏、模拟,潜移默化地提高其表演技巧。
四、开阔视野——丰富游戏内容
信息技术的融入使幼儿有了接触计算机的机会,提高了他们信息获取的能力,也让表演游戏的内容变得异彩纷呈。幼儿按自己的兴趣和意愿,与家长、教师通过网络自由地搜寻各种资料,在一系列的搜索过程中,使得游戏内容更具开阔感和纵深感。例如在有关“动物过冬的”表演游戏中,教师同幼儿一起寻找“动物过冬”的图片资料,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图片下载保存,最后布置了“动物是怎样过冬的”图片展,许多幼儿都前来参观,还有小小讲解员现场解说。
在阅读区,电子图书替代了纸质图书。在这里幼儿可以打开不同的课件,欣赏各类童话故事。幼儿沉浸在童话般的世界里,敏感纯真的心灵被深深感染,模仿表演的欲望被激发起来。例如,幼儿在熟悉了童话《老虎拔牙》之后,把课件调为无声状态,自己来当配音小演员,模仿课件里的声音语气,结合画面,声情并茂地讲述这个故事。当他们熟悉故事情节、故事对白后,又不由自主地在表演区里表演起来。这样,不仅结合了讲述、配音、表演,更凸显了游戏内容的多样性。
五、资源共享——挖掘多元的表演形式
在以往的教学中,表演形式比较单一,几乎都只是故事表演、偶类表演(布偶)这两种。通过网络资源的共享,挖掘、发现了诸如广告表演、双簧表演、指偶表演、情景剧、音乐剧、哑剧表演等丰富多样的表演形式。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了不同的尝试:在小班,尝试了情景剧《三只羊》、《小公鸡和小黄鸭》表演等;在中班,尝试了音乐剧《老鼠与醉猫》的表演,并在六·一汇演中获得好评;在大班的《十二生肖》故事表演中,幼儿大胆地运用了广告表演和双簧表演两种表演形式,他们在好奇心驱动下表演得幽默、诙谐、生动,表演得到了参加观摩的同行、专家们的充分肯定。
六、实录案例——规范游戏规则
表演游戏具有明显的规则性,并且规则在表演游戏延续发展中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共同遵守游戏规则,才能齐心完成一次又一次的表演。在平时的表演过程中,教师发现有的幼儿不懂得遵守游戏规则,有的知道游戏规则却耍小聪明,不遵守游戏规则。于是,在表演中总能听到不断的告状声,表演也因此停下来。在游戏结束时,教学采用录像回放的形式,将游戏中一些不遵守规则的典型案例直接呈现在幼儿面前,让幼儿来讨论、分析,从而让他们认识到自己行为的不正确。如表演过程中,每个幼儿都要明确自己的角色,要有与小组同伴认真合作表演的意识,但经常会有一些幼儿喜欢带着头饰到处乱跑,不仅影响了本小组的表演,也影响了其他小组的表演。尽管教师反复强调,但效果不佳。利用DV机把这些幼儿的表现拍摄下来,通过电视组织他们观看,对录像中的情境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对培养幼儿的游戏规则意识起到了很好的帮助作用。
七、再现场景——优化游戏评价
游戏评价是提高游戏质量、促进游戏发展的必要手段。在调整和改进表演游戏的评价过程中,教师倍感现代信息技术所带来的优越性。小班幼儿常常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在表演《拔萝卜》游戏中,幼儿一会儿要当老奶奶,一会儿要当小猫,一会儿又要当大萝卜,经常为表演的头饰、道具争抢不休。或在有的表演中,幼儿只是麻木地重复着对白,忽略了动作、表情的表现。这样的情况在小班屡见不鲜。针对这些情况,利用录像回放对幼儿的游戏行为进行直观评价,这不仅使幼儿的不良行为得到了及时纠正,同时也使幼儿的游戏经验得到了提升。
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表演游戏的指导推进中,幼儿的游戏经验的提升有了生动形象的手段作支持,使他们对游戏的兴趣变得更加浓厚,教师的指导也显得轻松而更加有效,推动表演游戏从一般性表现向生动性表现发展,游戏下的幼儿才能从中获得真正愉悦有效的发展。作为现代社会的幼儿教师,更应该及时汲取时代的“浪尖文化”为我用,积极尝试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拓展教学资源,给幼儿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
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信息技术正以其独有的优势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现代信息技术具备传播性、组合性、工具性、能动性等特点,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这一先进的教学手段能为教师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能将幼儿的学习和活动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因此,教师要从表演游戏的性质、内容、目标等范畴出发,抓住幼儿的年龄特点,尝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努力探索信息技术与表演游戏的整合,寻找其在表演游戏中的有效因素,做到融会贯通、创新深化,从而推动表演游戏进程深入、有效地发展。
一、调动感官——营造游戏氛围
我们将信息技术融入游戏中,运用幻灯、投影、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电视机、多媒体课件等,充分调动幼儿的感官,营造浓厚的游戏氛围,使幼儿兴致勃勃而深入持久地开展表演游戏。
多媒体课件能创设完美的情境,让幼儿身临其境,使幼儿理解深刻,记忆加强,思维活跃、表达清晰。如在进行《小兔乖乖》的表演前,教师组织幼儿观看故事课件《小兔乖乖》时,当第一个画面——“在美丽的蘑菇地里快乐玩耍的小兔子”呈现在幼儿面前时,他们马上被这优美的情景给吸引住了,沉浸到了故事的情境之中;当大灰狼欺骗可爱的小兔时,幼儿愤怒了,争先恐后地回答教师的问题,认真地为小兔想办法。在视听结合的欣赏中,幼儿为小兔而欢乐、难过、愤怒。优美的画面,扣人心弦的情节,使幼儿自始至终对故事充满了极大的兴趣,产生了想说、想演的欲望。在此基础上,面对教师的一系列开放式思维的提问,幼儿积极地思索,尽情地想象,创造性地表达,使活动达到了高潮。正是由于各种综合感官的刺激,声画并茂,把幼儿带入到了作品的情境中,激
发了幼儿的主动性、参与性,使幼儿对作品有了深刻的形象记忆和情绪记忆。
二、拓展空间——积累游戏经验
信息技术具有纵横时空、海纳信息的特点,在开拓幼儿视野、丰富幼儿游戏经验方面有特殊的功用。在表演游戏过程中,幼儿常常会对某一问题产生不同的观点,这时,我们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截取相关的影像资料,以丰富幼儿的知识和游戏经验。如在中班的表演游戏《动物过冬》中,大家对青蛙是否冬眠出现了不同的意见,为此,教师找来了有关“动物的冬眠”的VCD,当看到“青蛙钻进泥土里,处于假死状态,以此来躲避严寒”的镜头时,持“青蛙不冬眠”意见的幼儿沉默了,而持“青蛙要冬眠”意见的幼儿则得意地笑了。
丰富幼儿的知识和游戏经验,除了拍摄、截取相关影像资料外,还需要利用网络的丰富资源,上网查找相关的文字与图片资料。如幼儿在表演中会提出“为什么小蝌蚪的妈妈是青蛙”、“为什么小动物都害怕老虎”、“老鼠为什么是十二生肖之首”、“十二生肖都有谁,怎么排队”等许多问题,教师和幼儿一起到网上寻找答案,通过查找,幼儿不仅开拓了视野,也为表演积累了丰富的知识经验,为表演奠定了基础。
三、模拟欣赏——提高表演水平
表演游戏不应只是故事情节的简单再现,它需要幼儿能根据情况灵活地运用语言、动作和表情等再现故事内容,具有一定的表现技巧。如果没有适当的支持和引导,表演技巧没有得到提高,幼儿的表演游戏很可能停留在嬉戏和打闹状态,难以达到生动表演的要求,表演游戏本身也很难获得进一步发展。
刚入园的小班幼儿从未接触过表演游戏,对表演游戏一无所知,更谈不上有表演技巧。因此,我们改变过去一开学就进入表演状态的游戏教学方法,首先,在开学初提供一些故事情节简单、表演生动有趣的表演片段的视听素材,如影碟、录像等,让幼儿在直观的欣赏中理解了什么是表演、表演什么、怎样表演等;其次,进入初步的模拟表演阶段;最后,达到熟悉、掌握一定的表演技巧。
在主题相同、发展目标不同的基础上,教师将《小蝌蚪找妈妈》故事表演同时安排在小班、大班的下学期教学进度中,为了能提高小班幼儿的表演水平,将大班幼儿精彩的表演录制成影像资料,通过资料回放让小班幼儿体会大班哥哥、姐姐的生动表演,激发他们的表演欲望,并在模仿中提高表演技巧。对于已经具备一定表演技巧的中、大班幼儿,同样可以通过一些生动、典型的视听素材的欣赏、模拟,潜移默化地提高其表演技巧。
四、开阔视野——丰富游戏内容
信息技术的融入使幼儿有了接触计算机的机会,提高了他们信息获取的能力,也让表演游戏的内容变得异彩纷呈。幼儿按自己的兴趣和意愿,与家长、教师通过网络自由地搜寻各种资料,在一系列的搜索过程中,使得游戏内容更具开阔感和纵深感。例如在有关“动物过冬的”表演游戏中,教师同幼儿一起寻找“动物过冬”的图片资料,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图片下载保存,最后布置了“动物是怎样过冬的”图片展,许多幼儿都前来参观,还有小小讲解员现场解说。
在阅读区,电子图书替代了纸质图书。在这里幼儿可以打开不同的课件,欣赏各类童话故事。幼儿沉浸在童话般的世界里,敏感纯真的心灵被深深感染,模仿表演的欲望被激发起来。例如,幼儿在熟悉了童话《老虎拔牙》之后,把课件调为无声状态,自己来当配音小演员,模仿课件里的声音语气,结合画面,声情并茂地讲述这个故事。当他们熟悉故事情节、故事对白后,又不由自主地在表演区里表演起来。这样,不仅结合了讲述、配音、表演,更凸显了游戏内容的多样性。
五、资源共享——挖掘多元的表演形式
在以往的教学中,表演形式比较单一,几乎都只是故事表演、偶类表演(布偶)这两种。通过网络资源的共享,挖掘、发现了诸如广告表演、双簧表演、指偶表演、情景剧、音乐剧、哑剧表演等丰富多样的表演形式。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了不同的尝试:在小班,尝试了情景剧《三只羊》、《小公鸡和小黄鸭》表演等;在中班,尝试了音乐剧《老鼠与醉猫》的表演,并在六·一汇演中获得好评;在大班的《十二生肖》故事表演中,幼儿大胆地运用了广告表演和双簧表演两种表演形式,他们在好奇心驱动下表演得幽默、诙谐、生动,表演得到了参加观摩的同行、专家们的充分肯定。
六、实录案例——规范游戏规则
表演游戏具有明显的规则性,并且规则在表演游戏延续发展中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共同遵守游戏规则,才能齐心完成一次又一次的表演。在平时的表演过程中,教师发现有的幼儿不懂得遵守游戏规则,有的知道游戏规则却耍小聪明,不遵守游戏规则。于是,在表演中总能听到不断的告状声,表演也因此停下来。在游戏结束时,教学采用录像回放的形式,将游戏中一些不遵守规则的典型案例直接呈现在幼儿面前,让幼儿来讨论、分析,从而让他们认识到自己行为的不正确。如表演过程中,每个幼儿都要明确自己的角色,要有与小组同伴认真合作表演的意识,但经常会有一些幼儿喜欢带着头饰到处乱跑,不仅影响了本小组的表演,也影响了其他小组的表演。尽管教师反复强调,但效果不佳。利用DV机把这些幼儿的表现拍摄下来,通过电视组织他们观看,对录像中的情境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对培养幼儿的游戏规则意识起到了很好的帮助作用。
七、再现场景——优化游戏评价
游戏评价是提高游戏质量、促进游戏发展的必要手段。在调整和改进表演游戏的评价过程中,教师倍感现代信息技术所带来的优越性。小班幼儿常常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在表演《拔萝卜》游戏中,幼儿一会儿要当老奶奶,一会儿要当小猫,一会儿又要当大萝卜,经常为表演的头饰、道具争抢不休。或在有的表演中,幼儿只是麻木地重复着对白,忽略了动作、表情的表现。这样的情况在小班屡见不鲜。针对这些情况,利用录像回放对幼儿的游戏行为进行直观评价,这不仅使幼儿的不良行为得到了及时纠正,同时也使幼儿的游戏经验得到了提升。
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表演游戏的指导推进中,幼儿的游戏经验的提升有了生动形象的手段作支持,使他们对游戏的兴趣变得更加浓厚,教师的指导也显得轻松而更加有效,推动表演游戏从一般性表现向生动性表现发展,游戏下的幼儿才能从中获得真正愉悦有效的发展。作为现代社会的幼儿教师,更应该及时汲取时代的“浪尖文化”为我用,积极尝试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拓展教学资源,给幼儿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