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弱势群体在经济、学业、就业、情感等方面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这已严重危及其身心健康,不利于其健康成长。而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着在校学生规模不断扩大与专业心理咨询教师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而团体辅导以其实效性、互动性、较高的参与性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上述矛盾,给高校学生工作尤其是弱势群体学生的工作提供了有效途径。
[关键词]:团体辅导 弱势群体 健康发展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以及高校招生制度的改革、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地不断深入,大学教育由单纯国家投入到部分自费乃至全额自费,大学生就业分配由过去的“统分统配”到自主择业,大学生承受的经济、学业、就业、情感等方面的压力也逐渐加大。除此之外,高校还出现了一些诸如学习困难、经济困难、心理脆弱、交际困难等弱势群体,这部分大学生比普通大学生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其思想异常多变、复杂,这给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高校弱势群体,根据其成因可分为:经济弱势群体、心理弱势群体、学习弱势群体、行为弱势群体。近年来,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困难学生数量也不断增长。据调查,2004年,全国贫困大学生共240万,占全国大学生总人数的20%。据统计,我校共有贫困生2400多人,占全校学生总人数的22.8%,特困生1100多人,占全校学生总人数的10%。心理弱势群体主要表现为心理脆弱、耐挫能力差或心情抑郁,严重自卑甚至自闭,其在高校学生所占比例也相当高。2003年,全国调查的12.6万大学生中有20.2%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而因心理问题被退学的学生占退学总数的54.4%。学习弱势群体是指学习中遇到较大困难,学习成绩较差,甚至难以完成学业的学生。据一项来自北京某工科院校的调查披露,每届总有5%以上的学生会出现各种学习问题,10%~15%的学生最终拿不到学位证书。我校作为一所医学院校,各专业的设置也偏重医、理、工科,同学们普遍反映学习起来较为吃力,并且近几年学校招生人数迅速增长,地域的差异性的加大致使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这些都导致了我校学业困难群体学生人数不少。行为弱势群体是指不善言辞交往、性格内向、对集体活动漠不关心,或在集体活动中始终处于被支配地位的学生。以上四种弱势群体在很多情况下都是互相兼容的,而经济弱势群体、心理弱势群体是高校弱势群体的主体,而经济弱势群体由经济引发的精神压力从不同程度存在心理弱势、学习弱势、行为弱势。而心理问题不加疏导,往往会出现心理障碍,甚至导致自杀。学习、行为弱势则会导致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差、适应性不强,在毕业时成为学校家庭、自身的三重负担。因此,高校弱势群体已成为一个影响高校稳定、影响学生健康成长、影响我国人才培养目标,迫切需要重视和解决的现实性问题。
“踏着铃声进出课堂,宿舍里不声不响,互联网上诉说衷肠”如今已成为相当部分弱势学生的行为,除了心理弱势群体,其他三类弱势群体发展到一定阶段,均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比如说自卑、自闭、过于敏感、人际关系差等,这就更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然而,目前,我国高校心理咨询机构很不完善,普遍存在着机构不健全、人员配备不足、无统一教程、网上心理咨询落后等现象,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
以我校为例,我校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有一些成功的做法和经验:一是在新生入学时做好心理普查工作,建立心理健康档案,重点关怀对像档案,对心理问题较为严重的个案追踪到底;二是利用各种媒体大力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三是经常邀请有关专家来做心理健康问题等方面的讲座。这几年,新生入学心理普查数据显示,我校有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人数比例维持在5%~10%左右。但近年来,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与心理专职工作人员的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越显突出。2003年底,共青团广东省委在全省73所高校的50万大学生中启动了“健心工程”,同时,广东省大学生心理素质培训中心在我校挂牌成立。而我校的心理辅导中心现只有1名专职教师、7名兼职咨询员,这7位教师本身承担着其他很多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据统计,我校现在各类在校生12000名,校本部的教职工共有1000多名,所以,如果仅仅依靠这几名教师来应对全校师生的心理问题是不大可能的。除此之外,我校心理辅导中心还免费承担了部分校外或社会人员、监狱服刑人员的心理咨询、辅导工作。同时,据文献资料显示,其他高校都存在类似的矛盾,甚至矛盾更突出、更尖锐。因此,在有辅导经验老师的带领下,有针对性地对高校弱势群体开展团体辅导不失为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方法。
团体辅导是指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帮助的一种形式,它以团体为载体,让有类似心理需要或目标的成员通过一定活动形式与人际互动,相互启发、诱导、支持、鼓励,共同探讨彼此关心的问题,最终形成团体的共识与目标,令成员在互动体验中成长、学习和改进其观念、态度和行为方式,其具有效率较高、资源分享、归属体验、真实场景等特点,对学生的运用具有较高的参与性、互动性和实效性。据研究表明,团体辅导对改善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有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学生的乐群性、聪慧性、兴奋性、怀疑性、紧张性等方面有显著改善。
同时,团体辅导也能有效地减少因个体咨询本身给被咨询者带来的心理负担。许多弱势群体学生认为自己所具有的一些负面情绪、负面行为是个别的、独有的,这往往会加剧其自卑、孤独和恐惧感,从而加重心理压力。如果是类似问题的学生聚在一起,以团体辅导方式进行咨询,他们会发现:“原来这么多人和我有一样的问题”,这种想法会在很大程度减轻其心理负担,帮助其树立克服困难的自信心和增强主动调适心理状态的积极性,为下一步深入辅导和教育创造良好开端。因此,针对当前高校弱势群体学生心理问题不同程度普遍化而形成各具同质的群体,运用团体辅导这种方式开展针对性辅导活动,可在相同时间内大大扩大服务学生的数量,从而有效缓解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处于发展初期,师资不足与高校扩招学生人数急剧增加之间的矛盾。
团体辅导在提高弱势群体学生心理素质,提高人际交往技巧,促进其健康成长等方面有较大的作用,所以如能结合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和实际问题,在高校学生工作中如班级、宿舍、社团建设中有针对性引入团体辅导的理念、方法与技巧,在现有一些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形成以团体辅导为主、个体辅导、心理测试相结合的完整心理救助模式,这将对改进高校学生工作尤其是弱势群体学生工作起到较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翁铁慧.高校学生辅导员行动指引(第1版).上海:中国福利会出版社,2004.119-120.
[2]陈剑波,冯飞云.高校弱势群体的现状分析和教育对策.中国科技信息,2005,(13):254-257.
[3]陈宜大.对农林院校学生弱势群体现状及帮扶对策的思考.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4,(3)3:138-140.
[4]谭亚莉.团体辅导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运用.财经科学,2004(增刊), 248-250.
[5]俞少华,张亚林.我国大学生心理辅导现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作者单位:广东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关键词]:团体辅导 弱势群体 健康发展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以及高校招生制度的改革、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地不断深入,大学教育由单纯国家投入到部分自费乃至全额自费,大学生就业分配由过去的“统分统配”到自主择业,大学生承受的经济、学业、就业、情感等方面的压力也逐渐加大。除此之外,高校还出现了一些诸如学习困难、经济困难、心理脆弱、交际困难等弱势群体,这部分大学生比普通大学生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其思想异常多变、复杂,这给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高校弱势群体,根据其成因可分为:经济弱势群体、心理弱势群体、学习弱势群体、行为弱势群体。近年来,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困难学生数量也不断增长。据调查,2004年,全国贫困大学生共240万,占全国大学生总人数的20%。据统计,我校共有贫困生2400多人,占全校学生总人数的22.8%,特困生1100多人,占全校学生总人数的10%。心理弱势群体主要表现为心理脆弱、耐挫能力差或心情抑郁,严重自卑甚至自闭,其在高校学生所占比例也相当高。2003年,全国调查的12.6万大学生中有20.2%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而因心理问题被退学的学生占退学总数的54.4%。学习弱势群体是指学习中遇到较大困难,学习成绩较差,甚至难以完成学业的学生。据一项来自北京某工科院校的调查披露,每届总有5%以上的学生会出现各种学习问题,10%~15%的学生最终拿不到学位证书。我校作为一所医学院校,各专业的设置也偏重医、理、工科,同学们普遍反映学习起来较为吃力,并且近几年学校招生人数迅速增长,地域的差异性的加大致使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这些都导致了我校学业困难群体学生人数不少。行为弱势群体是指不善言辞交往、性格内向、对集体活动漠不关心,或在集体活动中始终处于被支配地位的学生。以上四种弱势群体在很多情况下都是互相兼容的,而经济弱势群体、心理弱势群体是高校弱势群体的主体,而经济弱势群体由经济引发的精神压力从不同程度存在心理弱势、学习弱势、行为弱势。而心理问题不加疏导,往往会出现心理障碍,甚至导致自杀。学习、行为弱势则会导致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差、适应性不强,在毕业时成为学校家庭、自身的三重负担。因此,高校弱势群体已成为一个影响高校稳定、影响学生健康成长、影响我国人才培养目标,迫切需要重视和解决的现实性问题。
“踏着铃声进出课堂,宿舍里不声不响,互联网上诉说衷肠”如今已成为相当部分弱势学生的行为,除了心理弱势群体,其他三类弱势群体发展到一定阶段,均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比如说自卑、自闭、过于敏感、人际关系差等,这就更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然而,目前,我国高校心理咨询机构很不完善,普遍存在着机构不健全、人员配备不足、无统一教程、网上心理咨询落后等现象,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
以我校为例,我校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有一些成功的做法和经验:一是在新生入学时做好心理普查工作,建立心理健康档案,重点关怀对像档案,对心理问题较为严重的个案追踪到底;二是利用各种媒体大力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三是经常邀请有关专家来做心理健康问题等方面的讲座。这几年,新生入学心理普查数据显示,我校有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人数比例维持在5%~10%左右。但近年来,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与心理专职工作人员的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越显突出。2003年底,共青团广东省委在全省73所高校的50万大学生中启动了“健心工程”,同时,广东省大学生心理素质培训中心在我校挂牌成立。而我校的心理辅导中心现只有1名专职教师、7名兼职咨询员,这7位教师本身承担着其他很多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据统计,我校现在各类在校生12000名,校本部的教职工共有1000多名,所以,如果仅仅依靠这几名教师来应对全校师生的心理问题是不大可能的。除此之外,我校心理辅导中心还免费承担了部分校外或社会人员、监狱服刑人员的心理咨询、辅导工作。同时,据文献资料显示,其他高校都存在类似的矛盾,甚至矛盾更突出、更尖锐。因此,在有辅导经验老师的带领下,有针对性地对高校弱势群体开展团体辅导不失为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方法。
团体辅导是指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帮助的一种形式,它以团体为载体,让有类似心理需要或目标的成员通过一定活动形式与人际互动,相互启发、诱导、支持、鼓励,共同探讨彼此关心的问题,最终形成团体的共识与目标,令成员在互动体验中成长、学习和改进其观念、态度和行为方式,其具有效率较高、资源分享、归属体验、真实场景等特点,对学生的运用具有较高的参与性、互动性和实效性。据研究表明,团体辅导对改善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有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学生的乐群性、聪慧性、兴奋性、怀疑性、紧张性等方面有显著改善。
同时,团体辅导也能有效地减少因个体咨询本身给被咨询者带来的心理负担。许多弱势群体学生认为自己所具有的一些负面情绪、负面行为是个别的、独有的,这往往会加剧其自卑、孤独和恐惧感,从而加重心理压力。如果是类似问题的学生聚在一起,以团体辅导方式进行咨询,他们会发现:“原来这么多人和我有一样的问题”,这种想法会在很大程度减轻其心理负担,帮助其树立克服困难的自信心和增强主动调适心理状态的积极性,为下一步深入辅导和教育创造良好开端。因此,针对当前高校弱势群体学生心理问题不同程度普遍化而形成各具同质的群体,运用团体辅导这种方式开展针对性辅导活动,可在相同时间内大大扩大服务学生的数量,从而有效缓解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处于发展初期,师资不足与高校扩招学生人数急剧增加之间的矛盾。
团体辅导在提高弱势群体学生心理素质,提高人际交往技巧,促进其健康成长等方面有较大的作用,所以如能结合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和实际问题,在高校学生工作中如班级、宿舍、社团建设中有针对性引入团体辅导的理念、方法与技巧,在现有一些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形成以团体辅导为主、个体辅导、心理测试相结合的完整心理救助模式,这将对改进高校学生工作尤其是弱势群体学生工作起到较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翁铁慧.高校学生辅导员行动指引(第1版).上海:中国福利会出版社,2004.119-120.
[2]陈剑波,冯飞云.高校弱势群体的现状分析和教育对策.中国科技信息,2005,(13):254-257.
[3]陈宜大.对农林院校学生弱势群体现状及帮扶对策的思考.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4,(3)3:138-140.
[4]谭亚莉.团体辅导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运用.财经科学,2004(增刊), 248-250.
[5]俞少华,张亚林.我国大学生心理辅导现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作者单位:广东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