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分析中小学语文的差异与联系,论述小学升初中语文教学衔接工作的策略:以分类促进学习、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和阅读能力、利用微课提升教学效率,以避免学生在升入初中之后出现学习自信心和兴趣下降等问题。
【关键词】中小学衔接 语文教学 学科素养 优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3-0054-02
在当前的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管理机制间的问题出现了教育内容断层的现象,从整体上看实际上是教学方式、教学管理方法等内容上的脱节。如果语文教师不重视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语文课程教学的整体性和阶段性就难以得到保障。不同学段之间虽然各有所侧重,但都应该体现语文教学的整体性,因此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小学语文和初中语文的差异和联系
对语文学科来说,六年级与七年级衔接是中小学衔接的重要关口,需要教师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层次做好合理的安排,使两者之间的语文教学工作能够做到前后照应和顺利衔接,为推动九年义务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首先,教师要了解小学语文和初中语文所传授的知识方面的差异。如小学语文讲授的是汉语最基础的知识,如拼音、字词、句子和基础阅读的知识,目的是为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打好基础;初中语文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如语感的培养、对语文知识的记忆、对阅读知识的运用、对修辞的理解和运用、对经典的文言文的理解与赏析等。教师要根据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知识间的差异,有意识地引领学生提升思维水平、理解水平,增长见识,等等。
其次,小升初的语文教学衔接需要教师做好横向和纵向的连接工作,综合推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纵向推进强调学生的可持续性学习和发展,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将语文学习贯彻落实于学习的全过程,实现不同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横向衔接则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及整体能力优化,需要通过标准化的课程实施以及教学方式进行引导,充分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优化学生的思维方式及学习兴趣、习惯。
语文教师要做好中小学衔接教学,就要从学生进入一年级开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并对整个小学阶段进行规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中小学语文衔接教学的优化路径
(一)以分类教学促进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不同的模块具有不同的技能学习要求,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类引导和教育,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实现不同的进步,进而为更好地提升语文学科素养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语文课堂教学更加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升学生主动参与课堂问题分析、探究的积极性。
教师在设计分类课程的过程中,需要对潜力生加强辅导,通过鼓励和表扬增强其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和兴趣。例如,在教授文言文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对其中的文言文语句进行翻译,以实现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在帮助潜力生完善知识结构的同时,激发其他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全体学生对学习保持热情和兴趣。教师在研读语文教材后,还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或学习方式分类,在课堂教学设计上多下功夫,善于从课本延伸,挖掘知识点的内涵,发展学生思维。以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走近鲁迅”中的《少年闰土》为例,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以第一自然段串联整篇文章的学习,搭建以下框架:(1)整体感知,通过第一段走进人物;(2)再识闰土,复现第一段和后文中“看瓜刺猹”片段,对比阅读,精读感悟;(3)借助资料,加深对时代的认知;(4)呈现第一段总结写法,随文练笔;(5)拓展延伸,激发兴趣。
这样设计一方面是对本单元语文要素“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体现,也是对五年级上册学习的“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阅读方法的延续与推进;另一方面該语文要素也体现了对本单元选文特质的关照。因为鲁迅生活的年代离学生较远,当时的语言表达也与现在的语言表达有差异。因此第三个板块,巧妙拓展,通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故乡》的节选片段来体会“我”对闰土生活的向往和羡慕,使学生加深认知的同时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为学习鲁迅相关文章做铺垫。这样的设计达成了单元教学目标,顺利引导学生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此外,采用“1+X”的教学方式备课,在授课时关注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这也是中小学衔接语文课堂分类学习的有效措施。
(二)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和阅读能力
在中学,语文学科比较重视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以及课外知识的获取。而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弱,主要是依赖于教师布置作业。要想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教师在小学阶段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做好预习。在不同的学段,预习的方法和侧重点不同,教师应该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预习的方法。
例如,在小学低段主要是让学生通过预习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记住生字字形;小学中段则需要弄清文章的体裁,了解文章的作者、时代背景,学会利用工具书和预习资料扫除字词障碍,并对难懂的句子做出标记;小学高段则需要学会欣赏课文的主要内容、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并做好批注,对预习的课文提出自己的质疑并敢于和同学交流,等等。
学生语文阅读意识的形成和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鼓励,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为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比如,引导学生重视积累字词句段、重视古典文学的学习、重视随笔作业的作用、重视拓展阅读。除此之外,学校也可以通过举办文学社、广播站、诗词大会等活动,为学生阅读和表达能力的提升提供平台。
(三)利用微课提升教学效率
在小学课堂上,教师的讲课速度一般比较慢,对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反复讲反复练,课堂容量较小。而到了中学,由于课时紧,教师讲课速度快,课堂容量大,许多知识只能一带而过。要让学生尽快适应初中的学习节奏,教师就应该在小学高段有意识地利用互联网技术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以往的知识复习中,学生主要通过主观意识进行复习,难以对自身知识架构中的不足之处进行针对性的完善,由此导致复习效果难以得到保证。而通过引入微课的方式则能对每一节课所讲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并基于所教授的知识点布置练习题,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效的微课复习需要语文教师对课堂上出现的重难点以及考点进行整合归纳,并基于课堂上学生反映的疑点问题进行解答,以此提升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
在利用微课对知识进行巩固和拓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思维特点因材施教,充分运用微课复习的优势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在微课中引入背景音乐,以加深学生的感悟力、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引入插图或绘画,以再现文本、增加文本的可视性;引入思维导图,以帮助学生厘清思路。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学习微课的效果,通过网络平台实现“一对一”的针对性评价,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这些做法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巩固中小衔接教学效果的有效策略。
总而言之,中小学衔接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不同学段语文知识学习的适应能力,需要小学语文教师结合知识内容及学生特点实施不同的教学策略,从而为提升学生参与不同学段的语文学习兴趣,乃至提升语文学科素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麦海燕.语文教学中小衔接的有效策略[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7,2(12).
[2]吴红芳.语文教学小初衔接的有效策略研究[J].语文天地:初中版,2018(7).
注:本文系南宁市桂雅路小学2020年校级微型课题(课题编号:09)“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中小衔接教学课例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卫霞(1978— ),女,江西景德镇人,在职研究生,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
【关键词】中小学衔接 语文教学 学科素养 优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3-0054-02
在当前的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管理机制间的问题出现了教育内容断层的现象,从整体上看实际上是教学方式、教学管理方法等内容上的脱节。如果语文教师不重视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语文课程教学的整体性和阶段性就难以得到保障。不同学段之间虽然各有所侧重,但都应该体现语文教学的整体性,因此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小学语文和初中语文的差异和联系
对语文学科来说,六年级与七年级衔接是中小学衔接的重要关口,需要教师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层次做好合理的安排,使两者之间的语文教学工作能够做到前后照应和顺利衔接,为推动九年义务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首先,教师要了解小学语文和初中语文所传授的知识方面的差异。如小学语文讲授的是汉语最基础的知识,如拼音、字词、句子和基础阅读的知识,目的是为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打好基础;初中语文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如语感的培养、对语文知识的记忆、对阅读知识的运用、对修辞的理解和运用、对经典的文言文的理解与赏析等。教师要根据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知识间的差异,有意识地引领学生提升思维水平、理解水平,增长见识,等等。
其次,小升初的语文教学衔接需要教师做好横向和纵向的连接工作,综合推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纵向推进强调学生的可持续性学习和发展,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将语文学习贯彻落实于学习的全过程,实现不同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横向衔接则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及整体能力优化,需要通过标准化的课程实施以及教学方式进行引导,充分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优化学生的思维方式及学习兴趣、习惯。
语文教师要做好中小学衔接教学,就要从学生进入一年级开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并对整个小学阶段进行规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中小学语文衔接教学的优化路径
(一)以分类教学促进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不同的模块具有不同的技能学习要求,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类引导和教育,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实现不同的进步,进而为更好地提升语文学科素养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语文课堂教学更加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升学生主动参与课堂问题分析、探究的积极性。
教师在设计分类课程的过程中,需要对潜力生加强辅导,通过鼓励和表扬增强其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和兴趣。例如,在教授文言文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对其中的文言文语句进行翻译,以实现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在帮助潜力生完善知识结构的同时,激发其他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全体学生对学习保持热情和兴趣。教师在研读语文教材后,还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或学习方式分类,在课堂教学设计上多下功夫,善于从课本延伸,挖掘知识点的内涵,发展学生思维。以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走近鲁迅”中的《少年闰土》为例,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以第一自然段串联整篇文章的学习,搭建以下框架:(1)整体感知,通过第一段走进人物;(2)再识闰土,复现第一段和后文中“看瓜刺猹”片段,对比阅读,精读感悟;(3)借助资料,加深对时代的认知;(4)呈现第一段总结写法,随文练笔;(5)拓展延伸,激发兴趣。
这样设计一方面是对本单元语文要素“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体现,也是对五年级上册学习的“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阅读方法的延续与推进;另一方面該语文要素也体现了对本单元选文特质的关照。因为鲁迅生活的年代离学生较远,当时的语言表达也与现在的语言表达有差异。因此第三个板块,巧妙拓展,通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故乡》的节选片段来体会“我”对闰土生活的向往和羡慕,使学生加深认知的同时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为学习鲁迅相关文章做铺垫。这样的设计达成了单元教学目标,顺利引导学生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此外,采用“1+X”的教学方式备课,在授课时关注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这也是中小学衔接语文课堂分类学习的有效措施。
(二)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和阅读能力
在中学,语文学科比较重视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以及课外知识的获取。而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弱,主要是依赖于教师布置作业。要想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教师在小学阶段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做好预习。在不同的学段,预习的方法和侧重点不同,教师应该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预习的方法。
例如,在小学低段主要是让学生通过预习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记住生字字形;小学中段则需要弄清文章的体裁,了解文章的作者、时代背景,学会利用工具书和预习资料扫除字词障碍,并对难懂的句子做出标记;小学高段则需要学会欣赏课文的主要内容、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并做好批注,对预习的课文提出自己的质疑并敢于和同学交流,等等。
学生语文阅读意识的形成和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鼓励,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为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比如,引导学生重视积累字词句段、重视古典文学的学习、重视随笔作业的作用、重视拓展阅读。除此之外,学校也可以通过举办文学社、广播站、诗词大会等活动,为学生阅读和表达能力的提升提供平台。
(三)利用微课提升教学效率
在小学课堂上,教师的讲课速度一般比较慢,对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反复讲反复练,课堂容量较小。而到了中学,由于课时紧,教师讲课速度快,课堂容量大,许多知识只能一带而过。要让学生尽快适应初中的学习节奏,教师就应该在小学高段有意识地利用互联网技术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以往的知识复习中,学生主要通过主观意识进行复习,难以对自身知识架构中的不足之处进行针对性的完善,由此导致复习效果难以得到保证。而通过引入微课的方式则能对每一节课所讲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并基于所教授的知识点布置练习题,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效的微课复习需要语文教师对课堂上出现的重难点以及考点进行整合归纳,并基于课堂上学生反映的疑点问题进行解答,以此提升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
在利用微课对知识进行巩固和拓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思维特点因材施教,充分运用微课复习的优势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在微课中引入背景音乐,以加深学生的感悟力、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引入插图或绘画,以再现文本、增加文本的可视性;引入思维导图,以帮助学生厘清思路。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学习微课的效果,通过网络平台实现“一对一”的针对性评价,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这些做法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巩固中小衔接教学效果的有效策略。
总而言之,中小学衔接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不同学段语文知识学习的适应能力,需要小学语文教师结合知识内容及学生特点实施不同的教学策略,从而为提升学生参与不同学段的语文学习兴趣,乃至提升语文学科素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麦海燕.语文教学中小衔接的有效策略[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7,2(12).
[2]吴红芳.语文教学小初衔接的有效策略研究[J].语文天地:初中版,2018(7).
注:本文系南宁市桂雅路小学2020年校级微型课题(课题编号:09)“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中小衔接教学课例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卫霞(1978— ),女,江西景德镇人,在职研究生,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