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年广东省中考语文试题与往年相比有所变化,其中一个变化是实用类文本阅读考查内容由单篇文本阅读变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要求:“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什么是“非连续性文本”?
非连续性文本又被称为“间断性文本”,是基于社会信息化发展下形成的一种文本形式。相对于连续性文本而言,非连续性文本多由逻辑关联不严的片段材料构成,是多种材料的组合体,材料呈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文章、图表、广告、目录、产品说明、图画等。每个材料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形成一种集综合性阅读、比较性阅读、探究性阅读于一体的大视野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内容往往与生活息息相关,考试用的大多为实用类文本。
今年广东中考实用类文本阅读材料采用非连续性文本,这一变化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引导语文教学更加紧密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在提升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完善考试评价等方面有一定的意义。
一、今年广东中考实用类文本阅读命题情况
此次命题的文本材料出自2021年5月18日《人民日报》第13版文章《未来博物馆会是什么样》。命题者从未来博物馆的展陈变化、观者体验、文物修复、文物发掘四个方面,将原文删改整合成四则材料:
2021年广东省中考语文非连续性文本命题情况:
2021年广东省中考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取用的材料形式还比较单一,四则材料都是文字,没有图表等其他形式;题型、考查能力与往年单篇实用类文本阅读相比没有太大差异,难度不大,考生容易适应。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分析和命题走向
纵观近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卷,作为阅读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非连续性文本自进入中考语文试卷以来,其考查比例呈现上升趋势,且文本形式多样,考查能力更广更深。结合全国各地中考非连续性文本试题,现就其试题特点及命题发展趋势略作分析。
(一)文本特点
1.关注社会生活,聚焦时代热点。非连续性文本内容紧扣时代脉搏,关注社会与生活。文本内容大多涉及以下几个方面:读书学习、社会生活、时事热点、科技文化。
2.材料形式多样,主题集中统一。非连续性文本可以由多种形式材料组成,但是所有材料都指向同一个主题。文字材料可以取自文章,还可以取自新闻、演讲稿、颁奖词、网络跟帖,甚至是诊断书、说明书等。也可以出现图表类材料,还可以有图形、漫画、地图等。不论非连续性文本的信息运载符号如何丰富多样,各组成部分有何差异,文本内容都以一定的主题为中心,呈现其不同视角、不同方面或不同观点,虽然不像连续性文本那样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但是在内容上都具有相关性。
(二)试题考点
中考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的题型,多以选择题、填空(填表)题、简答题为主。在今年试题基础上,今后会有保留,也会有改变,具体分析如下:
三、备考建议
2021年广东省中考试题采用非连续性文本为阅读材料,警醒我们要跟上教学改革的脚步,立德树人,研读课标,培养学生语文学科素养和高阶思维。面对新形势,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应该如何备考?
(一)思想上重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
在近十年的广东省中考语文卷中,没有出现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部分教师对非连续性文本缺乏足够的重视,更缺乏针对性的研究,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理论和实践系统。这也导致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缺少认识,运用与实践不够,缺乏阅读与处理综合性材料信息的能力。因此,师生首先在思想上重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是备考的基础和前提。
(二)用好教材中的非连续性文本材料
统编教材中设置有多个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如阅读板块:七年级上册课文《狼》,文后的“积累拓展”中引入纪昀的《狼子野心》;《天上的街市》文后“积累拓展”中罗列三首与牛郎织女有关的诗歌。再如“综合性学习”板块: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少年正是读书时”资料夹中给出三则材料,形式有图表、调查问卷、文章节选;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孝亲敬老,从我做起”资料夹中有四则材料,文字与漫画结合。
(三)借助单元整合培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思维
转变单篇阅读的思维习惯,围绕主题实现教材篇目整合、知识整合、能力整合和读写整合。当前使用的初中语文统编教材三十六个单元主题如下:
在教材基础上,师生可根据主题选取适当的补充材料,如图表、漫画等,丰富阅读文本的形式和内容。
(四)关注生活热点,扩大课外阅读量与面
近年广东省实用类文本阅读材料从内容上看紧跟时代脚步,反映社会生活或热点,如今年的“数字化技术”,2020年《北斗,国之重器》,2018年《微塑料——海洋中的新型污染物》;从材料出处看,一般选自有影响力的报刊,如《人民日报》《南方周末》等。我们在备考时不妨多关注这些媒介。除时事热点外,读书学习、社会生活、科技文化都可能成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主题。备考时,不能单凭个人兴趣只阅读少数几类文本。另外,还要主动阅读图表类材料,并尝试去理解分析、得出结论。
(五)注重培养高阶思维
高阶思维是高阶能力的核心,在教学目标分类中表现为分析、综合、评价和创造。高阶思维能力集中体现了知识时代对人才素质提出的新要求,是适应知识时代发展的关键能力。非连续性文本重视考查学生信息提取、归纳整合、解释推断和评价反思四个方面的能力。在创设测试情境、以任务为导向、解决真实问题的命题趋势下,未来中考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也将由强调“获取字面信息”的单一能力转向侧重综合能力的考查,系统呈现学生的高階思维。因此在进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常见考点精心设计问题,提高分析、探究、归纳与总结的能力,进而培养高阶思维。
(六)考场答题沉着有序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台下”功夫做足,也还需重视“台上”表现即临场答题。考生可记住如下口诀,从容面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考题:非连文本不糊涂,答题谨记有四步——读懂审清明要求,筛选信息找关键,整合归纳再作答,查缺补漏更靠谱。以2021年广东省中考语文14题为例:某地发现了一个宋窑遗址,其中部分珍稀瓷器已经破碎。如何运用数字技术让这些瓷器完整地呈现在大众面前?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回答。考生可按照口诀有序答题。第一步“读懂审清明要求”:通过审题,明确本题要求借助文本材料解决现实问题——运用数字技术发掘、修复文物;第二步“筛选信息找关键”:跳读文本材料,筛选与“运用数字技术发掘、修复文物”相关的信息(材料三、四),捕捉关键语句,如三维数字化采集过程、高光谱数据采集和分析的技术等;第三步“整合归纳再作答”:将捕捉到的所有关键语句按照顺序进行整合概括,然后分点作答;第四步“查缺补漏更靠谱”:检查答案是否完整,语言表达是否准确,书写是否有错误,是否写在答题卡对应区域。
总而言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已经逐渐彰显,其命题测试的根本在于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因此,在掌握中考非连续性文本命题特征、考核内容、考核方式、考核能力等基础上,广大师生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学习和备考策略,在不断提高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同时,促进其作用的最大化发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要求:“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什么是“非连续性文本”?
非连续性文本又被称为“间断性文本”,是基于社会信息化发展下形成的一种文本形式。相对于连续性文本而言,非连续性文本多由逻辑关联不严的片段材料构成,是多种材料的组合体,材料呈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文章、图表、广告、目录、产品说明、图画等。每个材料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形成一种集综合性阅读、比较性阅读、探究性阅读于一体的大视野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内容往往与生活息息相关,考试用的大多为实用类文本。
今年广东中考实用类文本阅读材料采用非连续性文本,这一变化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引导语文教学更加紧密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在提升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完善考试评价等方面有一定的意义。
一、今年广东中考实用类文本阅读命题情况
此次命题的文本材料出自2021年5月18日《人民日报》第13版文章《未来博物馆会是什么样》。命题者从未来博物馆的展陈变化、观者体验、文物修复、文物发掘四个方面,将原文删改整合成四则材料:
2021年广东省中考语文非连续性文本命题情况:
2021年广东省中考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取用的材料形式还比较单一,四则材料都是文字,没有图表等其他形式;题型、考查能力与往年单篇实用类文本阅读相比没有太大差异,难度不大,考生容易适应。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分析和命题走向
纵观近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卷,作为阅读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非连续性文本自进入中考语文试卷以来,其考查比例呈现上升趋势,且文本形式多样,考查能力更广更深。结合全国各地中考非连续性文本试题,现就其试题特点及命题发展趋势略作分析。
(一)文本特点
1.关注社会生活,聚焦时代热点。非连续性文本内容紧扣时代脉搏,关注社会与生活。文本内容大多涉及以下几个方面:读书学习、社会生活、时事热点、科技文化。
2.材料形式多样,主题集中统一。非连续性文本可以由多种形式材料组成,但是所有材料都指向同一个主题。文字材料可以取自文章,还可以取自新闻、演讲稿、颁奖词、网络跟帖,甚至是诊断书、说明书等。也可以出现图表类材料,还可以有图形、漫画、地图等。不论非连续性文本的信息运载符号如何丰富多样,各组成部分有何差异,文本内容都以一定的主题为中心,呈现其不同视角、不同方面或不同观点,虽然不像连续性文本那样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但是在内容上都具有相关性。
(二)试题考点
中考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的题型,多以选择题、填空(填表)题、简答题为主。在今年试题基础上,今后会有保留,也会有改变,具体分析如下:
三、备考建议
2021年广东省中考试题采用非连续性文本为阅读材料,警醒我们要跟上教学改革的脚步,立德树人,研读课标,培养学生语文学科素养和高阶思维。面对新形势,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应该如何备考?
(一)思想上重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
在近十年的广东省中考语文卷中,没有出现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部分教师对非连续性文本缺乏足够的重视,更缺乏针对性的研究,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理论和实践系统。这也导致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缺少认识,运用与实践不够,缺乏阅读与处理综合性材料信息的能力。因此,师生首先在思想上重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是备考的基础和前提。
(二)用好教材中的非连续性文本材料
统编教材中设置有多个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如阅读板块:七年级上册课文《狼》,文后的“积累拓展”中引入纪昀的《狼子野心》;《天上的街市》文后“积累拓展”中罗列三首与牛郎织女有关的诗歌。再如“综合性学习”板块: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少年正是读书时”资料夹中给出三则材料,形式有图表、调查问卷、文章节选;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孝亲敬老,从我做起”资料夹中有四则材料,文字与漫画结合。
(三)借助单元整合培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思维
转变单篇阅读的思维习惯,围绕主题实现教材篇目整合、知识整合、能力整合和读写整合。当前使用的初中语文统编教材三十六个单元主题如下:
在教材基础上,师生可根据主题选取适当的补充材料,如图表、漫画等,丰富阅读文本的形式和内容。
(四)关注生活热点,扩大课外阅读量与面
近年广东省实用类文本阅读材料从内容上看紧跟时代脚步,反映社会生活或热点,如今年的“数字化技术”,2020年《北斗,国之重器》,2018年《微塑料——海洋中的新型污染物》;从材料出处看,一般选自有影响力的报刊,如《人民日报》《南方周末》等。我们在备考时不妨多关注这些媒介。除时事热点外,读书学习、社会生活、科技文化都可能成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主题。备考时,不能单凭个人兴趣只阅读少数几类文本。另外,还要主动阅读图表类材料,并尝试去理解分析、得出结论。
(五)注重培养高阶思维
高阶思维是高阶能力的核心,在教学目标分类中表现为分析、综合、评价和创造。高阶思维能力集中体现了知识时代对人才素质提出的新要求,是适应知识时代发展的关键能力。非连续性文本重视考查学生信息提取、归纳整合、解释推断和评价反思四个方面的能力。在创设测试情境、以任务为导向、解决真实问题的命题趋势下,未来中考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也将由强调“获取字面信息”的单一能力转向侧重综合能力的考查,系统呈现学生的高階思维。因此在进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常见考点精心设计问题,提高分析、探究、归纳与总结的能力,进而培养高阶思维。
(六)考场答题沉着有序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台下”功夫做足,也还需重视“台上”表现即临场答题。考生可记住如下口诀,从容面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考题:非连文本不糊涂,答题谨记有四步——读懂审清明要求,筛选信息找关键,整合归纳再作答,查缺补漏更靠谱。以2021年广东省中考语文14题为例:某地发现了一个宋窑遗址,其中部分珍稀瓷器已经破碎。如何运用数字技术让这些瓷器完整地呈现在大众面前?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回答。考生可按照口诀有序答题。第一步“读懂审清明要求”:通过审题,明确本题要求借助文本材料解决现实问题——运用数字技术发掘、修复文物;第二步“筛选信息找关键”:跳读文本材料,筛选与“运用数字技术发掘、修复文物”相关的信息(材料三、四),捕捉关键语句,如三维数字化采集过程、高光谱数据采集和分析的技术等;第三步“整合归纳再作答”:将捕捉到的所有关键语句按照顺序进行整合概括,然后分点作答;第四步“查缺补漏更靠谱”:检查答案是否完整,语言表达是否准确,书写是否有错误,是否写在答题卡对应区域。
总而言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已经逐渐彰显,其命题测试的根本在于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因此,在掌握中考非连续性文本命题特征、考核内容、考核方式、考核能力等基础上,广大师生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学习和备考策略,在不断提高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同时,促进其作用的最大化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