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汽车科学转弯

来源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uz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开车的人越来越多,表哥刚满18岁也去报名学车,然而学车的过程并不顺利,原因之一就是对汽车的转向把握不好。事实上,很多车祸都是在车辆变道、转弯的环节中,司机操控不当造成的。
  针对这个问题,我决定以表哥学车的经历为契机,探寻解决的办法。
  一、分析问题
  表哥说他在学车时经常遇到的问题是:汽车转向时前轮能顺利通过而后轮总是压线。
  汽车直行时,前、后轮可以形成“一道辙”。转弯时,前、后轮形成的物理轨迹有可能不同。我认为,车辆转弯半径一定程度上可以归结为车轮形成轨迹的半径。
  所以,我想以车轮转弯形成的物理轨迹为突破口,通过车轮轨迹的数理分析,探寻汽车科学转弯的操控规律。
  二、构建模型
  1.车轮转弯形成的轨迹关系
  将方向盘转动一个角度并一直行驶时,汽车就会转圈,每个轮胎的轨迹都是圆形。四个车轮转弯时形成的圆形之间是什么关系?通过简单的数学论证就能得出结论:汽车的四个轮子在转弯时形成的轨迹是四个同心、半径不同的圆。
  2.车轮转弯半径之间的关系
  既然车轮轨迹是同心但半径不同的圆,它们的半径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
  (1)通过汽车内、外侧前轮偏转角的计算,分析内、外侧车轮转弯半径之间的关系。
  我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分析,设α角为内侧前轮的偏转角,L为轴距,m为车宽,β为外侧前轮的偏转角,根据图1所示,可求得r(内侧后轮)=,r(内侧前轮)=,这样能计算出内侧车轮的轨迹半径。
  外侧车轮的轨迹半径也可根据内侧结果表达:r(外侧后轮)=m ,r(外侧前轮)。知道了这些条件,得出β=tan-1。
  α、β两角的大小不同,即内侧前轮的偏转角大于外侧前轮的偏转角。
  根据计算,汽车内、外侧车轮偏转角的大小和转弯半径长短的关系是:内侧前轮的偏转角大,其转弯半径短;外侧前轮的偏转角小,其转弯半径相对较长。同理,内侧后轮的偏转角大,其转弯半径短;外侧后轮的偏转角小,其转弯半径相对较长。
  (2)通过内侧面一点到后轮轴心距离的变化,分析同侧车轮转弯半径之间的关系。
  汽车如何才能安全转弯?我以汽车内侧面为临界面,分析汽车转弯时内侧哪个部位经过的半径最长。
  假设内侧某处距离汽车后轮轴心的水平距离为c,设该处转弯半径为R,将这个距离加在后轮上再次构图观察,发现其端点也在同一个圆上。用平滑的线将其连接,便形成了另一个大圆轨迹,如图3所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距离内侧后轮轴心的距离c的点的转弯半径如图2所示,可以算出该处的半径R= 。当c=0时,内侧后轮轨迹半径最短;该点位于内侧前轮轴心时,也就是距离内侧后轮轴心最远时,半径最长。
  设c=L(轴距),则R=,此半径为前轮转弯半径,经计算R=。
  从汽车内侧车轮的数据分析可得,前轮转弯半径长,后轮的转弯半径相对较短。同理推得,汽车外侧前轮转弯半径长,外侧后轮转弯半径相对较短。
  综上,汽车四个车轮转弯半径长短关系是:内侧后轮转弯半径最短,其次是内侧前轮、外侧后轮,外侧前轮转弯半径最长。
  司机在实际的驾驶操控中,如果障碍物在转弯内侧,由于内侧前轮转弯半径长于后轮,那么前轮能通过,后轮则不一定能通过;如果障碍物在转弯的外侧,由于外侧前轮转弯半径长于后轮,所以只要前轮能通过,后轮肯定能顺利通过。
  (3)通过测算模型找出安全转弯操控的规律。
  ①假设车辆前、后两轮转弯的半径差为s,设前轮经过障碍物时,与障碍物的距离为x,经过计算,s =。所以,当后轮压线时s>x,当后轮可以顺利通过时 s  根据这个公式,当s=x时就可以算出在想要保证后轮不压线时,前轮应该与障碍物保持的最小距离。
  结合前述车轮偏转角与转弯半径间的公式关系,即r(内侧后轮)=,为保证转弯时后轮不压线或不压空,现以一轴距L为2m的特定汽车为例进行测算。
  设α是车轮偏转的角度,r是内侧后轮的转弯半径,x是前轮与障碍物保持的最小距离,由此可形成一个闭合式的测算模型。以特定值测算的数据值如表1。
  ②根据半径差值s的公式还可以发现,s的大小与轴距L有关,我想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持C照的司机不能开大车。下面通过计算进行简要证明。
  假设一辆轴距为2m的小车的偏转角为45°(事实上一般偏转角不会这么大,但为了进行更鲜明的数据对比和计算方便,暂且设偏转角为45°),算出s≈0.83m。若一辆轴距为10m的大车偏转角也为45°,算出s≈4.15m。
  比较两组数据可以看出,大车需要留出的空间是小车的5倍,这就说明驾驶大车时需要更好的操作技术。
  ③方向盘转动角度与车轮实际偏转角度的比值为转向传动比,假设转向传动比为20∶1,α代表車轮偏转角度,20α代表方向盘转动角度,r为半径,相关数据参数测算如表2。
  (4)经过上述模型的建立,在确保汽车内侧后轮安全通过障碍物的基础上,根据数据链关系,可得到前轮与障碍物保持的最小距离。
  因为车宽m是固定的,所以外侧前轮确保安全通过障碍物的最小数值等于前轮与障碍物保持的最小距离加上m。
  根据上述分析,在行车转弯的过程中,涉及安全操控的关键问题本质上是汽车内侧后轮和外侧前轮的转弯半径问题,即两侧前轮与障碍物、危险边界保持的最小距离数值。该数值可通过测算模型得出。
其他文献
2007年全国高考共有19份英语试卷:全国一卷(选用的省份有河北、河南、山西和广西)、全国二卷(选用的省份有黑龙江、吉林、云南、贵州、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和西藏)和18个高考自主命题省份(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湖北、湖南、广东、辽宁、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四川、陕西、宁夏和海南。其中宁夏和海南共用一份英语试卷)的试卷。    一、听力部分    1、听力理解是信息传递与加工过程中
哈佛大学工程系教授David Edwards和Rachel Field研制出能将手机信息转换成气味的手机配件oPhone。  oPhone的外形是一个圆柱体,配有一个类似路由器的底座。其内部配置了oChip香味芯片,该芯片包含32种味道,可根据要求混合成30多万种复杂的气味程式码。气味程式码通过蓝牙传送到手機,并通过特定的应用发送给要接收这一香味的朋友。收到气味的朋友需用oTracks应用进行解码
随着“禁塑令”的实施,在食用级一次性包装品“家族”中,纸碗、纸袋的使用越来越普遍。这类纸包装品外表白亮,甚至有点刺眼。它们是否会污染食物?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在学校纳米化学实验室老师的指导下开始了探究。首先我们查阅文献资料,了解纸制品白亮的原因。  原来,大多数特别白亮的纸制品中添加了一类能提高产品白亮度的有机化合物——荧光增白剂。荧光增白剂是一种复杂的化合物,被人体吸收后不易被分解,可与人体中
特质玻璃ESG Switchable由英国ESG公司研制,它能通过开关控制玻璃的透明度,一键切换模糊和清晰两种状态。它不仅能替代窗帘,还能被用作投影屏,满足人们的多种需求。  这种玻璃采用多层设计,夹层中有一块液晶調光膜。当液晶调光膜通电时,光线可以自由穿过排列有序的液晶分子,此时玻璃呈透明状。断电后,液晶分子变为无序的散布状态,此时玻璃虽然透光但不透明。
皮肤是我们和周围环境接触的保护层和中介,而人造电子皮肤除了具有皮肤的基本功能外,还能实时测量人的血压、血糖,甚至还有一种贴在舌头上的电子皮肤能让盲人看见周围的物品。  电子皮肤的功能是如何实现的?首先得把电子器件做得又薄又輕,其关键在于如何让它既能柔软地贴合皮肤又不至于因弯折而坏掉。为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钻研出了许多方法。  这些方法主要分为两大方向,其一是利用本身就能弯曲的高分子聚合物新材料如
中国成立以后,在学习苏联教育理论的过程中,我国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为指导,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在教学活动的目的方面,我国基本上是沿着“偏重双基——培养智力和能力——强调非智力因素——注重主体性品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一条轨迹发展前进的    一 偏重双基    建国初期,在全面学习苏联的过程中,
一、实验材料  一根香蕉,一个酒瓶,适量度数较高的白酒(酒精更好)。  二、实验过程  1.拿一根成熟的香蕉,将其末端的皮剥开一点儿备用。  2.找一个瓶口能足以讓香蕉肉塞进去的酒瓶,在瓶内倒入少量白酒。  3.用一根点着的火柴或燃着的纸片把瓶内的白酒点燃,然后立即把香蕉的末端放在瓶口上,使瓶口完全被香蕉肉堵住,让香蕉皮搭在瓶口外面。  这时,你会惊奇地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瓶子像被赋予了魔力,拼命
人们常在計算机硬盘内储存电影、文档等各种数据,但一般硬盘的寿命为3~10年,无法长时间保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微软公司发明了一种玻璃硬盘。  研究人员利用红外激光将各种数据解码为三维像素后存入玻璃,要用时通过机器学习进行解码读取。测试实验证明,在经历了在沸水中煮、消磁、用钢丝球摩擦等各种“洗礼”后,玻璃硬盘内的数据仍然可读。
踢猫效应也被称为踢猫理论,描述的是一种典型的坏情绪的传染过程。一般而言,人的情绪会受环境以及一些偶然因素的影响,当一个人的情绪变坏时,潜意识会驱使他选择无法还击的弱者发泄。  关于“踢猫效应”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父亲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评,回到家就把在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臭骂了一顿。孩子莫名其妙地被父亲痛斥之后也很恼火,便狠狠地将家里的猫踢了一脚。  生活中,每个人都是“踢猫效应”链条上的一个环节
针对网红数学题“10角乘10角等于多少”,我们班的同学也展开了一些思考。  有的同学这样计算:  ∵ 1元×1元=1元  10角×10角=100角=10元  100分×100分=10000分=100元  ∴1元=10元=100元。  还有的这样计算:  ∵1元=100分=10分×10分=1角×1角=0.1元×0.1元=0.01元=1分  ∴1元=1分。  而这显然是不成立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