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乐学情境 关注能力培养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nat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情境创设,即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学生心理特征和接受能力等情况,注重学生“动手”与“动脑”的结合,创造一个人人都能参与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能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今后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自觉性及科学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让每个学生积极地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如何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及创新的精神?如何才能让化学实验课真正活泼精彩?笔者认为,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创设学习情境,使学生乐于动手,放飞心灵,体验成功,从而培养各方面的能力。
  一、精心设计实验情境,让学生在探讨中学习,培养探究能力
  教学中,设计情境的目的就是为教学服务。因此,设置情境时所选的材料要恰当,既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接受能力,又能配合教材,体现教材的观点和原则。
  由于初中生有着自身的特点,刚学化学时,大部分学生对实验很感兴趣,但并没有形成稳定的内在动机。他们不知道怎样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想问题,只觉得好玩,对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不够重视,没有形成深刻的记忆,更谈不上深入分析和理解,造成认识上的脱节。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根据初中生心理特征来创设实验情境,使学生从好奇地“试一试”(做实验,接触实物)到“想一想”(从不稳定的“几分钟热度”到定向追求、冷静思索)。
  如,《金刚石、石墨和C60》的部分教学设计:
  1.学生探究实验(激趣):①拿出一块玻璃,让学生用玻璃刀割划玻璃(在玻璃上有划痕处稍用点力玻璃断成两片)。②让学生把碳棒接到自己设计的电路中(小灯泡亮了)。③让学生把一只标有2B铅笔的铅笔芯连接到电路中(小灯泡亮了)。④让学生轻捏铅笔芯粉末并用笔芯在一张白纸上轻轻地划一下。(有滑腻感,白纸上有痕迹。)
  2.教师点评和学生分析推理。师:玻璃刀口用的材料是金刚石;碳棒、铅笔芯的材料主要为石墨。以上探究结果说明了什么?学生分析回答:金刚石很硬;石墨能导电、很软、有滑腻感。
  3.设凝:①请同学们想想怎样打开一把生锈的铁锁?②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为什么在性质上有这么大的差异?(把学生置于既感兴趣又感困惑的情境中。)
  4.多媒体展示(探讨):①金刚石和石墨的空间结构图。②金刚石、石墨的用途图片。
  5.学生归纳总结金刚石、石墨的性质与用途:物质的结构决定了物质的性质。
  从这个案例可知,对于教材中那些安全系数较高、操作难度较小、观察能见度较高的实验,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独立动手去完成实验,善于从学习方法上给学生以启迪,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表现欲、求知欲,使学生觉得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从而激起学生的乐学情绪,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用实验方法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思考探索中学习,培养创新能力
  所谓问题情境,就是教师在教学中精心立“疑”设“问”,从而创设一种激发学生积极性思维的学习情境。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长期以来,实验教学往往过于强调教科书上的一些演示实验的权威性,使学生也包括一部分老师不敢提出质疑。实际上,书本上有一些实验也存在着不合理性或难以操作等不妥之处。因此,老师可以对某些实验进行设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出谋筹划。如,在“二氧化碳的性质”一节中,讲到“二氧化碳比空气重”这一物理性质时,课本上的演示实验是用倾倒二氧化碳来观察平衡偏移,从而证明二氧化碳比空气重。由于空气的流动性,以及一些仪器的精密度不够,实验往往不容易成功。在这种情境下,老师可以设计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按课本上的演示实验方法操作有何不足?证明氢气比空气轻时是如何进行实验的?你能设计空气比二氧化碳轻的实验吗?此时学生们主动思考,纷纷提出改进方案。最后,经过师生共同分析、归纳,设计出这样一个方案:把一个吹满空气的小气球放在大烧杯底中,然后往烧杯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结果看到气球很快向上飘浮,实验达到了预期效果。
  教师创设探究情境,让学生经多次对实验进行改进,会使学生敢质疑、勤思考、有主见。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实验教学情境,以吸引学生的高度注意,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加深对实验事实的印象和理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的同时,既开发了学生的聪明才智,挖掘了学生的创新潜力,又培育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设置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很多学校都配设了多媒体教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扩大信息面。有些课堂教学内容较多,涵盖量大,有些实验需要展示操作细节,仅靠实验老师在课堂现场示范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可将这些内容制成多媒体课件,把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多种因素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在屏幕上向学生专递教学信息,同时能把一些内在的、重要的、本质的东西凸现出来,在屏幕上还能实现微观放大、宏观缩小、动静结合、化抽象为形象、跨越时空限制,还可以反复播放。这样,利用多媒体优化教学情境,不但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了学生视野,增强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四、创设开放的实验时空,引导学生主动实践,培养实干精神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倡导通过化学实验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在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为此,教师要结合实际,选择贴近生活的探究性学习课题,创设开放的实验时空(把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一是开发家庭小实验;二是将化学实验深入社会。
  开发家庭小实验,是让学生利用家庭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物品作为实验仪器和药品,由学生在家里独立完成的一类实验。家庭小实验主要是让学生对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加以应用,实验过程相对比较安全,而且省试剂、省时间,还能让每个学生在家里独立自主地反复操作、反复观察,改变课堂实验那种“一人做、大家看”的局面,使学生由过去被动“等待”和“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变为“主动”和“探索式”的学习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实验的兴趣,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大有好处。
  另外,把化学实验深入社会,即将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当前化学与社会生产以及生命、环境等现代前沿问题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教师可联系与化学紧密相连的社会问题(如能源问题、环境问题等)设计一些微型实验。如,让学生进行“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找来植物叶子或果皮、干电池的锌外皮、大理石或石灰石,提供给学生稀硫酸完成实验。又如,让学生设计测定本地区土壤的酸碱性(pH值)并提出土壤改良的方案。通过这样的微型实验设计活动,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让学生体验到知识的实用性和价值性,体验到化学与社会生活和社会生产息息相关,从而激起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总之,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学生乐学情境,要根据教学内容,挖掘可以进行创造性活动的素材,尽可能以活泼的实验引人入胜,抓住学生的心弦,促进学生的情趣,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振奋的精神投入学习,并不断感悟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责任编辑 罗 艳)
其他文献
【正】 美国是世界经济强国,近年来美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强,拉开了同其他发达国家的差距。国际数据公司的资料表明,美国的半导体、芯片制造设备、电脑以及软件所占世界市场份
小组合作学习是当今世界普遍采用的一种创新的教学理论和策略,是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它已成为广大教师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在中学英语课堂中得到高效实施,这是本文所要讨论的重点话题。  一、营造氛围,激发热情  教师应尽最大可能使学生认识到合作技能对于个人和集体的重要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营造轻松愉快、合作竞争的学习氛围,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对栀子红色素稳定性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结果表明:栀子红色素总体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它具有良好的耐光性、耐酸碱性;H2O2、山梨酸钾、蔗糖、柠檬酸对其没有不良影响;温度对其
干扰素(Interferon,简称IFN)是1957年由英国Alick Isaacs和Jean Lindenmann两位研究人员所发现.当细胞受到病毒感染时,会立即制造出干扰素以抵抗病毒,并同时警告邻近正常的细
成语“惜花献佛”,现在比喻拿别人的东西做人情。而它的本意却是假献殷勤,巴结讨好别人而又看错了对象,还可以用为不怀好意的试探。典出苏东坡和怫印交往的故事。苏东坡的好友佛
本文就底部两层框架砖房,结合工程实例对其变形和受力情况、结构计算、水平地震剪力的分配,以及层侧移刚度比等问题进行了阐述,并通过例题介绍了水平地震剪力分配的计算。
欧美:运动治疗在各项康复治疗中,欧美都以运动治疗(Kinesiotherapy)为主,运动治疗即医疗体育。在英、美、加、日等许多国家都包括在物理治疗内,而且是物理治疗的主要内容。